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2800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上海市西初级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2.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5.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

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7.科学研究发现:

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B.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

C.

氯化钠的形成

D.

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125g

B.当滴入15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反应完全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

D.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O2

H2O

CO2

W

反应前质量(g)

36

4

2

8

反应后质量(g)

4

22

x

0

 

A.x的值为22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11.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A.4:

1B.1:

1C.16:

3D.32:

3

1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13.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4.某密闭容器内的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gNO3

Ag

O2

X

反应前质量/g

34

0

10

0

反应后质量/g

0

21.6

m

9.2

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X分子中氮原子、氧原子数目比为最简整数比)。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避光保存B.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C.X的化学式为NO2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

15.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4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4

8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

9

③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④反应后X的质量为0⑤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

4

A.①②④B.③④C.④⑤D.②④⑤

1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7.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AB.BC.CD.D

18.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3%C.20%D.15.8%

1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0.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

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

向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

C.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D.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21.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

,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

B.

C.

D.

2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

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

3

23.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25.下列有关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是一定量的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

B.图②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图③是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图④是活性炭与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某校学生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她将带火星的某种材质小木条插入盛满氧气氧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取出吹灭后,再次将将带火星木条插入,发现小木条又能复燃,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后发现,木条最后不再复燃。

于是她与小李等其他同学决定探究能使带火星的该种材质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少的体积分数。

(假设此时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9%、21%)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为1、2、3、4、5,并分别使集气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集气瓶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集气瓶内的水排尽,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见下表)

编号

1

2

3

4

5

现象

微亮

很亮

复燃

(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5的集气瓶,其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能够顺利完成,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的体积与总混合气体的体积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4的集气瓶前,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提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小李认为实验到此还没有得出结论,他决定继续进行研究。

为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你认为他应该使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试用微粒观点解释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若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选用B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

B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证明集气瓶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某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

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你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

(4)氨气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

某化学实验小组利用F装置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

①收集氨气时,氨气的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②收集氨气一段时间后,打开F装置中的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喷泉,说明氨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环境污染,①~④装置可用于吸收多余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H都是初三化学前三个单元中的常见物质,A、B均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____

(2)写出H和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③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B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____作用。

29.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

C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E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名称为_____。

(2)D可能是过氧化氢或_____。

(3)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实验条件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5)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C2H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24:

2=12:

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

12×2+1×2=26,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2.3%,该选项说法正确;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13.2g,该选项说法正确;

D、5.2g该化合物、6.9g酒精中碳元素质量分别为:

=4.8g、

,因此碳元素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知: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5=108≠76;故A不正确;

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3=76;故B正确;

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2=46≠76;故C不正确;

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1=44≠76;故D不正确;

故选B.

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选项B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故选项C不正确;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

C。

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

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

2CO2,反应物由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

A、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直至降低至室温,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选项A正确;

B、X曲线是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到B点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气压增大,选项B正确;

C、t3时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增大,是因为此时打开了止水夹,烧杯内水流入瓶内,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大,选项C正确;

D、实验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使瓶内气体体积缩小,残留在瓶内的氧气浓度就增大,选项D错误。

故选D。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丙图中有2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A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B不正确;

C、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二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

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状态变化,分子间距变小,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通电时变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一个氧气分子需要两个氧原子,所以微观电解示意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C、钠失去电子,氯得到电子,分别变为离子,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27℃的速度小于127℃的速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由坐标图可知,加入稀盐酸质量为0时,固体的总质量为25g,即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25g,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滴入100g稀盐酸时,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5.1g,继续加入50g稀盐酸,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65.1g,恰好增加50g,说明后面加入的50g稀盐酸没有参与反应,故当滴入10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当滴入10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5.1g=9.9g,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设生成9.9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22.5g,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1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根据相关化学方程式可知,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

【详解】

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也就是说铜粉和碳粉的质量和等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推知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故选A。

12.B

解析:

B

【解析】A、由题可知: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

电能、光能;D.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氢钙刚开始受热没有气体生成,故质量不变,当有气体生成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C、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碳酸钙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D、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故选C。

1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AgNO3见光易分解,应该避光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Ag的化学式中只有一个银原子,AgNO3的化学式中也只有一个银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方程式中Ag与AgNO3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34g+10g-21.6g-9.2g=13.2g,说明反应生成氧气3.2g,已知X为氮的氧化物,硝酸银中氮元素、氧元素质量为:

34g×

=2.8g,34g×

=9.6g,则X中氮元素质量是2.8g,氧元素质量为:

9.6g-3.2g=6.4g,故X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1:

2,故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4g-21.6g-9.2g=3.2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15.C

解析:

C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