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1997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docx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和答案省实

2016年广东实验中学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谛听(dí)根深蒂固(dì)记载(zǎi)载歌载舞(zài)

B.骸骨(hái)骇人听闻(hài)吭声(kēng)引吭高歌(háng)

C.嗔视(chēn)小心谨慎(shèn)哄骗(hǒng)一哄而散(hōng)

D.门槛(kān)粗制滥造(làn)差别(chā)参差不齐(c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更胜一畴张皇失措义愤填膺锋芒必露

B.齐心协力迫不急待锐不可挡因地制宜

C.正襟危坐盛气临人长途跋涉引颈受戳

D.怒不可遏断壁残垣理至易明相得益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从3月9日开始,一场人与机器的围棋大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场大战在韩国首尔上演,一直持续到15日,共5局。

大战之所以,是因为对战的双方是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

连失三局后,李世石说:

“AlphaGo很完美,但是并非,我始终认为它还是有弱点的,我希望这只是我李世石个人的失利,而不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失利。

”第4局李世石在劣势下弈出的“神之一手”令机器判断失据,随后AlphaGo下出一连串的着法,局势瞬间逆转,李世石取得宝贵一胜。

最终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4∶1击败世界围棋顶尖高手李世石,让世人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刮目相看!

A.引人注目天衣无缝莫名其妙B.举世瞩目天衣无缝不可思议

C.引人注目无懈可击不可思议D.举世瞩目无懈可击莫名其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4月21日上午,第四届上交会在世博展览馆正式开幕,有首个中国美女机器人之称的“佳佳”出现在了会场。

B.近日来,广州不少高中接连举办招生开放日,各校纷纷放出特色“大招”,推行素质教育成果,

吸引优秀学子。

C.4月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上,曹文轩荣获童书界顶级大奖国际安徒生奖,堪称中国文

学领域又一历史性突破。

 

D.酒驾屡禁不止,不少人公然以身试法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以及交通部门执

法力度不够造成的。

5.填入下面语段各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梁启超有一年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递上拜帖,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①张之洞见后大不高兴,以“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出联刁难。

这上联高傲无礼,且拒人于千里之外。

梁启超则气度不凡,坦然对出下联,请来人回送张之洞。

联文是②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③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④文字高雅硬朗,气势慑人。

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A

”。

B

”。

C

”。

D

”。

 

6.语言运用。

(5分)

(1)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广州概况(3分,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截至2010年,广州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

材料二:

广州已发现50多个矿种,矿点17处。

植物种类达数千种。

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

水域面积7.44万公顷,从化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水温50℃-70℃。

2013年,广州水资源总量82.20亿立方米。

材料三:

广州号称“千年商埠”,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的商业中心之一,商业网点多、行业齐全、辐射面广、信息灵、流通渠道通顺。

(2)广州市于2008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12年顺利通过国家对创建成果的第一次复审考核,今年迎来第二次复审。

学校近期将举行创卫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B.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D.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E.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F.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完淳《别云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③洞庭之东江水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登岳阳楼》)

  ④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4分)

  (说明:

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流淌着数不清的正能量。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①“,

”映照出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②“,”写出了诗人处境凄凉却只考虑国家安危的报国情怀。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河中石兽》)阅: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强:

③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满井游记》)鳞:

④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

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公输》)争: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3、(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

(10分)

隆中对陈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谓先主曰太守谓谁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C.因屏人曰未若柳絮因风起D.信义著于四海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10.把“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

见能力。

B.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C.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

必要性。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谨严,围绕“隆中对”的“对”前、“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

十分得当。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诗中加点词“逾”、“新”分别是什么意思?

(2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4、(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16题。

(15分)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主题阅读

凑一撮就走,

咱不听你的!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就是最近网上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

这样的现象在A市部分路段也时有出现。

你不妨去A市锦江百货前的解放南路瞧瞧。

这一带是商业繁华的闹市区,也是交通违法行为的“重灾区”。

就说过马路吧,一些市民根本不看前方是不是红灯,想走就走。

别说是红绿灯,就是长排的隔离护栏,也挡不住这些人穿行的脚步。

行人和机动车抢道几乎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材料三】

某中学组织本校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出行”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他们经过仔细调查,绘出了“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调查图”。

请看下图:

【材料四】网友言论

Sherry芒果:

中国人嘛,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没啥可担心的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法不责众”嘛。

集体闯红灯过马路,别人不遭罚自己也不会遭罚,怕啥!

栀子不悔: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心里总是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一傻帽。

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

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喜欢随大流,而不愿意坚守规矩。

盐阜浪子:

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

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带刺玫瑰:

我不认同“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

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存在的现象,怎么可以加之于全体呢!

我们应该看到现代中国人的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材料五】交警的尴尬

今年3月21日开始,A市交警部门将对行人过马路闯红灯、行人过路口不走人行横道等违法行为说“不”,主要是予以警告或罚款,罚款金额在5元至50元之间。

但是实施以来,效果并不理想,交管部门陷入尴尬境地。

交警大队负责人说:

“交警部门可以对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措施,也就是说只要发现有违法行为,无论是现场查获的,还是被电子警察抓拍到的,交警部门都将严格查处,绝不放纵。

但是整治行人闯红灯,难度实在太大,执法成本也高。

由于有些行人对处罚不支持、不配合,处罚一位违法行人,至少需要半小时。

有关专家指出,“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引导和规范”,一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部分行人自律;一面还要充分考虑便民需求,完善交通标志设施,优化信号灯设置,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综合治理行人与车辆的“路权”冲突。

(根据有关资料整合)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在A市部分路段时有出现,繁华地段尤其严重。

B.从某校学生的调查结果看,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十分普遍,半数以上居民经常违章。

C.有些人不赞成“中国式过马路”的提法,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全。

D.由于整治“中国式过马路”难度太大,执法成本太高,交管部门陷入尴尬境地。

14.请根据材料一为材料二横线处补写一句话,简要解说一下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出现“中国式

过马路”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回答。

(4分)

15.结合语境,分别指出【材料二】、【材料五】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行人和机动车抢道几乎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2)交警部门可以对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措施。

16.对【材料四】中网友“带刺玫瑰”的言论,你持什么看法?

请亮出你的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的内

容和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7~22题。

(25分)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

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

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

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

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

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

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

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

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

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

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

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

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

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

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

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宽广的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

大海明丽内蕴,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

大海激情洋溢,它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

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

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

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

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

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

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

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

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

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

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

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

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

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

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

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

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中画横线语句引用《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B.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C.冰心从小家境不好,饱受离乱、忧患之苦,但她勇敢面对苦难,坚强地活着。

D.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18.作者为什么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

(2)

19.

(1)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2)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有哪些共同点?

(3分)

20.赏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

(5分)

大海博大涵容,它宽广的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

大海明丽内蕴,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

大海激情洋溢,它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

21.首尾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5分)

22.冰心的《繁星》、《春水》发表后,褒扬的声音很多,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当年梁实秋就说过:

“这

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你对此有何看法?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结合

其中一首小诗,简述你的理由。

(4分)

小诗①: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小诗②:

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第三部分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五四运动“如电光后的一声惊雷”,将冰心“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让她成为了

“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总有某些事情,某个情景,某个时刻,触

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幡然醒悟,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体味人间的真情,明悟肩头的责任,找寻

奋斗的方向,创造美好的未来……请以“觉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6年广东实验中学综合测试

(一)语文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D

6.

(1)例:

广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城市。

(3分,一点1分,

语言要通顺,答案不唯一)

(2)示例:

手拉手创建卫生城市,心连心打造文明广州!

告别卫生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2分,主题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7

(1)DF

(2)灵旗空际看;池上碧苔三四点;帘旌不动夕阳迟;博学而笃志;

沉舟侧畔千帆过;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②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8.经过、过了;尽力;像鱼鳞似的;用网捕;通“诤”,谏诤,规劝

9.D

10.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

(4分,

“克”、“非惟”、“抑”各1分,成分完整、语句通顺1分。

11.C

12.

(1)越过;最近(各1分)

(2)示例: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1

分)。

表达作者对饱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民的同情(2分)。

(诗句及翻译1分,情感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B

14.行人过马路时,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2分)

原因:

①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或:

不讲规矩的从众心理)(1分);   

②交通设施设置不合理(或:

公共交通资源分配不公)(1分)。

15.⑴指每天都会出现行人和机动车抢道的现象,几乎无一例外。

(2分,意对即可)

⑵指的是对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一律严惩不贷,绝不放纵。

(2分,意对即可)

16.示例1:

带刺玫瑰说得好,我也不认同“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因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以偏概

全。

理由:

①行人闯红灯只是出现在部分路段;②据某校学生调查,有32%的居民出行时从不违章。

“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有调侃、甚至侮辱的嫌疑。

示例2:

与带刺玫瑰相反,我比较认同“中国式过马路”的说法。

理由:

①行人闯红灯在中国比较普

遍,繁华地段尤其严重;②据某校学生调查,有过违章记录的居民高达68%,其中4%居民还经常违章。

“中国式过马路”的提法有警示作用。

评分标准:

共4分。

能明确亮出自己的观点,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均可得1分;能联系实际,从材料

中概括出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得2分;语言表达1分。

17.D

18.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她经历了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

(2分)

19.

(1)使冰心走出狭小的家庭,成为有觉悟的新女性;让冰心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五四”精神

在冰心身上成为一种明显确定的品质。

(3分,一点1分) 

(2)都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都参与创造和建设,都具有温情和人性。

(3分,一点1分)

20.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2分)、借此赞

美冰心宽广的胸怀,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1分)与作品晶莹明丽、情韵悠长之美(1分)(或借此

赞美冰心以宽广的胸怀,孜孜不倦的创作追求创作出了大量晶莹明丽、情韵悠长的作品)。

21.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1分);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2分);

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2分)。

(意对即可。

22.示例一:

我觉得冰心的小诗形式短小却意味深长。

如小诗①通过对墙角小花孤芳自赏的委婉嘲讽,三

言两语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告诫人们不要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要心胸开阔,谦虚示人,词短情

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示例二:

我赞同梁实秋的观点。

这种小诗片言只语,过于短小零碎,如小诗②几个词稍一组合就是一

首诗,这样的小诗行文构思上不用花费很多心思,且易于模仿,极易因大量仿作而显得俗气,终归难

登大雅之堂。

(4分,观点1分,结合某首诗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23.按中考作文要求分项分等级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