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2549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1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祭十二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祭十二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祭十二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祭十二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祭十二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祭十二郎文.docx

《祭十二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祭十二郎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祭十二郎文.docx

祭十二郎文

篇目二 祭十二郎文

 

◎语林撷英

一、课内名句

1.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2.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4.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二、修身名句

自 勉

1.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乐记》

[赏读] 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

(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赏读] 桑榆:

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

本句以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赏读] 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也就是说事在人为。

◎诗海拾贝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此诗所描写的是郊游即目所见,绘出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图”:

春将归去,所有植物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那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化作飞雪。

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之印象。

本诗拟人手法运用得特别传神。

【思考】 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多有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昌黎先生集》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祗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死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等。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

一、诵读第1至3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   季父:

_________

(2)乃能衔哀致诚衔:

_________

致:

_________

(3)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具:

_________

羞:

_________

(4)吾少孤少:

_________

孤:

_________

(5)不省所怙省:

_________

怙:

_________

(6)中年兄殁南方中年:

_________

殁:

_________

(7)既又与汝就食江南既:

_________

(8)皆不幸早世世:

_________

(9)承先人后者先人:

_________

(10)亦未知其言之悲也悲:

_________

(11)吾往河阳省坟墓省:

_________

(12)遇汝从嫂丧来葬从:

_________

丧:

_________

(13)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止:

_________

孥:

_________

(14)明年,丞相薨明年:

_________

薨:

_________

(15)东亦客也客:

_________

(16)将成家而致汝成家:

_________

(17)吾与汝俱少年少年:

_________

(18)诚知其如此诚:

_________

(19)虽万乘之公相虽:

_________

(20)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辍:

_________

就:

_________

[明确] 

(1)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2)含,这里是怀着的意思 表达 (3)备办、准备 通假字,通“馐”,美味食物 (4)小 古代以幼年丧父为孤 (5)知道 依靠 (6)名词作状语,在中年 死亡 (7)不久,后来 (8)通假字,通“逝”,死 (9)指韩愈已死去的父亲 (10)悲凉 (11)探望,此处为凭吊 (12)护送 灵柩 (13)留居 妻子儿女的统称 (14)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第二年;今义是今年的下一年 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死称为“薨” (15)名词作动词,客居 (16)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安家,今义是男子结婚 (17)古今异义词,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今义是人十岁左右到十六岁 (18)如果、果真 (19)即使 (20)停止,这里是离开 就职上任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    )

译文:

                                    

(2)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    )

译文:

                                    

(3)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    )

译文:

                                    

[明确] 

(1)等到长大成人,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哥嫂抚养。

(宾语前置句,“惟……是……”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的一种,即“惟依兄嫂”,“是”不译)

(2)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哥哥的灵柩送回河阳安葬。

(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3)我想你在东边的汴州、徐州跟随(我),住在这里也是客居异乡,不可能久住。

(状语后置句,应为“吾念汝于东从”)

[文意赏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叔侄“孤苦相依”的特殊感情的一组是(  )

①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②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③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④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⑤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⑥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①③⑥D.④⑤⑥

[明确] 选B。

①是叙述家庭情况,提供“孤苦相依”的背景;⑤是韩愈嫂嫂的话,是侧面表现;⑥是表现作者的后悔之情。

4.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交代了写祭文的时间、叔侄关系、远奠的方式。

用第二人称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然此段是祭文固定格式,但饱含深情至哀,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第2自然段选择记叙韩愈与十二郎幼年充满坎坷、辛酸的生活境况和情形,感情充沛地说明了叔侄二人从儿时孤苦相依发展起来的特殊关系,以及两人在韩门“承先人后”的独特地位。

这就为下文哭祭十二郎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C.第3自然段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奔走,叔侄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悔恨、自责,这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

D.本部分作者运用顺叙手法,以饱经沧桑的笔调挟带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十二郎,令人在一开始就感受到其悲痛之情的绵远深重。

[明确] 选D。

D项,“本部分作者运用顺叙手法”错,应为“本部分作者运用倒叙手法”。

二、诵读第4至9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茫茫:

_________

苍苍:

_________

(2)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旦暮:

_________

戚:

_________

(3)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全:

_________

(4)其传之非其真邪其……其:

_________

(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夭:

_________

(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纯明:

_________

克:

_________

蒙:

_________

泽:

_________

(7)其信然矣其:

_________

(8)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业:

_________

(9)而神者诚难明矣诚:

_________

(10)虽然,吾自今年来虽然:

_________

(11)动摇者或脱而落矣动摇:

_________

(12)志气日益微志气:

_________

(13)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几何:

_________

(14)又可冀其成立邪冀:

_________

成立:

_________

(15)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

_________

往往:

_________

(16)未始以为忧也未始:

_________

(1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殒:

_________

(18)其然乎?

其不然乎然:

_________

[明确] 

(1)模糊 形容头发灰白 

(2)名词作状语,在早晚之间 忧伤 (3)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4)用于表示并列的问句之首,表选择,可以译为“是……还是……” (5)使动用法,使……早死 (6)纯正明智 能 承受 恩泽 (7)表推测语气,大概 (8)名词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9)确实 (10)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虽然这样;今义是连词,表转折 (11)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牙齿松动;今义是不稳固,不坚定 (12)古今异义词,古义指意志和元气,精神;今义指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13)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多少(日子),指过不了多久;今义是几何学的简称 (14)希望 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成长立业;今义是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15)近来 时常 (16)未曾,不曾 (17)使动用法,使……死亡 (18)这样

6.翻译下列句子。

(1)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译文:

                                    

                                    

(2)其信然邪?

其梦邪?

译文:

                                    

(3)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译文:

                                    

                                    

[明确] 

(1)想起各位父兄,都在健康强壮的盛年早早去世,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2)是真的这样呢?

还是在做梦呢?

(3)如果是梦,传来的噩耗不是真的,可是东野的来信,耿兰的报丧,却又为什么在我身边呢?

[文意赏析]

7.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作者“疑梦非真”的一项是(  )

A.其信然邪?

其梦邪   B.其传之非其真邪

C.梦也,传之非其真也D.其然乎?

其不然乎

[明确] 选D。

D项是作者揣测十二郎具体的死亡日期。

8.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

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

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

B.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更是如泣如诉,悲痛至极,达到了抒情的高峰。

在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幻想破灭之后,情不自禁地向天理、神明、寿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

问天无语,问神不应,遂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的念头,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

C.第6、7自然段相互配合,发后嗣难成之悲。

上段自我安慰——死后有知,则相见之日不久;死后无知,则可摆脱悲哀。

下段自然写到死期将至,两家后代难于成立,连用两个“呜呼哀哉”,既表现了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神的无可奈何之状,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惘之中而不觉。

D.第8、9自然段以回忆的口吻,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

想了解十二郎死因和死亡的日期,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导致弄不清侄子确切的死亡日期。

这段文字无论是用词上还是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这是多余的话。

[明确] 选D。

D项,似乎是多余的话,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倾诉了自己不能确知侄儿死期的悲哀,更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

三、诵读第10至1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突破词句]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

_________

(2)则遂取以来遂:

_________

取:

_________

(3)吾力能改葬力:

_________

(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

_________

(5)敛不凭其棺敛_________

(6)窆不临其穴窆:

_________

(7)曷其有极极:

_________

(8)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幸:

_________

(9)长吾女与汝女长:

_________

[明确] 

(1)抚慰 

(2)立即 接取 (3)名词用作状语,有能力 (4)墓地 (5)通假字,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6)葬时下棺入穴 (7)尽头 (8)希望 (9)养育

10.翻译下列句子。

(1)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译文: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译文:

                                    

[明确] 

(1)我的行为辜负了神明,才使你这么早死去。

我对上不孝,对下不慈,既不能与你相互照顾着生活,又不能和你一块死去。

(2)这都是我造成的灾难,又能抱怨谁呢!

[文意赏析]

11.下列句子中,不能说明韩愈最终未能面见十二郎而自责的一项是(  )

A.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B.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C.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D.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明确] 选A。

A项是作者安排十二郎身后事。

12.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0自然段吊慰遗孤,为侄儿安排身后事,弥补自己的过失,告慰侄儿在天之灵。

B.作者通过对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的沉痛自责,表现了失去侄儿后的痛惜之情,哀思深挚,读之使人回肠荡气,不能不为之悲戚不已。

这是这篇祭文在情感力量上所达到的又一高潮。

C.在经过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之后,“我”已无意于留恋人间富贵,只求在伊、颍河旁买上几顷地,把“我”的和“你”的儿子养大,希望他们成人,把“我”的和“你”的女儿养大,嫁出去,也就罢了。

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D.本部分直接抒情,最后以“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的问句为结束,更进一步扩展和加深了作者的哀思。

明知死后无知,还要如此提问,就使作者更加伤痛不已。

[明确] 选D。

本部分既有叙事,在叙事中融入情感;又有直接抒情。

且不是以问句结束。

  

文言翻译

(一)

——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译文忠于原文,要做到“信”。

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与原文语义要保持完全一样。

2.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是要做到“达”。

所谓“达”,也就是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语言要“雅”。

所谓“雅”,就是要注意语言的美化,尽量用最美的语言翻译原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保留专用名词

凡是专用词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

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为: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

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

(二)替换差异词语

文言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

如: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

译为:

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

如: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

有的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

有的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

有的词义发生变化:

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

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三)增补省略成分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如不补出来会影响语意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出省略的主语

如:

“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

译为:

(夸父)还没到,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

2.补出省略的谓语

如:

“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

译为:

环绕滁州城四周的都(是)山。

3.补出省略的宾语

如: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译为:

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好饭菜款待他。

4.补出省略的量词

如: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译为:

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补出省略的介词

如:

“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

译为:

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四)删除无义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删掉句首句尾的语气词

如: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译为:

作战,是靠勇气的。

又如:

“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译为:

技艺也真神奇啊!

2.删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

如: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译为: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3.删掉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

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译为:

我唯独喜爱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一点污染。

(五)调整特殊语序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

如:

“甚矣!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译为:

你太不聪明了!

2.调整宾语前置的语序

如: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译为: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调整定语后置的语序

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译为: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4.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

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译为:

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总之,翻译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

[考题印证]

把下面的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求译文做到“信达雅”。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

”曰:

“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

”曰:

“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答:

                                    

                                    

答案:

有个为齐王作画的人,齐王问他:

“画什么最难?

”他说:

“画狗、马最难。

”齐王又问:

“画什么最容易?

”他说:

“画鬼怪最容易。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人们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于它们,所以难画。

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B。

A项,“意”为“心思”;C项,“应”为“应付”;D项,“既”为“不久,后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⑦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③⑤/⑥/④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②⑤/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

选C。

依次为:

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你的”;语气助词,这里表示反问语气;指示代词,“他的”;指示代词,“你的”;语气助词,表示揣测;指示代词,“他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未可以为信也

B.将成家而致汝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又可冀其成立邪

解析:

选C。

C项,无涯,“无边,无限”,与今义相同。

A项,“可以”,古义为“可以把……”,今义为“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B项,“成家”,古义为“安家”,今义为“结婚(旧时多指男子)”;D项,“成立”,古义为“成长立业”,今义为“(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4.以下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

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解析:

选D。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二、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之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

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