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哲学孟子上.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300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哲学孟子上.ppt(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秦哲学孟子上.ppt

欢迎选修先秦哲学哲学学院杨泽波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上)o孟子生于孔子逝世后的108年(孔子公元前551-479;孟子公元前372-289)。

o孟子的王道思想o孔子的政治主张是复周礼,这一主张当时已面临着很大困难,孟子不可能再照本宣科了。

但孟子仍然没有放弃孔子思想的核心,即道德理想主义,只不过他变换了具体的说法,不再讲复周礼,而是讲行王道,行仁政。

o相对于孔子,孟子更为困难。

孔子之时主要的问题是人们不愿按照周礼而行,孟子面对的局面则是霸道盛行。

o王道与霸道之争,简称王霸之辨,是当时不同政治思想争论的一个主题。

孟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o王道以德以心为胜;o霸道以力以法为强。

o“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公孙丑上1章)o“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公孙丑下1章)o施行王道好处之一:

可以达到“人和”。

o人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民。

孟子继承了先前民本论的优良传统,非常重视民的作用。

o“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尽心下第14章)o施行王道好处之二:

可以得到“多助”。

o如果一个国家行仁政,不仅内可以得“人和”,而且外可以得“多助”。

o施行王道好处之三:

可以做到“战必胜”。

o“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

奚为后我?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滕文公下)o“尽信书,则不如无书”o可以得“人和”、“多助”、“战必胜”,这是行王道的好处。

王道的内容很多,其精神实质概括可以为四个字:

“保民而王”(梁惠王上)。

o孟子非常重视民的作用,把民抬到天的高度,大大提高了民的地位。

“太誓曰: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万章上第6章)这一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形成了民本论的重要传统。

o行霸道的坏处之一:

只能得民力,不能得民心。

o行霸道的坏处之二:

只能以力服人,不能以心服人。

o“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公孙丑上3章)o行霸道的坏处之三:

只能得势一时,不能得势长久。

o“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告子下9章)o司马迁: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o当时有人评价孟子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o当时的局势决定孟子不可能被重用。

王道虽然高贵,但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由王道理想成为千古绝唱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王道的历史命运。

o值得注意的是,王道虽然在当时未曾得势,但十分奇怪,后来却成了常讲常新的话题。

o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引入,人们又开始以此为背景来解读民主的传统。

o有人认为,孟子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提出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甚至讲,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法国革命所争取的自由、平等、博爱。

另外,林肯不惜南北一战所换来的民有、民治、民享,孙中山集中外大成所手创的三民主义,以及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可以包括其中。

o孟子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褓姆,也是世界先知先觉者的革命导师。

o这些看法可以概括为“民为政治主体论”。

o这种理解原则上是把儒家的民本等同于西方的民主了,是以西释中的典型例子。

这些年来,学界已经放弃了这种研究方式。

o那么如何才有对民本思想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呢?

o这里提出我的一种理解。

我认为,作为王道思想基础的民本论,其实仍然是仍然是一种君本论,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君本论,确切一点说,是一种“理想化的君本论”。

o所谓“理想化的君本论”是说,王道的基础仍然是君本论,但是对于君在道德上有特殊的要求。

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o要点之一:

王道的基础仍然是君本论。

o“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梁惠王上4章)o“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公孙丑上5章)o这些论述足以说明,王道思想中的政治主体仍然是君,而不是民。

那种民为主治主体的说法没有根据的。

o要点之二:

王道是理想化的君本论。

o王道对于君有特殊的要求,要求其自身要有德,要保民,总之必须是好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王道政治说到底是一种“好人政治”,或者叫做圣贤政治。

o与之相比,近代西方政治可以叫做“中人政治”。

受宗教与政治分离的影响,西方政治对领导人个人的道德没有太强的要求。

o要点之三:

理想化君本论的核心是坚持以德治国的基本路线。

o这一思想显然是从孔子那里继承来的。

o“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o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本论其实是一种“民心论”。

所谓“民心论”即是以君主能否得到民心为检验其政治得失的一种理论。

o这其实也就是儒家后来一贯坚持的内圣外王之道。

内圣外王因而也成为儒家政治学说的标志。

o为了更好地说明“理想化君本论”的道理,我进一步提出“张力说”,以解释儒家政治主张何以能够在历史上发挥那么大的作用。

o所谓“张力”特指“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的紧张度。

o“理想政治”是由孔孟所描绘的那种以道德路线来治国的模式,“现实政治”则是君王马上打下天所形成的模式。

二者之间始终保持着张力。

o王道坚持“理想政治”,使“现实政治”始终受到无形的约束,有了一种提升的力量,一般不敢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王道思想能够对后世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量。

o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说法:

中国传统政治是政教合一的。

o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

坚持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在政教之间始终充满着张力,若即若离,绝不是什么政教合一的体制。

这是理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把钥匙。

o由此还引申出中国政治是否为专制制度的问题。

长期以来,持肯定态度的居多,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而近些年后者的力量大为上升。

o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

“张力说”可能更为合理。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政治是一种受内在张力限制的专制制度。

o中国两千年政治发展史证实了这样一个规律:

凡是“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张力能够得以保持的时候,就是这个社会治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凡是“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张力无法保持的时候,一定是政治黑暗,社会腐败的时期。

o问题在于,这种理解对于我们现在有哪些帮助?

换言之,我们现在还要不要保持这种传统?

o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回到过去。

这个“过去”既指古代传统,又指我们经历过的那段特殊时期。

o纯粹的传统肯定是回不过去了。

现在又一些人希望回到那段的时期。

往轻处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健忘,往重处说则是其智商贫瘠的表现。

o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盲目接受西方民主政治的那套做法。

o在当今条件下,我们一提到合理的政治形式一定会想到民主政治。

但必须明白,民主制度虽然有效,但不是十全十美的。

o如何在吸收西方现代政治之长的同时,尽可能吸取我们的历史经验,保持自己传统的特色,立志为人类创造一种既非完全传统的,又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生存模式,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最为重大的时代课题,是始终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o我们任重而道远,万万不可轻忽,切切不可怠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