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3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7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S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童话世界

1、小麻雀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童话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本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的成长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

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13):

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发了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好好的劝告。

第二段(14~18):

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尾巴上的羽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第三段(19):

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四、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麻雀》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个段的段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二)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

生怕孩子有危险。

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同时又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1、创设情境: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终于有一天,他蹲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

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

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

2、默读14~18自然段。

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四)从哪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好的语句。

1、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2、朗读,展开想象。

3、谈感受,朗读。

(1)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2)让我们一次感受那母爱。

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4、学习第19自然段。

普季克为什么鼻子酸酸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创设新的情景。

2、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续写这个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

小麻雀

教导、救

普季克妈妈

感激、悔

伤吓

害唬

大花猫

2、金奖章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抓住名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好,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2、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句认读本课生字。

(2)理解词语。

三、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读分段朗读课文:

1~14,15~25。

2、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为什么让同学这样读?

3、引导学生认识到:

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进行朗读。

4、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

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群鸟纷纷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的,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第二段(15~25):

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敬。

四、自主学习课文。

1、同桌互相朗读。

自主学习课文。

2、、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小结。

1、课文写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新词。

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一)以读代讲,学习1—14自然段。

1、过渡:

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

2、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

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的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

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相应的语气。

②指名读。

③评读。

谁读得好?

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的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力气争,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④小结:

(2)乌鸦:

齐读第1自然段:

天已经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然静悄悄的。

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

只有乌鸦一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①重点体会:

只有乌鸦一声不吭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殘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

(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

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吗?

(二)学习15~25自然段,品悟重点词句。

1、学习总结。

2、学习新知,明情悟理。

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

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2、如果还有一个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

说明理由。

四、作业布置。

1、将课文改成课本剧。

2、写一写,你想对乌鸦说的话。

板书设计:

2、金奖章

喜鹊       话语动听

黄莺

百灵     歌声动听

群鸟     吵闹争章

乌鸦     净化环境

防止疾病   地球清道夫

保护环境

爱护自然

3*、“没头脑”和“不高兴”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

为什么?

(故事吸引人。

我们不仅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还受到教育,知道为人处事的道理。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

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起因: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好朋友。

“没头脑”做事总想不周全,丢三落四。

“不高兴”做事总和大家相反,经常闹脾气。

他们在仙人的帮助下长大了,“没头脑”作了建筑师,“不高兴”作了演员。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

(1——11)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

(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

(“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

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

(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

浏览课文,画出来。

(文章最后一段:

“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

”)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

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不高兴”脾气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B、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来危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

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

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从“没头脑”设计的少年宫是三四百层高的大楼群,而且忘记设计电梯和指示牌,观众要想找到剧场,就得像行军露营那样背着行军袋,穿着运动鞋,带着锅碗瓢盆、蚊帐被褥;“不高兴”演《武松打虎》因为不高兴死,就不顾剧情要求,以致于一连演了好几天,这些都是小时候养成的坏毛病惹的祸。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高兴”,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明理:

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

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

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三、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4、大拇指汤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17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

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

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