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8305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docx

03总体规划说明说明书1031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的既定政策,宁夏特有的伊斯兰文化及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紧密联系等等,是本规划的背景和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是本规划的指导思想。

银西生态防护林是银川西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

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林副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性,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关键。

新农村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内容,关系着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承载着民族文化及人文精神。

在综合考虑防护林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加快农村发展。

通过科学论证,在贺兰山东麓西部影视城旅游中心地带,以兰一山庄为基点和项目核心区,建设集现代农业、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该项目对于改善贺兰山东麓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农业农村发展都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园区内建设节能生态民居,这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结合生态民居,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和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充分理解和尊重上位规划——镇北堡总体规划对该项目的定位、意图及各项管理规定,并站在宏观整体的层面上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园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征求意见稿);

(8)《银川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年4月送审稿);

(9)《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三章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

项目基地北至蓄水渠,东至101国道,南临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西至宁夏镇北堡林草试验站。

规划用地面积322.11公顷。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

第四章区域位置与现状概况

一、区域位置

区域位置:

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地理位置优越。

二、现状概况

自然生态条件:

贺兰山东麓位于东径105°45′-106°27′,北纬27°43′-39°05′。

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平坦,光照3000小时以上,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

干旱、干燥、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气温高。

基地现状:

地块相对平整,盐碱度相对其它城市要高一些,东西标高高差小于2米,现区域内局部有树,原为林场,场地四周有一圈防护林带,黄河水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只涉及一个拆迁户。

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本项目区位条件优越,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距市区约35公里,毗邻银川环城高速,交通便利。

据贺兰山东麓,苏峪口原始森林景区、贺兰山岩画景区、镇北堡西部影城等国家级旅游景点环绕四周。

利用阿拉伯国家特殊的政治、宗教文化资源及丰富的商业资源,推动园区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本项目据贺兰山东麓,利用葡萄酒业的产业基础资源,带动规划区的产业发展。

第六章发展定位与规模

一、发展定位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是一个集现代农业、阿拉伯文化、西夏农耕文化与农业观光、绿色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科研、教育、培训基地。

二、发展规模

阿拉伯文化村(贺兰山科学生态示范园)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公顷,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

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区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人左右。

第七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科学生态示范园将完成全部的开发建设工作。

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0万元。

新建具有800套具有阿拉伯文化特点的节能型生态民居,配套建设300组20立方米互用沼气池。

发展灵武长红枣、葡萄等优质特色果园区40多公顷。

完成生态防护林建设,林果种植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协调发展。

二、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以林果业种植业和生态农业,并在此基础上打理发展生态旅游业。

第八章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政策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5年第54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关于加快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根据建设项目审核意见,允许园区将20.01公顷划拨土地变更为建设用地,开发建设节能型生态民居,以解决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快示范园建设步伐,促进和带动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和农村市场经济。

二、土地利用分区

(1)公共配套服务区

基地东侧湖心岛建设当地回民特有的文化设施-阿拉伯生态文化中心,基地东侧主入口两侧布置其他配套文化生活配套设施,结合西夏农耕文化,在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

(2)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区

节能生态民居建设用地总面积20.01公顷。

有多层和低层两种建筑形式,分散布局在农耕地中。

生态民居旨在为村民营造一个既能生活,又能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副业产品生产的空间环境,力求将生态环保的理念纳入设计之中,使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能在此特定空间中循环转换,既方便了生活的诸多需求,又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生态民居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代替传统的粘土砖,有效保护耕地。

设计采用新能源,生态民居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可一年四季提供40℃—60℃的生活用热水。

太阳能照明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再点亮灯具,实现照明。

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处理,也可以变为燃料,节约资金,且使生活更环保。

生态民居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以往农民建房的传统观念。

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促进新型建筑材料及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新农村中的应用。

(3)农业用地区

本园区依据土壤地势等条件,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科学布局沼气工程、高效生态设施农业,建立综合利用、高效循环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和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改良种植品种,推广新技术,充分调动农民开发园地的积极性,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开发,延长农民承包期,提高土地效益。

第九章空间布局规划

一、总体布局

规划构建“两心一轴多点”的总体布局结构。

两心:

两心指园区东侧入口形成的公共服务核心区和西侧湖心的小型生态岛。

一轴:

是指东西向贯穿整个园区的灌溉渠,在保证园区灌溉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景观

多点:

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分散布置小节点。

二、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56公顷。

主要布局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在整个园区东侧入口处,这样即有利于辐射全园,同时靠近101国道,对外交通便利。

规划居住用地13.46公顷。

主要布局一类居住用地,分散布置在基地北侧和湖东侧两岸。

规划耕地用地50.79公顷。

依据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布局。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

规划园地用地91.65公顷。

在园区中心沿蓄水渠布置用地。

规划林地用地14.54公顷。

主要布局在园区东部入口处。

规划绿化用地76.91公顷,是体现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化特色的必要保障。

其中防护林用地69.76公顷,公共绿地7.15公顷。

第三部分专项规划

第一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区域内现状对外交通主要有101国道和南侧一条东西贯通的土路。

规划区对外交通有101国道和南、北、西三侧的上位规划道路,园区主干路与对外道路连接。

依照园区规划设计思路,从园区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规划园区内部道路网络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

基地东侧和南侧各设一个出口,北侧设两个出口。

中心环路为园区主要联系道路,另有次干道与主路对接,起到次级联系作用。

田间支路主要是联系地块内部。

第一十一章生态系统规划

本园区生态系统规划包括绿化景观规划和生态设施规划两个方面。

绿化景观系统根据用地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外围生态防护绿地和功能区内部绿地两大类。

外围生态保护林地主要分布在基地的四周,应严格控制建设。

保护生态景观环境,形成园区的外围生态屏障。

功能区内部绿地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配套服务等辅助性场所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全园内植物布局目的,既达到各景区农作物与绿化植物的协调统一,又要避免产生消极影响(如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争夺外界自然条件等)。

生态设施规划主要考虑灌溉渠水系作为贯穿规划区东西的生态廊道,水系两侧规划3-5米的生态绿化控制线,通过河岸沿线植树造林的绿化建设,把河流沟渠及沿线土地的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形成生态景观廊道。

生态产业区合理布置,与园区大环境生态绿化紧密联系,形成系统格局,有效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一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一、给排水工程

预测人均用水量220L/(人·d),预测自来水总需水量约3000立方米/日。

中水回用率按40%考虑。

园区市政及生态景观用水由再生水提供。

水源由外网接入,逐步完善供水系统,采用环状管网,布局可靠、合理。

生态农业示范园北部有一条蓄水渠。

园区内部亦有贯穿东西的蓄水渠。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污水工程:

预测总污水量约2400立方米/日。

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的生活污水接入外网,经污水泵站加压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雨水工程:

规划1座雨水泵站,规模为4~12立方米/秒/座,占地约为3000平方米/座。

雨水排入蓄水池内。

再生水工程:

处理后的污水再经再生水厂深度处理后回用,回用于民用建筑杂用、市政绿化、道路喷洒、景观河道用水等。

二、电力与通讯工程

预测总用电量约9000kW。

园区规划变电站一处。

电力线路敷设方式。

生态农业示范园范围内220kV规划电力线路根据规划路网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要简捷合理,避免拉线过长。

园区总市话需求量约为3000门。

规划通信线路采用管道埋设方式,在园区主要道路规划通信管道位置,便于用户接线。

形成布局合理、汇接灵活的多层次、多手段、数字化的电信网络。

三、燃气与供热工程

近期规划采用沼气,满足生态民居的生活需求。

远期规划气源为天然气,敷设燃气管道,沼气作为补充能源.

近期规划节能生态小区集中供热,预测总热负荷约2.8万千瓦。

远期考虑沿区内敷设热力管道,解决园区供热。

第一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在发展园区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排放,使环境质量显著提高,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使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加强噪声污染综合防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重点解决垃圾废物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按GB3095的规定,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均属于二类,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严格控制主要消耗能源的种类,采用洁净能源。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废气的成分,采用吸收、吸附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

强化绿化建设,充分利用可绿化的地表实施绿化,净化环境,控制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水污染防治措施

提高用水的循环使用率。

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争取达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制定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技术政策,组织推广先进的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推行资源化循环利用,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4)声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按功能分区进行建设,设置绿化隔离带。

噪声环境质量目标:

交通噪声控制带昼、夜间控制在55-65分贝之间。

区域噪声昼夜间控制在50-60分贝之间。

二、环境卫生规划

(1)垃圾处理

生活区垃圾分类收集,采取“居住小区收集-全区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2)公共厕所(水冲)

新建公厕一般按二类标准,主要街道等采用一类标准。

公共厕所沿主要道路800~1000米设置一座,居住区300~500米设置一座。

(3)废物箱

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侧和路口,应美观、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

沿路垃圾箱按交通干道60米,一般道路90米间隔设置。

(4)垃圾转运站

规划环境卫生设施用地集合在居住片区,共设置垃圾转运站1处。

(5)其它环卫设施

增加环卫人力,至2020年环卫职工按园区人口0.5%配备。

车辆清洗点设置在进出本区的主干道上。

规划期末机动车道机扫率、洒水率均达到100%。

第一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预防为主、反应快速、策略有效”的原则,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示范园园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电力、交通、通信等各类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的抗灾设防标准。

一、防洪防涝规划

(1)规划标准

防洪标准:

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

防涝标准:

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

(2)防洪规划

针对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在银川市总体规划防洪专项规划的指导下,增加排涝能力,使本园区防洪标准达到规划要求的标准。

二、防震减灾规划

本规划区抗震设防标准为地震基本烈度8度。

所有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都必须按抗震有关规范执行。

生命线工程要按有关规定提高其抗震能力,以利于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及居民生活的尽快恢复。

规划公共绿地和其他空地等作为抗震时的紧急避难场所,其布局符合有效服务半径,并通过一、二级路联系,组成一个快速安全系统。

作为疏散通道的一、二级道路两侧建筑物要按地块控制要求退道路红线,保证震情发生时,建筑倒塌堆积后,仍有5-7米的疏散通道。

避难疏散场地有效面积达到2m2/人以上,疏散半径不大于2公里,居住区内的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300-500米。

三、人防与消防规划

贯彻“平战结合,统筹兼顾、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人防工程建设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尽量做到平战结合、综合利用。

规划以重点防护目标为重点,构筑一定规模的骨干工程,新建居住区按建筑面积2-3%修人防工程。

本园区规划建设普通消防站1个。

区内道路建设,应能满足消防通车需要。

各类生活、生产用地规划,按消防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的防火间距。

利用道路、绿地、开阔地作为防火隔离带。

消防给水与生活生产给水为共用系统。

给水管网环通。

在主次干道上给水管径不应小于150毫米,消防栓沿道路敷设,间距不宜超过120米,保护半径在150米以内,并应保证有足够的水压。

第四部分近期发展规划

第一十五章近期发展规划

一、近期发展规模与目标

规划近期用地总规模133.4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20.01公顷。

远期用地总规模322.1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规模46.32公顷。

近期发展在园区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现状发展基础上,完成133.40公顷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园区内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园区的远期建设奠定基础。

二、近期发展主要内容

近期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接生态居住区与公共配套服务区建设、绿化建设、防护林建设、道路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

生态居住区:

近期逐步完善节能生态民居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公共配套服务区: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在做好公共配套服务的基础上,彰显阿拉伯文化和科学生态两个主题。

绿化建设:

近期完善公共活动区域的公共绿地与园区入口景观,配置相应的休闲设施与公共厕所。

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

严格控制绿化用地不被侵占。

防护林建设:

近期完善园区基地四周的防护林建设,严格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道路建设:

部分次干道与支路的建设。

市政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考虑近期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三、生态居住区与公共配套设施设计构思

近期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生态居住区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

根据本项目特有的性质和用地规划的要求,生态民居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分散布局、与农林用地有机结合为宜。

生态民居分布在5块一类居住用地上,中部偏西的方形用地的生态民居与蔬菜种植区相结合。

其余5块与林果与农耕相结合。

如此布局,每块用地辐射周边,有利于生态民居更便捷地服务于农林生产,便于居民就近分包、就近管理农林用地,符合提高效率,生态节约的基本原则。

同时,民居与水体和绿化、农田结合,更彰显了生态、科技的主题。

作为富有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村,空间的文化特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整体空间上,将灌溉渠和整体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宏大的生态山水场景。

而作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筑空间则作为整个园区的空间亮点和点睛之笔。

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在三块商业金融用地上。

其中,临近101国道的沿园区弧形主干道的两块商业金融用地,布置公共配套服务建筑,彰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的内容——如生态农业科技体验中心,西夏农耕文化展示、农业观光旅游旅馆、农林科技培训中心、农机农具销售商场,等等。

园区空间形象的中心,是布置在灌渠湖中心岛的阿拉伯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本项目“阿拉伯文化村”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群。

利用开挖水渠的土方,将湖心岛的地面抬高25米,在顶部建设富有浓郁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作为阿拉伯文化与历史展示,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基地,伊斯兰宗教活动场所等等。

彰显阿拉伯文化的主题。

生态民居配置独立式沼气设备,以秸秆和生活垃圾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料.近期以液化汽、远期以燃气作为辅助,解决住户和服务设置的生活燃料问题。

沼气利用设施也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剩余秸秆的焚烧问题。

科学生态的主题不仅体现在绿化配置、水体引进等方面,更体现在采用生态技术上。

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路灯系统,每家每户的太阳能装备和沼气利用设施,处处都彰显了“绿色生态”的观念。

 

附录1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R

13.46

4.18

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

R1

13.46

4.18

2

公用设施用地

C

6.56

2.04

其中

商业金融用地

C2

6.56

2.04

3

道路广场用地

S

32.30

10.03

其中

道路用地

S1

32.21

10.00

广场用地

S2

0.09

0.03

4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U

0.2

0.06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0.2

0.06

5

绿地

G

76.91

23.88

其中

公共绿地

G1

7.15

2.22

生产防护绿地

G2

69.76

21.66

6

水域和其它用地

E

192.68

59.82

其中

水域

E1

35.71

11.09

耕地

E2

50.79

15.77

园地

E3

91.65

28.45

林地

E4

14.54

4.51

7

总计

322.11

100

规划用地面积指标:

规划用地面积:

322.11公顷=4831.65亩

水域面积:

35.71公顷=535.38亩

耕地面积:

50.79公顷=761.47亩

园地面积:

14.54公顷=217.99亩

居住用地:

13.46公顷=201.80亩

公共设施用地:

6.56公顷=98.35亩

公共绿地面积:

7.15公顷=107.2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