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中小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文登市为例.docx
《山东半岛中小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文登市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中小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文登市为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半岛中小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文登市为例
山东半岛中小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以文登市为例
2012-7-1922:
19:
00来源:
中共威海市委宣传网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从南向北影响着全国,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等十余个城市群。
由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群对流域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强度日趋加大,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断加大,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建设由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东营8个市,辖66个县(市、区),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6%;2006年该区域人口4244.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5.6%。
山东半岛城市群濒临渤海和黄海,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半岛城市群聚集了山东省主要资源和先进生产力,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基地,在环渤海三大经济区中竞争力上升最快。
2007年,山东省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胶济铁路两侧作为山东省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以山东省北部和南部为两翼,积极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
山东半岛城市群中,除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型城市和设区的几个大型或特大型城市外,中小城市占多数。
半岛地区缺乏北京、上海和深圳那样的经济中心城市,然而,半岛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县域经济比较发达。
2008年7月,公布了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在全国百强县(市)名单中,山东省占26席,其中20个在半岛城市群中,分别是:
荣成(第10位,百强县中的位次)、龙口(13)、文登(16)、即墨(19)、胶州(19)、胶南(19)、寿光(24)、莱州(29)、平度(34)、章丘(36)、诸城(43)、招远(44)、乳山(60)、蓬莱(63)、莱西(71)、广饶(77)、青州(87)、高密(89)、桓台(90)、莱阳(91),其中13个位于山东半岛地区。
半岛地区所拥有的百强县数量占全国的13%,占全省的50%,这说明半岛县域经济无论在山东省还是全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威海市所辖的文登、荣成、乳山皆为全国百强县,这为威海发展以市区为中心,文登、乳山、荣成、石岛为副中心的半岛东部A字形城市群打下了良好基础。
根据半岛地区这种特点和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半岛地区13个全国百强县,打造半岛中小城市板块经济,进而促进半岛城市群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产生了生态压力增大,土地、水等资源不足,能源缺乏,三废排放量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半岛生态城市群,其中尤其要加快建设中小生态城市群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文登市为实例,主要研究山东半岛中小城市生态建设问题。
文登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
城市依山傍水,三条河流在市区交汇,山峰、丘陵、平原错落有致。
全市面积16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5.88公里。
2007年,人口64.07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8.09万人,暂住人口3.88万人,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
文登高度重视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美”的发展思路和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理论,积极学习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新区和南海新区建设、城乡绿化、循环经济、环境污染治理、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统筹发展,全力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先后获得过“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工艺家纺名城”、“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2008年综合竞争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十六位。
目前,按照“三二一”的发展思路,文登正在全力进行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三大建设,积极建设城市新区和南海新区两大经济板块,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和谐向上”的新时期文登学精神,着力打造以“山、水、文”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
2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1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
2.1.1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城市群落,城市气候、地质地貌、水文与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要素,以及城市人口、经济等组成。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并深受城市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城市经济及其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2.1.2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巨大的、开放性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人工性、开放性、复合性、脆弱性以及不完整性等特点。
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复合体与无机自然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组合而成的,生物种群和群落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形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而实现生态平衡。
城市生态系统必须由其他系统输入资源物质和能源,以及大量的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等,才能维系“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演化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平衡,同时城市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大量废弃物,远超过城市范围内的自然净化能力,也要依靠人工输送系统输到其他生态系统,主要通过人工设施进行处理。
2.1.3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间能量、物质(包括人)和信息等的交换。
包括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2.1.4城市生态学相关理论
主要由城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区域增长极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等组成。
2.2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是指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其科学内涵是:
社会文明安定、经济高效和生态环境和谐。
主要由生态城市、生态小区和生态工业园组成。
大连市通过确定正确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环境投入、提高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由一个重化工城市迅速转型为一个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质量好、经济发展快的城市,确立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北京市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利用生态工程理论建立的生活小区。
通过采取因地度势,保持原有地形地貌;污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垃圾利用;利用太阳能;道路设计生态化;绿化建设等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在环保建材的使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生态工业示范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生态园先驱。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在企业间形成资源和废物的循环网络,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和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个地区的企业间已经形成了蒸汽、热水、石膏、硫酸和污泥等资源和废物的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用的格局,从而形成了一种“工业共生体系”。
3文登市城市生态系统构成分析
文登市总人口64.05万,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辖14个镇、埠口港、3个街道办事处、2个省级经济开发(园)区。
城市规划控制区面积31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8.09万人,暂住人口3.88万人。
目前,文登正在按照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商贸中心、旅游胜地的发展思路,根据文登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全力加快以“道教名山、黄金海岸、温泉之都、李龙故里、进士之乡”为代表的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3.1文登市自然生态子系统分析
文登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水相依,河海相连,占尽山之秀美、水之灵气,享有“天赐福地”之美誉。
境内西有中国道教名山—“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绵延百里,层峦叠嶂,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东有革命圣地-天福山,林木茂密,为省级森林公园。
南临黄海,在长达155.88公里的海岸线上,岬湾相间,风光秀丽。
其中,金滩旅游风景区万亩松林苍翠茂密,海滨滩平沙细水清,是旅游休闲胜地。
境内水系发达,母猪河、青龙河、昌阳河纵贯南北,米山水库是威海最大的水库,库容量2.8亿方,是威海地区的重要水源地。
文登因特殊的地质构造,境内有5处温泉,水质清澈,平均温度65oC,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温泉之都”。
文登自然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很好。
境内山、海、河、泉,城市、乡镇、村落浑然一体,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居住、休闲、度假,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发展各种加工制造业。
3.2文登市经济生态子系统分析
文登市积极进行新型工业化、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三大建设。
积极进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取得了健康快速发展。
2007年,文登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16.65亿元,比去年增长11.0%。
农业成为全国粮食、花生、对虾、苹果、奶业、珍贵毛皮动物、名贵中药材、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全国重要西洋参产区、全国最大的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基地、全国牛奶生产强县,被评为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市、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市。
农业正在向高效、标准化、产业化、外向型、龙头带动型方面转化。
工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文登经济实力雄厚,工业产业群集中,产业经济发达,是山东半岛重要的工业城市。
文登坚持工业强市的战略,重点发展了汽车及配件、家纺和机械工具三大产业群,以及电子通讯、食品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名牌,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
重点建设了城区经济板块和南海经济板块,城区经济板块主要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福、龙山、环山、米山等项目区组成,南海新区主要由临港产业区和金滩度假区组成,两大经济板块已经成为文登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到580多家,形成七大龙头企业率先发展,20强企业竞相跟进,百名企业较劲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市共建起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19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6个国家免检产品,44个山东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已成为山东半岛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文登地处半岛腹地,陆海空三位一体,交通便利,发展商贸与现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现拥有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利群购物广场、家家悦超市、中国工艺家纺城、威东集装箱服务站等设施完善、条件优越的商场,形成了立足山东半岛、辐射辽东半岛和韩国、日本的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
近年来,文登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形成了四山五泉一线的旅游格局,四山即昆嵛山、圣经山、天福山、回龙山,五泉即呼雷汤、汤村汤、大英汤、洪水澜汤、七里汤,一线即南海156公里的海岸线。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昆嵛山道教文化、南海新区和温泉资源的深度开发,文登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新建设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
圣经山道教主题公园已经开园,回龙山、天福山森林公园正在开发之中。
温泉方面如天沐温泉、呼雷汤温泉、汤泊温泉、大英温泉得到了全面开发,其中天沐温泉已经开业。
随着南海新区的建立,南海金滩由万亩松林、湿地、万米沙滩形成的原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利用,南海公园已经开园,按照国际最新理念建设的数家亲海度假酒店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海滨游、民俗游、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昆嵛山樱桃节(采摘节)、南海金滩拾贝节等旅游方式广泛流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已举办了四届的昆嵛山樱桃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山东旅游最具成长力品牌”。
通过举办樱桃节,拓宽了农民增收和招商引资的渠道,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面貌,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课题进行研究。
文登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构筑了整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省级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为“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园区”,台湾工业园、浙商工业园等园中园不断开发和建设,对外开放的内涵和质量不断提高。
截至2007年底,外资企业总数达到600多家。
3.3文登市社会生态子系统
文登市区环境优美,红瓦绿树淡墙,与青山、碧水、蓝天相映成趣,凸现园林风韵、生态风貌和现代风格。
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
文登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地错落有致。
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17平方米,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等环境保护设施比较完善。
城市建设突出了山、水、文化三大特色,城市化水平达55.8%,已发展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文登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达,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和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文登整骨医院为全国三大骨伤中心之一,中心医院为三乙地级医院,医疗卫生条件优越。
政府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和外商服务中心,为企业和市民实行一站式的快捷服务。
文登尊师重教,崇尚文化,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登学”之美誉。
文登诗学文化底蕴深厚,科举时代考取了一百多位进士,成为进士之乡。
作为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在文登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作为李龙故里,文登李龙王的神话传说在山东、河北、河南及东三省广泛流传,今年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登的红色文化以“一一四”暴动和天福山起义为典型代表,产生了一百多位将军。
3.4文登市环境子系统
近年来,随着环境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到2.07千克/万元;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5.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98%。
3.4.1染物排放及分析
2001-2007年,工业和生活各种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1。
表1 文登市2001-2007年污染物排放情况
3.4.2城市环境质量
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水平。
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22%,母猪河流域水质达标率80%,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地下水水质达标率100%。
城市噪声达标率为100%。
4文登市城市生态建设布局的研究与分析
4.1生态功能分区
全市共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采取保护、恢复和治理等措施,维持和恢复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
5个生态功能区分别为:
西北河库源头区、东部水源涵养区、中部低山丘陵区、西南平原区、南部近岸海域与湿地区。
五大功能区划分是由地理、地貌和自然生态决定的,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框架。
4.2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是文登的优势,文登根据工业基础较好的实际情况,提出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
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建立起包括市属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数千家企业组成的三大产业群、两大优势产业体系,奠定了文登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域工业中的优势地位。
在山东省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大环境下,文登提出了全力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的战略目标,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按照城市生态化、现代化的要求,文登对工业重新进行布局。
一方面,对城区企业进行搬迁,实行退二进三,将污染型企业搬到城外工业园区内,对污染集中处理,减轻城区环境压力;腾出的土地用来发展房地产和商贸服务业。
另一方面,在城区外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规划建设了两大经济板块构成的工业经济体系。
“十五”期间,很多市属企业和村办企业外迁,以制革厂、味精厂、轮胎厂等为代表的50余家企业外迁,腾出工业用地20多万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文登市自北向南,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海新区两大工业园区,每个园区又有若干项目区,对工业废水、废渣统一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
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换代。
同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建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尽最大可能减少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抓住山东省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机遇,积极承接韩国、日本、香港、台湾、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
高度重视发展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规范服务环境。
其中,家纺产业群成为山东省工业十大产业集群之一。
积极调动企业参与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绿色产品认证,另外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生态产品。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的20多个环保产品通过了省级认证。
4.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文登市在加快工业化进程,调整企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进行城市生态化、现代化建设,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经过几年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不断增强。
4.3.1加大投资力度 改造城市环境
一方面改造旧城区,另一方面城区北拓东扩,加快建设新城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构筑现代化城市框架,完善和发展城市基础设施。
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道路改建和新建等重大工程,市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快速交通网。
在创建生态城市过程中还进行了新汽车站、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垃圾处理场、污水管网、管道液化气、市区道路改造亮化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建设,城市综合功能日益完善。
同时,实施了城市大气净化、河流净化、环境安宁、固废处理、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目前,文登市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6.8%,城市道路照明率达98.5%,用水普及率为99%,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88.54%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3.2实施城市绿化 构建生态景观
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环境设施的建设。
将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城乡绿化力度,增加绿地面积,突出了城市的“山、水、文”特色。
建设了峰山公园,突出了“山城”特色;环绕城区长38公里的抱龙河、柳林河、九里河经过清淤、扩道、护坡、建拦水坝、治污后,形成了面积199万平方米、蓄水总量300多万立方米的水面景观。
根据起源于文登并在全国广泛流传的李龙王神话传说,文登投资2000多万元在城市新区建设了抱龙河水上公园,为城市增加了一处新的水上景观,“水城”的灵韵和魅力充分展示出来;根据文登学的文化底蕴,建设了召文台公园,在城市新区中心建设了充满浓郁“文登学”文化气息的文登学公园,“文化古城”的内涵得到了充分体现。
重视城市绿地和景观廊道建设,从公园、绿地、道路三个方面入手加大绿化力度,从整体上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档次,切实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文登市相继实施了一批重点园林工程,先后实施了文山东路绿化、“三河”治理、309国道绿化、山体绿化等一大批园林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地系统建设,建设了环岛公园、九里绿地、宏安生态园、青龙度假村等一批城市公园,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提高了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了城区环境。
2007年,文登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1%,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29%,人均公共绿地达到了18.17平方米,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
一个以峰山为轴心、以河滨公园为城市中心风景线、以古迹和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绿地为面,居住区、庭院为点的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已初步形成。
4.3.3治理工业污染 保护生态环境
积极治理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日处理4万吨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市区排污管网进行整治,使城市污水排放管网覆盖整个市区,实现了市区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全部集中处理。
为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实施了二期工程,完工后总日处理量将达10万吨。
另外,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新的大型垃圾处理场。
对全市环境影响较大的10家企业实施全面达标排放工作,“三河”经过治理,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
文登海岸线比较长,海洋资源丰富,滩涂养殖与海洋旅游业发达。
为保护海洋环境,实施了碧海行动计划。
通过综合治理,环境噪声达到规定标准,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为10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13%,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04%,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
4.4城市新区和南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
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登市积极开发城市新区和南海新区,实施城区和南海经济板块两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战略,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4.4.1南海新区
文登南部滨海有155公里的海岸线,有7个镇(办)沿海,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
区内环境优美,开发优势明显,在发展人居、旅游、港口、造船、风力发电、海洋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文登市对南海新区进行了概念性规划和起步区的详细规划,将其定义为文登的副中心城市,以制造业和休闲旅游度假业为主的生态型滨海新区。
南海新区规划范围东起埠口港,西至黄磊河,北起环海大道,南到五垒岛湾,总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涉及6个镇、45个村。
区内有优质沙滩、天然海水浴场和万亩松林,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良好,海洋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港口资源和交通状况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海新区作为文登的副中心城市,以制造业和休闲旅游度假业为主,形成以小观镇为主的旅游度假区、以泽头为主的生态生活区、以母猪河流域为中心的生态湿地保护区、以高岛盐场为中心的海洋高新区、以侯家镇为中心的渔业观光区和海洋产业区、以泽库前岛为中心的港口码头造船产业区等六大功能区。
目前,区内路网建设基本完成,一批重大项目如香水海、华岳丙烯、欧中汽车配件、中国机械装备城已经开工建设,金滩旅游度假区内南海公园已建成对外开放,投资24亿多元的商住楼项目已开工建设。
一座集商住旅游、休闲度假、临港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型、现代化滨海新区正在崛起,南海新区必将成为文登乃至威海经济发展的强势增长板块。
4.4.2城市新区
文登市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决定城市向北、向东发展,积极建设城市新区,“北拓东扩”和威海对接,打造胶东半岛现代化中等城市。
整个城区东到虎山路、西到火车站、北到青威高速、南到309国道,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