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11260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docx

王为人民日报专稿《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

《人民日报》专稿:

新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的价值

文/王为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经济战略,也是各大媒体出现最多的字眼。

如何扩大内需?

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

解决这些问题,是来不得半点文艺腔的!

只有从本质上创造出消费的动力,挖掘到内需释放的内因……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才会走上务实而卓有成效的道路。

从本质上讲,消费的动力,只有两个——第一是需求;第二是习惯!

需求什么?

如何产生新的更多的需求?

如何建立新的消费习惯?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统一的——消费文化!

真理,往往是最朴素、最简单的。

我们回归到最朴素的问题!

老百姓为什么不消费呢,归根到底,是消费文化的问题。

各国政府发购物券有效吗?

家电下乡和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可以拉动内需吗……从现实和数据上看,答案都不乐观。

消费文化才是本质性的深层次问题。

谁是新消费文化的创造者呢?

谁是供应者呢?

是企业!

不是政府!

发放购物券、旅游消费券、家电下乡、降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是有效的边际手段,不是本质性的解决之道。

本质性的解决之道,是促进企业打造新型消费文化——就是通过创造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拉动促进消费行为,让老百姓想花钱。

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想,以下这几个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重视的。

一、“消费文化”的定义和消费文化的变迁

关于消费文化,学术界有很丰富的阐述和理论。

简单的说,消费文化就是围绕着消费的意识和行为,也就是围绕着物质(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消费文化?

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从生产轴心时代,发展到消费轴心时代。

消费,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包括全世界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现代消费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

19、20世纪之交,伴随着福特主义的扩张,大规模生产的实现,在历史上,第一次创造了一种工人阶级的消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个人对商品的占有支配了消费行为的具体实践。

这种消费模式正是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

福特主义使生产进入标准化、规模化的新阶段,大批量生产构成了福特主义的时代特征,而大规模的生产必然要求大规模的消费。

现代家庭消费的两个最重要的项目,标准化的住宅和汽车,作为同质化、齐一化的大众消费品,恰恰体现了福特主义的生产逻辑在消费领域的延伸。

后福特主义时代,生产与消费领域发生的变化,带来了社会阶级关系的重新调整。

也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其中,后福特主义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组织形式,不仅加快了生产的步伐,也加快了交换和消费的步伐。

在消费文化领域,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非物质形态的商品在消费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代,大众的流行时尚,不仅反映在服装等物质商品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上,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发生了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经济的重心也相应地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

这种服务消费包括教育、健康、信息服务,也包括娱乐、休闲服务,尽管这种服务消费的准确周期很难估量,但一般而言比传统商品,如汽车、洗衣机等的消费周期要短得多。

随着现代消费文化的深入和多元。

人们还发现,甚至在物质商品中也渗入了越来越多的非物质因素,所谓“商品美学”,即商品的外观设计、包装、广告等在商品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甚至在商品构成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直接制约着商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

与商品的非物质化相联系的另一变化是,符号体系和视觉形象的生产对于控制和操纵消费趣味与消费时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现代广告和传媒形象在当代消费文化实践中是一种强大的整合力量,它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信息传递,而是通过与所欲推销的商品有关或无关的形象来操纵人们的欲望和趣味。

更有甚者,形象自身也变成了商品,而且是最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鲍德里亚正是据此提出,在当代西方社会,人们消费的已不是物品,而是符号。

许多形象的消费周期都十分短促,许多形象可以在广大的空间同时消费,形象商品这种无孔不入而又短暂易逝的特性,进一步广泛地刺激起人们对变化多端的时尚的追逐。

  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的过渡,反映了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从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社会向以“消费”(包括消费服务)为中心的社会的转变。

后福特主义进一步扩大了消费的范围,加快了消费的步伐,创造了刺激、控制和引导消费的更为多样的形式,为当代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的开篇写道:

  

“今天,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

消费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换言之,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和他们的前辈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物质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在于今天人们的生活目的、愿望、报负和梦想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最终是作为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显着的作用,近20年来,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

因为,消费文化决定着消费行为!

今天,全国上下都在高度关注扩大内需的话题,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优化,我们就更不能够忽视消费文化对扩大内需战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学意义!

二、打造新型消费文化是扩大内需的本质性手段

如何让消费者解放消费思想,提升主动消费意识,活化消费行为呢?

仅有打折促销购物返券,家电下乡,化肥补贴是不够的,从根本上讲,打造新型消费文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本质。

什么是消费文化呢?

消费文化就是指广泛而普遍存在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

还包括这种理念和意识的所导致的普遍性消费行为、消费规律。

比如说:

在计划经济时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一种消费文化;在房地产消费过程中,“买涨不买跌,房价涨了因为怕再涨,反而买,房价跌了,等着盼着并相信会继续跌,反而不买。

”就是中国城市房地产的消费文化;“婚丧嫁娶要花大钱,摆排场,过日子每天却抠抠缩缩。

”就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式消费文化;“老人有钱也不舍得花、孩子却没钱也敢花、月光族、啃老族、AA制、、、、、、”这些都极具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消费文化。

我们扩大内需就是要把社会消费潜力和剩余消费能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出来、释放出来,但老百姓不可能天天买车,月月买房,年年结婚,即便有可能,那也不是健康的消费文化,而是一种消费的倒退和浪费主义。

况且先富阶层该结的婚都结了,该买的房也早买了,车也换成顶级的的了,你还能让他买什么呢?

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即使把别墅打五折,劳斯莱斯的价格去个零,他依然不想买、不愿买、买了也养不起。

所以扩大内需不是在现有商业体系上的生搬硬套、数量复制、物质积累,把企业的库存变成老百姓家里的库存,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会造成新的资源浪费。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危机,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警钟还一直回荡在耳边,久久萦绕,挥之不去,我们如何因为机械地扩大内需,而导致了新的奢侈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回潮,那就等于把聋子治成了哑巴,得不偿失,毕竟我们还处在需要继续节约资源、积蓄实力、韬光养晦、艰苦奋斗的阶段。

那么,我们需要扩大什么样的内需呢?

用什么方法扩大呢?

我们必须把内需的扩大聚焦到“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娱乐业、金融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等新型服务业,也就是说必须用低资源占用型、低能源消耗型消费来填充内需。

一句话——扩大内需要把消费引导到“软消费”上来,用“软消费”促进“软实力”!

什么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彻底而深刻的“新消费战略”呢?

最有效的路只有一条————打造新型消费文化!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活力的新型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具有这么大的能量和价值吗?

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说:

全球最赚钱的手表叫思沃奇,但其实思沃奇的价钱并不贵,它产于瑞士,具有传统瑞士手表的品质和技术,三四百块就能买一块儿,甚至比我们某些国产手表还便宜,中国并不缺乏思沃奇的生产能力和企业,但我们的手表为什么就不能横扫全球呢?

原因就在于:

我们是在造手表,思沃奇是在制造文化。

由思沃奇所创立的“新奢侈主义、新个性主义、新时尚主义”文化,被新时代的年轻人广泛接受、认同、喜爱、迷恋,这种重精神轻物质、重情感轻技术的全球性新消费思潮,正在对全球的优势企业产生普遍性的深远影响。

西班牙有个原本普通的西装公司,名字叫ZARA,这几年突然迅速崛起、突飞猛进,迅速超越了二十世纪末世界时装界的霸主美国的GAP和日本的优衣库,ZARA凭什么成为时装业的新霸?

它丰富的产品背后,是其“充满活力、紧跟时尚、个性张扬”的新时装文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暗示我们:

必须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出发,必须从商业软实力的方向去突破。

那么,有哪些可以被我们利用、被我们宏扬、使我们受益的新消费文化呢?

首先要把我们自家有的好东西,卖向全世界,这就需要把东方文明、华夏文化用超简单、超精彩、高度的参与性、介入性、高度的可体验性和比较低的消费文化门槛相结合。

把属于中国的好东西,用简单、生动、精彩、难忘的全新消费文化,卖给老百姓,卖向全世界。

第二,用科学系统的现代商业的文化规律和经验规律,来武装我们的传统企业。

模仿,经常是最安全的创新!

我们如果把简单的机械照抄,升级成为元素同化、结构呼应、逻辑吻合、、、、、、的商业创新体系,那么这种模仿,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机模仿,有机的模仿就是对先进和领先的兼容与升级,靠资源消耗、廉价的劳动力换取微薄的外汇利润,这些血汗换来的外汇还要在由西方人创造、被西方人搞糟的国际金融体系中蒸发贬值……这样的事再也不能重演了!

我们必须学会“以夷制夷”!

我们必须鼓励企业熟练掌握,用廉价的外国原材料、资源、初级产品,利用我们国内先进而充沛的加工制造能力,通过强大的品牌建设和新消费文化的传播,实现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同时顺便解决居民就业、产业升级、、、、、、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第三,主动探索、率先研究基于人类未来消费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

用插位竞争的敏锐和国内市场的量能优势,并积极借鉴、兼容人类有史以来多种营销模式的精髓和价值,率先在本土市场传播推广人类未来新消费文化。

在国内市场这块低综合成本、高边际效益的实验田里,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让未来主义的消费文化率先在中国市场形成现实,并形成先发优势。

三、中国消费文化的变迁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今天,福特时代彻底结束,信息经济的高潮也已经过去,二战之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还在继续,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压力依然很大……这都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消费文化进行反思,对新的消费文化进行有效的创新。

否则,扩大内需的战略,就很难彻底化、本质化、系统化的实现!

解放后至今,中国的消费文化曾经经历过若干次的巨大变化。

每一次消费文化的变化,都因为社会的变革而起,同时也对社会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推动和影响。

50年代,苏联式的“同质定量型”的消费文化,对新中国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初级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70年代,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使生产力水平停滞不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约型消费文化,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主流消费文化。

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使时尚消费文化、初级小康消费文化……开始萌芽,并很快成为主流。

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消费文化、投资文化、服务消费文化……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很自然的催生了中国的投资热、房地产热,和餐饮娱乐业的高速发展。

21世纪,中国经济在自身改革的纵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裹挟下,持续增长,高消费行为和现象越来越多的出现,也越来越司空见惯。

奢侈品消费、消费主义的苗头也越来越明显。

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欧美各国消费文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由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的交错畸变。

在中国,却产生了大规模的“逆趋势消费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全球顶级奢侈品牌在中国的逆势旺销”!

这种现象,一方面让全世界瞠目结舌、欣喜若狂。

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我们消费文化的基础脆弱和理念稚嫩。

四、旧奢侈主义不是积极的新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不是消费主义!

全球顶级奢侈品的消费浪潮,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有意义吗?

答案是否定的!

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

消费主义是在西文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消费思潮,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

这与消费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驰的,是反文化的东西,是“文化垃圾”。

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观点是——要为消费文化正名,要弘扬消费文化、反对消费主义、要充分发挥消费文化的作用。

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最近,由于购买者数量太大,LV总店对每人一次购买的产品数量进行了限制,一般是两件,LV总店也积极主动的增添了丰富的中文说明,还培训部分店员学会说小沈阳版的简单中文了……

最近,《福布斯》公布了2009年全球十大奢侈品牌,LV再膺名牌之王,品牌价值达194亿美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下,售卖奢侈品的公司所受冲击反而较小。

传统的奢侈品消费王国在走向没落,而新兴的王国正在快速崛起,这与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倒也合拍。

比如从地区看,美洲的奢侈品销售额将下跌15%,欧洲和日本各将下跌10%,中东地区将上升2%......中国崛起的趋势最汹涌——中国奢侈品销售将上升7%!

毕马威最新出炉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报告称,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温州五城市人均收入超过7000美金,势将成为中国奢侈品主要市场。

温州的民间资本尤为丰富,780万人口的温州市,私营老板就达250万人以上,华侨58万人。

中国1/10的宝马、奔驰等名车为温州人所拥有。

麦肯锡也于近日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2008年,家庭年收入超过25万元的中国富裕家庭已达160万户,并以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400多万户,届时中国将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成为全球富裕家庭数量第四多的国家。

截止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

世界奢侈品消费前三名国家分别为日本、中国和美国。

但权威市场专家普遍认定,2010年,中国将PK掉日本,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的老大。

对于国外奢侈品企业来说,中国富裕消费者的平均年龄要比美国和日本的低20多岁,45岁以下的占80%,这对奢侈品来说是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有更长的时间去享受。

据报道,2009年4月,第三届温州国际奢侈品展落下帷幕,三天的展览,100多个奢侈品品牌,温州人如旋风般挥霍1亿元。

这届展会上,前来购买奢侈品的温州人年龄集中在25岁-35岁。

这意味着富二代成了消费主流。

看来,LV今后要想称雄世界必须拜托中国富人。

从中国富人开始使用奢侈品起,总是主要在替西方友邦拉动内需。

例如在2009年位列全球十大最有价值的奢侈品品牌中,全部来自西方。

……

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样的奢侈消费文化,对于我们的扩大内需战略来说,是有意义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对经济而言,有效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消费。

我国的先富阶层对国际着名时尚奢侈品牌的狂热消费文化,促进的是进口!

也就是别国的出口!

拉动的是别国的内需!

虽然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用民族主义的思维,来给富人高端奢侈消费扣帽子,但,我们绝对应该也必须深刻的思考——对于扩大内需、优化民族经济而言,更有效、更务实的消费文化如何创建?

这是一件很迫切的事!

既迫切,又重要!

来不得半点马虎!

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很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危机的现实,我们必须卓有成效地创建新时期“中国新型消费文化”,用更健康、更和谐、更科学的消费文化,来引导中国民众和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行为……这才是扩大内需的本质性措施、积极手段。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以LV为代表的国际着名奢侈品品牌不仅在工业设计制造流程上精益求精,而且在营运模式上也严格控制由零售分销以至厘定折扣的每一环节,保证其价值感和真实度——这是真正的他山之石。

我们借这样的他山之石,来完善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乃至于创造出属于我们高端奢侈品品牌……并创设出对于扩大内需有真正价值的积极消费文化,才是正确的选择。

五、新奢侈主义消费文化

新奢侈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积极理性的消费文化。

德国的实业家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2001)一书中对旧式奢侈和新式奢侈做过有趣的论述。

他以手机为例说明了两种方式的不同:

如果一部手机是因为其先进的技术和为客户提供超值的功能而使价格出众,那么生产和消费这样的手机就是需要倡导的新式奢侈;相反,如果一部手机不是因为卓越的技术性能,而是因为手机套上了嵌有钻石的黄金外壳而使得价格昂贵,那么生产和消费这样的手机就是令人憎恶的旧式奢侈。

旧式奢侈消费的实质是物质性的而非功能性的。

在旧式奢侈中,消费者通过大肆浪费物质甚至是挥霍珍贵原料和稀缺资源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权势。

今天,正是这种旧式意义的奢侈品和奢侈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鄙视和社会的抵制。

例如,犀牛角在中医中曾经被认为是贵比黄金的壮阳药和奢侈品,但在有科学意识的当代人看来不仅对它的药效需要有足够的怀疑,而且它对大自然的掠夺需要受到谴责。

又如,20世纪50年代上流社会的女士、演员、明星曾经以身着真豹皮大衣甚或西伯利亚虎皮大衣为时尚,但今天在她们的衣柜里恐怕是找不到这类奢侈品了,否则的话她们就会受到社会的鄙视和排斥。

与旧式奢侈相比,新式奢侈重视消费的功能性而不是消费的物质性。

这通过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耐用性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性使得消费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减少了,例如价格高的绿色电脑、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在提供好的服务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负面的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产品的耐用性又进一步减少了消费中的物质消耗,例如使用具有耐用功能的茶杯就比多次使用廉价的一次性塑料杯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新奢侈消费(如果不喜欢“奢侈”这两个字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用品牌型消费、质量型消费或趋优型消费(Tradingup)等作为它的同义词),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一种消费方式。

在环境方面,新奢侈消费有利于促进高物质消耗向低物质消耗的转变。

消费的目的是要使用产品的功能而不是占有物质的数量。

例如,我们需要洗衣机是因为洗衣机为我们提供了洗衣的功能。

但是传统的大众消费和奢侈消费却是以产品的物质占有为导向的,它使得我们的消费行为更多地关心占有物质的多少而不是使用功能的满足,正是这样的消费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而新奢侈消费是以产品的功能属性为导向的,当我们更多地关心产品的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的物质数量时,我们就可能预防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消费过程的减物质化。

在经济方面,新奢侈消费有利于促进从数量型增长向价值型增长的转变。

新奢侈消费可以改变目前靠大量生产低价格、低质量的产品来增加GDP的做法,可以激励人们转向生产和消费适度数量但是高价格、高质量的产品,通过产品功能和耐用性的提高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从而提高GDP。

在社会方面,新奢侈消费有利于促进从物质性消费向情感性消费的转变。

与传统的消费概念相比,新奢侈消费的内涵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是情感上的。

它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物品的同时增加消费者的精神满足。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者在《奢华,正在流行》(2003)一书中指出了新奢侈消费在四个方面给消费者可能有的情感满足。

他们是关爱自己、人际交流、探索世界、表现个性等。

把新奢侈消费及其所依赖的中产阶层人群,与传统意义上的富人和低层消费人群组合起来,可以发现人类消费的上下两端都可能使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受到损害。

位于消费结构最高层的传统意义上的富人,由于物质消费过度使得社会不可持续发展;位于消费结构最低层的穷人,由于生存消费不足使得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因此,培育和壮大具有新奢侈消费特征的中产阶层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是因为,新奢侈品的消费者本质上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自己的独立选择,而不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特别是对传统富人阶层消费模式的简单模仿。

一方面,他们在有选择地趋优消费的同时,仍然要一定程度地趋低消费,即花更少的钱购买其他必需产品以保证在购买优质产品时不会囊中羞涩。

但他们不会像社会低端阶层那样,由于支付能力限制被迫消费质量低劣从而对环境有害的物品。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他们的文化和经济背景使得他们不会效仿富人的炫耀性消费从而对环境造成危害。

如果我们目前以30-40岁为主体的奢侈品消费群的相当一部分人,能够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含量被引导到具有环保意义的新奢侈消费的道路上来,如果经过本世纪上半叶的艰苦努力,我们能够把大多数的中国人带入一个具有可持续消费特征的中产阶层行列,那么未来的中国就有希望在大幅度提高我们生活水准的同时使得我们的自然环境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就有希望实现绿色意义上的现代化。

一言以蔽之——旧奢侈主义的本质是消费主义、物质主义!

新奢侈主义的本质是环境主义、个性主义、品质主义。

旧奢侈主义,就是高价格高品质高消耗高浪费的消费文化。

新奢侈主义,就是价格适宜、品质卓越、重视个性、重视人文关怀、可以引领社会主流消费阶层和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文化。

六、创新营销是新消费文化和扩大内需的基本前提

开创新型消费文化、新奢侈主义……绝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这是一个商业系统工程。

商业的两个轴心是营销和市场。

人类发展的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营销模式的产生,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商业形态。

纵观人类历史上若干次的“扩大内需”,都始于两大原因,一个是科技的进步,二是商业营销模式的创新。

人类第一次的“扩大内需”,始于对生活资料商品化的认识创新。

与之配套的是原始的“以物易物”的商业形态向“集市”的升级。

人类“内需”的第二次被扩大,始于货币的出现,与之配套的商业变革,就是店辅的出现!

人类“内需”的第三次被扩大,始于农耕畜牧产业的成熟,与之配套的商业变革,就是最初的服务业的诞生。

人类“内需”的第四次被扩大,始于手工业和初级工业体系的建立。

与之配套的商业变革,是公司的出现。

人类“内需”的第五次被扩大,始于工业文明的成熟。

当大规模生产成为了现实,大规模销售的百货公司也应运而生。

人类“内需”的再一次被扩大,始于战争经济的转型和战后重建、生活秩序的恢复和人类对幸福安宁生活的渴望。

在战争商业体系和人文生活需求的矛盾之中,由战胜国美国的国民创造的“无店铺”销售,既迅速填补了战争商业体系的空缺,又宣告了“低成本商业”的诞生。

随后,后现代工业、半导体科技、影音技术、维生素和抗生素、、、、、、的不断出现和日趋成熟,使产品和商品极大地丰富起来。

与其相得益彰、丰富多彩的商业营销变革也接踵而来————超市、量贩店、大卖场、进出口贸易、、、、、、每一次工业与科技的创新,都推动、促进、催化了新的商业革命的进化,更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也因此得以更有效率的传播。

最激动人心的商业变革,始于国际互联网的成熟和发展。

电子商务,宣布了人类商业走向虚拟时代的新纪元的开始。

回首人类需求的若干次被放大,回首人类经济总量的若干次倍增,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商业创新之间微妙而紧密的协同规律和财富放大效应。

历史告诉我们,和自然科学一样,商业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物质与财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