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4119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docx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解读

南昌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来源

1、课题名称: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研究

2、课题来源:

导师指导下自选课题

二、选题的背景及依据

首先,国际大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深入发展,在推动世界各民族国家间密切交往的同时,也不断地加剧了世界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与较量。

这种竞争与较量主要体现在一个民族国家的综合国力上。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既包括以物质力量为主的硬实力的竞争,同时也包括以精神力量为主的软实力的较量,是全方位的竞争。

正如江泽民所说:

“当今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与竞争。

”民族精神一般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和精髓所在,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的集中体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新世纪以来,国际上日益把“民族凝聚力”、“民族性”、“国家士气”、“国家意志”、“国家的精神力量”、“软实力”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综合国力评判的重要概念和指标。

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各国纷纷将通过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来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面对这种国际新态势,我国作为世界的大国之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较量中,中华民族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够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以中华民族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其次,就中日两国来讲: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又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关系既源远流长而又复杂多变。

从历史上看,明治维新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之下,尤其是在唐朝,中日民族关系空前的融洽,两国的交流非常的密切。

日本在不断引进、选择、修改、吸收、消化中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日本尽管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许多成分,但并非想真正的接受中国的一切,他只是把中国文化中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嫁接到日本民族精神之中。

在明治维新以后,他以同样的方式把西方国家的优秀民族文化转嫁到自己民族精神之上。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完成近代化的国家。

但由于自身资源的匮乏,日本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向大陆的扩张性,并制定出以侵略中国为目标的侵略扩张政策。

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开始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结束的50年,是日本人在中国的领土上凶行蛮横、胡作非为的血腥时期,虽然,在历史上日本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

迄今为止,作为中国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这段血的历史。

正如列宁所说过的,“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但是,事物永远都是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孤立的、片面地去看待。

虽然日本曾经对我国人民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我们除了牢记历史和血的教训之外,更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反省,那就是:

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却败在一个人口稀少、地方狭小、资源匮乏的小国手下?

在二次世界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发展时期,日本快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并同时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

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在日本所发生的一切都与日本人身上所体现着的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今,日本人总是把自己看作是优等民族,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日本民族对天皇的忠诚精神、开拓创新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团结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宁死不屈的精神、遇事沉稳、冷静和勇敢的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都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学习的。

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当今世界,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力量决定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个国家灵魂的象征。

因此,在当今世界,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强调和维护本民族的利益,而应该放眼于世界,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以吸收异域的优秀文化成分来弘扬本民族的文化。

在这方面,笔者觉得日本民族真正做到了。

日本在不断引进、选择、修改、吸收、消化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日本尽管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许多成分,但并非想真正的接受中国的一切,他只是把中国文化中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嫁接到日本民族精神之中。

在明治维新以后,他以同样的方式把西方国家的优秀民族文化转嫁到自己民族精神之上。

日本对于中西方优秀文化采取的是“鲸吞”式文化输入方式,再加以本土的改良、消化、吸收,最终为我所用。

而近现代以来,我国的文化思想界对东西方文化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对西方文化信仰的是“文化仰视”(以“全盘西化”为代表),而对东洋文化则是另一种“文化俯视”,以为日本的一切皆来自中国,故在知识界长期残留着一种文化自大和自恋的弊病,有人曾说过,日本已把中国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了千百次,而我们自己对日本的文化则不甚了了。

日本基本上是以大和民族为主的单一制结构的民族国家,其“贵和”的精神、团结精神、虚心学习和善于创新精神、武士道的精神、忠贞、勇敢的精神、乐于奉献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本文试图分析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原因,通过对日本历史文化的研究来挖掘其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最终以达到吸收和借鉴该国民族精神培育的合理内核和方式方法来为弘扬和培育我国的民族精神服务的目的,以增强中华民族精神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它对国家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民族精神历来也是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21世纪以来,“民族凝聚力”、“国家的精神力量”、“民族性”、“国民士气”、“软实力”、“国民意志”等日益成为国际上综合国力测定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指标,民族精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们的关注。

对于中华民族精神论述的专著、文章有很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而对于日本民族精神论述的文章、专著都比较少。

经过笔者的认真查阅,在论述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和继承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做法的专著、文章几乎没有。

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虽然在外形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所以,我们要了解和学习日本的民族精神,就必须从日本的文化入手。

而想要深入的了解日本的文化,就得从认识中日文化两者之间的差异开始。

本课题主要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并分析其原因,通过对日本历史文化的研究来挖掘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方法,然后,深入的探究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启迪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做法来弘扬和培育我国的民族精神,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是如何批判的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做法。

在此课题的研究中,必然要了解两种意识形态国家的历史文化,最终达到异域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提升。

这同时也是我的创新之处。

2、现实意义

人立于世,不可没有骨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世,则不可没有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远前进的不竭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虽然,在历史上,日本对中华民族犯下了滔天罪行,每个中国人都对日本人深恶痛绝。

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今,日本人都把自己看作是优等民族,他们认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日本将二战后的一片废墟经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建成维持至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能够取得目前显赫的成就,日本这个民族必有其过人之处。

日本民族对天皇的忠诚精神、开拓创新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团结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宁死不屈的精神、遇事沉稳、冷静和勇敢的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等都是值得我们中华民族学习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与世界各种文明的对话。

只有当一个民族在与世界其他民族发生交往时,该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文化的输入和了解绝不能再“厚此薄彼”。

固然,今天仍有少数日本右翼分子试图用卑劣的手段掩饰那段令“大和”民族蒙耻的血腥历史,但我们还是应该以宽宏的历史气度、开放的文化心态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了解日本文化。

因此,要固守民族文化的根,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守护自己的文化母体,而是要积极了解异域文化,吸收和借鉴异域文化的精髓。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和精神支柱,吸收、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精神的优秀成分,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天的中国正以一个大国的姿态、以朝气蓬勃的面目迎接和平崛起,但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就必须了解和学习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长处,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才能实现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预期达到的成果和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1、预期成果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有效的阐述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然后,通过查阅日本的历史文化来探究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途径。

最终探讨如何批判的继承、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果做法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创新之处

近些年来,关于民族精神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其研究成果也很可观。

对于中华民族精神论述的专著、文章有很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而对于日本民族精神论述的文章、专著都比较少。

经过笔者的认真查阅,在论述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之上来论述中华民族精神在培育方面如何批判的继承、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做法的专著、文章几乎没有。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揭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通过了解日本的历史文化来探讨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途径,然后深入的论述了如何批判的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果做法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最终达到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在研究视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五、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阐述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形成原因。

2、梳理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

3、提炼日本民族精神中有益的成分为我所用,同时对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做法进行吸收和借鉴,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服务。

六、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分析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严密的研究分析和少量的引用。

(2)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采用文献法的基础上,本文还运用了比较法、综合分析法、逻辑论证和推理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一系列具体的研究方法。

2、资料来源

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有:

江西省图书馆、南昌大学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资料室、导师收集的资料和图书、外定期刊、自购专著和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网络期刊。

七、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1、困难与问题

在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研究这一课题中,其第四章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在把握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做法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如何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做法是一个难点问题。

虽然每个国家对其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是为其统治阶级所服务的,但由于每个国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其培育的目的也不尽相同。

对于不同意识形态的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做法我们既不能全盘的肯定,也不能全盘的否定,而是要学会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也就是说如何去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做法中的合理成分,而丢弃其民族精神培育做法中的消极因素。

2、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首先,自己会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日本的历史文化,从而把握其民族精神培育的做法。

其次,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来分析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达到为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服务的目的。

再次,寻求导师的帮助和指导,认真的听取导师的意见。

八、论文的暂定提纲

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及其启示研究

第1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相关概念解释

1.2.1民族精神及相关概念(民族性格、文明心理、民族文化)

1.2.2中华民族精神

1.2.3日本民族精神

1.3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研究方法

1.4.2研究思路

第2章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1日本民族精神的内涵

2.1.1忠诚的精神

2.1.2武士道精神

2.1.3居安思危的忧患精神

2.1.4虚心学习和善于创新精神

2.1.5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2.2日本民族精神形成的原因分析

2.2.1效忠天皇所形成的舍生取义的忠诚精神

2.2.2图存图强演绎出日本民族的武士道精神

2.2.3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民族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2.4不甘落后驱使形成的虚心学习和善于创新的精神2.2.5追求卓越催生形成的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第3章日本民族精神培育途径方法分析

3._1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

3.1.1家庭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摇篮

3.1.2学校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基地

3.1.3社会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渠道

3.1.4网络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3.2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方法

3.2.1重视实践活动

3.2.2榜样示范法

3.2.3提倡自主探究法

第4章日本民族精神培育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4.1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培育

4.1.1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4.1.2日本历来重视民族精神的培育

4.1.3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4.2重视对国民灌输忧患意识

4.2.1忧患意识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4.2.2日本对国民忧患意识的培育

4.2.3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4.3善于培育浓厚的团结精神和创新意识

4.3.1团结精神的重要性

4.3.2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4.3.3日本对国民团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4.3.4对中华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

4.4学习和借鉴日本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做法

4.4.1通过营造“忠君”思想来培育其民族精神

4.4.2善于利用本民族文化来培育其民族自豪感

4.4.3善于联系本国国情来培育其忧患意识

4.4.4善于借鉴和学习他国的优秀文化

4.4.5把民族精神培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4.4.6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营造民族精神培育的氛围

九、论文写作进程计划及经费预算1、论文写作进程计划

(1)收集资料及阅读文献:

2010年7月-2011年10月

(2)开题报告:

2011年12月(3)论文初稿:

2012年3-4月(4)论文二稿:

2012年4-5月(5)修订打印:

2012年5月(6)论文答辩:

2012年6月2、经费预算

(1)文献资料费用:

500元

(2)论文与资料打印、复印费用:

500元(3)经费来源:

自筹经费十、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从20世纪初,中国人就开始关注民族精神,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对于民族精神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来,在学术界掀起了新一轮研究民族精神的热潮。

新一轮民族精神的研究一方面借鉴了前人研究中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民族精神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十六大报告以来学界关于民族精神研究的成果简介如下:

一、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虽然对民族精神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对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陈勇将学者们的看法归纳为五个方面:

即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种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品格;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范畴;民族精神的界定是指积极因素。

十六大以来学者们对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虽然没有跳出这五个方面,但可喜的是,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不只是局限于民族精神概念界定的圈子,而是从宏观上去把握学术界对于民族精神概念界定的方法论。

主要有欧阳康的“五种思路说”,即历史性、时代性的界说;全归纳方法的界说;关系——相关项的界说;系统、理论性的界说和思想性的界说;冯秀君的“价值判断法和文化结构——功能分析法”;夏伟东的“‘宁可失之宽,不可失之窄’的原则说”、以及顾洪亮认为在理解民族精神是应该把握三个角度:

即从历史与现实、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角度、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以及从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角度。

二、关于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

二战后处于一片废墟的日本经过二十年的时间成为维持至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能够取得目前显赫的成就,日本这个民族必有其过人之处。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好像总是对日本民族缺少理性的认识,我们对于日本的感情,总是处于两个极端,中国的大多数人没有去过日本,也没有和日本人接触过,总是以敌视的眼神看待日本的一切。

同时一些同日本人交流过的中国人认为日本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比如樱花是美丽的,和服是美丽的,宁静安逸的乡村是美丽的等等。

但总的说来,我们缺少对日本民族的深入了解。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的频繁,国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日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正如江泽民同志说过: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要使中华民族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将中华民族精神放在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的背景之下接受挑战与考验,就必须同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来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经过笔者的查阅,以往专家学者们很少对外国民族精神及其培育的做法进行研究。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的需要,近几年来对外国的民族精神有所研究,但是目前成果甚少。

主要著作有:

舒绍福编著的《德国精神》、严双伍等编著的《法国精神》,但经笔者查阅,无论是论文还是著作研究日本精神的都比较少。

其中著作主要有:

元坤编著的《第三只眼看日本》,李建权编著的《日本精神》等,这两本著作都是以叙述的方式来阐述日本民族精神的。

民国时,我国的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一书对日本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论述,主要包括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生活习惯、社会风气、家庭成员的关系等。

抗战八年的中国人蒋百里所编写的《日本人》一书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以及阶级矛盾等,纵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

三、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

我国的学者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历来都非常关注,与此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文章多的举不胜举,在专著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主要的代表作有:

萧君和主编的《中华民族精神》,高楠编著的《民族精神与时代走向》,王俊义主编的《炎黄文化和民族精神》,张磊、孔庆榕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李宗桂主编的《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学》,张岱年编著的《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熊锡元编著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意识》,肖云儒编著的《民族文化结构论》,唐海编著的《爱国主义与民族文化》,卢勋编著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许苏民主编的《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简论》,周安伯编著的《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詹小美编著的《民族精神论》等。

这些研究成果多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追溯中华民族精的形成与发展,概括了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民族精神的精华与糟粕,梳理了传统文化,为研究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历史线索和史料。

这些研究成果,对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文化方面的价值。

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研究成为人文社科学的热门问题。

从2002年至今,发表的相关论文数千篇,出版的专著也很多。

这些论文和专著主要研究这样几个问题:

抗击“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发展;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历史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学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主要途径;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具有立国之本,精神支柱等重要的价值等等。

主要专著有伍雄武的编著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詹小美编著的《民族精神论》,陈其泰编著的《史学与民族精神》等,他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来详尽的研究了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的研究方面有很多的文章。

但对中华民族基本精神

的归纳则是大同小异。

主要有:

爱国主义精神,和谐精神、刻苦耐劳精神、公平正直精神、经世致用精神、自强奋进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团结御辱精神、互助友爱精神等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中华民族精神做了简洁的概括,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关于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上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即“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十六大以来,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两个主题对民族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例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之渗透到三者之中,通过这三种渠道来实现。

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为契机,以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为典范进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渗透到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之中等等。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将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华民族精神能够不断的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断的吸收与继承;将中华民族精神与外来优秀民族精神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将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中华民族精神富于时代气息,使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2、国外研究综述

由于文化交流的限制,国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直接和专门的研究很少。

但是,国外对于民族精神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方面的论著主要有:

艾伦·沃森的《德国人——他们现在是谁》、依蒂思·汉密尔顿的《希腊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鲁思·本尼迪克的《刀与菊》、康马杰的《美国精神》、罗伯特·C·克里斯托弗的《日本精神》等。

另外,阿尔温·托夫勒的《力量转移》、《创造一个新的文明》,刘易斯的《21世纪的教育》等这些著作中都对民族精神有相关的论述。

这些著作中对各个国家民族精神的研究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必须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民族精神以丰富、完善和创新自身的内涵和方式途径。

近代以来,国外的研究中还出现了对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进行直接评价和描述的相关论著。

主要有:

亚瑟·亨·史密斯(A·H·Smith)的《中国人的性格》、罗斯(E·A·Ross)所著的《变化的中国人》、彭迈克(M·H·Bond)的《难以捉摸的中国人》以及何天爵(H·Ch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