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8718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剖学名词解释.docx

解剖学名词解释

解剖学名词解释

1.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

如过度增生,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2.椎体钩:

为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

3.岬(骶骨):

骶骨底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4.骶角: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角,是骶管麻醉时的骨性标志。

5.翼点:

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6.翼腭窝: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间隙,称翼腭窝。

此窝向外通颞下窝,向前通眶,向内通鼻腔,向后通颅中窝,向下经腭大管、腭大孔通口腔。

7.前囟:

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呈菱形,较大,生后1—2岁闭合。

8.关节盂:

肩胛骨外侧角的梨形浅窝,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9.桡神经沟:

肱骨体后面中部有一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经过。

10.尺神经沟:

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称尺神经沟,有尺神经经过。

11.桡骨粗隆:

桡骨颈内下侧的突起,为肱二头肌抵止处。

12.髂前上棘:

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

13.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4.耻骨联合:

由两侧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构成的耻骨间盘连结而成,其上方有耻骨上韧带,下方有耻骨弓状韧带加强。

15.跗横关节(Chopart关节):

由跟骰关节和距跟舟关节联合构成的横过跗骨中部的

横位的“S'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足的离断。

16.腱鞘:

指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多位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腱鞘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

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可减少肌腱运动时的摩擦。

17.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8.胸腰筋膜:

被覆于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

分为浅、中、深三层,浅层位于竖脊肌的后面,附于棘上韧带,中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中层与浅层在竖脊肌外侧会合,深层覆盖在腰方肌前面,三层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

19.腹股沟镰:

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止于耻骨梳及耻骨结节,称为腹股沟镰。

20.弓状线:

解剖学上有两个弓状线,一个是髂骨下界的圆钝骨嵴称弓状线。

它构成小骨盆上口的界线的一部分。

另一个是腹直肌鞘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后层下缘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游离缘,称弓状线。

21.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一斜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裂

隙,长约4〜5厘米。

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22.白线:

腹前壁正中线上,为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隔,由两侧三层扁肌的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上起剑突,下止耻骨联合。

23.腹直肌鞘:

腹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包绕腹直肌而成,分前后两层。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

愈合而成

24.腹股沟(海氏)三角(Hesselbachtriangie:

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

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腹股沟(海氏)三角。

25.三边孔和四边孔:

是位于肩胛下肌和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

之间的两个间隙。

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的间隙为三边孔,有旋肩胛动脉通过;外侧的间隙称四边孔,有旋肱后动脉及腋神经通过。

26.腕管:

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拇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

1.上消化道:

临床工作中,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

(包括口

腔、

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2.咽峡: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

3.咽淋巴环:

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以及前下方的舌扁桃体所组成。

位于咽的上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梨状隐窝:

在咽的喉部,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梨状隐窝。

此部位是异物常易嵌顿停留的部分。

5.咽隐窝:

在鼻咽部,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向外侧的纵行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6.回盲瓣:

回盲口处肠壁内的环形肌增厚,被覆以粘膜而形成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可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的流入大肠,并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小肠。

7.Meckel憩室:

距回肠末端0.3cm范围的回肠壁上,约2%的成人有2-5cm的囊状突起,自肠壁向外突出,口径略细于回肠,称Meckel憩室,此为胚胎时卵黄囊管未完全

消失而成。

8.McBurney点:

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是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

点处。

9.Houston瓣:

为直肠壶腹的内面的三个直肠横襞,由粘膜和环行肌构成,其中中间的最大而明显,距肛门约7cm,可作为直肠镜检时的定位标志。

10.肛窦:

是肛管内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称肛窦,窦口向上,肛门腺开口于此处,窦内往往积存粪屑,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

11.齿状线:

肛柱下端与肛瓣基底部连成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以上的肛管内为粘膜,以下为皮肤,其上、下的动脉来源、静脉回流、淋巴引流、神经支配等都不同。

12.肛直肠环:

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浅、深部及肛提肌的耻

骨直肠肌共同构成围绕肛管的强大肌环为肛直肠环,对肛管起着极重要的括约作用。

13.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之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小网膜:

是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结构。

其左侧部从肝门至胃小弯,也称肝胃韧带,其内含有胃左、右血管、淋巴和神经等。

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等重要结构。

15.网膜孔(Winslow孔):

小网膜游离缘的后方为网膜孔,通过网膜孔可进入胃后方的网膜囊。

1.上呼吸道:

在临床应用中称鼻、咽、喉三者为上呼吸道。

2.Little区:

在鼻中隔前下份有一易出血区称Little区,此区血管丰富而位置表浅,受外伤或干燥空气刺激血管易破裂出血。

90%左右的鼻出血均发生于此区。

3.鼻旁窦:

是鼻腔周围颅骨内一些开口于鼻腔的含气空腔,腔内衬以粘膜,并与鼻粘

膜相移行,共4对,即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4.声带:

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

5.声门裂:

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前3/5位于两侧声襞游离缘之间是膜间部;后2/5在杓状软骨之间是软骨间部。

6.气管杈:

气管在胸骨角平面(现对第四胸椎体下缘)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其分杈处称气管杈。

7.支气管肺段:

简称肺段。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称为支气管肺段。

两肺各有10个肺段。

8.、胸膜与胸膜腔:

胸膜是一薄层的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

脏胸膜被覆于肺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

壁胸膜贴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

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浆膜囊腔隙即胸膜腔,左右二浆膜囊独立,左右胸膜腔互不相通。

9.肋膈隐窝:

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的胸膜隐窝,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这部分的胸膜腔称肋膈隐窝。

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10.纵隔:

是左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

1.肾蒂:

出入肾的所有结构(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

右肾蒂较左肾蒂短。

2.肾区:

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

3.肾盂:

在肾窦内,由2-3个肾大盏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约呈漏斗状的结构,称肾

5个肾段

4.肾段:

一个肾段动脉所分布的那部分肾组织称为一个肾段。

每个肾分为5.输尿管间襞:

膀胱内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它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6.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口之间有一个三角形区域,由于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此区称为膀胱三角。

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1.卵圆窝(心脏):

右心房内侧壁的后部主要由房间隔形成。

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凹陷,称为卵圆孔,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此处薄弱,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2.Koch三角:

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侧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

三角形区,称Koch三角,其前部心内膜深面有房室结。

3.二尖瓣复合体:

二尖瓣环、瓣尖、腱索和乳头肌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称为二尖瓣复合体

4.窦房结:

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外膜下,呈长梭形,为心的正常起搏点。

5.His束:

起自房室结前端,穿中心纤维体,至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分出左束支纤维,最后分为左、右束支。

6.冠状窦:

位于心脏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收集心脏大部分的静脉血,主要接受心大、中、小静脉。

7.动脉韧带:

在肺动脉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结缔组织索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它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称为动脉韧带,若生后不闭锁有血液流通则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8.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部分。

窦壁外膜较厚,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

9.颈动脉小球:

为扁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的后方,为化学感器,可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

10.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侧平掌骨中部,从弓的凸侧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和1条小指尺掌侧动脉。

11.掌深弓:

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弓的凸侧在掌浅弓近侧,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由弓发出3条掌心动脉,注入相应的指掌侧总动脉。

12.静脉角:

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头臂静脉,两静脉汇合部称静脉角。

左、右静脉角分别有胸导管、右淋巴导管注入。

13.乳糜池:

于第1腰椎前方,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形成膨大的胸导管起始部,称之为乳糜池。

1.虹膜角膜角:

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的环行区域,称虹膜角膜角,是房水循环的必经之路。

2.视神经盘:

视神经起始处有圆形白色隆起,称视神经盘,其中央凹陷称视神经凹,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

3.黄斑:

黄斑位于视神经盘颞侧稍下方,呈黄色。

其中央有一凹陷称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部位。

4.螺旋器(Corti器):

位于蜗管下壁即基底膜上,称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

1.灰质:

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因富含血管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如脊髓灰质。

2.神经核:

在中枢部皮质以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3.白质: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白亮而得名,如脊髓白质。

4.纤维束:

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5.神经节:

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集聚处称神经节。

其中由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等感觉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为感觉神经节,由传出神经元胞体集聚而成的、与支配内脏活动有关的称内脏运动神经节。

6.神经: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集聚在一起称为神经。

包绕在每条神经外面的结缔组织称神经外膜,结缔组织伸入束内将神经分为若干小束,并包围之,称神经束膜,包在每根神经纤维外面的结缔组织称神经内膜。

7.马尾:

由于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要在锥管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称马尾。

8.锥体交叉:

在锥体下端处,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越过中线,左、右交叉,在表面形成斜行的交叉纤维束,阻塞了前正中裂,称为锥体交叉。

9.面神经丘:

在靠近髓纹上缘的内侧隆起脑桥部有一圆形隆突,称面神经丘,其内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

10.内侧丘系:

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部感觉和精细触觉的2级传入纤维,

呈弓形走向中央管的腹侧,称为内弓状纤维。

而后在锥体交叉的上方,在中线上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折向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

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11.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触觉,此束进入脑干后,与一些从脊髓投向上丘的纤维(功能与脊髓丘脑束相同)合在一起,称为脊髓丘系,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12.外侧丘系:

起于对侧耳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的纤维上行组成外侧丘系,行于脑桥和中脑被盖的外侧边缘部分。

部分纤维终止于下丘,部分纤维经下丘臂终止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

13.边缘叶:

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回和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构成14.海马结构:

包括海马和齿状回。

15.基底核:

为位于大脑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因靠近脑底,故称基底核。

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构成。

16.内囊:

由宽厚的白质纤维板构成,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在水平切面上呈向外开放的“V”形,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内囊膝三部分。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形纤维绝大部分通过内囊。

内囊损伤可导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和双眼对侧视野偏盲。

17.硬脑膜窦:

由分开的两层硬脑膜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损伤时易形成颅内血肿,是颅内静脉回流的主要途径。

如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等。

18.蛛网膜下隙:

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

内含脑脊液和血管。

19.蛛网膜颗粒:

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菜花状”突起。

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

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20.大脑动脉环:

又称Willis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

此环可以调整大脑的血流供给和代偿,维持脑

的营养供应和机能活动

1.为什么当足跖屈内翻位时,易发生损伤?

答: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连结而成。

距骨上面前宽后窄,故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踝关节较稳定。

当跖屈时,由于较窄的滑车后部进入关节窝内,关节不稳定,活动度大。

另外,踝关节内侧韧带坚韧,外侧韧带较弱,所以当足跖屈内翻位时,易发生损伤。

2.颅底内面有哪些沟、管、裂、孔?

各通行什么结构?

答:

筛孔——嗅神经。

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

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眼上静脉。

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内口——颈内动脉。

圆孔——上颌神经。

卵圆孔——下颌神经。

棘孔——脑膜中动脉。

脑膜中动脉沟——脑膜中动脉。

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

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

上矢状窦沟、横窦沟、乙状窦沟——同名静脉窦。

颈静脉孔——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枕大孔——延髓和脊髓交界处。

椎动、静脉,副神经,脊髓前、后动脉。

3.关节有哪些基本构造?

答:

⑴关节面:

至少两个,一般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凹,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

⑵关节囊:

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可产生滑液。

⑶关节腔:

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滑液。

4.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哪些?

答:

⑴韧带,有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

⑵关节盘和关节唇。

⑶滑膜襞和滑膜囊。

5.椎体之间如何连接的?

答:

⑴椎间盘,中央部为髓样弹性的胶状物质,柔软而富弹性,周围部为纤维环,为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富于坚韧性。

⑵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宽而厚,可防止脊柱过度后伸。

⑶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窄而薄,可防止脊柱过度前屈。

6.脊柱侧面观可见哪些弯曲?

答:

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7.胸廓上、下口怎样围成的?

答:

上口:

胸骨柄上缘、第1肋、第一胸椎椎体围成。

下口:

第12胸椎、第12.11肋、肋弓和剑突围成。

8.颞下颌关节怎样组成的?

有何特点?

答:

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及关节结节构成。

关节囊松弛,囊外有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为上、下两部分。

9.何谓坐骨大孔、坐骨小孔?

答:

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的孔称坐骨大孔。

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

迹围成的孔称坐骨小孔10.肌的辅助装置有哪些?

答:

浅筋膜、深筋膜、滑膜囊、腱鞘。

11.咀嚼肌有哪些?

答: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12.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有哪些?

答:

吸气:

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前锯肌、膈肌。

呼气:

肋间内肌、膈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

13.试述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

答:

主动脉裂孔:

在第12胸椎前方,位于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在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在第8胸椎水平,内通过下腔静脉。

1.吃鱼时不小心鱼刺卡在咽部,多停留于何处?

答:

易停留于喉咽的梨状隐窝,这是咽在喉口两侧的一深窝,是异物易停留之处。

2.人体有哪些唾液腺,它们的导管各开口于何处?

答:

腮腺——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所对颊粘膜上的腮腺管乳头。

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3.试述食管的狭窄。

答:

食管有三个狭窄,①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②位于食管在左主

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③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

4.胆汁在何处产生?

正常情况下如何排入十二指肠腔的?

答:

在肝脏由肝细胞产生,经由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内储存。

进食后,胆囊收缩,由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腔内。

5.胰头癌患者常出现黄疸、肠梗阻等症状,请用解剖知识解释为什么?

答:

胆汁由肝脏产生,排出过程中经过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胆总管在胰头与十二指肠之间,经肝胰壶腹进入十二指肠。

胰头癌时,癌肿压迫胆总管,致使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形成黄疸。

由于十二指肠与胰头的毗邻关系,有时可压迫十二指肠造成肠梗阻。

6.患者突然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巩膜黄染急诊来院检查,医生初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

为进一步确诊,医生采用胆道造影检查法,此法需将导管从口腔送至十二指肠大乳头处,向胆总管注造影剂。

请问:

1此导管需经哪些器官、哪些生理狭窄(具体部位)才能到达十二指肠大乳头?

2若对此患者行胆总管手术切开取石,选择经右侧腹直肌切口,请问:

此切口由浅入深,需依次经过哪些结构(用箭头表示)才能暴露胆总管?

切胆总管时需注意周围哪些结构、它们与胆总管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

①经口腔——咽峡——咽——食管(食管的三个狭窄:

起始处,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穿膈肌食管裂孔处)——胃(贲门,幽门)——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降部、大乳头。

②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层腹膜——切开十二指肠韧带,暴露胆总管。

切开胆总管时需注意其左侧有肝固有动脉,其左后方有肝门静脉。

7.腹膜炎症或腹部手术后的病人多采取半卧位,为什么?

答:

使有害液体流至下腹部,腹膜有吸收的功能,因下腹部腹膜吸收能力较弱,以减

少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

8.怀疑胃后壁穿孔患者手术时,医生欲探察胃后壁,最简单易行的入路切开什么腹膜结构才能见到胃后壁?

答:

切开胃结肠韧带或横结肠系膜进入网膜囊,其前壁即为胃后壁。

9.腹膜腔积液时患者仰卧位和坐位时各自最易停留于何处?

答:

仰卧位时,最易停留在肝肾陷窝。

坐位时,最易停留在直肠子宫陷凹(女),直肠膀胱陷凹(男)。

1.鼻腔外侧壁有哪些结构?

有什么作用?

答:

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突向鼻腔的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三个鼻甲下方各有裂隙空间,分别是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另外还有上鼻甲上方的最上鼻甲或上鼻甲后上方与鼻腔顶之间的凹陷形的蝶筛隐窝。

以上各结构扩展了鼻粘膜的面积,有利于对吸入空气的加温与湿润。

2.何谓Little区(即kiesselbach区)?

答:

是鼻中隔前下份的易出血区,此区血管丰富而位置浅表,受外伤或干燥空气刺激,血管易破裂而出血,90%左右的鼻衄均发生在此区。

3.气管切开术常在何处进行?

答:

常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进行。

4.气管异物多坠入哪侧主支气管,为什么?

答:

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因为右主支气管比左主支气管粗而短,且走向较左主支气管陡直。

5.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人右肺上叶前段脓肿,自然咳脓痰经哪些途径?

答:

右肺上叶前段脓肿脓痰自然咳出经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右肺上叶支气管—右主支气管-气管-喉-咽-口腔-体外。

1.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的功能答: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四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内溶于水的代谢产物,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其中:

肾为生成尿液的器官,并具有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内分泌功能;输尿管为输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膀胱为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为尿液排出的管道(男性尿道兼有排精功能)。

2.试述肾的额状切面上可见到哪些构造?

答:

在肾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层的髓质。

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为肾柱。

肾髓质由15-20个锥形的肾锥体组成,肾锥体的尖朝向肾窦,称肾乳头,乳头的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肾乳头孔流入肾小盏,2-3个肾小盏汇合形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一个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3.试述肾的被膜及其意义。

答: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包绕,①纤维囊:

为贴附于肾实质表面的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在正常情况下易与肾实质分离,病理情况下,则与肾实质发生粘连。

肾破裂或肾部分切除时,需缝合此膜。

②脂肪囊:

为纤维囊外周的脂肪组织。

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的保护作用。

③肾筋膜:

位于脂肪囊的外周,由腹膜外组织发育而来。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肾筋膜的上方和外侧,两层互相融合,下方两层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在内侧,前层与对侧前层相连续,后层与腰大肌筋膜融合。

肾筋膜向深面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束,穿过脂肪囊连于纤维囊,对肾起固定作用。

4.肾蒂内各结构自前向后、自上而下的顺序如何?

答:

自前向后依次为:

肾静脉、肾动脉、肾盂;自上而下依次为: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5.试述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答:

输尿管按行程可分为:

腹部、盆部及壁内部。

全程有3个狭窄,上狭窄位于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为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

这些狭窄是输尿管结石滞留的常见部位。

1.何谓心脏的传导系?

答:

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