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 合集.docx
《浙江 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 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 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 合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合集
读伊索寓言心得体会
《伊索寓言》中,伊索老先生是想籍此告诉读者们,做人不能虚伪,不能随便找借口等道理,读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
下面是带来的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
在一个漫长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伊索寓言》。
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因为它通过一个个十分简短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个大道理。
有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金斧、银斧和铁斧》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呀,对我的触动很大。
一个诚实而又善良的樵夫出门砍柴,当然这个樵夫不仅诚实而且还很穷,他累得坐在河边休息着。
因为他非常口渴,所以他就弯下腰去喝水。
突然,扑通的一声,插在腰间的铁斧掉进河里,樵夫急得大哭了起来。
这时水中冒出许多的泡泡,水泡中走出了一个仙人。
仙人和蔼地问道:
这位兄弟,你怎么了?
樵夫擦干眼泪,把事情的经过一清二楚地告诉了仙人。
仙人笑着说:
你是好人。
别哭了,我帮你找一找。
说完,就沉入河底不见了。
不久,仙人拿着一把金斧、一把银斧,还有一把铁斧交给樵夫,说:
哪一把是你的斧头啊?
樵夫挑了一下,最终拿回属于自己的铁斧,但是仙人把金斧和银斧都送给了樵夫。
樵夫感谢仙人,带着三把斧头回了家,他的兄弟们看了都眼红。
其中一个兄弟动着坏脑筋,他也来到河边学着樵夫的模样。
同样,也招来了仙人,仙人也拿了三把斧子。
这位坏心眼的兄弟,看到仙人手里的金斧、银斧、铁斧,贪婪地说:
这三把都是我的!
仙人看到这种情形,失望地带着三把斧子离开了。
这个贪心的家伙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
贪得无厌的人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伊索寓言》告诉了我很多很多的大道理,给我数不胜数的启示;能告诉我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我非常喜爱这本书!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ƪ2
一个个鲜明的形象,用短短的寥寥几字就凸显出教育意义,这是《伊索寓言》的魅力,是伊索辛苦一身的着作。
人们对历史上的他所知甚微。
但对这一部,着作可谓妇孺皆知。
伊索世界里尽是一些举止野蛮,生性残忍之徒,人生在世独善其身,他人有难落井下石。
文章包括的内容十分广阔,都是揭露当时社会现实的残忍,自私,蛮横篇幅短小的文章几乎是没有爱,没有人性的光辉。
污秽,丑陋,玷污了这个世界,我真想把这些东西狠狠擦去,不留一点痕迹。
文中有一小则故事是讲狐狸和葡萄,狐狸饿极了,一心想摘葡萄,偏偏够不着,还说是葡萄没熟。
我看呐,这葡萄又甜又大,又红又紫,色味都很不错。
只是狐狸不甘心,爱面子,才编了这么一个谎言。
这种自欺欺人的手法,只能骗自己,不会想法子,只知道找借口,志大才疏,不足成事。
有一则是两只口袋,云普罗米修斯造人时把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却挂后面。
这样啊,人们只能低头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他们自己的过错就看不见了。
若是让我觉得,应该是把后者的口袋挂前面,前者挂后面。
这样他们就能看到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而看不见别人的缺点便能宽容他人,就不会斤斤计较,将心比心,生活才会美好。
指尖划过书页间,阳光跑进书页里,这白纸黑字,我越看越感受到社会的污秽,但是在污秽肮脏中还是有善良的心的。
那是一个农夫和老鹰的故事,农夫发现了落网的鹰,把它放回来大自然的怀抱中。
因而那只鹰十分感激,是农夫躲过一场灾难。
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报答,这是一个善良好心的农夫,这是一只感激,有情有义的鹰,这是才是人性的光辉。
伊索寓言刻画的,有动物,有神或人,一个一个的故事,一个一个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3
寓言是一个魔袋,虽然很小,却能拿出很多东西;寓言是一个魔豆,虽然很小,却能长成参天大树;寓言是一个魔杖,虽然很短,却能变出很多宝物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一位传说中的人物,他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小亚细亚。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哲思,将动物为主角的拟人手法,走遍世界各地,将寓言故事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蚊子与狮子》,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只蚊子自认为能战胜狮子,想和狮子比比谁厉害,它吹着喇叭飞到狮子那里,向狮子挑战。
它冲到狮子的脸上,专咬狮子鼻子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脸都抓破了,还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认输,要求停战。
蚊子战胜了狮子,非常得意,它继续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骄傲地在空中飞来飞去。
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网上,被蜘蛛抓住了。
在临死的时候,它悲叹道:
我已经战胜了强者,却被弱者所消灭。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然击败过比自己强大的人,也会被比自己弱小的人击败。
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后面有能人。
骄傲自满的人一定会得到惩罚,最终会落到和蚊子一样的下场。
在我平时的学习中,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是很稳定,有时候能考出全班瞩目的第一名,有时又只能考六、七十分。
过去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读了这则寓言,我终于明白了那是骄傲自满的缘故。
每当考了第一名时,我总是沾沾自喜,认为下一次的第一名也是稳拿,可下一次考试时成绩总是不理想。
书中每个简短的故事背后,又有哪个没有深刻的含义呢?
有的故事教导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两只青蛙》;有的则说明了不可违背自然,勉强做事《乌龟和老鹰》;还有的高速我们不可犯经验主义错误《驮盐的驴》等。
面对寓言大师伊索的文章,会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它可以培养我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更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谛,领略到生活的智慧,想象的魅力和做人的道理。
读一篇寓言,我就好象长大了一岁,又积累到了一点经验,对生活看得更透彻了。
读这本书使我获得深刻的人生智慧,使我受益匪浅。
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4
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类。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
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
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
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
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
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
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
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
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进步。
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
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
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
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
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
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
向武人卖弄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里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份子:
这当然不是蝙蝠,这只是人。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一到冬天,蚂蚁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晒;促织饿得半死,向蚂蚁借粮,蚂蚁说:
在夏天唱歌作乐的是你,到现在挨饿,活该!
这故事应该还有下文。
据柏拉图《对话篇菲德洛斯》(Phaedrus)说,促织进化,变成诗人。
照此推论,坐看着诗人穷饿、不肯借钱的人,前身无疑是蚂蚁了。
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
狗衔肉过桥,看见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一只狗也衔着肉;因而放弃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抢影子衔的肉,结果把嘴里的肉都丢了。
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贪得,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应用到旁的方面。
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麽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
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
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邻居听见了,叹气说:
谁叫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呢!
只向高处看,不顾脚下的结果,有时是下井,有时是下野或下台。
不过,下去以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说有意去做下属的调查和工作。
譬如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
坐井观天。
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
乌鸦的故事:
上帝要捡最美丽的鸟作禽类的王,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果然为上帝挑中,其它鸟类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来,依然现出乌鸦的本相。
这就是说:
披着长头发的,未必就真是艺术家;反过来说,秃顶无发的人,当然未必是学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头脑,你想还会产生什麽旁的东西?
这个寓言也不就此结束,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
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
母蛙鼓足了气,问小蛙道:
牛有我这样大么?
小蛙答说:
请你不要涨了,当心肚子爆裂!
这母蛙真是笨坯!
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
所以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
因此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不会相安无事。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老婆子养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
老婆子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两个蛋,加倍喂她。
从此鸡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贪。
伊索错了!
他该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狐狸看见藤上一颗颗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弃,安慰自己说:
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
就是吃到了,他还要说:
这葡萄果然是酸的。
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满足的狐狸,这句话他对自己说,因为现实终不够理想。
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
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
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
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
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
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卢梭在《爱弥儿》(Emile)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跟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
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
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
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象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Primitivist),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到:
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精选
幼儿教育这本杂志在方案研析、教养笔记、保育之窗、家园互动等等,每个内容形式都写的很深动,也能给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下面是带来的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在《学前教育》杂志上看到这篇文章。
是文章的题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强烈去阅读的兴趣。
因为在我们以往的惯性操作中,认为只要制订好计划,班内三名教师认真组织实施就可以了。
教师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到东孩子就得向东,幼儿完全不知道教师有什么安排,幼儿是一个盲从的状。
所以我们各班级在每个活动前后的环节衔接很乱,幼儿常常在班内追跑打闹,教师要一刻也不能闲的看住孩子,要孩子集体的喝水,集体的上厕,幼儿完全失去了自主,没有自主的空间。
针对课间自由活动混乱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这样反思:
我们给幼儿自主的空间了吗?
我们有提供给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做事的条件吗?
幼儿知道在这个环节可以做什么吗?
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动区讲评时都将问题抛给孩子:
活动结束后我们有什么事可以做呢?
洗手、小便、喝水等等。
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们等待,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根据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丰富了一些简易活动材料。
这样一来,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看、可以说、可以玩,多了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两节活动课间的环节就显得顺畅多了。
针对每次活动在不同的场所,需要幼儿在短时间内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问题。
如何让幼儿预知呢?
作者还是把问题抛给孩子:
我们每天上课的地方都不一样,怎么才能让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
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决定用图片的预知方式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要准备什么。
于是作者在班内开设了一个温馨提示角,每天早饭后都将当天上午的活动要求、场地安排用图片的形式告诉幼儿。
如上阅读活动,就放一张书的图片和一张小椅子的图片,幼儿一看就知道老师需要他们搬椅子到上阅读的地方上课。
通过作者这两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贯通的使用这种方法。
在一日活动的其它环节中,如:
户外活动前,通过提示牌让幼儿了解去哪儿,站几路队,要带什么?
音乐舞蹈要到哪里上?
要带上道具吗?
数学活动要到珠心算室吗?
要带上书吗?
等等。
做到让幼儿预知下面的活动,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让幼儿从小学会有计划的支配安排自己的时间,形成有序做事的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很有帮助。
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篇二
幼儿园每次发的《幼儿教育》这本书真的是非常好,看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教育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虽然这本书写自八十多年以前,相比起现在所流行这个教学法、那个教学法来说,这本书写得是相当的朴实,但确从实际出发,解决了我们家长所面临的种种困惑,更重要的是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可以解决问题简单易行的实际方法。
我们家壮壮,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不肯睡觉或是看电视到入迷处不肯停下来时,以往总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或实在不听时采取强制手段,但效果并不好,过一阵又会重犯,看到书上介绍的游戏式的教育法,想着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相当好当我打算让他上床时,或停止看电视时,我就会喊:
壮壮比比看,谁先跑到床边,或壮壮比比看,谁先把电视停下来他以为我是在和他做游戏,就会很快的行动起来,生怕你超过了他。
教育是要讲方法的,采用合适的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孩子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家长再教育的过程。
想要教育好小孩,家长应该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喜欢上洗手间的时候拿份报纸看看,壮壮看见过一次后他也学样,每次也会拿本看这就逼着大人们时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其实我们是和着孩子一道在成长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
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家长良好的行为能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建立,家长不适当的行为则影响着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家长的行为习惯指家长日常举止的稳定性,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工作习惯等。
好的习惯一生受益,坏的习惯有害终身。
俗话说: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
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
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
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
因此,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
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家长的道德修养与学识水平。
家长与幼儿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家长对幼儿品德及个性形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
家长的言行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的作用,这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育。
幼儿对父母生活、经济上的依赖关系、情感上的依恋关系,使幼儿常以父母为自己的榜样,因而这种教育又是最富有情感的。
另外,我很欣赏家长能和孩子间不仅是母女的关系,还是朋友的关系。
就如《幼儿教育》中所述,父母若能与孩子成为朋友,那么在教育孩子时你将会发现很多的好处。
读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篇三
我很喜欢幼儿教育这本书,它贴近我们幼儿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像一盏指路灯,从不同的角度与方位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
书中有好几个版块,每当我一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让我体味深刻的卷首。
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我又一次翻开了《幼儿教育》,一册上,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
很小的时候,我就学过。
这个故事一直被老师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逃避。
曾经我也给幼儿们讲过。
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可是,在书中它又有了铁杵磨成针新释,难道在这里还有什么我们还没有参透的道理呢?
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
读完后,我又进入了思考,现在的孩子,是新时代的人,同样的故事,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他们并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说:
那么费力气,为什么不去买一根针呢?
她真是太笨了。
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故事对孩子而言,有另一层寓意,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要坚持到底。
但是,又有谁能肯定这条道就不是死胡同?
坚持是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说到:
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
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
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
由此感发:
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对我们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
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得更多。
读周易心得体会
《周易》是五经之一,读周易之后,你有哪些自己的读书心得呢?
不妨写下你的读书心得交流一下。
下面是带来的周易的读书心得范文篇,欢迎大家阅读。
周易的读书心得范文篇1
在这茫茫的宇宙中。
我们或许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但实际上,《周易》已经帮我们讲述一切。
《周易》是2千年前周朝人的杰作,是我国古到劳动任命的智慧结晶。
它是由太极衍生出来: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
这六十四卦卦卦都富含着自己的意思。
在古代,它成了算命人的必备读物,甚至能改变他人的命运。
而且它对现代科学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
可是有的人说它是迷信和科学的结合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周易》中卦卦都有它的意义及象征性,但乾卦和未济卦,在我的眼中最有意义。
乾代表元亨利贞,表示事事都好,但终究有所悔恨。
未济卦则代表未完成,碌碌无为。
其实,人生又怎么不像《周易》说的呢?
人在社会上,如果创造了财富,或是取得了什么成就,就有可能造成巨大地麻烦,最终后悔。
而如果一个人一声都没有什么事情完成,就是碌碌无为,应了未济卦。
可见,《周易》中也有一些与事实相符的。
但《周易》,是古代人的著作,并不包含现代科学。
所以,《周易》并不可靠。
《周易》虽然有些怀疑,可它的历史和文学价值还是我们值得去欣赏。
周易的读书心得范文篇2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定义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
它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
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XX百科里面对《周易》的简介是这样的: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易的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
《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4.日出为易。
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
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
卜,测度之意.。
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
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
每卦又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
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
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巽为风,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
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读周易给我的感受是:
能收心养性。
是一本让人平静下来的古著。
其实,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读这本著作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
这对于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周易》对现代的建筑设计也是很有帮助的:
中国人具有很浓厚的乡土情怀,看现在的房价那么高,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建筑地方的选址、屋子的朝向、屋内物品的摆设等等都会与《周易》的后天八卦图有联系,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将中国人们对房屋的情怀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另外《周易》也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一个概念:
安分守己,必要时须随机应变。
古人的智慧是令人赞叹的,很多今天我们能想到的,他们已经想到了。
周易的读书心得范文篇3
《六韬三略》曰:
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
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时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四季更轮往复,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起一伏。
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