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3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doc

计算机史上的二十位名人

PC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天空中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PC业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

当本文重现历史的一幕幕时,我们会看到什么?

无疑,其中有光辉与荣耀,有财富与成就,当然,也有遗憾与悲怆……

一、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

图1冯·诺依曼

 约翰·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

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

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长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

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

1911——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

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1921年——1923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

1927年——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

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

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

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

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最简单的来说,冯·诺依曼的精髓贡献是两点:

二进制思想与程序内存思想。

冯·诺依曼凭他的天才和敏锐,在电脑初创期,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和决定了电脑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我们所有的电脑又都叫“冯·诺依曼机器”,就是对这位数学天才最好的评价。

图2存储程序结构

对于冯·诺依曼来说,人类第一台电脑造了一半时才参与开发,多少有些遗憾。

但是,他刚好在那大机器程序存储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使得冯·诺依曼的天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明确指出:

一定要彻底实现程序由外存储向内存储的转化,原有的设计必须作修改,经费不够再追加。

在冯·诺依曼的影响下,整个研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冯·诺依曼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

一是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进一步提高电子元件的运算速度;二是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即把程序放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换言之,把能进行数据处理的程序放在数据处理系统内部,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即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

冯·诺依曼的改进方案被称为“爱达法克”(EDVAC),即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Computer)的简称。

1945年6月,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器中存放程序的概念(StoredProgramConcept),这是所有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范式,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按这一结构建造的电脑称为存储程序计算机(StoredProgramComputer),又称为通用计算机。

时至今日,所有的电脑都逃脱不了冯·诺依曼的掌心,我们所有的电脑,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冯·诺依曼机器”,它超越了品牌、国界、速度和岁月。

二、摩尔定律:

高登·摩尔(GordonMoore)

图3高登·摩尔

当人们不断追逐新款PC时,殊不知这后面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那就是摩尔定律,而这著名定律的发明人就是高登·摩尔(GordonMoore)。

高登·摩尔1929年1月3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

摩尔首先在圣荷西州立大学学习,并在那里认识了他后来的夫人。

1950年他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得化学学士,1954年又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

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

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恰好减少一倍。

后来高登·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

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那时候,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

高登·摩尔的另一壮举是在1968年与罗伯特·诺伊斯带头“造反”,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的公司,简称“Intel”,这就是今日名震世界的英特尔公司。

1975年他成为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1979年4月至1987年4月他成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此后他任董事长。

图4英特尔LOGO

 2001年摩尔和他的妻子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了六亿美元,这是至今为止向高校捐赠的最大的款数了。

他说他希望加州理工学院能够保持研究和技术的最先进。

从1994年至2000年摩尔任加州理工学院的理事会主席,他现在依然任该校的理事。

三、预言大师:

阿伦·凯(AlanKay)

图5阿伦·凯

Thebestwaytopredictthefutureistoinventit,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它!

——阿伦·凯

近年来有一句话挺流行: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不少人误以为此言出自尼葛洛庞帝之口,实际上,这句话是阿伦·凯的名言。

有很多人说布兰德是第一个使用PC一词的人,但布兰德说自己也是顺手牵羊,最早提出“PC”概念的就是阿伦·凯。

20世纪90年代程序员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面向对象”,发明这一术语的也是阿伦·凯。

同时,他还是笔记本电脑最早的构想者和现代WindowsGUI的建筑师。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备忘录上,阿伦·凯还预言到,“20世纪90年代将有成百万的个人计算机,而且都将连接到全球公用的信息设施上”,这不正是今天的互联网吗?

阿伦·凯的形象既不像傲慢自大、反潮流的黑客,也不同于一夜暴富的计算机富翁,更不像象牙塔里的计算机科学家。

他时常穿着跑鞋和灯芯绒裤子,一小撮胡子,短短的、略微零乱的头发,使他看上去极为普通。

即使他是你的老板,可能也不会给你留下多深的印象。

但这也不是说他很谦逊,他喜欢引用自己的话,且经常以这样的词作为发言的开端:

“凯的第一法则指出……”。

阿伦·凯是个超智商儿童,三岁就能阅读,五岁便会自学,等上小学的时候,已经读了数百本书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伦·凯的求知欲变得更加旺盛,阿伦·凯回忆说,“学校里充斥着一种观点:

老师的观点或者是教科书的观点,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是很荒唐的。

阿伦·凯不是一位公众人物,但在计算机界,尤其是技术圈内,他是能让大家都心服口服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

成为硅谷的又一位亿万富翁或让他当麻省理工的院长,都无法激起他的兴奋,但他会有足够的耐性与一群8岁左右的孩子一起玩电脑。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发明他喜欢的东西。

1961年,因为出面维护犹太移民,阿伦·凯被迫从就读的西佛吉尼亚Bathany音乐学院离开,辗转来到丹佛,以教授吉他为生,生活潦倒。

直到他参加志愿服役后,参加的一项计算机编程潜在能力测试改变了命运:

阿伦·凯发现自己在计算机领域的才能。

后来,他来到美国中部的犹他州研读电子电气工程师课程。

让阿伦·凯来到犹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创新性的编程语言SketchPad语言的创始人爱尔文苏珊兰德在此执教。

在名师指点和自己刻苦钻研下,阿伦·凯充分借鉴了其他编程语言的长处,还从自己过去的分子生物学中汲取了有益养分,创立了“生物类比”理论。

阿伦·凯在其论文中写道:

“我假定未来理想的计算机能够具备生物组织一样的功能,每个‘细胞’能够独立运作,也能与其他功能一起完成复杂的目标。

‘细胞’能够相互重组,以解决问题或者完成功能。

”  

1968年夏天,阿伦·凯遇到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西摩潘博得,开始对Logo语言发生兴趣:

“当我在实验室里看到,西摩和他的同事正在教一群小孩子学习使用Logo语言时,我脑海中整个对社会的认识观念都发生了动摇。

计算机编程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新的未来。

”在西摩的实验室里,阿伦·凯还看到了最原始的手写识别系统。

这个系统让他欣喜若狂,阿伦·凯对朋友这样说:

“把手写识别应用到计算机上,我能创造出一种超媒体——就像现在的报纸,但它是电子化的。

”在这种思路的基础上,阿伦·凯设想出作为现代笔记本电脑原型的“Dynabook”。

  

1969年,阿伦·凯获得犹他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随后服务于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任教授一职。

教学工作之余,阿伦·凯开始思考,如何使庞大的计算机变得更小,比如像书那么大。

这种PC对儿童来说会很方便,他们可以用它来代替纸。

阿伦·凯把这种新型PC称为“KiddieKomp”,由于这种PC需要一种新的语言,于是阿伦·凯便设计出了后来名震业界的Smalltalk语言。

Smalltalk语言再现了阿伦·凯的“分子PC思想”:

程序好比一个个生物分子,通过信息相互连接。

Smalltalk被业界公认为“面向对象编程系列语言”的代表作品。

  

1972年,阿伦·凯任职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他开始实验应用Smalltalk语言于儿童教育。

研究中心招来很多孩子,让他们学习使用电脑,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种种表现都被记录下来,作为分析研究的素材。

阿伦·凯得出结论:

较之于文字,儿童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更好地学习使用PC。

他主持领导中心全力抢攻图形化设计这一IT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中心研发了简便的PC系统,重点研究图形和动画效果。

除了领导中心的研究工作外,阿伦·凯还在笔记本电脑、以太网研究、激光打印和“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模式方面颇有建树。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阿伦想象中的那种“Dynabook“始终没有出现——因为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管理层不愿意调动资源给一个虚无缥缈的设想。

  

到了1979年,斯蒂夫乔布斯、杰夫洛金森和其他几个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来到施乐帕洛阿尔托中心参观时,发现他们的想法与阿伦·凯不谋而合:

当时苹果公司正在设计一种新颖的图形用户界面,乔布斯兴奋地对同事说:

“Smalltalk语言灵活、易用,简直就像是为苹果机量身定做的。

”因此,可以说不论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图形化的Linux,还是苹果,一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都是阿伦·凯当时超前思想的后继者。

阿伦·凯是现代计算机业的先驱,他改变了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无疑他是现代编程思想及现代PC的缔造者之一。

四、集成电路之父:

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

图6罗伯特·诺伊斯

硅谷是传奇人士扎堆之地。

但是一个人要想在硅谷同时获得财富、威望和成就,实在比登天还难。

举目远眺大概只有罗伯特·诺伊斯(RobertNoyce)才是惟一一位三位于一体式的人物。

作为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名垂青史,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

而且他还与别人共同创办了两家硅谷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已成为历史;第二家则仍跻身美国最大的公司之列,这就是英特尔公司。

他带着特有的神圣和威严,让同行和对手都得永远敬仰。

以尖刻著称的硅谷杂志《Upside》敢对硅谷任何一位大腕儿进行任何刺激,但对诺伊斯却只能毕恭毕敬,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