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8285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docx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0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之一

  建新小学田燕芳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

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

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

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

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

(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

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

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

(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

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

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

教师点拨:

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

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

(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

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

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

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

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

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

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

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

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当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

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当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

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当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

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

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

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效果显而易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