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97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教案.doc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导学内容: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5、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重点

人口分布的特点。

四、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利用地图和资料,正确提取、加工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导学过程

(一)自学64—65页“世界人口的增长”部分内容。

1、读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回答:

①图中的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

②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

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口增长的。

2、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3、读65页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完成活动1,把所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①从1830年至1999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有何变化?

②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

③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4、读图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回答:

①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的高低决定的,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是由和所决定的。

②写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③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也就是人口增长;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也不,也就是人口停止;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也就是人口减少。

5、完成65页活动2的要求

①分析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它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有何特点?

②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三国相比,有何不同?

这意味着德国的人口是怎样变化的?

6、根据图4.4中1950年、1960年、1970年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然后独立完成这幅“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二)自学66—67页“世界人口的分布”部分内容。

1、自学67页活动1,人口密度的含义是,用公式表示为;人口密度的单位是;

2、请你根据67页A、B两图,计算两地的人口密度

3、读图4.5“世界人口的分布”回答:

①看一看人口密度在2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地区是

是人口地区。

主要地形是。

②看一看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内的主要地区是

是人口地区。

主要地形是。

4、小组合作完成67页活动2。

①人口稠密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②人口稀疏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三)人口问题

1、观察图4.7,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方面的问题。

2、观察图4.8,了解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3、小组合作完成: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不同的人种

1、观察图4.10,比较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自学阅读材料“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了解世界三大人种形成的原因,树立世界所有人种平等的观念。

2、观察图4.11,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世界六种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分布。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说出主要语言及主要使用地区。

结合地图通过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

通过本节学习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及其主要分布在华人聚集的地方,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了解英语是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②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认识宗教自由,树立无神论观念。

重点:

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

难点:

世界的宗教分布

教学设计:

㈠新课导入: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㈡教学活动:

教师板书: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

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

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过渡]大家列举了很多语言,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

1、我们都知道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组织,经常研会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一份文件都要用六种语言打印出来,它们是哪六种语言呢?

我们看课本P47学生活动:

阅读并抢答,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知道了英语是流传最广的语言,那英语是不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呢?

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若学生回答此问题有困难,教师可提示:

中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华人……)

[合作探究]学生活动:

开展小组竞赛:

读图,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并在全班交流:

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语言

主要分布的地区和国家

汉语

亚洲、东南亚等地区,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俄语

欧洲的东部,亚洲的西北部、北部等地区,主要是俄罗斯

法语

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北非

[小结]语言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只有掌握多种语言才能使自己融入世界,因此同学们必须努力学习好语言。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宗教信仰上有何差异?

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世界三大宗教指什么?

学生活动:

结合课本相关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表,

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的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指导]利用世界宗教分布图订正以上表格的正确答案。

注:

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它的宗教建筑被称为基督教堂。

②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宗教,它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③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它的宗教建筑称为清真寺。

[提问]三大宗教不仅产生地区和分布地区不同,而且它们代表性的建筑也不相同。

你能区分不同宗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吗?

观察课本P50,如何区分不同宗教建筑

(1)基督教教堂的顶部都有一个“十”字架。

(2)伊斯兰教清真寺的顶部是圆的。

(3)佛教庙宇则是塔形的。

[小结]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在我国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但也有些非法宗教,我们应相信科学,正确看待和认识宗教现象。

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哪些知识?

㈢[创新例题点拨]

【例】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语言。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题中的“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半句是对的,如汉语是汉族的语言,藏语是藏族的语言,俄语的俄罗斯族的语言。

而“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语言”是错误的,如我国的回族、满族都同汉族一样使用汉语。

答案:

不正确。

㈣当堂检测: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和聚落》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区分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

2.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聚落产生的条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收集不同聚落的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能力及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理解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科参与意识及学习地理的兴趣,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

情境

视频导入:

1、播放视频:

美国航天局拍摄的地球夜景视频

2、提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时而星星点点,时而簇拥成团有亮光的地方是什么?

有亮光的地方是我们人类的聚居地。

3、人类的聚居地会有哪些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为什么代表人类聚居地的亮光会在一些地方簇拥在一起,在有极光的极地却没有亮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集地——聚落。

1、学生观看视频,认真分析所看到的地理事物。

2、回答问题:

城市。

基础

自学

城市

乡村

1、课件展示聚落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将聚落分类。

通过看到的景观图片将聚落分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3、教师提问: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有什么区别?

4、基于学生的答案总结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1、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聚落图片。

观察聚落的不同。

2、自学课本P81页图文资料,分析城市聚落的乡村聚落的不同。

3、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

探究

提高

活动一、探究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因素

1、展示材料一展示图片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

材料一,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示意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为什么会出现在大河的冲击平原上?

2、展示材料二神秘材料

第二个材料比较神秘,因为材料的来源在我们身边。

我们采访一个身边的陕北同学。

大家说,采访谁?

以前陕北的神木县,府谷县是全国出了名的贫困县。

而如今,神木县和府谷县双双进入了全国百强县,你认为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什么?

3、展示材料三阅读图片

第三个材料,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为贯通太平洋及大西洋两洋的交通孔道,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