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2457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 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docx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土壤地力资源推动兰考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壤肥料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建立了土壤肥力管理体系、科学施肥体系、土壤肥料监测、测试体系;开展了荒地开发、土壤改良、土壤培肥、科学施肥、土壤肥力监测和肥料质量监测等工作,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加之利用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本文通过对兰考县的土壤肥力现状的调研与评价及其农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土壤肥力状况

(一)土壤状况

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由于黄河决口时间不同,决口大小与流速不同,沉积的土壤颗粒大小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

全县共分出潮土、盐土、风沙土三个土类,又依次分出四个亚类,九个土属,五十五个土种。

其中以潮土为主,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97.67%,该潮土又分黄潮土和盐化潮土两个亚类,包括七个土属,五十三个土种;盐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0.96%,风沙土类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37%。

(二)土壤养分变化情况

综合化验数据,2002年与1991年相比,全县平均有机质含量由1.187%上升到1.434%,提高了0.247%,其中21个监测点有机质含量上升,6个监测点有机质含量下降,3个监测点有机质含量持平;土壤全氮由0.0771%下降到0.0747%,降低了0.0024%,其中16个监测点全氮含量上升,10个监测点全氮含量下降,4个监测点全氮含量持平;碱解氮由78.2mg/Kg下降到59.7mg/Kg降低了18.5mg/Kg,其中14个监测点碱解氮含量上升,9个监测点碱解氮含量下降,7个监测点碱解氮含量持平;速效磷由14.5mg/Kg下降到12.0mg/Kg降低了2.5mg/Kg,其中5个监测点速效磷含量上升,17个监测点速效磷含量下降,8个监测点速效磷含量持平;速效钾由72.5mg/Kg下降到62.0mg/Kg降低了10.5mg/Kg,其中7个监测点速效钾含量上升,14个监测点速效钾含量下降,9个监测点速效钾含量持平。

(三)土壤耕层状况

近年来,我县粮食作物的耕种是以旋耕为主的耕作方式,秋季玉米秸秆还田,以耙代耕,大部分农民接受这一耕作方式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方便,省时省工,但这种方法耕作后的土地质量差,长期运用,会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在表层以下12厘米左右形成板结隔层,对作物的生长和抗旱能力都有相当的影响。

(四)盐碱现状

兰考县从2003年开始出现返盐现象,近几年越来越严

重,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对秋作物也影响严重,象棉花这样的耐盐碱作物补种好几次也不能全苗。

视盐碱危害小麦生长的情况,对盐碱土壤进行了含盐量的化验分析,基本摸清了我县的盐碱现状。

1、分类。

兰考县盐碱分为次生盐碱和盐碱两大类,次生盐碱属于潮土土类,低洼地区排水不畅通,或者只灌不排,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在冬春季节,地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份积累地表形成白茫茫一片,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是次生盐碱;盐碱属于盐土土类,我县以次生盐碱为主。

2、分布。

次生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背河洼地和黄河故道的河床洼地上,以仪封、架子、许河、南彰、孟寨、固阳、城关几个乡镇较多,其他乡镇也有零星分布,面积达12万亩,其中轻度盐碱7万亩,中度盐碱3万亩,重度盐碱2万亩;盐碱地分布在许河乡的老牛圈、仪封乡的圈头北到吕拐一带以及三义寨乡的白云山以南,面积0.5万亩。

3、发生程度。

次生盐碱所处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明显积盐,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在0.2%以上,对农业生产以构成威胁,作物缺苗率在30%以上;盐碱处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常年都在临界深度以上,切矿化度高,土壤含盐量在1%以上,一般作物难以生长。

二、原因分析

(一)土壤肥力分析

对各监测点化验数据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与1991年以来各年的监测数据相比较,我县当前土壤养分状况现有以下特点:

1、养分总的变化趋势。

从1991到2002年,土壤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从200年到现在,土壤养分又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除外);特别是今年下降的幅度较大。

2、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虽然农家肥的投入量不足,但是秸秆还田量在逐年提高,小麦留茬,麦秸麦糠覆盖面积每年度都在50万亩次以上,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占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速效养分出现了下降趋势。

良种的引进推广种植,农作物产量提高,而农民的施肥水平和施肥措施却没有相应改变,使农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远远大于农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肥总量,致使土壤养分含量下降;

肥料价格的提高,降低了农民购买化肥了能力,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农民的外出打工,降低了种地积极性,对土地出现了新的掠夺式经营;

近年来,南方高品位磷矿限制外出,致使高品位磷矿到不了北方,兰考及周边小肥料厂的一些不合格肥料大量涌现市场,由于价格偏低,致使农民使用不合格肥料。

一些低浓度复合(混)肥料(含NPK总量20%以下),含磷、钾量较低,厂家及经销商惟利是图指导农民施肥量时不按科学施肥方法进行,用量很少。

4、土壤养分差异大。

从化验结果来看,各监测点养分高低差异很大,有机质变幅2.095%—0.851%,全氮为0.1113%—0.0486%,碱解氮89—30mg/Kg,速效磷25—5mg/Kg速效钾105—30mg/Kg,不同监测点养分变化情况不同,上升或下降的速率不同,这与农民的施肥水平、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土壤类型等有关。

5、土壤速效钾含量历史最低。

前几年,经过实施“补钾工程”,是土壤速效钾从1998年的64.0mg/Kg提高到2004年的72.5mg/Kg.但是,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补钾工程”被迫停止,农民忽视钾肥的作用,很少向土壤投入钾肥,所以说土壤速效钾又呈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出现历史新低62.0mg/Kg.

6、土壤速效磷呈下降趋势。

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经过20多年的增施磷肥,土壤中的磷库才基本建立,可是近两年土壤速效磷出现了下降趋势。

土壤磷素很可能将成为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重视磷肥的使用。

7、农民的用肥习惯发生改变。

综合各监测点年度资料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农民的用肥特点较前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变过去“重氮、增磷”的施肥结构,向氮、磷、钾配合施用方向有新发展;

追肥从单一施用氮肥向复合(混)肥方向发展;

秸秆还田量逐年增加;

施肥带有盲目性,存在投资大、产出少的现象;

还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现象,这是造成农业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土壤耕层分析

一是多年形成的板结层,使得土壤的透水性差,正常降水和灌溉时入渗速度减缓,降低灌溉效果,在作物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灌溉次数,从而也增加了灌溉用水量,浪费了水资源。

二是耕作深度不够,使表层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隔层以下的地下水不能及时充分被作物利用,在降水或灌溉不及时情况下,土壤失墒较快,会加快农田旱情的发展,加大旱灾损失,最终导致农业减产,农民减收。

三是犁底层坚硬,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根系下扎,深层土壤的水分及养分不易被吸收利用,使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恶化,抗逆性降低;大部分秸秆还田的没有配合深耕,整地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部分麦田缺苗断垄严重。

四是翻地深度变浅,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的物理性能不断恶化,蓄水能力降低。

耕层厚度日益变浅、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

耕层变浅影响了土壤耐旱、蓄水、降渍等抗逆性能,土传病害增多,土壤抗御自然灾害的缓冲性能明显下降,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农本居高不下。

五是犁底层坚实度高,密度大,孔隙度低,透水性差,不仅大大减弱了耕作层和心土层之间水肥的疏通,而且使作物根系难以伸展。

普遍存在着“小雨小涝、大雨大涝,无雨旱灾”的现象,雨季集中时,雨水不能及时下渗,雨水稍大就形成地表径流,出现内涝渍害,甚至造成大量耕作层水土流失;在干旱天气,心土层水分又难以向耕作层移动,迅速干透。

这种易涝易旱的生产环境,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盐碱重发生原因

通过召开专业座谈会,调查分析,兰考县盐碱再度发生,并且成上升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内涝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从2003年开始,秋季雨水较大,多于常年.由于前些年,秋季往往干旱,人们只重视灌溉问题,忽视了排水设施的维护和建设,部分排水河道被农民强占利用,种植作物或栽种树木,造成排水河道严重堵塞,排水不畅,雨季到来时,低洼的地方积水严重,致使地下水位上升地表而积盐。

2、施肥不合理造成土壤中含盐量增加。

近些年,农民改变了过去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的施肥传统,向复(混)合肥方向转变,农民施用复(混)合肥的量及面积逐年增多,但是一些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大量的双(高)氯复合肥的使用,加之一些小磷肥厂为了降低成本生产过程中减少硫酸的用量,生产不合格的磷肥,直接或见解导致土壤含盐量提到。

3、种植结构的改变。

吸盐耐盐作物种植量减少,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盐份也相对减少,使盐碱在土壤中大量积累。

近几年,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农村劳动力相对减少,低劳动强度玉米面积扩大,高劳动强度棉花面缩减,作物从土壤中带走的盐分减少,使土壤中盐分积累增加.

4、采用高矿化度的地下水灌溉。

大量盐份随着水份的利用和蒸发而在地表积累.在仪封乡的野庄,许河乡的老牛圈等区域,在2%-4%之间,在干旱季节,盐份随着灌溉被从底下带到地表而积累,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5、不合理取土。

一是导致地势低洼积水,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二是地表土被取走,使灌淤覆盖的盐碱又重新裸露地表.近些年,由于城市.农村建房迅速扩大,粘土砖厂过度开采地表粘土,再者,取地表土来做房基,导致地势低洼.

三、建议及对策

1.指导原则。

以“合理施用氮肥,继续增施磷肥,针对性补施钾肥,配施微肥”为总的指导原则,使施肥结构日趋合理化,从而使土壤养分比例日趋协调,减轻化肥对土壤及水源的污染,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促使传统农民向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发展。

2.广开肥源。

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7、8、9三个月份搞好高温积肥和技术指导工作,继续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做到因土、因作物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应根据兰考县的返盐情况引导农民合理施肥,一是施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过磷酸钙,磷酸一铵,氨基酸复合肥等,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建议执法部门加大对小肥料厂的监管及治理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控制不合格肥料流入市场。

5.采用化肥直补方式,提高农民购买化肥的能力,加大向农田的化肥投入量。

6.大力推广深耕犁,实行深耕犁与旋耕耙相结合,加深土壤耕作层,提高整地质量。

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使深厚的松土层变成巨大的蓄水池,把“多”的水蓄起来“少”时用,变“害”为宝。

同时机耕要和机耙结合,切实做到边耕翻边耙耢,要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消灭明暗坷垃,切忌深耕浅耙。

深耕可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7.疏通河道,减少内涝.利用农闲季节,进行疏通河道,一是把引黄河道进行清淤,保证黄灌面积,二是把农民自行占用的排水河道进行清理,保证排涝畅通,防止农田长时间积水,以减低地下水位,阻止冬春返盐.

8.改变种植结构,提高耐盐碱作物的种植规模,做到因地制宜.一是在盐碱发生区域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以棉花为主的耐盐碱作物,达到有灾不减收;二是政府引导,实行定单农业,种植耐盐碱高附加值的作物,做到使农民有灾增收.

9.加大黄灌面积.兴修水利,尽量把黄河水引到盐碱区域,防止用矿化度高的地下水灌溉农田而形成地表积盐.

10.杜绝不合理取土.一是政府加大执法力度,严禁杜绝砖厂过量开采地表粘土;二是引导农民合理挖取地表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