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9154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9.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9

第九单元溶液

【单元知识网络】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液,一般为水)

溶液

3、性质

均一性:

(各处的性质相同)

稳定性:

(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

吸热(如NH4NO3)

4、溶解时的热现象温度不变(如NaCl)

放热(如NaOH、洗衣粉)

5、分类: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恒温蒸发溶剂

①增加溶剂②升温

转化措施: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因素

内因:

溶质、溶剂的性质

1、固体溶解度T↗,一般S↗

外因:

温度(T)T↗,S变化不大(如NaCl)

溶解度(S)

T↗,S↘(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

溶解度

曲线

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交点意义:

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物质提纯

S受T影响大: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S受T影响小:

用蒸发水的方法

2、气体溶解度:

影响因素:

T(T↗,S↘)

P(P↗,S↗)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1、定义:

C%=-------------------×100%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偏高:

2、计算

溶液的配制仪器:

偏低: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

溶液的稀释(A×a%=B×b%)

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

【深度解读】

1.溶液的概念、乳化现象、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溶液的组成、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等,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

甘肃中考此部分内容一般会和其他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内容都基础,难度不大。

2.甘肃中考会以溶解度曲线为载体,考查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结晶溶液配制等问题。

都以解答题的方式考查这一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出题陷阱较大,学生容易失分,在复习时要注意细节。

解答有关溶解度曲线的试题时。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溶解度曲线及综合知识,考查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是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

甘肃中考都以解答题的方式考查这一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出题陷阱较大,学生容易失分,在复习时要注意细节。

【思维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溶液(常见考点)

1.溶液基本知识

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的、_____的_____物

组成

溶质

可以是_____体、_____体或_____体

溶剂

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但汽油、酒精也作为溶剂

基本特征

_____性、_____性、_____物

关系

__________=_____的质量+_____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名称

溶质的溶剂溶液(如:

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

__________溶解;。

溶解放热

_____固体、浓_____、生石灰(CaO)溶解水;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NaCl

【方法总结】

(1)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2)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3)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2.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

_____

碘溶于酒精中

碘单质

_____

稀盐酸溶液

_____

稀硫酸溶液

硫酸

医用酒精溶液

_____

_____

【方法总结】①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②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③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④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⑤CaO、SO3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钙和硫酸,溶质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⑥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3.乳浊液与乳化

相溶的物质可以形成_____,而不相溶的可以形成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

乳化并不是溶解,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_______________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

_____、__________等。

(1)乳化与溶解

方法

原理

举例

溶解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解于某些溶剂中,从而除去污垢

____________________

乳化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污垢,发生乳化现象,从而除去污垢

________________、胆汁消化脂肪、洗面奶清洗皮肤、戏剧演员使用卸妆水清洗油彩

(2)溶液和乳浊液的比较

溶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的溶解性

不溶

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分散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特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相同点

都是__________

考点一答案:

1.分散均一稳定混合固液气水均一稳定混合

溶液的质量溶质溶剂NH4NO3NaOHH2SO4

2.水酒精氯化氢气体乙醇水

3.溶液无数细小的液滴肥皂洗洁

(1)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2)固态、液态、气态液态混合物

【回顾中考】

例1.(2018•上海)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B.蔗糖C.植物油D.粉笔灰

【解答】A.泥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错误;

B.蔗糖可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C.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

D.粉笔灰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悬浊液,故错误。

故选:

B。

例2.(2018•河池)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B.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D.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故B错;

C、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只有一种溶剂,故C正确;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C。

考点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考考点)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前提

在一定_____下,_______________中

概念

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判断

方法

相互

转化

【方法总结】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

(2)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考点二答案:

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回顾中考】

例3.(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

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解答】由图示可知,在乙、丙中都含有未溶解的樟脑晶体,是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

故选:

C。

例4.(2018•梧州)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溶解时不一定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考点三: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必考考点)

1.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①条件:

一定温度;②标准:

_____溶剂;③状态:

达到饱和;④质量:

单位:

_____

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_____克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克NaCl

影响因素

①溶质的性质(种类)②溶剂的性质(种类)③_____

变化趋势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_____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_____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__________

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方法总结】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①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气体的溶解度

①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_____。

一般来说,温度越_____,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压强越_____,气体的溶解度越_____。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_____;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_____。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

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两曲线的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_____

线

物质在温度下的溶解度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曲线下方的各点

表示溶液为_____溶液

曲线上方的各点

表示溶液为_____溶液且有未溶晶体

4.结晶方法及适用范围

(1)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固态溶质,一般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如__________。

(2)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晶体,如__________。

5.结晶的应用:

常用于分离可溶性固体混合物

A.当m中含有少量n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分离m

B.当n中含有少量m时,可用__________法分离n.

【方法总结】结晶分离混合物时,要提纯哪种物质就用物质适用的方法结晶。

考点三答案:

1.100g克10036温度KNO3NaClCa(OH)2

2.温度、压强高小大大

3.

(2)大小

(3)相同不饱和饱和

4.

(1)蒸发结晶NaCl

(2)降温结晶KNO3

5.A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B.恒温蒸发

【回顾中考】

例5.(2018•云南)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仍然饱和

D.t1℃时,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解答】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

C、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甲物质的溶液仍然饱和,乙物质的溶液不饱和,故C错误;

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

C。

例6.(2018•上海)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解答】A、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t1℃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乙为恰好饱和的溶液,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加入的硝酸钾均能全部溶解,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D、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例7.(2018•益阳)如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40.6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

【解答】

(1)由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

(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40.6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故答案为:

(1)NH4Cl;

(2)136.6g;(3)26.5%。

例8.(2018•淄博)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活。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Ⅰ是部分物质在20℃时的溶解性;表Ⅱ是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离子

OH﹣

Cl﹣

CO32﹣

SO42﹣

K+

Mg2+

Ba2+

  

表Ⅰ空格中应填写  ;分析表Ⅱ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氯化钠(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g)

6

10

18

36.5

50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 

 。

【解答】

(1)A.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正确;

B.溶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错误;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

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错误。

故填:

AC;

(2)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硫酸钡是一种不溶性盐;由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知,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同,即该温度下的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填:

不,30℃;

(3)由溶解度表格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所以“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故填: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考点四:

溶液浓度的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必考考点)

1.基本知识

概念

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比

计算

公式

①溶液的质量=_____的质量+_____的质量

②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100%

③适用于饱和溶液(一定温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推导公式

溶质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稀释的计算

计算原理

稀释前后,_____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计算公式

__________质量×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质量×__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

2.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氯化钠、量筒(10mL、50mL)、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

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_____

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_____,水的质量为:

_____

②_____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③_____

用_____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_____里

④_____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⑤装瓶

把上述氯化钠溶液装入贴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标签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放到指定地点

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B.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溶液稀释问题)

①计算

所需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_____,水的质量为:

_____

②量取

用_____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

用_________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④装瓶

同前

【方法总结】溶液配制中误差分析原因归纳

误差

原因

药品

仪器使用

天平

量筒

烧杯

结果

偏高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右;②右盘放了纸片左盘未放纸片

①量水时俯视读数;②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溅出

计算失误

结果

偏低

①固体药品中含水分;②固体药品中含有杂质;③固体药品转移时损失(洒落烧杯外面或沾在白纸上面)

①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②称量前游码不在零点;③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使用游码);④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未放纸片

量水时仰视读数

烧杯内壁有水

计算失误

考点四答案: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溶剂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浓溶液浓溶液稀溶液稀溶液

2.

(2)A.计算3g47g称量量取50烧杯溶解溶液名称

溶质质量分数

B.50g50g50g玻璃棒

【回顾中考】

例9.(2018•滨州)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

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

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B.17.2%C.16.9%D.12.5%

【解答】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

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

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

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2.4%。

故选:

A。

例10.(2018•益阳)如表是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40.6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

【解答】

(1)由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

(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40.6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6.5%。

故答案为:

(1)NH4Cl;

(2)136.6g;(3)26.5%。

 

变式练习

1.(2019•松江区一模)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B.蒸馏水C.食盐水D.石灰水

【解答】A、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B正确;

C、食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石灰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

B。

2.(2019•嘉定区一模)不会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

A.温度B.气压C.溶剂的质量D.溶剂的种类

【解答】A.温度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B.气压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C.溶剂的质量不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D.溶剂的种类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故选:

C。

3.(2019•普陀区一模)有关溶液、溶质、溶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