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3649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一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模块综合检测

(一)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本卷共4页)

一、基础知识(2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凫水  辐辏  黼黻  饿殍遍野  自愧弗如

B.恐吓烜赫褐色曲高和寡荷枪实弹

C.桅樯崔嵬圩堤诿过于人韦编三绝

D.恪守客栈坎坷溘然长逝顷刻之间

解析:

A项,“殍”读“piǎo”,其余读“fú”;B项,都读“hè”;C项,“诿”读“wěi”,其余读“wéi”;D项,“坷”读“kě”,其余读“kè”。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青出于篮 锲而不舍 杜鹃啼血 瓮牖绳枢

B.攮括四海 追亡逐北 因利乘便 同年而语

C.斩木揭竿 蓝田玉烟 沧海泣珠 庄周梦蝶

D.沸反盈天 少不更事 宽鸿大量 踌躇满志

解析:

A项,篮—蓝

;B项,攮—囊;D项,鸿—宏(洪)。

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滨州市水务局积极争取上级抗旱补助资金1130万元,目前已全部到位。

同时,市水务局领导表示,将进一步多方筹集资金,鼎力支持抗旱。

B.昨天去鲁镇,回顾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蹉跎岁月,领略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别有一番意义。

C.由于连日的寒冷天气,马啸剑门十八瀑景区内水流成冰,往日潺潺的山溪凝结成洁白的“玉带”,更有宽阔的巨型冰瀑高悬在崖壁之上,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李少红版《红楼梦》在一片喧嚣中迎来了首播收官,无论褒贬之声如何沸反盈天,不可否认的是,如昆剧般幽美阴郁的新版红楼确实将《红楼梦》重新带回了年轻人的视线。

解析:

D项,沸反盈天:

形容人声喧嚣杂乱,这里符合语境。

A项,鼎力:

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B项,蹉跎:

光阴白白地过去。

C项,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答案:

D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斯卡影后妮可·基德曼与克里夫·欧文联袂演出的海明威传记片《海明威传》,日前正在美国旧金山郊区热拍中。

B.2012年,我市将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展对口支援活动。

活动的具体项目、内容和数量十分广泛,各项制度也非常健全。

C.胡锦涛主席访美是稳定两国关系的重要契机,其意义不仅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确定基调,更在于化解矛盾,增进互信。

D.人性的高贵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受到的所读书籍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高雅的阅读可以使人的灵魂高贵起来,比如读《红楼梦》。

解析:

B项,主谓搭配不当,“项目、内容和数量”与“广泛”不搭配。

C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顺序颠倒,应改为“其意义不仅在于化解矛盾,增进互信,更重要的是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确定基调”。

D项,句式杂糅,“决定于……影响有很大的关系”正确表达应为“决定于人受到的所读书籍的影响”或“与人受到的所读书籍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D.⑤③①②④⑥

解析:

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

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

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

据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答案:

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B.古之学者必有师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小学而大遗

解析:

A项,突出:

突然出发;今指超出一般。

B项,学者:

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C项,江海:

古今意义一致。

D项,小学:

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答案:

C

7.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解析:

A项,判断句;B项,定语后置句;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

C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两题任选一题)

(1)①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③贾谊《过秦论》中作者最后总结秦国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①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②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③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答案:

(1)①幽咽泉流冰下难 ②不积跬步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④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2)①绕船月明江水寒 ②金就砺则利 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③惑之不解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

二、阅读鉴赏(52分)

(一)科普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

让科学走出“殿堂”

浦家齐

每当人们步入科技场馆,常常赞叹它是一座神圣的科学殿堂。

但是这种对于科技场馆的殿堂感,其实正反映了科学普及工作中一种不容乐观的倾向,因为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正是由这些场馆以外的科学氛围过于淡薄所引起的。

科学普及工作,应该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出一派无所不在的科学氛围。

自从近几十年来人类历史步入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快车道,新兴的科学技术成就越来越渗透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埋藏在这些技术背后的艰深的理论却与人们的常识渐行渐远。

于是,要让科学走出神圣的殿堂,就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越来越严峻的课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科普作品是面向非专业的读者的。

科普作品特别是应该面向非自然科学专业、非技术工种的读者,以及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

要让大众告别对于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阻隔状态,是科学普及工作的最高目标。

科学普及不但在于出版图书、办好几种科普杂志,更应该在更多的报刊上积极开辟科普的栏目,并建议没有科普专栏的报刊也登载一些科普性质的文章。

科普作品不仅需要长篇的,也需要短小的和图文并茂的。

考虑到当前大部分读者还没有翻阅科普杂志的习惯,那种分散型的科普,也许比集中的和系统的科普更有影响力。

评价一篇科普作品是否成功,当然不能说它所推介的知识越前沿,水平就越高。

一个首要的标准是它与大众契合的程度,即它拥有多大的

读者群。

科学普及的首要任务是使那些渗透于大众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变得可以为大众所理解。

我们当然也需要有面向高知识层次的科普读物,但是根据中国的现状,面向大众的科普是第一位需要的。

一篇好的科普作品不应该是技术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不应该是医生对病人的医嘱,也不应该是教科书的引言。

高品位的科普作品应该是有深邃的思想内涵的。

虽然新闻性不是衡量科普作品的一个指标,但是科学要走向大众,它就不能不聚焦大众所关心的话题。

例如大家都在关心禽流感,就应该来普及关于传染病、关于病毒、关于人和动物共患疾病的知识。

中国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就应该组织一批普及航天和天文学知识的文章。

其他的如地震海啸、桥梁和隧道的建设、病虫害和农药、食品添加剂等话题,或因为贴近大众生活,或因为与近期发生的事件相关联,所以为大众所关心,也自然地更适宜于作为科普的重点。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技术发展越快,就越不能容忍继续把大众关在科学的门外。

何况,我们还面临着揭露伪科学的任务,可见科学普及工作是承载着重要使命的。

有些人为伪科学所迷惑,原因之一,就是伪科学从形态上看反而是通俗的。

科学被锁入了神圣的殿堂,绝不是科学的胜利,而只是科学的无奈。

科学的形象应该是亲近大众的。

要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实验室和论文里解放出来,融入大众的灵魂。

唯有改变了把科学神圣化的观点,才能让科普工作迈开大步,扭转社会对科普工作不够重视的现状。

(选自《解放日报》,有改动)

9.本文认为应该让科学走出“殿堂”,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对于科学的殿堂感让人们和科学产生了距离,这是一种不容乐观的倾向。

B.人们对科学的陌生化造成了科学氛围过于淡薄,我们应该让学术无处不在。

C.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面临着揭露伪科学的任务,不能让科学神圣化。

D.高品位的科普作品不应该只是科学技术的使用说明,更应该有自己深邃的内涵。

解析:

D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

D

10.下列对科普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普作品应该面向非专业人员以及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要让大众了解科学,让科学走近大众。

B.有些人为伪科学的通俗化所迷惑,这就是由科普作品未能走进广大读者、没有考虑到大部分读者的接受能力造成的。

C.我们在评价一篇科普作品时,不能说它所推广的知识越前沿、越高端就说它的水平越高。

D.要完成“让科学走出‘殿堂’”和让大众对科学不再有“殿堂感”的任务,科普作品的转变是很重要的。

解析:

B项,人们为伪科学所迷惑,不仅仅是由科普作品造成的。

答案:

B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让科普作品走出“殿堂”也势在必行,因为我们要普及科学技术,让大家都懂科学技术。

B.科普作品不仅需要长篇的,也需要短小的和图文并茂的,考虑到当前大部分读者还没有翻阅科普杂志的习惯,集中的和系统的科普作品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了。

C.科学普及的首要任务是要使那些渗透于大众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变得为大众所理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那些高层次的科普读物了。

D.要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实验室和论文里解放出来,融入大众的灵魂,这才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摆脱对科学的陌生感。

解析:

A项,“因为我们要普及科学技术,让大家都懂科学技术”错误,过于绝对化;B项,并非“不适合时代发展了”;D项,不是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摆脱对科学的陌生感。

答案:

C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2.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马不肥”“债多”“风透卧衣”等词语可见其贫穷,这正表现了他的为官清廉。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13.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边雪藏行径”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雪之大;“林风透卧衣”既写风之猛,又写衣之单,内涵丰富。

答案: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讳 辩

韩 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

“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

“然。

律曰:

“二名不偏讳。

”释之者曰:

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

律曰:

“不讳嫌名。

”释之者曰:

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

为犯嫌名律乎?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

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

将不讳其嫌者乎?

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

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

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改动)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法制以教天下者     法制:

礼法制度

B.今上章及诏章:

奏章

C.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质:

询问

D.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务行:

致力于实行

解析:

“质”应为“对照”的意思。

答案:

C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韩愈为李贺辩解的一组是(  )

①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

为犯嫌名律乎 ②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③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 ④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 ⑤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 ⑥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D.③④⑥

解析:

句②是说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是周公、孔子,句⑤是听到诋毁李贺考进士言论的人的表现。

答案: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批驳李贺应避讳父名的说法,作者列出许多典型的例子来谈避讳君主与尊长的名字没有事实根据,如周公、孔子、周昭王、曾参等。

B.为了充分论述,作者还用了一个假设的例子:

如果父亲名“仁”,那儿子就应该不能做人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讽刺辛辣,入木三分。

C.文中从多个角度来设问,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引人深思,富有感染力。

如:

为了证明李贺理所当然能够参加进士考试,作者根据明文律令来设问,说他并没有违犯什么律令。

D.作者是针对当时避讳的陈腐风气写此文的,目的是为李贺考进士辩解。

解析:

D项,既是为李贺考进士辩解,也是为自己推荐李贺考进士的行为辩解。

要结合文中“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这句话来理解。

答案:

D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是对的,劝他考进士是不对的。

(2)周公、孔子、曾参是最终不能胜过的。

要在避讳上超过周公、孔子、曾参,就等同于宦官和宫女一类人了,那么难道宦官宫妾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信,劝他去考进士。

李贺在被举荐之列,同李贺争名的人就毁谤他说:

“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是对的,劝他考进士是不对的。

”听到这话的人不加分辨,随声附和,众口一词。

皇甫湜说:

“如果不辩论清楚,您与李贺都将要获罪。

”我说:

“是的。

律令上说:

“两个字的名字不必都避讳。

”(即两个字一起使用时才需要避讳)解释的人说:

这就好比(孔子的母亲名“徵在”,孔子)“说‘徵’就不说‘在’,说‘在’就不说‘徵’”那样。

律令上又说:

“同音的字不避讳。

”解释的人说:

譬如“禹和雨”一类字就是这样。

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李贺考进士,是犯了“二名律”呢,还是犯了“嫌名律”呢?

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不是周公、孔子吗?

周公作诗不忌讳;孔子不避讳母亲名中的两个字;《春秋》不讥刺不避讳同音字。

周康王名钊,他的孙子谥为昭王;曾参的父亲名叫皙,曾子不忌讳同音的“昔”字。

周朝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有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该怎样避讳呢?

为了避讳同音的字,连姓也要避讳吗?

还是不避讳同音字呢?

汉朝读武帝的名字“彻”为“通”,没有听说把车辙的“辙”字改为某字;避讳吕后的名,把“雉”叫做“野鸡”,但没听说过把治天下的“治”也改为其他字。

现在的奏章和诏书,不曾听说讳“浒”“势”“秉”“机”等字。

只有宦官和宫中侍妾,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会触犯皇帝的名讳。

士人说话做事,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呢?

现在从经典来考查,据法律来质对,用国家制度来考察,李贺考进士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够像曾参那样,就无可指责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样,也就到了顶点了。

现在世上的读书人,不认真仿效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而在避讳父母的名讳方面却要求胜过曾参、周公、孔子,这也可见他们的糊涂啊。

周公、孔子、曾参是最终不能胜过的。

要在避讳上超过周公、孔子、曾参,就等同于宦官和宫女一类人了,那么难道宦官宫妾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1题。

(18分)

秋 祭

刘建超

“小贱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

“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

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

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

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

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

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

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

“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

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

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

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

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做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

下亭来只觉得清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