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3475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docx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

 

SOLANA商业动线的研究

 对于一个大型商业项目而言,商业动线的规划是体现项目设计者对商业理解程度的标志,根据统计,好的动线将使得商业项目的客流增加15%到20%。

SOLANA的商业动线呈“8”字形自成回路的内部街道系统,打破了将商业动线依照业态规划的传统手法。

每当资深的商业人员了解到SOLANA的商业动线时,都不禁大为惊叹,视SOLANA的商业动线为神来之笔,那么,究竟是谁掌握这支神来之笔呢?

  天才的JonJerde

  SOLANA的总体建筑和商业规划包括动线设计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就是JonJerde,全球三大商业建筑设计公司之一美国JERDE国际建筑事物所的创始人。

在业内,JonJerde被公认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当JonJerde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就对建筑尤其是对商业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经常到各地参观那些著名的建筑物。

而设计出一条完美的商业动线一直是他的梦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意大利的小山村,他发现村里只有一条路直通山顶,而所有的村民都沿着这条路建设自己的家园。

在电石火光的刹那,JonJerde的灵感突然迸发,这种最原始的动线岂不是最有效的吗?

假如把一位登山者当作顾客,把每个村民的家当作店铺,那蹬山的“顾客”一路将不会错过任何的“店铺”,而“店铺”也不会遗漏任何一个“顾客”。

多年以后,JonJerde成立了JERDE国际建筑事物所,Jerde将自己的热情和天分以及多年的想法表现在自己所设计的项目上。

  Jerde的代表作包括拉斯韦加斯的天幕、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MALLOFAMERICA、日本的六本木等,当然还有中国香港的朗豪坊。

每年有7.5亿顾客光顾Jerde所设计的项目,这足以说明Jerde所设计项目的影响力。

  SOLANA在规划之初,就慕名来到位于洛杉矶JERDE国际建筑事物所,聘请其成为SOLANA的建筑规划设计及商业规划顾问公司。

SOLANA执行董事章宏和JonJerde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JonJerde非常喜欢SOLANA的环境和整体构想,随着交流的深入,在JonJerde的脑海中SOLANA的轮廓逐渐清晰,JonJerde为SOLANA的建筑规划、商业设计、动线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许多富有灵感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中的绝大部分现在已经在SOLANA实现。

  DavidMoreno和“8”的经典案例

  另一个和SOLANA商业动线有着密切关联的人是DavidMoreno,SOLANA的建筑及商业规划主设计师。

他曾长期担任JERDE国际建筑事物所的资深设计师,FashionIsland、波多运河城以及上文提到的六本木等项目都是他的杰作。

  JonJerde和DavidMoreno以及多位资深设计师为了SOLANA的动线进行了多次智慧碰撞,却一直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

DavidMoreno在一次讨论中一言不发,而是在与会者激烈的讨论后将一幅画有SOLANA“8”字商业动线亮了出来,这当然成了那次会议重要的结果。

对第一次看到SOLANA沙盘的人来说,这个“8”字并不是很好发现,大多数人是在漫步SOLANA现场时才恍然大悟,奥妙就在于“8”字的上半部分巧妙地藏在了SOLANA北部的时尚MALL之中,这种设计再一次打破了动线设计的常规,将天马行空的创意与SOLANA可行的规划融洽地结合在一起。

“8”字形回路形成了大量的沿街商业,有效避免了死角店铺的产生,零售、餐饮、娱乐等业态既集中在各自的主题区域,又在动线的节点上互相渗透。

SOLANA还通过众多的连廊、台阶以及小道的设计使内外水平和垂直交通相互贯连、流畅自由。

SOLANA不仅利用环形道路引导客流,同时在道路设计上也注重与周边建筑的尺度呼应,行走在道路上的消费者能够感觉到街、巷、广场、环路、大道之间的不同体验。

  SOLANA同时打破了商业项目在水平面的统一,拥有了下沉的中央广场,以及东部略微突起的坡地和二层环路设计,这使得整个项目高低错路、充满情趣。

同时,广场层的存在,让在广场层周边的商铺拥有更多展示空间。

  SOLANA的商业动线充满着科学规划和商业天生的娱乐感,将商业建筑、商业规划和项目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DavidMoreno将SOLANA的动线设计作为教科书般经典的案例向外宣扬。

而更多的人情愿将SOLANA的动线设计看成是灵感的迸发,这或许是对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物最好的解释。

中山:

全国最大服装批发市场19日开建

19日上午,位于沙溪镇朗心商贸区的沙溪新龙瑞小商品市场举行了奠基仪式。

据了解,龙瑞小商品市场于1997年开业,现已成为珠三角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

  

  

  新市场在现址附近兴建,占地110亩,总投资3.8亿元,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有商铺2000个,将于2008年国庆节前落成。

市场将依托沙溪休闲服装生产基地,全力打造成辐射全国的大型现代化服装批发市场。

  

  据龙瑞村党支部书记刘燕光介绍,10年前,龙瑞小商品市场是一家规模较小的集体企业。

经过10年奋斗,龙瑞小商品市场成为珠三角地区较有影响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

该市场共设有铺位1100多间,商户9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以经营休闲服装、时尚女性、牛仔服装、童装、服饰和小百货为主,是目前中山市规模最大、销售最旺的服装批发市场。

  

  “但现在,小商品市场规模已经不适应沙溪、中山的服装行业发展,扩大规模势在必行。

”刘燕光说。

据悉,目前,沙溪有纺织服装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年产销达80亿元左右,拥有6000多亩的服装工业园。

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龙瑞村决定在现址附近兴建沙溪新龙瑞小商品市场。

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市政协副主席吴月霞为新市场动工奠基。

华南最大特价服装交易市场锦东

3元一件的针织内衣、5元一件的毛衣,20元一件的连衣裙……这些已经远远脱离了成本价的库存“尾货”,在一些精明的商家手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市场。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服装“尾货”交易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我国服装库存“尾货”总量超过3万亿元,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但盘活的总量每年仅有100亿元。

而近日获悉,华南服装商家纷纷试水服装“尾货”交易市场,总经营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广州锦东(国际)服装城将在明年1月1日试业,成为华南最大以特价服装交易服装市场。

  中国“尾货”已占产量两成

  广州锦东服装城总经理邓振武表示,中国服装的“尾货”已经占到了产量的20%。

  邓振武指出,“尾货”的来源一方面是产品的更新换代,服装行业产能过剩。

由于产品转型、经营不善、生产过剩或者流转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多多少少会有些库存品;另一方面,厂家接单生产时一般都会高于订单数量,订单10万件可能厂家生产了11万件,而企业通常都有成品仓库,原材料仓库,大一点企业的加上分公司、办事处的仓库,代理商仓库、经销商仓库、光仓库数量就已经不是小数目了。

  另外,商家有“赚头亏尾”的说法,一批货商家都在刚开销时以正价赚够了成本,而到了尾声商家愿意以低价抛销,以减少库存压力,这样就产生了许多库存“尾货”。

  广州市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蒋文浩指出,由于服装企业单凭自己很难消化庞大的库存量,如果有企业能够包销他们的库存,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对于厂家来说,处理库存品可以盘活资金;对于采购商来说,买到合适的库存品一转手就可以赚大钱。

这就为“尾货”交易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华南最大“尾货”市场形成

  蒋文浩表示,库存生意虽然利润可观,但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去估货,而且需要灵敏市场信息和很好交易途径。

从目前看,大多只在网络交易和展销会交易,但都存在诚信和交易场所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一个能专门提供“尾货”特价服装交易场所、配套齐全专业市场呼声日益高涨。

据悉,锦东特价服装交易服装市场总规划面积近20万平方米,已建成首期6万平方米,共1200个商铺。

  业内人士指出,库存“尾货”不同于畅销货,有些甚至是被出口壁垒“打回”有问题产品。

如果贸易商看中一批货,就得全盘吃进,而且厂家绝大部分要求现金支付,所以充裕的资金保证是做大库存品贸易的关键。

另一方面,库存品贸易讲究下手“快、狠、准”。

  蒋文浩指出,旧货商店并不是人人都能开,能否赚钱由经营场地、货源、人脉、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

首先要有充足的货源,要求旧货交易商有足够的人脉买到库存商品,进货价格要尽量的低;其次是要识货,要做到卖出价格既能让需求者接受,又让自己有足够的盈利空间。

服装城明年试业

广州沙河服装市场升级改造定位中高档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上世纪80年代自发形成的沙河服装市场将进行升级改造。

目前已经通过有关规划,天河区已投资近6000多万元进行前期改造,并计划将其改造成世界级的服装批发市场。

此次改造的重点是交通和消防,而市场定位将会朝中高档服装方面发展。

此外,濂泉路沿广深铁路到广州大道规划的道路将建成双向行车道。

 

国内最大服装商圈出水友谊宾馆等变身MALL

广交会整体搬迁成定局,友谊宾馆等变身服装MALL

  伴随着广交会的整体搬迁,投资豪客再次把眼光投掷在流花商圈这块市场自发形成的商业风水宝地上。

  日前,记者从广州市商业局证实,美国AB集团旗下泰莱近日斥资3000万元杀进流花商圈,将原友谊宾馆改造成为广州最专业的外贸服装交易平台。

而在此之前,原广交会20号馆东宝正式变身“国际服装品牌MalL”。

商业专家黄华军评价认为,随着老广交会周边原有展馆和酒店转型重投专业市场怀抱,目前业已开业的14家服装市场正托起一个总经营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量,这毫无悬念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商圈。

  广交会搬迁引发震动

  广交会流花展馆整体向琶洲搬迁有望引发流花商圈再次变革。

  记者从广州市商业局了解到,广交会流花展馆历时已久,从1974年春季启用,三十多年未间断地举办了64届广交会。

这状况将在2008年结束。

广交会组委会透露,2008年将可能全面结束流花展馆的使命。

而记者注意到,随着2008年的临近,广交会琶洲展馆二、三期工程即将全面竣工,广交会整体搬迁已成定局。

  “在广交会整体搬迁的背景下,重新定位流花商圈显得尤为重要”,广州泰莱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林春明分析认为,面对会展搬迁、火车站功能缩小等客观因素,流花商圈成熟的商业氛围及知名度仍难以动摇。

再加之专业市场作为广东经济的“名片”之一,服装仍是广货的重要代表,故强化原服装专业交易平台的功能应是出路。

  友谊宾馆变身外贸服装中心

  记者获悉,泰莱投资3000万元改造原友谊宾馆,一个全新的泰莱·友谊服装交易中心已经悄然试业。

  据其总经理林春明透露,该交易中心经营面积1.3万平方米,改变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将融批发、外贸、电子商务等多业态于一体,与白马、站西广场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遥相呼应。

与此不同的是,该交易平台将借助母公司专注国际贸易的优势,加大服装出口力度的推广。

泰莱欲在交易中心四楼集合各类广告、模特公司,建立时尚品牌潮流发布中心。

打造广州时尚产业链一条龙。

  广东服饰协会负责人认为,目前广东服装产业国际化令人刮目相看。

据统计,2005年中国服装出口突破738.8亿美元,成世界第三大出口国。

全国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年交易额高达1500亿元,其中广东就占据1/3,并且仍然保持跳跃式的增长。

据透露,泰莱·友谊服装交易中心目前已集聚了300多个服装品牌,出口方向主要集中在欧美、中东、俄罗斯。

  ■链接

  流花商圈经营体量扩容至100万平方米

  作为国内最大的服装批发商圈,流花服装商圈目前横跨流花路、环市西路和站西路,自1993年1月白马服装城开业后,天马、流花、新大地、步步高等10家专业批发市场相继出现,近日,老广交会附近酒店、展馆东宝、泰莱·友谊、一马纷纷斥资千万杀进,目前流花商圈体量迅速扩容。

目前,该商圈占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1.5万多间商铺,室内经营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专业市场已形成17家,从业人员5万多,每天平均从该地区发往各地的服装达60多吨,日成交额达2亿元人民币

SHOPPINGMALL管理和百货店管理的不同

业态构成不同:

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实行统一管理,按楼层、区位和专柜销售若干类别商品,并为便利顾客选购提供必要服务的零售业态;SHOPPINGMALL是多业态多业种复合,体现“一站式消费”的多功能大型商用物业,一般是一组统一规划的建筑集群,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商业功能于一体。

要有宽阔的购物通道和良好的动线设计,充分考虑到来客的休息和停车设施,要通过环境的塑造形成自身聚客的引力,其建筑美学与商业功用结合。

  城市功能不同:

百货商城只是一个购物场所,服务特定商圈的百货商品选购者;SHOPPINGMALL是集中众多商业资源的商业地产项目,通过业态整合、长期经营,成为城市或更大范围的商业中心场所和物业旺地,实现城市商业主体定位、城市消费文化聚集和地产物业需求的多种价值。

  金融功能不同:

百货商城作为简单的流通环节,通过商品销售实现经营者和供应商的资金周转;SHOPPINGMALL作为新兴的商业地产项目,整合了金融、地产、物业和商业的庞大产业链条,并且通过消费者的长期重复的消费行为,实现整个产业链条的持续更新和市场流通。

SHOPPINGMALL的商业运营管理是通过商业活动,实现消费总收入,为商业地产投资回收和物业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其城市金融功能不可忽视。

  获利方式不同:

百货商城主要通过专柜销售收入的分成方式获利;SHOPPINGMALL主要通过分租物业的租金收入方式获利。

  运营管理重点不同:

百货运营管理的重点是商品组合和促销,以联营专柜经营为主,少量辅助性独立服务项目配套,采取柜台销售和开架面售相结合方式,通过统一收银,实施进、销、结、存管理;SHOPPINGMALL运营管理的重点是业态组合的配置和租户管理的效果,并以经营租户为主,通过物业、商务的统一管理,为众多商家的分散经营创造统一营造的购物环境和顾客服务保障体系。

SHOPPINGMALL里可以包括一家,甚至多家百货店。

  服务对象不同:

百货业态是商品买卖,面对的是相对集中的有直接购买目的的顾客,经营的是商品;SHOPPINGMALL是物业出租,管理的是商户,经营的是全客层、潜在购买需求的顾客。

  商圈不同:

百货店的商圈是比较固定的,社区型比较多一些,SHOPPINGMALL的商圈较广,客流可以是旅游者,可以来自全国,更可以来自全市。

  物业体量不同:

百货商城通常选择中等规模物业,SHOPPINGMALL通常几倍于百货商城,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大,停车面积大。

  布局模式不同:

百货商城以商品岛方式布局,只有有限的场内共享空间;SHOPPINGMALL多以数条步行街或回廊式多层布局,其共享空间不仅要通透各业态的聚集和互动,更要扩展到周边环境。

  购物环境要求不同:

SHOPPINGMALL要求整体氛围、综合体验的效果;百货商城重点强调商品展示效果。

  餐饮、娱乐、休闲业态比重不同:

百货商城里通常只有少量底商配套的快餐小吃或电子游戏;而SHOPPINGMALL的餐饮业种多样,大型、特色餐饮比重增大。

而娱乐和休闲项目则形成SHOPPINGMALL的主题特色和特定优势的内涵。

一般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要达到50:

32:

18,或者后者更多。

  体验消费概念引入:

百货商城只有用品销售,极少体验式服务项目;SHOPPINGMALL作为业态组合的必需,顾客体验式项目是不可少的,通常会有健身、运动、美容、休闲、文化等主题项目进驻。

  商务展览功能:

SHOPPINGMALL中宽阔的多格局的空间提供了极好的公众展示及商务活动功能,而百货商城承接群体活动的空间有限。

  观光游览功能:

SHOPPINGMALL因建筑独特往往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又因内部功能齐全、服务项目多样性,环境美学价值高,而成为观光游览地。

而百货商城的观光性通常较差。

专家评述:

可为中国借鉴的亚洲购物中心特色

最近五年,中国的购物中心在各级城市迅速发展,其间诞生了为数不少的成功项目。

华润万象城一举成功,并很快成为深圳商业的重要代表,同时也在全国开始了万象城的“复制”步伐;北京金融街、重庆龙湖、中信深圳集团、中粮地产在购物中心领域卓有建树的表现,也使得中国的购物中心行业显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行业发展中也有一种强烈的反差同时存在,那就是更多的商业地产进展艰难甚至难以为继。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亚洲购物中心协会轮值理事长郭增利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忽视商业环境、商圈环境、市场供需关系以及网点规划的内在机理,在选址不利、选址不当甚至没有选址条件的情况下,不少开发商依然会选择开发商业项目的开发,以此来博取高于住宅的短期收益;第二,部分开发商放弃购物中心的基本原则,弱化购物中心的商业经营属性,忽视购物中心本身需要面对的复杂的专业要求,只是追求表面化的运营概念,具体而言,这种概念就是与开发、招商相割裂的“后期运营”观念。

  事实证明,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本身并不存在疑问,关键还在于如何“制造”购物中心,这是摆在全国购物中心业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中国购物中心的出路在哪里?

郭增利认为,中国购物中心的特色既要考虑国际化,但更应具备本土特色,而亚洲购物中心的很多特色确实可以为中国所借鉴。

  客观上讲,购物中心的发展确实难以找到所谓的模式,因为没有任何购物中心是完全相同的;但是不能排斥的是,购物中心的基本原则是相通的,所以郭增利认为,在整个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的起步和成长阶段特别需要抓好12个字,就是“找对方向,把握根本,坚守专业”,他强调:

“这是一个决定购物中心专业模式和发展战略的大问题”。

  “找对方向”,就是中国购物中心应该选择好自身的发展战略。

在这个问题上,郭增利认为,必须要站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全局的高度进行规划,只有这样,购物中心才能与区域发展相适应,购物中心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供需关系,提供商业服务功能。

他认为,中国购物中心应首先具备本地特色。

他建议,从投资战略和产业政策角度讲,中国购物中心可以借鉴不少先进国家的体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而从专业操作角度和执行层面,则必须要重视结合亚洲购物中心行业的发展特点。

  亚洲购物中心起步晚于美国,加之与美国在土地开发利用观念、零售发展状况和文化方面有着许多不同,所以亚洲购物中心需要并且正在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而这种特色也引领着亚洲区域的购物中心成为全球购物中心发展的一大亮点。

  他分析说,亚洲国家开发购物中心,不像欧美一样,推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定位。

从城市角度看,由于土地相对稀缺、城市人口密度较高等现实因素的存在,使得亚洲购物中心大多在高额土地成本下进行运做,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因此垂直型购物中心一直主导亚洲市场,这是亚洲购物中心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也决定了主力店、次主力店和专卖店在中国购物中心中心内的组合难度更高,对建筑、规划、动线、功能等软性专业要求也更高。

  从市场角度看,由于在亚洲地区的一些城市,百货业主导零售市场,而其它零售业态发展不像美国那样充分,所以购物中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比如中国台湾省和日本,百货的优势地位非常明显;而与这个特点相反,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由于百货公司规模普遍偏小,所以大多百货店都只能与购物中心共同发展,这就使得新加坡和香港的购物中心的发展确实具有很高的水平。

  虽然两种特征各有不同,但是有一个特点是相通的,就是百货店与购物中心之间能够形成竞争或者合作关系,这与欧美市场百货和购物中心分别扮演不同功能有着很大区别。

中国的购物中心与百货店之间的关系集合了上述两种特征,在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表现。

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购物中心已经被市民和消费者所普遍接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营业绩。

以北京为例,起初中友、SOGO、君太等百货店一直是消费市场主力,而购物中心则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当国贸商城、东方新天地、金融街和金源新燕莎等购物中心崛起之后,北京的零售市场格局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购物中心一方面对百货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对消费者的选择性消费提供了便利。

  郭增利认为,这种状况折射出了购物中心在中国的发展水平,说明这些购物中心的商业价值和商业地位已经显现。

非常遗憾的是,这样的购物中心在不少城市还较为缺乏。

可以预见,如果有更多的购物中心可以与当地的百货协调发展,那么这个城市的商业水平无疑将取得更大提高。

  对于“把握根本”,郭增利主任认为,购物中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大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他认为,购物中心成功的共同要素是非常集中和明确的,就是坚持购物中心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换句话说,购物中心的开发完全不同于住宅和办公楼的开发,购物中心开发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科学方法。

从前期市场调查、定位、业态组合、硬体分割、招商到运营管理,是一环扣一环的专业工作。

开发商和商业运营者应遵循购物中心所具有的规律审慎进行。

如果非要违背购物中心的规律行事,如出售小产权,让商家各自为政;不做市场调查而盲目贪求大体量造成供大于求;不注重购物中心统一管理等等都会出现问题,所以说“把握根本”,按照购物中心开发规律行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谈到行业形势和前景,郭增利主任认为,由于当前的相关配套措施尚不完善,所以也使中国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的发展受到影响,也或者说中国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在中国还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这种在夹缝中成长的模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商业地产开发的变异,因为开发商必须要通过多种“变通”的方法,来解决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所带来的资金来源和商业运营问题。

  产权式商铺在中国流行已久,虽然现在的情况正在趋于好转,但仍有存在,基于几种原因,有的是缺乏资金,有的是急功近利,还有的是没有专业团队来操盘。

产权式商铺、“产权式购物中心”的存在,也无疑使得原本没有能力进入商业地产的开发商看到了赚钱的一线商机,这种情况给整个商业地产行业带来的影响是难以消除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将形成城市资源的浪费,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当然,是不是金融政策有了改善,商业地产就能健康发展呢?

郭增利明确给予否认。

他说,资金永远青睐优质项目,即使有了政策的支撑,非专业化操作的项目依然会面临困难,能够通过金融配套获得帮助的项目一定还是那些能够“找对方向,把握根本,坚守专业”的项目,所以中国的购物中心和商业地产急需要给予正确的、方向性的和专业性的引导。

  郭增利说,美国的购物中心是基于较低土地开发成本条件下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所以其整体投资、开发、运营和招商模型与中国本土购物中心有着巨大的差别,中国开发商完全照搬美国的模式无疑将可能面临一定风险。

而最近几年,亚洲区域购物中心发展情况和代表性购物中心的市场表现一直受到全球关注,中国和印度更是成为焦点。

  郭增利表示,在中国购物中心发展面临挑战、面临方向抉择的现实下,增进亚洲成功购物中心与中国购物中心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全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一直希望能够通过亚洲区域的有关机构和组织搭建亚洲地区的交流合作平台,以帮助中国购物中心企业少走弯路、降低风险。

非常高兴的是,即将于2007年9月27日-9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购物中心国际论坛第五届年会暨亚洲购物中心协会2007年会,明确了“购物中心,融入亚洲商业精华”的主题,并受到亚洲购物中心协会以及亚洲各国购物中心代表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均将派出重要的购物中心总经理向中国业者传递真经,把亚洲垂直型购物中心的管理精髓引入中国。

会议将对亚洲和中国购物中心成功开发与运营的专业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