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值-说课稿.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07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绝对值-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绝对值-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绝对值-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绝对值-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绝对值-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绝对值-说课稿.doc

《绝对值-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绝对值-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绝对值-说课稿.doc

《绝对值》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这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上册)P22-24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理数,数轴与相反数等基础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绝对值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绝对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还为以后学习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作好必要的准备!

另外,这一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的基础上得出的,代数意义又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相反数知识来解决的。

所以说本讲内容在有理数这一节中,占据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认识数轴,并且知道了相反数的概念,能够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也已经知道数轴上的一个点与原点的距离,会比较这些距离的大小。

并初步体会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生已经经历了归纳、比较、交流等一些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重要性。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太发达,其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从几何、代数两个角度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

2、数学思考:

体验绝对值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绝对值的意义,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经验.有目的地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

4、情感态度: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确定重、难点为:

(1)重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难点:

绝对值的意义,当a是负数时,︱a︱=-a。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以探索式教学为主。

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探究体验——合作交流——巩固提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的目的。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动画展示:

用多媒体动画显示:

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3米到达A点,另一只向左跑3到达B点。

其次向学生提问:

若规定向右为正,则A处记做__________,B处记做__________。

以O为原点,取适当的单位长度画数轴,并标出A、B的位置。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学生,既复习了数轴和相反数,又为下文作准备。

板书课题:

1.4绝对值

进入教学程序的第二个环节,探究新知。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动画演示结束之后我会问:

这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和不同地方?

在数轴上的A、B两点又有什么特征?

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这种与方向无关的情况在数学上怎样来描述呢?

这是一种有趣的数学现象,值得我们去研究,于是我们就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数a的绝对值,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引入了绝对值的课题。

[活动1]由表及里深究内涵

探究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将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动画演示画数轴.

2.学生观察并思考,点A、点B分别与原点O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3.学生回答后再次思考完成填空:

(1)在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

(2)在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只与这个点离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

5.教师引导学生指出绝对值的概念.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6.学生每小组在自己小组展示板上标出一些数,小组内结对子说出这些数的绝对值.

[活动2]全面理解延伸内涵

问题:

利用学生的举例或补充得到几个正数,负数和零,并说出他们的绝对值。

让学生探究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都有何特点?

1.教师设问:

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明确:

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只可能等于正数或0(即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等于负数即非负数).

2.学生归纳得出:

一般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如果a>0,则|a|=a,如果a<0,则|a|=-a,如果a=0,则|a|=0)

3.学生练习教科书第24页的练习第1、2题,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讲评.

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结合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接受,所以在此通过电脑动画得到数轴,巧妙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通过学生思考并填空从而引出绝对值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绝对值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学生通过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得出结论,促使学生初步掌握绝对值的含义,起到巩固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理解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师设计组内展示讨论环节,愉快中学习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强对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的理解.

本环节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认识了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的性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表达、自己归纳、自由交流,充分运用了合作学习的特点开展教学,加强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发展了学生交流、归纳的能力.

在用字母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的活动中,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更具有一般性.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总结.引导学生注意数的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通过形成性练习,及时对绝对值的概念和求法进行巩固,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合作与

交流

展示提升小组讨论展示

1、概念的初步应用,设计求一些有理数的绝对值

|5|=|3.5|=|-3|=|-4.5|=|0|=

2、化简:

(1);

(2);(3);

3、能力提升

(1)已知︱x︳=5,求x的值

(2)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整数有哪些?

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师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讨论研究,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特别将展示题层层递进,根据小组讨论情况决定展示小组。

既拓展了难度,也照顾了薄弱小组。

课堂小结

1)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小结时我也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一起合作把本节课小结如下:

1)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意义

接着是课外作业的布置;

巩固提高

作业分为A组和B组题其中A组我会布置基础题教材

(1)、P24-25习题1、2、3题,巩固基础。

(2)、预习下节课内容

B组我会补充一道实际运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绝对值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知识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还要运用实践,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就是新一轮课改所强调的教学目的,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A组旨在促使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B组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留有发展的空间.

通过分层布置作业,进一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七、说板书设计

2.4绝对值

1、绝对值定义: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这是一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为一体的课,它遵循建构主义原则,体现多远智能和差异性发展原理,具体来说,通过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另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问题,深入简出的把数学中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而且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我的说课完了,请大家多多指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