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28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doc

茎瘤芥(榨菜)异常生长和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王爱民邹瑞昌王远全万正杰

重庆市万州区多种经营技术推广站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作者简介:

王爱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电话:

023-58655319;E-mail:

wzqwam@

作者简介:

万正杰,教授,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E-mail:

wanzj@

基金: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芥菜品种改良项目(CARS-24-A-06)

先期抽薹、空心、腋芽抽生等异常生长现象以及病毒病、根肿病、蚜虫等病虫害制约了茎瘤芥生产发展,生产中应注意在选种、种植、管理等方面做好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配套防控措施。

茎瘤芥又名青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腌制品为榨菜。

茎瘤芥既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蜚声中外的特色加工蔬菜,其加工产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如重庆的“乌江榨菜”、“鱼泉榨菜”,浙江的“斜桥榨菜”等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榨菜主产区的重庆市和浙江省,榨菜产业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民增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6年,重庆市茎瘤芥种植面积10.7万hm(160.5万亩),产量280万t,综合产值95亿元。

浙江省茎瘤芥常年栽培面积在2.7万hm(40.5万亩)以上,年产量120万t,年加工产值达25亿元左右(胡美华等,2006)。

由于受种性、气候、土壤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茎瘤芥生产上常出现先期抽薹、空心、腋芽抽生等异常生长现象,以及病毒病、根肿病、蚜虫等病虫害,极易造成茎瘤芥减产减收,危害极大。

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详细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的配套防控技术,以使榨菜生产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1茎瘤芥异常生长现象

1.1先期抽薹

1.1.1症状

瘤茎不能正常膨大而变长、变细,植株提前抽薹(彩色图版1)。

轻者形成“箭杆菜”,重者瘤茎几乎不能膨大,无商品价值。

1.1.2发生原因

受种性、光周期、气温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瘤茎不能正常膨大,营养生长提前转化为生殖生长。

(1)茎瘤芥品种长期种植引起种性退化;

(2)品种特性影响;(3)播期过早,长日照促进花芽分化,播期越早先期抽薹越严重(张红等,2011);(4)瘤茎膨大期旬平均气温高于16℃,不利于瘤茎正常膨大。

膨大前期气温过高,易发生先期抽薹;(5)徒长苗(高脚苗)、弱苗以及苗龄太长的僵老苗等劣质苗,不能正常进行营养生长;(6)抽生腋芽,瘤茎不能正常膨大;(7)受病虫害、肥水或其他不利生长条件影响,营养生长受阻。

1.1.3防治措施

(1)选用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适时播种,遇有高温天气,适当推迟播种。

川渝地区海拔600m以下区域,正期播种时间为白露至秋分;海拔600~800m区域的早熟栽培,可提前到处暑至白露播种;

(2)匀播稀播,加强苗期管理,适时间苗,培育壮苗,避免发生“高脚苗”;(3)早熟栽培提前播种的,整个苗期每天中午须用遮光率为95%的遮阳网覆盖3~4h(小时)(冷容等,2011),以减少光照时间;(4)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加强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保证植株健壮生长、瘤茎正常膨大。

1.2空心

1.2.1症状

在瘤茎生长过程中,由髓部薄壁细胞崩裂所致,初期呈小裂缝,后形成大空腔(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010)(彩色图版2)。

根据其内壁颜色分为白空菜、黄空菜(空腔积水)和黑空菜(空腔积水、腐烂),颜色越深,品质越差,黑空菜无商品价值。

1.2.2发生原因

(1)偏施氮肥,磷、钾、硼等养分不足,造成植株徒长,极易空心;

(2)瘤茎膨大期气温不适,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不能制造充足养分,难以满足瘤茎膨大的需要(张武群,2005);(3)水分供应不均,前期干旱,后期雨水过多,空心率高。

浙江春榨菜在春季雨水多、气温高的年份,空心率可达到80%(沈学根等,2004);(4)发生先期抽薹和腋芽抽生,内部养分转移,瘤茎膨大养分不足;(5)采收过晚,开始抽薹而消耗养分;(6)品种特性影响(浙江农业大学,1979)。

1.2.3防治措施

(1)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硼等多元肥,避免偏施氮肥,确保营养生长的各种养分供给均衡;

(2)及时排灌,保证瘤茎膨大期水分均匀供给;(3)选用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适时播种,避免发生腋芽抽生和先期抽薹现象;(4)在瘤茎充分膨大、植株刚现绿色花蕾时,及时采收。

1.3腋芽抽生

1.3.1症状

在瘤茎膨大期,腋芽过早萌发抽生(彩色图版3),影响瘤茎正常膨大,且易引起先期抽薹和空心,严重时瘤茎不膨大,呈丛状生长,无商品价值。

1.3.2发生原因

(1)氮肥施用量过大,特别是前期偏施氮肥,肥水过剩,植株旺长,极易抽生腋芽。

施氮量越大,腋芽越多(张红等,2011);

(2)种性退化;(3)播期越早,腋芽萌发越早、越多(张红等,2011);(4)腋芽发生与品种特性有关。

1.3.3防治措施

(1)坚持平衡施肥,适时适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硼等多元肥,看苗追肥,避免偏施氮肥;

(2)选用适宜良种,适期播种。

2茎瘤芥主要病虫害

2.1立枯病

2.1.1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幼苗。

病苗基部产生暗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缢缩腐烂,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以后随病情加重而萎蔫枯死。

幼苗初期发病倒伏,中后期发病不倒伏。

2.1.2发病条件

病原菌寄主广泛,主要由土壤、种子、未腐熟有机肥等带菌传播。

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发病适温24℃,温度13~42℃条件下均可发病(商鸿生和王凤葵,2009)。

2.1.3防治措施

(1)苗床要求深沟窄畦,选择疏松肥沃、保水、排水性较好的沙壤土,提前清洁田园,每667m施生石灰100~150kg后深翻垡土。

晒土20~30d(天)后,按照畦宽(包沟)1.5m、畦面宽1.2m、沟宽0.3m、沟深0.3m做畦;

(2)做好苗床消毒,苗床施足底水底肥后(注意增施磷钾肥),每平方米浇施95%恶霉灵(绿亨1号)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5kg;(3)稀播匀播,每667m苗床播种500g,均匀撒播,适时间苗,避免幼苗拥挤;(4)适度控制肥水,苗期施足底水底肥后,只要不出现严重缺水缺肥,不再追施肥水,防止幼苗徒长;(5)苗期用58%甲霜灵(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1~2次。

2.2病毒病

2.2.1发病症状

俗称缩叶病、半边疯,表现为叶片皱缩、花叶(彩色图版4),植株矮缩、黄化、坏死。

发病初期心叶叶脉褪绿或半透明,随后叶色浓淡相嵌,叶脉背面生褐色坏死条斑,并出现裂口,叶面出现褐色坏死小点。

根发黑腐烂,须根少(彩色图版5)。

严重时瘤茎不能正常膨大,病株矮缩或半边歪缩,最后黄化枯死(彩色图版6)。

2.2.2发病条件

由蚜虫传播毒源作物或杂草上的病毒致病,种子不传毒。

苗期易感病,早播、蚜虫多、高温干旱时发病重。

9~10月、苗期至瘤茎膨大前易流行。

2.2.3防治措施

(1)适期播种,遇高温干旱天气,适当延迟播种;

(2)严格防治蚜虫,清除苗床周边杂草,远离毒源作物,消除毒源;(3)发病初期用20%盐酸吗啉胍·铜(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每10d(天)左右1次,连续3~4次(吕佩珂和苏蕙兰,2013)。

2.3根肿病

2.3.1发病症状

植株根部着生肿瘤,幼苗2片真叶时即可发生,苗期肿瘤只有米粒大小,不易被觉察,幼苗往往带病定植。

随着植株长大,根瘤颜色变深、直径增大(可达2.5cm以上),最后表面呈黑褐色、粗糙龟裂,几乎无侧根(彩色图版7)。

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矮小,叶色变暗、变黄(彩色图版8),瘤茎个小筋多,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彩色图版9)。

2.3.2发病条件

病原菌主要通过带菌土壤、种苗以及灌溉水和农事操作传播。

土壤酸性重(pH值5.4~6.5)、湿度大(70%~90%)、适温(17~23℃)条件下适宜发病。

夏秋季,十字花科连作、有机肥用量少、土壤湿度大的地块发病严重。

2.3.3防治措施

(1)加强苗期预防(参照立枯病防治措施),杜绝幼苗带病定植;

(2)加强田间排水,降低田间湿度;(3)增施有机肥,施用生石灰,降低土壤酸度,防止土壤板结;(4)实行水旱轮作和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减轻土壤病源传播;(5)发病初期用10%氰霜唑(科佳)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5%石灰乳浇根,及时拔除病株,在病株穴撒施生石灰消毒。

2.4霜霉病

2.4.1发病症状

病斑初期呈黄绿色,近圆形,逐渐变为黄色多角形,着生于叶片正、背面,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出现白色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严重时,叶片皱缩变褐枯死(彩色图版10、11)。

2.4.2发病条件

病菌卵孢子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孢子囊随风、雨等传播,经3~5d(天)潜育期后,又产生孢子囊反复侵染。

低温(15~25℃)高湿(70%以上)条件下易发病。

植株衰老、营养不良、偏施氮肥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2.4.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良种,用种子质量0.3%的25%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拌种;

(2)采用深沟窄畦,加强田间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3)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氮肥;(4)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2a(年)以上的轮作;(5)发病初期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60%丙森·霜脲氰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吕佩珂和苏蕙兰,2013),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喷雾。

2.5白锈病

2.5.1发病症状

病斑初期呈浅黄绿色,着生于叶正、背面,主要着生于叶背面(彩色图版12-a),扩展后形成乳白色脓疱状隆起,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白粉(病菌孢子)(彩色图版12-b),发病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

2.5.2发病条件

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孢子囊萌发适温为10℃,侵入寄主适温为18℃,病原菌借助风雨传播,潜育期7~10d(天),南方冬季可反复侵染。

2.5.3防治措施

参照霜霉病防治措施。

2.6蚜虫

2.6.1为害特点

为害茎瘤芥的蚜虫主要为萝卜蚜和桃蚜。

幼苗期,高温干旱天气下蚜虫为害严重。

成虫及若虫为害植株嫩茎、嫩叶等部位,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

2.6.2防治方法

(1)利用银灰膜避蚜、黄板诱蚜;

(2)清除田间残株和杂草;(3)遇有高温干旱天气,适当推迟播种;(4)为害初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