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桌面日历型备忘录管理软件.docx
《VB桌面日历型备忘录管理软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B桌面日历型备忘录管理软件.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B桌面日历型备忘录管理软件
桌面日历型备忘录管理软件
摘要:
随着现今经济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智能软件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系统是开发一个用VB来开发的功能齐全具有实用价值的“桌面日历型备忘录管理软件”,具有良好的应用和维护界面,也很容易实现。
采用VB不仅大大的简化了数据库的管理,使用户可以充分的利用系统提供的可视化工具和帮助菜单快速的,多条件查询。
关键字:
桌面;日历;备忘录;管理软件
Abstract:
Withthecurrenteconomicandcomputerstherapiddevelopmentofmultimediatechnology,computersoftwarehasincreasinglycomeunderthesmartpeopleofthepro-Lai,becomeimportantinthelifeofthecomponent.ThissystemisusedVBtothedevelopmentofafullyfunctionaldevelopmentofthepracticalvalueofthe"Memorandumofdesktopcalendar-managementsoftware,"hasagoodapplicationandmaintenanceinterface,andeasytoachieve.VBusednotonlygreatlysimplifiedthemanagementofthedatabase,allowinguserstofullyusethesystemtoprovidevisualtoolsandhelpmenufast,multi-conditionfor.
Keyword:
Desktop;Calendar;Memo;Managementsoftware
第一章绪论
1.1系统概述
软件在软件开发初期,开发团队仅是一个小型开发团队,软件产品质量与配置管理之间的矛盾不是很突出,软件产品本身规模不大,开发人员不多,那时只用简单的免费的版本管理工具CVS和加上手工操作即可满足软件管理的要求。
随着软件产品市场的迅速扩大,在很短时间,开发团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中型的开发团队,而且软件产品的复杂性也在增加,这时的开发管理工具不仅需要像CVS这样简单的版本控制工具,而且还需要管理工具来对工作流程进行控制管理,在这时,主要还是将对产品的bug进行跟踪管理和查询统计等一些简单的SCM流程通过记录的方式来管理,这时的流程管理与版本控制是脱节的,也就是说,开发人员为了配合配置管理工作,要分别在这两种工具中工作,更为糟糕的是,难以对每个开发人员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规,对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难以保证。
此外,用手工记录的这种方式存在着如下方面的缺陷:
(l)流程控制的有效性
(2)流程的各个环节交替的自动性
(3)数据的统计查询
(4)不可靠
(5)难维护
显然,手工记录很难满足配置管理在流程方面的要求。
软件产品质量管理对软件配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提高软件产品质量控制工作效率,加强工作流程的易操作性、易实现性,建立科学、有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以达到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在2006年11月开始实施该项目,经过2个多月的开发实施,不仅替代了原来手工工作,而且还克服了上述的缺点。
本系统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系统管理子模块:
系统初始化,用户权限、密码等修改,查看日志。
(2)参数设置子模块:
主要进行个人系统运行方式配置,如日期显示方式,皮肤等。
(3)日历子模块:
主要显示日历方式的开发,多种显示方式。
(4)备忘录子模块:
主要进行每日记录功能,能够进行快速多条件查询,如关键字,日期等。
具有提醒功能。
(5)任务闹钟子功能:
提供一些辅助功能,最好能够用时间驱动。
(6)帮助系统:
提供系统使用的基本介绍,各种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2系统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1.2.1系统特点分析
除了上述应实现的功能外,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中应重点考虑如下特点:
(l)功能易扩展性,以不断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2)流程控制的有效性,以满足管理层对产品开发过程高效管理的目标要求。
(3)流程的各个环节交替的自动性,以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保证。
(4)使用的易操作性,以使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5)数据的统计查询多线索,方便查询和统计,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依据。
(6)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7)日常维护的简易性,降低维护成本。
1.2.2系统实现目标
符合Release开发模型的要求,具有高效的管理能力,适应浪潮的长远发展需要,低开发时间投入,低维护成本消耗,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及软件资源,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完成系统的设计目标。
1.3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在21世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即利用现代管理的决策和支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能观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动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一体化集成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技术基础,同时将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及各级管理人员融为一体,最终为某个组织整体的管理与决策服务,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
因此,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可靠的硬件、实用的软件、强有力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具体讲,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这三打支柱称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扩展部件。
第二章开发软件介绍
2.2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简介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之前,对开发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应当了解,对数据库的结构、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步骤、开发体系及方法都应当有相当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满足用户长期需求的产品。
开发的主要过程为:
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把它们转变为有效的数据库设计。
把设计转变为实际的数据库,并且这些数据库带有功能完备、高效能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软件邻域研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题,产生于60年代,30多年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一大批实用系统。
并且,近年来,随着WorldWideWeb(WWW)的猛增及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之时成为最热门技术之一。
2.2.1数据库
数据库由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DBMS则由开发人员和用户通过应用程序直接或间接地使用。
它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和应用元数据。
一、用户数据
目前,大多数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把用户数据表示为关系。
现在把关系看作数据表。
表的列包含域或属性,表的行包含对应业务环境中的实体的记录。
并非所有的关系都同样符合要求,有些关系比其它关系更结构化一些。
为了对比结构差的关系和结构好的关系之间的差别,以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和图书借阅者关系为例来说明,假若设计关系R1(借书证号,,性别,身份编号,,联系,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这个关系的问题出在它有关于两个不同主题的数据,就是图书借阅者和图书。
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关系在进行修改时,会出现问题。
因为一个图书借阅者可能借阅多本书,如果某个图书借阅者的某个字段(如联系)出现变更,它所借阅的图书记录(可能多个)也就必须变化,这是不好的。
因此数据用两个关系表示更好。
现在如果某图书借阅者改变了它的联系,只有关系(表)user的对应行需要改变。
当然,要想产生一个,显示图书名称及其借阅者联系的报表,就需要将这两个表的行结合起来。
结果表明,将关系分别存储,在生成报表的时候将它们结合起来,比把它们存储在一个合成的表中更好。
user(借书证号,,性别,身份编号,,联系,)
book(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类别,作者,,出版日期,备注,价格,数量)
二、元数据
数据库是自描述的,这就意味着它自身包含了它的结构的描述,这种结构的描述称作元数据。
因为DBMS产品是用来存储和操纵表的,所以大多数产品把元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有时称作系统表。
这些系统表存储了数据库中表的情况,指出每一个表中有多少列,那一列是主关键字,每一列的数据类型的描述,它也存储索引、关键字、规则和数据库结构的其他部分。
在表中存储元数据不仅对DBMS是有效的,对用户也是方便的,因为他们可以使用与查询用户数据同样的查询工具来查询元数据。
三、索引
第三种类型的数据改进了数据库的性能和可访问性,这种数据经常称作开销数据,尽管有时也采用其他类型的数据结构,如链表,但它主要还是索引。
索引可以用来排序和快速访问数据。
下面以库存管理系统中的货品信息表为例来说明。
假定数据在磁盘上是按’货品编号’的递增顺序排列的,用户想打印一个按’货品名称’排序的货品数据报表。
为此,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从源表中提取出来并排序,除非表很小,否则这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
或者,可以在‘货品名称’字段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的条目按照‘货品名称’排序,这样,该索引的条目可以读出来,并用来按顺序访问货品信息数据。
索引用于快速访问数据。
例如,一个用户只想访问货品信息表中‘类别’值为‘01’的那些货品。
如果没有索引,则必须搜索整个源表;但有了索引之后,可以找到索引条目,并使用它来挑选所有合适的行。
索引对排序和查找是有帮助的,但要付出代价。
货品信息表中的行每次改变时,索引也必须改变,这意味着索引并非随意的,应该在真正需要时保存。
四、应用元数据
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第四种数据是应用元数据,它用来存储用户窗体、报表、查询和其他形式的查询组件。
并非所有的DBMS都支持应用组件,支持组件的DBMS也不一定把全部组件的结构作为应用元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然而,大多数现代的DBMS产品存储这种数据作为数据库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数据库开发人员和用户都不直接访问应用元数据,相反,他们通过DBMS中的工具来处理这些数据。
2.2.2数据库模型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的应用由科学研究部门逐步扩展到企业、行政部门。
至60年代,数据处理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技术,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60年代末。
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在数据库技术中,我们用模型的概念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与语义,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目前广泛作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这类模型称为“概念数据模型”。
要领模型用于建立信息世界的数据模型,强调其语义表达功能,应该概念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这一其中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
另一种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又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例如,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等模型。
这类模型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以便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
(1)层次模型。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树的结点是记录类型,每个非根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上一层记录类型和下一层记录类型间联系是1∶n联系。
层次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但层次模型有两个缺点:
一是只能表示1∶n联系,虽然有多种辅助手段实现了m∶n联系,但都较复杂,用户不易掌握,二是由于树型结构层次顺序的严格和复杂,引起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也很复杂,因此,编写应用程序也很复杂。
(2)网状模型。
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
1969年dbtg报告提出的数据模型是网状模型的主要代表。
有向图中的结点是记录类型,有向边表示从箭尾一端的记录类型到箭头一端的记录类型间联系是1∶n联系。
网状模型的特点:
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联系也容易实现(每个m∶n联系可拆成两个1∶n联系),查询效率较高。
网状模型的缺点是编写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由于层次系统和网状系统的应用程序编制比较复杂,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其市场已被关系系统所取代。
但是使用这两种模型建立起的许多数据库仍然在正常运转,只是在外层加了个关系数据库语言的接口。
网状模型有许多成功的产品,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大部分网状系统,例如,honeywell公司的ids/ⅱ、hp公司的image/3000、burroughs公司的dmsⅱ、umivac公司的dms1100、cullinet公司的idms、cimcom公司的total等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的主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和层次、网状模型的最大判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
关系模型是数学化模型。
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对关系数据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验系统的开发方面。
80年代初才形成产品,但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并最终取代了层次、网状数据库产品。
现在市场上典型的关系dbms产品有db2、oracle、sybase、informix和微机型产品foxpro、access等。
关系模型和网状、层次模型的最大区别是:
关系模型用表格数据而不是通过指针链来表示和实现实体间联系。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简单、易懂。
只需用简单的查询语句就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关系模型是数学化的模型,可把表格看成一个集合,因此集合论、数理逻辑等知识可引入到关系模型中来。
关系模型已是一个成熟的有前途的模型,已得到广泛应用。
(4)面向对象模型。
目前,关系数据库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但是,现实世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含有复杂数据结构的应用领域,例如,cad数据、图形数据等,而关系模型在这方面的处理能力就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人们需要更高级的数据库技术来表达这类信息。
面向对象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程序设计语言中,随后迅速渗透到计算机领域的每一个分支。
面向对象数据库是面向对象概念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面向对象模型能完整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据结构,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但模型相对较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广,因此面向对象数据库尚未达到关系数据库那样的普及程度。
2.2.3数据库体系结构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三级:
部级(internal),概念级(conceptual)和外部级(external)。
这个三级结构有时也称为“三级模式结构”,或“数据抽象的三个级别”,最早是在1971年通过的dbtg报告中提出,后来收入在1975年的美国ansi/sparc报告中。
虽然现在dbms的产品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但是大多数系统在总的体系结构上都具有三级模式的结构特征。
从某个角度看到的数据特性称为“数据视图”(dataview)。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
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是全局的数据视图。
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概念模式”。
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实际数据存储的结构。
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模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三级结构之间往往差别很大,为了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三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mappings):
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模式映象。
此处模式是概念模式的简称。
2.2.4数据的独立性
由于数据库系统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因此系统具有数据独立性的特点。
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物理数据独立性
如果数据库的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当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当然,对于外模式和应用程序的影响更小,这样,我们称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
(2)逻辑数据独立性
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譬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这样,我们称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现有关系系统产品均提供了较高的物理独立性,而对逻辑独立性的支持尚有欠缺,例如,对外模式的数据更新受到限制等。
2.2.5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
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主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关系模式相当于前面提到的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二维表格。
关系模型和层次、网状模型的最大判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
关系模型是数学化模型。
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BMS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子系统:
设计工具子系统、运行子系统和DBMS引擎。
设计子系统有一个方便数据库及其应用创建的工具集。
它典型地包含产生表、窗体、查询和报表的工具。
DBMS产品还提供编程语言和对编程语言的接口。
运行子系统处理用设计子系统开发的应用组件。
它所包含的运行处理器用来处理窗体和数据库的数据交互,以及回答查询和打印报表等。
DBMS引擎从其他两个组件接受请求,并把它们翻译成对操作系统的命令,以便读写物理介质上的数据。
DBMS引擎还涉及事务管理、锁、备份和恢复。
2.3数据库系统设计
一个成功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许多条件之上的,而数据库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库设计分五个步骤:
数据库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与加载测试。
(1) 数据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将业务管理单证流化为数据流,划分主题之间的边界,绘制出DFD图,并完成相应的数据字典。
(2) 概念设计的任务是从DFD出发,绘制出本主题的实体-关系图,并列出各个实体与关系的纲要表。
(3) 逻辑设计的任务是从E-R图与对应的纲要表出发,确定各个实体及关系的表名属性。
(4) 物理设计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属性的类型、宽度与取值围,设计出基本表的主键,将所有的表名与字段名英文化(现在很多软件能支持中文字段,如Access2000),实现物理建库,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字典。
(5) 加载测试工作贯穿于程序测试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录入、修改、查询、处理工作均可视为对数据库的加载测试工作。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将数据按一定的分类、分组系统和逻辑层次组织起来,是面向用户的。
数据库设计时需要综合企业各个部门的存档数据和数据需求,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按照DBMS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设计出规模适当、正确反映数据关系、数据冗余少、存取效率高、能满足多种查询要求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主要是:
(1) 数据库结构定义:
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的是支持联机事务处理CLTP(负责对事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的操作型DBMS,有的可支持数据仓库、有联机分析处理CLAP(指为支持决策的制定对数据的一种加工操作)功能的大型DBMS,有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有的可支持面向对象数据库。
针对选择的DBMS,进行数据库结构定义。
(2) 数据表定义:
数据表定义指定义数据库中数据表的结构,数据表的逻辑结构包括:
属性名称、类型、表示形式、缺省值、校验规则、是否关键字、可否为空等。
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但为使效率高,规化程度应根据应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
数据表设计不仅要满足数据存储的要求,还要增加一些如反映有关信息、操作责任、中间数据的字段或临时数据表。
(3) 存储设备和存储空间组织:
确定数据的存放地点、存储路径、存储设备等,备份方案,对多版本如何保证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4) 数据使用权限设置:
针对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确定数据的用户使用权限,确保数据安全。
(5) 数据字典设计:
用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的设计,便于维护和修改。
2.3.1SQL语言介绍
2.3.1.1SQL基础
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查询语言)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语言。
SQL通常使用于数据库的通讯。
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声称,SQL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
SQL语句通常用于完成一些数据库的操作任务,比如在数据库中更新数据,或者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使用SQL的常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Oracle、Sybase、MicrosoftSQLServer、Access、Ingres等等。
虽然绝大多数的数据库系统使用SQL,但是它们同样有它们自立另外的专有扩展功能用于它们的系统。
但是,标准的SQL命令,比如"Select"、"Insert"、"Update"、"Delete"、"Create"和"Drop"常常被用于完成绝大多数数据库的操作。
SQL语言的突出优点就是它的非过程化、统一,而且还是所有关系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SQL语言一次处理一个记录,对数据提供自动导航,它允许用户在高层的数据结构上工作,而部队单个记录进行操作,可操作记录集,所有SQL语句接受集合作为输入,返回集合作为输出。
SQL的集合特性允许一条SQL语句的结果作为另一条SQL语句的输入。
同时,它不要求用户指定对数据的存放方法,这种特性使用户更易集中精力于要得到的结果;所有SQL语句使用查询优化器,它是RDBMS的一部分,由它决定对指定数据存取的最快速度的手段,查询优化器知道存在什么索引,在哪儿使用索引合适,而用户则从不需要知道表是否有索引、有什么类型的索引。
作为统一的语言,SQL可用于所有用户的DB活动模型,包括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决策支持系统人员及许多其它类型的终端用户。
2.3.2.2SQL语句
SQL语句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数据操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