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10504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docx

最新中级财务会计二形考册参考答案

《中级账务会计》

(二)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习题一应交税费的核算

1.借:

原材料901860(90万+2000*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3140(153000+2000*7%)

贷:

银行存款1055000

2.

(1)借:

应收账款1170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5000*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100万*17%)

(2)借:

营业税金及附加100000(100万*1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00000

(3)借:

主营业务成本750000(5000*150)

贷:

库存商品750000

3.借:

银行存款15000

累计摊销75000

贷:

无形资产8000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750(15000*5%)

营业外收入9250

4.借:

原材料69600(8万*(1-1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10400(8万*13%)

贷:

银行存款80000

5.

(1)借:

委托加工物资100000

贷:

原材料100000

(2)借:

委托加工物资2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250

贷:

银行存款29250

(3)借:

委托加工物资2500

贷:

银行存款2500

(4)借:

库存商品127500

贷:

委托加工物资127500

6.借:

固定资产18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600

贷:

银行存款210600

7.借:

在建工程58500

贷:

原材料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0(5万*17%)

8.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4680

贷:

原材料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80(4000*17%)

习题二债务重组的核算

甲公司(债务人)

(1)借:

应付账款350万

贷:

主营业务收入180万(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6万(180万*1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5万

-公允价值变动10万

投资收益-资产转让收益5万(公允价值30-账面价值25)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109.4万

【债务账面价值350-资产公允价值(180+30.6+30)】

(2)借:

主营业务成本185万

存货跌价准备15万

贷:

库存商品200万

(3)借:

资本公积10万

贷:

投资收益10万

乙公司(债权人)

借:

库存商品180万(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0.6万(180万*17%)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0万(公允价值)

坏账准备105万(350万*3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4.4万

贷:

应收账款350万

作业二

习题一借款费用的核算

1.判断2009年专门借款应予资本化的期间。

因为2009.1.1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购建活动已经开始,即符合开始资本化的条件;4.1——7.2因质量纠纷停工并且超过3个月,应暂停资本化;2009年末工程尚未完工。

所以,2009年应予资本化的期间为9个月。

2.按季计算应付的借款利息及其资本化金额,并编制2009年度按季计提利息及年末支付利息的会计分录。

(1)第一季

专门借款的应付利息=1000万*8%/4=20万

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额=20万-4万=16万

借:

在建工程16万

银行存款4万

贷:

应付利息

(2)第二季

因质量纠纷暂停资本化

专门借款的应付利息=20万

利息资本化额=0

借:

财务费用16万

银行存款4万

贷:

应付利息20万

(3)第三季

专门借款的应付利息=20万

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额=20万-9万=11万

借:

在建工程11万

银行存款9万

贷:

应付利息20万

(4)第四季

专门借款的应付利息=20万

因闲置借款的证券投资收益为0,专门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额=20万

一般借款的应付利息=500万*6%/4=7.5万

一般借款的利息资本化额=500万*90/90*6%/4=7.5万

借:

在建工程27.5万(20万+7.5万)

贷:

应付利息27.5万

(5)年末付息

借:

应付利息87.5万(20万*4+7.5万)

贷:

银行存款87.5万

习题二应付债券的核算

发行价改为19124786元面值2000万元票面利率4%实际利率5%半年付息一次

1.应付债券利息费用计算表

期数

应付利息

①=面值×4%÷2

实际利息费用

②=上期④×5%÷2

摊销折价

③=②-①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④=上期④+本期③

19124786

1

400000

478120

78120

19202906

2

400000

480073

80073

19282979

3

400000

482074

82074

19365053

4

400000

484126

84126

19449179

5

400000

486229

86229

19535408

6

400000

488385

88385

19623793

7

400000

490595

90595

19714388

8

400000

492860

92860

19807248

9

400000

495181

95181

19902429

10

400000

497571

97571

20000000

2.会计分录

(1)发行时

借:

银行存款19124786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75214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20000000

(2)每半年末计息(以第一期末为例,其他类推)

借:

财务费用478120②

贷:

应付利息400000①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8120③=②-①

(3)每年7月1日、1月1日付息时

借:

应付利息400000

贷:

银行存款400000

(4)到期还本及付最后一期利息

借: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20000000

应付利息400000

贷:

银行存款20400000

形成考核作业三

习题一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

1.发出商品时

借:

长期应收款1500万

银行存款255万

贷:

主营业务收入1200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万

未实现融资收益300万

2.分期收款销售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表

期数

各期收款

确认的融资收入

(相当于利息收入)

②=上期④*7.93%

收回价款

(即收回的本金)

③=①-②

摊余金额

(即未收回的本金)

④=上期④-本期③

1200万

1

300万

951600

2048400.00

9951600.00

2

300万

789161.88

2210838.12

7740761.88

3

300万

613842.42

2386157.58

5354604.30

4

300万

424620.12

2575379.88

2779224.42

5

300万

220775.58

2779224.42

0

合计

1500万

300万

1200万

3.08年末收款并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

银行存款300万

贷:

长期应收款300万

借:

未实现融资收益951600

贷:

财务费用951600

习题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30万-会计折旧45000=255000

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30万-税法折旧57000=243000

2.因为: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所以:

形成应纳税差异=255000-243000=12000

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0*25%=3000

又因:

年初递延所得税余额=0

所以:

本年增加的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

3.纳税所得额=200万-8000+4000-(57000-45000)=1984000

应交所得税=1984000*25%=496000

4.借:

所得税费用49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46000(496000-45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

习题二

一、目的

练习所得税的核算

二、资料

A公司在2007年实际发放工资360000元,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300000元;年底确认国债利息收入8000元;支付罚金4000元;本年度利润表中列支年折旧费45000元,按税法规定应列支的年折旧额为57000元,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50000元,计税基础为54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期初余额为0。

A公司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率是25%。

假设该公司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三、要求

计算A公司2007年的下列指标(列示计算过程):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2.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3.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

参考答案:

(以下观点只代表本人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解一:

1.首先将本题已知条件修正一下:

本年度利润表中列支年折旧费45000元改为57000元,按税法规定应列支的年折旧额为57000元改为45000元。

理由:

按现行税法规定企业计提折旧如低于税法规定的列支范围的,于以后年份均不得在税前补提。

另所得税准则中规定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依题意显然上题中两个数字是颠倒了,应予以纠正。

2.将计税基础改为54万;

账面价值改为=54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万=52.8万。

题解: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永久性差异=60000+4000-8000=56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7000-45000=12000(元);

又∵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2.8万<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4万.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540000-528000)×25%=3000(元)

(则: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了3000元)

2.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纳税所得额=(1000000+60000+4000-8000)-12000=1044000(元)

应交所得税=1044000×25%=261000(元)

3.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其中: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3000(元)

本年所得税费用=261000-3000=258000(元)

借:

所得税费用258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1000

解二:

原题面资料只改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40000元

计税基础改为=54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万=52.8万。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4万>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2.8万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540000-528000)×25%=3000(元)

(则: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了3000元)

2.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纳税所得额=(1000000+60000+4000-8000)-12000=1044000(元)

应交所得税=1044000×25%=261000(元)

3.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3000(元)

∴本年所得税费用=261000+3000=264000(元)

借:

所得税费用264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1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

习题二

一、目的

练习利润分配的核算

二、资料

甲公司由A、B、C三方投资所得税率为25%,2007年年末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价值为280万元。

2.董事会决议用资本公积90万元转增资本金。

该公司原有注册资本2910万元,其中A、B、C三方各占1/3。

增资手续已按规定办理。

3.用盈余公积400万元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4.提取盈余公积50万元。

5.接受D公司作为新投资者,经各方协商同意,D公司出资1500万元取得甲公司25%的股份。

D公司入股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增至4000元。

三、要求

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题解:

1.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账面价值为280万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300-280)20万

贷:

资本公积20万

2.各方投资者增加投资额=90万/3=30万

借:

资本公积90万

贷:

实收资本—A30万

--B30万

--C30万

3.盈余公积补亏

借:

盈余公积400万

贷:

利润分配——其他转入400万

4.提取盈余公积

借:

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50万

贷:

盈余公积50万

5.接受新股东投资

借:

银行存款1500万

贷:

实收资本——D1000万(4000万×25%)

贷:

资本公积500万

同时:

将以上利润分配结转

(1)借:

利润分配——其他转入400万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00万

(2)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万

贷:

利润分配50万

作业四

习题一

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1)借:

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15万

贷:

固定资产15万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5万(15万*50%-3万)

累计折旧3万

贷:

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7.5万

(2)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万(200万/8)

贷:

累计摊销25万

(3)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00万

贷:

库存商品1100万

(4)借: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82.375万【(4.5+25+1100)*25%】

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82.375万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47.125万

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47.125万

(1)+

(2)+(3)-(4)

借:

盈余公积84.7125万(847.125万*10%)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4.7125万

习题二计算现金流量表项目金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销售收入180000+销项税额30600+应收账款(初10000-末34000-未收现的减少如坏账1000)+预收账款(末4000-初0)=189600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销售成本100000+进项税额15660+应付账款(初6700-末5400)+预付账款(末15000-初0)+存货(末7840-初9760)=129980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经营人员的18000+2000=20000

4.支付的各种税费=1600+6600-600=7600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工程人员的工资奖金12000+1000+工程物资款81900=94900

 

一、目的

练习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二、资料

佳庭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2007年12月公司在内部审计中发现以下问题并要求会计部门更正:

1.2007年2月1日,公司购入一批低值易耗品全部由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价款15万元,误记为固定资产,至年底已计提折旧15000元;公司对低值易耗品采用五成摊销法。

2.2006年1月2日,公司以2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会计和税法规定的摊销年限均为8年,但2006年公司对该项专利未予摊销。

3.2006年11月,公司销售产品一批,符合销售收入确认条件,已确认收入1500万元,其销售成本1100万元尚未结转。

4.2007年1月1日,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一批商品,合同规定总价款400万元,分4年并于每年末分别收款100万元;该笔销售业务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不考虑相应的增值税。

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2000000

贷:

库存商品2000000

三、要求

分析上述业务所发生的会计差错,并编制更正的相关会计分录。

题解:

1.更正:

冲正

借:

周转材料7.5万(15万×50%)

累计折旧1.5万(10个月)

管理费用6万(7.5-1.5)

贷:

固定资产15万

2.更正:

补提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年摊销额=200/8)25万

贷:

累计摊销25万

3.更正:

补结转

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00万

贷:

库存商品1100万

同时对第2、3笔业务结转损益:

(25万+1100万)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25万

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25万

4.按照合同规定,于发生当年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应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本题条件不充分,设未来五年收款的现值=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400万

借:

长期应收款400万

贷:

主营业务收入400万

借:

主营业务成本200万

贷: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200万

习题四

1. 试述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

答:

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确认为收入:

第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第二,企业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第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第四,相关的成本和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2. 简要说明编制利润表的“本期损益观”与“损益满计观”的含义及差别。

答:

本期损益观:

指编制利润表时,仅将与当期经营有关的正常损益列入利润表中。

当期发生的非常损益和前期损益调整直接列入利润分配表。

损益满计观;指编制利润表时,一切收入、费用以及非常损益、前期损益调整等项目都在利润表中计列。

两者的差别在与本期正常经营无关的收支是否应包括在本期利润表中。

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

习题一

四、目的

练习所得税的核算

五、资料

A公司在2007年实际发放工资360000元,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300000元;年底确认国债利息收入8000元;支付罚金4000元;本年度利润表中列支年折旧费45000元,按税法规定应列支的年折旧额为57000元,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450000元,计税基础为54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期初余额为0。

A公司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所得税率是25%。

假设该公司当年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六、要求

计算A公司2007年的下列指标(列示计算过程):

5.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6.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7.

8.因为是连锁店,老板的“野心”是开到便利店那样随处可见。

所以办了积分卡,方便女孩子到任何一家“漂亮女生”购物,以求便宜再便宜。

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

参考答案:

(以下观点只代表本人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7、你喜欢哪一类型的DIY手工艺制品?

解一:

1.首先将本题已知条件修正一下:

本年度利润表中列支年折旧费45000元改为57000元,按税法规定应列支的年折旧额为57000元改为45000元。

2、你大部分的零用钱用于何处?

理由:

按现行税法规定企业计提折旧如低于税法规定的列支范围的,于以后年份均不得在税前补提。

另所得税准则中规定该种情况下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依题意显然上题中两个数字是颠倒了,应予以纠正。

5、就业机会和问题分析2.将计税基础改为54万;

4、宏观营销环境分析账面价值改为=54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万=52.8万。

题解: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4)信息技术优势∵永久性差异=60000+4000-8000=56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7000-45000=12000(元);

又∵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2.8万<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4万.

十几年的学校教育让我们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深韵的文化底子为我们创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特别是在大学期间,我们学到的不单单是书本知识,假期的打工经验也帮了大忙。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540000-528000)×25%=3000(元)

(则: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了3000元)

五、创业机会和对策分析2.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纳税所得额=(1000000+60000+4000-8000)-12000=1044000(元)

参考文献与网址:

应交所得税=1044000×25%=261000(元)

400-500元1326%3.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其中: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3000(元)

本年所得税费用=261000-3000=258000(元)

借:

所得税费用258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1000

解二:

原题面资料只改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40000元

计税基础改为=54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2万=52.8万。

1.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4万>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2.8万

∴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540000-528000)×25%=3000(元)

(则: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了3000元)

2.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纳税所得额=(1000000+60000+4000-8000)-12000=1044000(元)

应交所得税=1044000×25%=261000(元)

3.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本年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3000(元)

∴本年所得税费用=261000+3000=264000(元)

借:

所得税费用2640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1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3000

习题二

一、目的

练习利润分配的核算

二、资料

甲公司由A、B、C三方投资所得税率为25%,2007年年末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价值为280万元。

2.董事会决议用资本公积90万元转增资本金。

该公司原有注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