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绘实习报告五篇.docx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测绘实习报告五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五篇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五篇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篇1
一、实习目的
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20__年十月底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在江苏省__市进行维持一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以参观为主要任务。
三、实习参与人员
全体__级建筑学专业学生。
四、实习内容
20__年10月底,系里为大家安排了前往无锡的测绘参观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古建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
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
当人们还在去周庄、乌镇、同里,去寻找江南水乡的风貌时,我们不能忘记,无锡——至今也保留了许多令人向往的江南古建筑。
所以,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选择了无锡古建筑。
自泰伯东迁,来到无锡,无锡的历史进程就登上一层台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又让无锡成为繁荣的焦点。
当人们开始忘记,忘记这些曾经的辉煌。
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流淌在记忆中的美。
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了解水乡古宅的特点,倾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水乡的古宅、古桥,因风雨侵蚀而斑驳的青砖老墙,疏密有致的木制窗格,似乎还闻得到棠桂飘香,听得见潇潇暮雨。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__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
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顾宪成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家喻户晓,曾激励过多少知识分子,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促进极大。
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20__年全面修复,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道南祠等建筑。
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
如今,这里不仅已成为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当地文史馆成员的学术交流之地。
第二天参观了锡惠公园。
它是集清幽的山林秀色,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
锡惠公园地处无锡城郊、南临古运河,背倚惠山,古地687亩。
园内峰叠峦秀,翠拔蓝天。
锡山、惠山隔映山湖相望。
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
园因山得名,山为园增色。
园内亭台倚山,楼阁临水,泉水淙淙,古木参天。
峰回路转,游人如置身画中,移步换景,山水间变化无穷。
全园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林泉之胜,莫过于此,且遍布历代文化遗存纪念性建筑。
其中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的“天下第二泉”、有建于明代的江南名园――寄畅园,有春秋战国时春申君黄歇饮马处――春申涧等国家、省、市级文物单位18处。
名胜古迹,集江南地区数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悠久历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二泉映月,春申飞瀑、山色溪光、胜地名泉――锡惠公园一直被誉为无锡的“天然博物馆”。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来的建筑有160余间,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
整组建筑气势雄伟、特色明显,体现了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
20__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
的影响,其宅第也呈现出明显的西风东渐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风格上的中西合璧。
主体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规制,细微处的雕刻装饰巧夺天工,体现了中式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准。
转盘楼檐、弹子房等建筑则显示出以中式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时代特征,至于薛汇东住宅,则更是基本欧化的巴洛克式洋楼。
薛福成故居是一处庭院式开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与江南造园艺术和谐结合,中轴线上每进厅堂之间,庭院点缀,景色各异。
宅内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廊桥、楼阁、乔柯、山石和谐搭配,环境典雅灵秀;东花园的花厅、戏台更是自成院落,为一处难得的看戏观鱼、品茗娱乐之处,其水榭式戏台最具特色,国内罕见。
薛福成故居钦使第规模宏大,内涵深厚,呈现出在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和适合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江南大型官僚宅第,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篇2
本学期的实践周实践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
这是一个让我们能够深刻了
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文化的机会,同时让我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
时代在速度发展着,新一代的建筑也不断的创造着,但是去看懂读懂体会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筑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学子的必要课程。
这次的古建测绘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实践目的:
通过本次实践周的实践我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
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
通过实际测量并绘制测绘文本,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设计,与现代建筑公共思考,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地点:
厦门卢厝(成功大道与思明南路交汇处,西南角)
三、实践时间:
20__年7月9日——20__年7月__日
四、实践内容:
对厦门卢厝的古建筑进行测量并绘制CAD图,电子模型以及实体模型。
下面首先让我介绍一下厦门卢厝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卢家大厝位于厦港福海社区围仔内巷,是清末旅菲华侨卢安邦(又名卢国梁)历时三年构筑的一座近代红砖民居精品。
卢厝坐北朝南,占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轴对称的两落横向大厝和两侧纵列护厝及院前石埕组成,埕周为围墙,中间建一个高大门楼,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气派。
前后大厝平面均为三进三开间,明间
为宽敞的厅堂,左右均设厢房,后厅比前厅深阔,设神龛,是祭祀、议事的厅堂。
卢厝的两落主厝采用的是抬梁式木架构及单檐尖山式,硬山屋顶,弧线形燕
尾式屋脊,其间以过水廊相连接,围合成中心大天井。
东西护厝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顶,与大厝之间留有狭长天井,以漏窗墙分隔成对称四小天井,与前后护厝小房厅自成小单元居室。
东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盖小方亭,用于休闲和会客。
护厝前檐下贯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后巷弄及中央廊道连通,形成了整体建筑的联系纽带。
前院围墙正中设门厅,两侧各有随墙门,作为平时的主要出入口,东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厨房和电石房,服务于主厝。
卢厝整体布局结构及屋顶样式仍保留着北方四合院和宋代曲线屋顶的建筑特点。
囊括闽南民居大多雕饰手法卢厝对建造材料特别讲究,杉、楠、桉木兼用,
花岗石、青石并存。
粗围高大的梁柱、板扇的使用,使得屋架高举开阔,门窗宽敞明亮;整个墙裙由“泉州白”花岗岩石板与高腰“柜台脚”组合而成,宽厚结实,令建筑显得更为气派和稳重。
于细微处见精细,是卢厝建筑装饰上最大的特点,闽南民居的所有雕饰手法
几乎都在这里得到了发挥。
墙体多以红砖组砌或拼贴而成,和墙面上用白灰勾缝构成的各种花纹或文字图案,红白相间,相映成辉;门窗、墙堵的石雕则以白色磨光花岗石为外框,内嵌精致的青石雕构件,青白相衬,并与墙面上花纹相互协调呼应。
在前落大厝前的东西两侧墙面上,各有一组让人看不懂的文字图案,卢合溪说分别是“天宫赐福”“金玉满堂”。
卢厝的石雕数量多达上百幅,大多分布在门厅、垂花门、护厝入口处及漏窗隔墙,既有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的打斗场面,也有“渔樵耕读”“仕农工商”的生活写照,还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贵有余的宝瓶钟鼎、花卉鱼鸟图案。
这些石雕运用了浮雕、浅浮雕及透雕等雕凿技法,雕刻出来的花鸟生动自然,人物神态活现,就连悬空的马缰,也琢得极为分明。
梁枋间布满了活灵活现的狮兽、力士、花鸟等饰件和雀替以及精致玲珑的莲
花垂拱;各种花鸟图案的漏空窗花,在门窗稚壬弦彩撬娲可见。
特别是那些以卡榫斗拼图案或诗句文字来装饰的窗棂花格,和以镶嵌手法拼成的梅兰竹菊阳文纹饰,更是体现了雕刻花样的繁多。
不过,最能体现主人高雅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是墙面装饰中那些用琉璃烧制和石板摹刻的唐英、张瑞图、吕世宜、郭尚先等大量历代名人墨客的诗词墨迹。
古厝防雨还要防贼据说,卢厝在当时还挺“现代化”的:
通过房屋内部铺设的暗管,由“能量”(电石与水作用产生易燃气体)房和厨房顶“蓄水池”向各房厅供气、供水。
如今,宅邸墙边屋角还可以见到管道、水头残迹,门窗顶上也保留有灯头足,但“蓄水池”早已被拆掉了。
卢厝还在卧房和厅廊地面率先使用了西式壁炉和花面瓷砖。
据卢合溪介绍,
这些花砖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一百多年了仍完好无损。
他说,卢厝里的所有木料全部是从菲律宾运过来的,而石雕则都是惠安工匠们的作品。
但是,卢厝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一些东西。
墙面上的那些石雕,幸好当时用水泥抹起来,才得以保存下来。
春节前应文物处的要求,他才把那些水泥挖掉。
卢厝尽管结构还保存完好,但部分墙体也已经出现了一些倾斜、塌下的迹象,而且屋顶上瓦碎木朽,卢家后人说最怕的是下雨天。
除了要担心房屋坍塌下来,卢家后人还要提防“盗贼”。
下面介绍下这次我们小组的测绘。
到达卢厝时,我们首先是大致的了解一下卢厝的总体布局,接着是我们小组
的测绘范围。
然后,仔细的观察我们需要测量的建筑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
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
当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正式展开测量工作,我们分好工,一部分同学测量平面一部分同学测量剖面,而我和另外3名同学负责测量立面。
立面的测绘看似简单,但期间困难重重。
由于建筑的高度较高,我们的拍照没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进行拍照,这就只能借助爬梯了。
另外一点,我们需要将立面上的雕花,门的大小,以及窗户大小都测量出来,这就很考验我们的动脑能力了,在门的较高处,我们的卷尺硬度不够没法伸长到较高的地方,于是我们借助竹竿,通过把皮尺的头部固定在竹竿上,从而进行测量。
我想,最困难的测量就是对斗拱及其上面的雕花的测量了。
由于卢厝现已属于危房,房东在有些地方并不让我们爬高进行测量。
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房东终于同意让我们用爬梯爬高测量斗拱了。
这也开始考验了我们小组的互助能力了,由于需攀爬的高度较高,所以爬梯下由两名同学扶住,测量的同学带上一个卷尺和一个手电筒上去进行测量,下面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据。
由于我们小组配合的默契度高,我们一个早上就完成了我们小组范围内各个部分的测量。
在测量完成之后,我们回到了学校之后,很快组织了本组的各个成员进行数据的统计,然后开始绘制。
公布不负有心人,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小组就完成了老师给我们的任务。
五、实践心得:
我们在做完这个古建测绘的实践以后,我们更实际的了解了古建筑的构造:
屋顶
的各种形式,建筑的组成,结构类型,斗拱的组成以及机构特点,彩画的分类及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内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
通过这次学院组织的测绘实习,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
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
此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
与此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加强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由于测量中有很多地方无法具体的量
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广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借助竹竿等等。
在绘图方面,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
由于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们就必须对每个部件的每个尺寸进行测量,进行记录。
同样,画草图,校对数据,画CAD图都需要认真仔细,通过这次测绘,这在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最后,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由于这次测绘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大家必须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又要协助队友测绘。
充分体现了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配合。
我想只要一起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无法攻克的。
这次的测绘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篇3
一·测绘对象记录:
关林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城南七公里的关林镇,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现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
采用均衡对称的布局方式,沿着纵轴线(南北轴线)和横轴线(东西轴线)进行布置。
关林庙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它建筑的布置皆按中轴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
我们小组的测绘对象是关林庙的三殿即春秋殿,关羽塚和后院。
春秋殿也称寝殿,厅内有关公秉蜡看“春秋”的坐像及卧像。
四周有关公战吕布、镇荆州、战长沙的彩饰画。
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
春秋殿采用的是清式七檩硬山大木作,一共有五开间,平面采用分心槽的形式。
春秋殿前昂刻有四十五个龙头,门额上方绘有“三英战吕布”“长沙战黄忠”“”威镇荆州“禹龙锁蛟”等故事。
屋顶采用硬山形式,屋架采用抬梁式构架,台基是简单的石台基。
关林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
它是神化关羽的又一见证。
在亭碑上额刻篆收“勒封碑记”。
碑面书写: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是”。
关林的后半部是关羽的墓地,四周松柏长青,圆圆的大墓前是一座石坊,上刻:
汉寿亭侯墓。
二·测绘工作记录:
1·测绘准备工作:
在实地测绘之前,老师给我们重点讲解了测绘内容以及图纸内容。
在讲解的过程中,帮我们回忆一下古建筑的结构,名称。
把我们需要测什么内容都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让我们不至于到了实地不知道要测些什么或者漏测了一些大方向的东西。
把我们测绘所需要的工具告诉我们,以及历届测绘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注意事项。
到达关林庙时,我们首先是大致的了解一下关林庙的总体布局,测绘的范围、对象。
然后,仔细的观察我们测得春秋殿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
2·测绘工作分配:
我们组共有六个人,就把测绘对象分成六大块:
总平面图、首层平面图、横剖面图、正立面图、背立面图以及侧立面图、细部大样图。
每个人画一个方面,其它组员拉尺子测量。
画总平面图的是刘长亮、画首层平面图是单秋平、画横剖面图的是鲁洋、画正立面图的是赵振军、画背立面图以及侧立面图的是崔新锋、画细部大样图的是曾丹丹。
CAD出图是由组员商讨后确定,汇总。
3·测绘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在测量高度的时候,由于春秋殿是文物,不让攀爬。
本来想用氢气球来测量它的高度,但是没买到氢气球,而且外面有风,也不好测。
起先测的连檐高,是用钢尺勾到瓦当上测出的,斗拱高是先测出檐。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篇4
去月岭村之前,我用谷歌地图搜索了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在桂北兴安还要往东北的方向,非常偏僻。
上看到的图片大都是月岭村的著名雕刻贞节牌坊。
一些建筑的风火墙以及后来我们到达的时候看到的挂着许多中举的红色报喜牌的房子。
房子之间的距离相当狭窄,那小道看似只能容一人行走,两人擦肩勉强过人。
当时就想这要是架设经纬仪那是相当困难的。
若是有人赶牛经过,这操作进度不知要如何进展。
周五蔡老师给我们开了会以后,晚上我们便请测绘的同学教我们使用经纬仪。
一边看书一边学习。
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白天在学校以教五楼为目标演习测绘了一次,渐渐熟练了仪器的摆放步骤,提高调节速度。
在我们的虚心学习下,终于把仪器的操作以及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了。
小组开会各自分配好每人需要带的工具,当时我认为我们的准备工作做的还是挺充分的,但谁也不太清楚月岭村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到了灌阳月岭村后,安排好住宿蔡老师带我们在村里观看各个建筑并分配各组任务。
月岭村三面环山,背依灌江,据说有700多年的历史。
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典型的湘南式民居。
其中六大院是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筑,相传这是唐氏祖上为其六房儿子修建的庭院,其庭院各立门楼,门牌雕刻细致精美、灿烂辉煌,依次名为翠德堂、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
每个庭院都各有其特色。
我们负责测绘的是多福堂。
多福堂门前没有照壁,或者已经在历史中销毁。
门牌简约典雅(如图1)。
正上方雕刻有梅兰竹菊四幅图画并有七言律诗一首;正中雕刻有豫顺呈祥大字,并有三瓣藤草图样围绕;左边为燕子春归图,右边为蝴蝶闹春图。
西立面有良马乘荫图(如图2),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东立面为百花齐放图,稍有销毁,但依稀可见。
多福堂由六幢建筑围绕组成,每幢建筑均为上下两座结构。
多福堂庭院为二进式庭院,呈中轴对称。
前设中门、天井和大堂,后有小堂和天井,配有住房、厨房、客房、仓库。
宽敞明亮、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我在我们组里主要负责画中门立面图和画屋架结构图。
起初我误认为中门是不可开合的照壁。
后来发现其门上的榫卯构造,再与屋主人确定后才肯定那是中门。
一进和二进均各有中门。
画屋架的时候遇到许多难题。
许多地方过高看不清楚,只好去推测。
测绘的时间非常紧张,为避免遗漏,我们还拍了大量照片。
最为复杂的屋架结构就在于门牌与中门之间与两边厢房连接的地方。
门牌盖顶为半坡盖顶,且较高,而两边的小厢房都是双坡屋顶形式。
两个盖顶间就存在屋顶交接的问题。
如何交接且能保证其防止雨水流入房间内呢。
围绕房间的小道都很狭窄,使我无法向上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
还好组里的同学借了梯子拍到了珍贵的照片。
往后还有大堂与堂后两间厢房的交接也是较为复杂。
房屋主人很好说话。
我与他打了声招呼后爬上一进西厢房二层的房间内观看,上楼梯吱吱唧唧的声音甚是令人觉得危险。
二楼尘埃满布,看出来已被屋主人废弃很久。
上一进西厢房二楼除了看清屋顶的搭接情况外(如图4),大堂屋架的结构在这里一览无遗。
大堂托檩并没有横穿整个房间,而是伸出厢房十公分左右截止(如图5)。
建筑的'有些局部损坏只剩下后来修缮的部分,使我们只能自己按照自己学习的相关知识去推测。
比如说二进的八角墙的厚度和屋顶的梁之间的搭接关系。
首先是墙体的完整性以及它主要作为承重的功能。
根据其房间的关系推测出其墙体是直墙,且墙体厚度较大,八角是直墙去掉一部分而成。
又比如说东立面的门上的奇怪叠涩。
一般来说是水平然后叠涩向外的,现在确是往一边倾斜的叠涩(如图6)。
叠涩上的瓦片已经没有了。
根据上面残余的瓦片弧度痕迹和雨水在墙上侵蚀的痕迹推测出瓦片依然是成排状叠葺的(如图7)。
由于分工明确我们组的测绘进度很快。
晚上我们又将平面进行精确绘制讨论和总结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二天早起将总平面定位又重新测量了一遍,总算是完成了测量的基本任务。
可能起先谁也没有估计到为了得到这些资料和数据会遇到这么多的挫折和麻烦。
由于建筑物本身的体量过于庞大且我们都没有确实经验,一开始根本无法入手。
还有房屋本身结构上的复杂性,以及损坏后修善以及加建的房屋部分遮挡,影响了我们对建筑本身原有的一些结构的判断,这些使我们一度有点灰心丧气。
当然,由于我们大家的努力这些困难被我们一一地克服了。
体会最深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建筑测绘的认识。
无论是从建筑大轮廓的把握上,局部细节的微妙处理,还是其中屋顶、墙体、柱子、梁枋相互的连接等等,我们都走了不少弯路。
最后通过分析和反复的论证我们还是得出了最为精确的数据尺寸。
我认为这些在实地的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学习中永远无法得到的,因为有些结构很难仅仅通过想象去完成。
更甚至于有时你看着实物也会因为透视和误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产生。
这样反复的验证和观察使我们在对于建筑结构的理解和体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锻炼对我们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的帮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学都受益非浅。
应该说虽然我们没有很先进的测量设备,也没有丰富的测量经验,但我们还是很好的完成了测量的任务。
一些因地制宜的测量方法更是我们智慧的体现,也许这正是此次测绘考察的真正目的。
离开月岭村之前,我观望这两天忙于测绘而忽略的景象。
那长长的青石板巷道,那厚厚的墙壁和那些至今月岭人还在用的古老的家具物件,如一部走马灯一般的黑白电影,它们静观着每一个路过的人,就好像在向我们陈述着月岭的历史。
夹杂在墙缝间嫩绿的小草随风轻轻招摇着,挥挥小手向我们告别。
建筑测绘实习报告篇5
实习目的:
通过对太原市纯阳宫的测绘,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建筑,尤其是明清道教建筑的群体布置。
对纯阳宫的测绘可以为以后研究和修复纯阳宫提供一些资料,并且在实习绘图过程中掌握cad软件的使用。
实习20__13年x月27日——20__年x月2日
实习地点:
太原市纯阳宫
测绘内容:
因为纯阳宫规模比较大,而且人员比较多,我们被分成五个组分别测量纯阳宫的五进院,我们测量的是第四进院。
1.第四进院包括院门虚无洞,灵宝洞,东西厢房永沃洞,长春洞,四角的角亭,院中琉璃亭。
需要测绘的内容看似比较多,但把它们分成这几个部分就简单明了,测绘的进程也加快了好多。
总平面应准确标出各个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之间的距离,使总平面图能准确反映建筑的实际情况。
2.各单体建筑的平面。
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
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细线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
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总尺寸即建筑外墙之间的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利用一点为基点确定其他尺寸。
确定外墙尺寸后,再依次确定柱子、门窗、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
对于一层测绘,可以站在二层利用下垂的线来确定各个部件的高度。
二层的测绘因为没有梯子,无法上到建筑屋面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
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
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二层的建筑,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
4.单体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
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
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
但因为纯阳宫管理比较严格,很多东西都无法去测量。
5.大样图。
包括了各种砖雕、脊饰、梁架的斗拱、雕像、彩绘等部分的大样。
因为这类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都非常复杂,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鸟、虫鱼图案,而按照测绘的要求是要一一表现在大样图中的,这往往是古建筑测绘中比较浪费时间的。
在测绘中,最好的方法是借助相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照片在cad中利用样条曲线绘出大样图。
虽然有些误差,但是相对纯手工绘制已经精确和快捷。
实习心得: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