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0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3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docx

山水画美术与设计学院滁州学院

 

中国美术史及其作品鉴赏

 

教案

 

滁州学院美术系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一、教学内容

本书共8章,主要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3个方面,阐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新中国初期美术不同历史阶段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各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特别选取了近1800幅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使读者提高和深化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对我国美术审美实践的了解,较系统地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

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现象和美术作品的把握,掌握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审美判断和艺术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中学美术欣赏教学法。

三、教学原则

本课程以史料为依据,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中国美术的发生与发展,实事求是地评价前人的成就;运用中国艺术的形式语言,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能力。

限于授课时学,本课程主要以绘画、雕塑、工艺为主,其它为辅,绘画史方面主要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流派、画家及代表作品作介绍。

雕塑、工艺方面主要介绍代表作品。

中国美术是一门发展的学科,教学中注意及时吸收国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充实教材。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讲授重点一般地应放在作品分析上,要加强直观学习,充分运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讨论课根据教学内容列出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

3、结合讲授和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撰写小论文。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分5学时,分八章讲述,其时间和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2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一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美术(距今一万年——一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

三、彩陶与黑陶

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五、岩画与建筑

第二章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4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青铜器艺术

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二、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第三节雕塑艺术

一、玉石雕刻

二、青铜雕塑

三、漆木雕刻

第四节壁画、帛画和漆画

一、壁画遗迹和有关文献记载

二、从帛画所见肖像画的新水平

三、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

第五节建筑与工艺美术

一、建筑

二、刻纹白陶和原始瓷器

三、漆器和丝织刺绣

第三章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4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绘画艺术

一、帛画

二、墓室壁画

三、画像石和画像砖

第三节雕塑艺术

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

二、明器雕塑

第四节建筑艺术

一、秦代建筑

二、汉代建筑

三、秦汉建筑装饰

第五节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

二、漆器工艺

三、青铜工艺

四、玉器工艺

五、织绣工艺

第四章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4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佛教美术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三、石窟造像

四、佛教建筑

第三节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承上启下的人物发展

二、南朝的人物画

三、北朝的人物画

第四节山水画的兴起

一、山水画溯源

二、山水画论

第五节南朝陵墓雕塑

一、明器雕塑

二、石雕

第六节工艺美术

一、织绣工艺

二、漆器工艺和金属工艺

三、陶瓷工艺

第五章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10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人物画

一、初唐画坛

二、“画圣”吴道子

三、仕女人物画

四、孙位及其《高逸图》

五、五代人物画

第三节山水画

一、青绿金碧山水画

二、水墨山水画

三、五代山水画

第四节花鸟杂画

一、花鸟画的兴起

二、画马画牛名家及其代表作

三、五代花鸟画

第五节绘画理论的深化

第六节石窟陵墓壁画

一、石窟壁画

二、墓室壁画

第七节雕塑艺术

一、石窟雕塑

二、陵墓雕刻

三、陶俑

第八节建筑艺术

一、都市规划与宫殿建筑

二、寺塔建筑

三、陵墓建筑

第九节工艺美术

第六章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10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宋代绘画

山水画

花鸟画

人物画

第三节辽、金、西夏绘画

辽代绘画

金代绘画

第四节元代绘画

山水画

花鸟画

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第五节雕塑艺术

宋代雕塑

辽、金、西夏的雕塑

元代雕塑

第六节建筑艺术

一、宋代建筑

二、辽、金的建筑

三、元代建筑

第七节工艺美术

宋、辽、金的工艺美术

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八节绘画理论

宋代的绘画理论

元代的绘画理论

第七章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10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明代绘画

明初画院及浙派

吴门派及“吴门四家”

明代写意花鸟画

董其昌及其绘画理论

版画艺术(附清代版画)

第三节清代版画

清初画派

宫廷绘画与郎士宁

扬州画派

晚清绘画(附画报印刷与新美术教育)

第四节工艺美术与建筑

工艺美术

明清故宫与皇城

私家园林

第八章冲突中的融合与发展

——民国与新中国的美术(1911—1966)(6课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美术

变异中的传统绘画

异军突起的西洋画

新木刻运动

雕塑和建筑

第三节新中国初期的美术

新国画

油画

版画

新年画和连环画

雕塑

 

复习(4课时)

 

主要参考书:

《中国绘画通史》三联出版社王伯敏

《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潘天寿

《中国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王逊

裴文中《中国旧石器的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1954

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邓福星《艺术前的艺术》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尹达《新石器时代》三联出版社1955

 

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

——原始社会美术

第一节概述

史前时代,由于当时人们以石器作为主要生产工具,所以在历史上又叫石器时代。

属于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阶段。

史前时代◆原始社会之比较

萌发审美意识

(打制的工具)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距今二三百年前——一万年前

(狩猎和采集)

 

原始社会

(石器时代)

有意识造型活动

彩陶、编织、玉雕等

地画、壁画和岩画等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距今一万年——公元前21世纪

(农耕和畜牧)

 

天然砾石打制石器磨制石器装饰石器

整个史前时代是艺术的萌芽时代和审美意识发生的时代。

●艺术起源于什么?

一、最早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亚里斯多德)。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起源于劳动。

三、近代人文主义提出了表现说和游戏说。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一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时期

遗迹

时间

早期

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

陕西蓝田猿人遗址

北京猿人遗址

距今180万年

距今80—65万年

中期

山西襄汾的丁村人

阳高的许家窑人

陕西大荔人

距今20万年

晚期

北京的山顶洞人

山西塑县的峙峪人

距今约2—1万年

距今约3—2.7万年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天然砾石

石片石器

石核石器

用途而命名;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等

形状而命名;尖状器、斧形器、刀形、球形器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

1、石器特点;

(1)首先是原始人在生产中对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喜好。

(2)我国的打制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次之。

(3)第三是以石锤的直接打制兼以单向加工为主,种类以刮削器和尖状器为普遍。

2、装饰饰品;

最早见与山西朔县峙屿人穿孔石墨饰品。

装饰品的

材料:

除了石材还有贝壳、驼鸟蛋壳、兽牙、兽骨等

形式:

除了平面钻孔以外还有石珠、石坠、骨管等种类。

钻孔装饰品和染料的出现标志着精神生产的最终确立,它一方面可能出于某种习俗,一方面又可能是美化生活的需要,在史前美术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美术

(距今一万年———公元前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定居生活的出现使在同一个较大区域内生活的人具有相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相近用具和装饰品。

黄河流域

早期

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下层文化

中期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晚期

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早期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

中期

大溪口文化

晚期

良诛文化、屈家岭文化

长城以北

(中期)

红山文化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其用途往往较为专一,所以可给予明确的命名和石斧、石刀等而不再用砍砸器、刮削器之类予以统称。

石器的选材有石英、黑耀石、碧玉甚至玛瑙。

石器的材质:

坚硬,但由于磨制和钻孔技术都很高,所以造型规整光滑,色泽美丽,有强烈的美感。

玉器:

由于玉的材质比一般石料美丽,所以玉器在这时又作为原始部落图腾的标志广泛用于礼仪祭祀,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与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

玉龙:

是红山文化的杰出作品,也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玉龙的形象。

以玉喻德,以玉喻美,以玉喻贵、权。

三、彩陶与黑陶

陶皿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改原院材料性质的产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意义十分重大。

陶器按

用途可分:

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陶质可分:

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器表可分:

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

1、彩陶:

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我国最为代表彩陶文化当推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1)仰韶文化彩陶器形和纹饰分为

(河南渑池仰韶村)

半坡型(主要发现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

庙底沟型(发现河南陕县庙底沟)。

(2)马家窑文化彩陶器形和纹饰分为

(甘肃临洮马家窑)

石岭下

四种类型。

马家窑

半山

马厂

(3)彩陶的艺术特征:

A、彩陶是审美和实用的紧密结合,其造型大多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对美的追求是服从于这一需要的。

B、彩陶的图案都绘制石器物的内壁或者外壁的上办部是当时人们席地而坐,视线所及的只是这些部位。

C、造型既整齐、规则又有天真雅拙的趣味。

D、总体安排得宜,彩绘笔法放纵洒脱,而不拘泥于细部,具有古朴绚烂的艺术特点。

2、黑陶:

属于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被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在制作方式上

彩陶泥条盘筑法或较慢的轮盘旋转技术制胎。

黑陶快速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掺沙。

特点:

黑如漆,器壁薄如蛋壳。

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1、拟形陶器是指有动物或人物外形的陶质容器。

拟形陶器是最初的雕塑基础。

(1)甘肃泰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2)陕西华县出土的“鹰尊”说明拟形陶器。

2、独立雕塑最早距今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