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28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9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笔记 李克鑫.docx

1.药理学的任务包括?

药理笔记

1

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

3

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

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2.新药的研究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1临床前研究

2临床研究

3上市后的药物检测

3.临床前研究包括什么?

药物化学 制备工艺路线

临床前研究 理化性质

质量控制标准药理学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毒理学

4.西药的临床研究可分为几期?

每期内容是什么?

内容

受试者

例数

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健康

志愿者

20~30

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病人

≥100

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病人

≥300

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新药安全

性和有效性评价,是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作用。

病人

2000

5.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机制

1滤过(水溶性扩散)

2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占大多数

3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4

易化扩散膜动转运:

胞饮、胞吐

6.载体转运特点

1选择性

2饱和性

3竞争性

7.药物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

转运方式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是否需要载体

需要载体

不一定需要载体

是否耗能

耗能

不耗能

顺/逆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有无饱和性

有饱和性

无饱和性

有无竞争抑制

有竞争抑制

无竞争抑制

8.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以简单扩散为例)

1药物的解离度和体液的酸碱度

2药物浓度差以及细胞膜通透性、面积和厚度

3血流量

4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9.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1口服

2吸入

3局部用药

4舌下给药

5注射给药

10.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药物的脂溶度

2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3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

4与血浆蛋白和组织蛋白的结合能力

5药物的PKa和局部的PH值

6药物转运载体的数量和功能状态

7特殊组织的屏障作用

11.体内屏障包括

1血脑屏障

2胎盘屏障(血胎屏障)

3血眼屏障

12.药物代谢涉及的反应?

各个反应包括?

1

I相反应:

通过引入或脱去功能基团(-OH,-NH2,-SH)使原型药形成极性增高的代谢产物,其多为无活性的,不再产生药理作用,氧化,还原,水解反应为I相反应

2

II相反应:

内源性物质葡萄糖醛酸,硫酸,醋酸,甘氨酸等与I相反应产物形成的新功能基团结合,生成具有高度极性结合物而后经尿排泄,结合反应为II相反应

13.专一性酶包括

1胆碱酯酶(ACHE)

2单胺氧化酶(MAO)

3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

14.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有何不同

如果给药后,体内药物瞬间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血液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可看成一室模型。

多数情况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可以和血液中的浓度达到平衡,而在另一些部位中的转运有一延后的,但彼此相近的速率过程。

迅速和血液浓度达到平衡的部位被归并为中央室,随后达到平衡的部位则归并为周边室,成为二室模型。

15.由药物曲线可得出

1峰浓度Cmax

2达峰时间Tmax

3曲线下面积(AUC)

16.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药理学意义

Vd=A/Co

1

概念: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Vd)

2

意义:

a.根据Vd计算产生期望药物浓度C时所需的给药剂量b.根据Vd的大小估计药物的分布范围

17.试述肝药酶对药物转化的影响以及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肝脏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简称肝药酶。

肝药酶具有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的特点。

被肝药酶转化后的药物活性可能产生(如前药),不变或灭活,被酶灭活的药物与酶诱导剂或酶抑制剂之间的互相作用可减弱或增强其药物效应。

有些药物(如利福平、乙醇、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可产生酶诱导而引起合用药物代谢速率加快,药理作用较弱;有些药物(如西米替丁、保泰松、氯霉素)可抑制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导致合用的药物代谢减慢,疗效和毒性增加。

18.试述药代动力学在临床用药方面的重要性

药代动力学在临床用药对选择适当的药物(如分布到一特定的组织或部分)、制定给药方案(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或调整给药方案(肝肾功能低下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19.试述k,t1/2,及Css的意义

1

k:

为转运速率常数,但多指消除速率常数。

它表明药物在体内转运的或消除的速率,可用于计算用药后体内的血药浓度或存留量

2

3

T1/2: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它与K的意义相同,表达方式不同

Css:

为制定各种给药方案不可缺少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20.t1/2、Vd及Css的意义和应用。

(1)t1/2即消除半衰期,指血浆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所需时间,其长短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根据t1/2可:

①确定给药间隔时间(通常约为一个t1/2);

②预计连续给药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约4-5个t1/2);

③预计停药后药物从体内消除所需的时间(约5个t1/2)。

(2)Vd即表观分布容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其主要应用意义为:

①计算产生期望药物浓度所需要的给药剂量

②估计药物的分布范围。

(3)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定时定量连续多次给药5个t1/2后所达到的血药浓度称稳态血药浓度(Css)。

Css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参数。

任何途径给药都需经过5个t1/2达Css,停止给药经过5个t1/2体内药物基本全部消除。

当给药时间间隔为一个t1/2时,首次剂量加倍可迅速达到Css。

为维持Css所需剂量称维持量。

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所需要的剂量称负荷量。

当给药时间间隔为一个t1/2时,负荷量等于2倍的维持量。

21.某人病情危急,需立即达到稳态浓度以控制,应如何给药?

由于维持量给药需4-5个t1/2才能达到稳态治疗浓度,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均不能立即达到稳态浓度,病情危急时可用负荷量给药法迅速达到稳态浓度以控制病情:

即首次剂量加大,再给予维持剂量。

22.试述属于被动转运的药物在体内转运的原因

由于常用的药物多为弱酸性或弱碱性化合物,它们的解离度与溶液的PH有密切关系,而机体各组织的体液或液体(如胃液,血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肠液,尿液等)的PH各不相同,造成了药物浓度的梯度变化

23.试述溶液PH对酸性药物被动转运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在PH值低的环境中解离度小,易跨膜转运

24.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中毒,有何办法加速脑内药物排泄至外周,并从尿中排出?

苯巴比妥是弱酸性药,可通过口服碳酸氢钠来碱化血液和尿液来加速药物排泄,原理如下:

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度高,不易跨膜转运,碳酸氢钠一方面碱化血液可加速苯巴比妥由脑细胞向血液中转运,另一方面碱化尿液使尿中离子型苯巴比妥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

25.从药物效量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

1最小有效量

2效能

3半最大效应浓度

4效价强度

5治疗指数

6安全范围

26.什么是拮抗参数(PA2)意义

拮抗参数表示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度

含义为:

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浓度激动药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

1

2

27.从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论述激动药与拮抗药的特点

激动药: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拮抗药:

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结合后可阻断

受体与激动药结合

特点

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受体

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

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

结合是否可逆

可逆

不可逆

对亲和力影响

降低

降低

对活性影响

不影响

降低

28.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

29.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的本质区别和对量效曲线的影响

1

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只降低亲和力,不影响其活性,只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最大效能不变

2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使其亲和力和活性同时降低,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降低最大效能

30.ADR的定义,内容包括

ADR:

在正确的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者痛苦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包括:

1副反应

2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

3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

5变态反应

6特异质反应

31.如何评价一个药物的安全性

通常将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TI),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有人用1%的致死量(LD1)与99%的有效量(ED99)的比值或5%的致死量(LD5)与95%的有效量(ED95)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32.举例说明受体调节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受体调节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两种类型:

受体脱敏和受体增敏

1

受体脱敏(下调):

指长期应用一种激动药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或反应性下降的现象,如长期应用β受体激动药后,若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则称为下调。

2

受体增敏(上调):

是指受体激动药水平降低或者长期应用一种拮抗药,组织

或者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上升的现象,若只涉及受体密度的变化,则称为上调。

33.如何从药理效应决定临床用药的方案

1选用有选择性的药物

2选用安全范围大的药物

3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增加药物的治疗作用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4.举例说明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不影响药物在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相互作用,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同一受体来拮抗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2

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来改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而影响药物的作用,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如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或阿片类局麻药可延缓合并应用药物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所置换,导致被置换的药物分布加快,作用部位的浓度增高,毒性反应和临床效应增强

35.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是药物和机体互相作用的结果,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药物因素主要有

1药物剂型

2剂量

3给药途径

4合并用药

5药物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主要有

1)年龄

2)性别

3)种族

4)遗传变异

5)心理因素

6)生理因素

7)病理因素

36.何为安慰剂效应?

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如何排除?

安慰剂效应主要由病人的心理因素引起,它来自病人对药物和医生的信赖,病人在经医生授予药物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精神和生理上的变化,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