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37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学院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 附件2:.docx

吉林大学学院(所、中心、室)、直属业务单位

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本届任期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

单位名称

党政主要负责人

填表日期

中共吉林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制表

填表说明

为强化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加强党政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任期目标管理,为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根据《吉林大学党政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校党发[2006]49号)、《吉林大学2008年处级领导干部换届工作方案》(校党发[2008]37号)和《学院、直属业务单位行政班子换届工作实施办法》(校党发[2008]40号)中“部门职能”涉及的工作任务要求,编制本表。

各单位任期目标要与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相适应,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相协调。

表中任期目标将作为党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和届满考核的基本依据。

吉林大学学院(应、中心、室)、直属业务单位

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书

一、本单位自然情况(包括师生员工人数,三支队伍状况及所占比例,学科专业结构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共有教职员工268人,其中教师199人(占全院总人数的74.3%),博士生导师24人,教授(不含博士生导师)23人,副教授47人,讲师102人,访问学者3人;行政管理人员29人(占全院总人数的10.8%);实验系列40人(占全院总人数的14.9%)o有双聘中科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9人、吉林省高级专家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学生共有27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55人,硕士研究生724人,本科生1824Ao

计算机学科拥有4个博士点: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生物信息学;5个硕士点: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生物信息学、网络与信息安全;2个本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本届领导班子成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

党政职务

分管主要工作

1

胡亮

院长

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学科建设、财务及设备工作

2

郑爽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教工思想政治、干部、统战、妇女工作

3

杜天宝

副书记

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

4

常有余

副书记

分管本科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共青团(含青年教工)工作

5

欧阳丹彤

副院长

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

6

梁艳春

副院长

分管科研、外事工作

7

魏晓辉

副院长

分管本科生教学、师资及实验室工作

8

金英

副院长

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工作

9

白旭光

副院长

分管日常行政、财务(协助院长)、人事、安全保卫和离退休工作

10

周春光

所长

协助院长分管学科建设

11

冯长元

副所长

分管成人教育、工会工作

成员变动情况:

2

三、本单位工作现状及分析(与全国同类高校相比其优势、特点和不足)

学科建设:

学科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个吉林省重点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4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和2个本科专业。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

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吉林省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和IBM技术中心等单位。

按研究方向,组建了由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为学术带头人的18个学术团队。

学科先后承担了5个“211”重点建设学科和1个“985”科技创新平台。

师资教学:

学院成立了48个教学梯队和21个实验教学梯队,并实施了教学委员会、教学管理办公室和教学督导办公室“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

截止目前,学院承担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13项、校级27项;获得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2门、校级精品课2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2项、校级9项以及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5项;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出版专著6部、国家规划教材11部、实验教材21部、其它教材50余部;发表了教学研究论文130余篇。

科学研究:

8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总科研经费9000多万元。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30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850余篇,出版著作50余部。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160多项,总经费4500多万元。

国际交流:

近8年来,与美、英、德、意、澳等7个国家的9所大学签署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协议16项,2007年与美国佐治亚大学共同成立了“吉林大学-佐治亚大学系统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二聘请20余位计算机领域著名外籍学者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邀请30余位国外计算机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每年派出20余位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进修、攻读学位。

每年都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会议或研究生班。

优势:

1、 吉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院校之一,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

2、 1987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首批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首批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3、 积极探索交叉学科和专业融合,重视数学、生物及其他领域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设立了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专业。

4、 具有5个"211"重点建设学科和1个“985”科技创新平台。

不足:

1、 处于国内领先和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不多,缺少大师级学术带头人以及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如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

2、 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和经费少,国家级奖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少,科研成果转化特别是科研成果转让经费少;

3、 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4、 在人才培养方面,优秀本科生和硕士生在考(保)研时大量外流;

5、 受人才待遇和地区经济限制,优秀人才引进难,引进程序复杂、效率低;

6、 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个,信息产业部1个,吉林省2个)和工程中心(教育部1个,吉林省2个)面积严重不足;

7、 没有退出机制,不能分流或转岗一部分教师,无法解决目前我院教师一方面优秀人才不足,一方面又数量过多的矛盾。

4

四、任期目标

4.1本届班子任期总体目标

任期目标要与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相统一、相适应,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衔接、相协调。

要突出重点,力求以关键性指标带动面上工作,定性指标要方向清晰,有导向性,定量指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检验性。

总体目标:

以现有教学科研工作为基础,以建设985工程、211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队伍,加大拔尖人才培养、引进的力度,加快高标准科研、实验环境的建设,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紧紧围绕与科技进步、国家重大需求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密相关的一些重大(或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开展交叉研究。

经过大约4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科学研究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一、 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构筑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一致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精品课程和名牌课程建设,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和学风建设。

到2012年,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要有显著成效,实验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有新的突破、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有明显提高。

二、 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国外著名大学优秀教师的引进,建设一支能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熟悉人才培养规律、师德高尚、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到2012年,使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学缘结构有明显改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有显著提高。

三、 精心规划、科学组织、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目标和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努力夯实学科基础。

到2012年,使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的排名进一步提升;力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加强计算机系统结构队伍建设。

抓住各类项目申报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和经费,努力挤进重大项目,为形成有影响的成果作铺垫;继续建设好与兄弟院系联合合作交流项目;主办和承办若干有较大影响和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会议。

四、 积极探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党爱国以及服务人民和社会的思想意识,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学生稳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 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应教师个性发展和工作特点,以及符合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规律的人事分配制度,建设一个能适应知识创新和学术研究要求的服务平台。

六、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学校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5

4.2教学与学生培养工作目标

本科生:

主要包括教学建设目标(以“质量工程”为重点)、教学改革目标、教学过程目标和教学管理目标等方面工作目标。

研究生:

主要包括生源结构完善及生源质量提升、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目标。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本科教学任期目标

1.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四年内争取新建2-4门能够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特色课程,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比例增加到90%,出版国家规划教材10部以上,新增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2门或以上;

2.支持教学改革与探索。

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4-7项,力争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3-5项,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4项;

3.探索本科生培养的新模式。

加大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加大对本科生参加ACM、数学建模等竞赛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活动的支持;鼓励本科生的校际和国际交流;

4.加强教学梯队建设。

建立教学梯队的考评机制,实现60岁以下教授、副教授近三年内为本科生授课,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到100%,新增国家或省级教学名师1-2名,新增1-2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教师交流与培训。

力争使我院教师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65%以上,四年内派遣15-30A次的教师出国学习,派遣20-30人次教师参加国内教学培训和交流;

6.加强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场地和设备管理,加强教学设备共享和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争取2-3年内达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

7.加大招生宣传,扩大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考生中的影响。

研究生教学任期目标

1.加强学科建设工作,培育出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在研究生院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全面修订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不低于学校、学部硕、博研究生答辩标准的计算机学院的硕、博研究生答辩新标准(并与学院以前制定的相关条件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