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79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8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笔记.docx

病理生理学笔记

目录

第一部分概述 2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疾病概论 2

第二部分基本病理过程 5

第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5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13

第三章缺氧 21

第四章发热 25

第五章应激 27

第六章细胞增殖、凋亡异常与疾病 31

第七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33

第八章休克 38

第九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44

第三部分器官病理生理学 47

第一章心功能不全 47

第二章肺功能不全 53

第三章肝功能不全 57

第四章肾功能不全 61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章绪论

一、 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诊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二、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

1.发展简史

2.未来趋势

(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

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的、最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使之达到科学化;是对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变革

(2)疾病谱的改变

(3)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

将基础医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和成果迅速转化为新的临床治疗理论、治疗方法、治疗技术和开发有效药物

(4)个体化医疗

(5)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

通过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具有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的特点

三、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主要

内容

理论课:

①总论;②基本病理过程(fundamentalpathologicalprocess):

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缺氧、发热;③各论/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实验课

研究

方法

整体动物模型:

最能体现人类疾病特征的实验模型

离体器官模型:

不宜用于慢性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实验研究离体细胞模型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相关概念

1.健康(health):

不仅是没有疾病/衰弱,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适应的完好状态;健康至少包括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2.疾病(disease):

是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出现损伤与抗损伤现象,导致自稳态调节紊乱/与环境和社会不相适应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亚健康(sub-health)/第三状态:

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包括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行为亚健康、思想亚健康、情感亚健康和人际交往亚健康

4.衰老(senescence)/老化(aging):

生理性衰老是指机体在增龄过程中,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渐进的全身复杂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病理性衰老则是由于疾病或异

常因素所导致的衰老加速;特点:

物质储备降低、稳态失调、调节反应迟钝

第二节病因学

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

定义

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分类

生物因素

n致病性不仅取决于病原体侵入的数量、毒性和侵袭力,还和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n致病特点:

①有一定的侵入门户和定位;②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即宿主必须对病原体有感受性);③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如免疫反应、抗药性的产生)

理化因素

n致病性主要取决于理化因素本身,而与机体反应性关系不大

n物理因素的致病特点:

①多仅引起疾病发生,在疾病发展中不再起作用;②潜伏期较短(紫外线和电离辐射除外);③对组织损伤无明显选择性

n化学因素的致病特点:

①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发挥作用;②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③多数对组织有一定的选择性;④致病作用和毒物本身的性质、剂量有关,也和作用的部位和整体的状态有关

营养因素:

各类营养物质缺乏/过多

遗传因素:

遗传物质畸变/变异所致疾病;遗传易感性(geneticsusceptibility)是指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患者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受基因、环境因素影响

先天因素:

损伤胎儿发育的因素

免疫因素:

免疫反应过强、免疫缺陷、自身免疫反应

生态环境因素

心理和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condition)

定义

是指能促进/减缓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特点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因素;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如季节、年龄、性别)

病因和条件在不同疾病中可以相互转化:

①有些疾病,有病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而不需要条件的存在;②同一因素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条

件;③一种疾病所引起的机体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疾病/另一些疾病发生的条件

三、疾病发生的诱因和危险因素

1.诱因(precipitationfactor):

是指通过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2.危险因素(riskfactor):

是指能够增加疾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疾病的发生和该因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尚无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该因素的致病效应,而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

第三节发病学

发病学(pathogenesis):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果

交替

含义: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

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以至因果不断交替和转化,推动疾病的

发生发展

特点:

①恶性循环(viciouscycle):

因果交替常致病情恶化;②有时候原始病因已

经不存在,但仍可通过因果交替推动疾病进展;③存在发病的主导环节

举例:

如失血性休克时的组织血流量进行性↓:

心输出量↓→血压↓→交感神经

(+)→微循环血管收缩→组织缺氧→微循环血管扩张→微循环瘀滞→回心血量↓→心输出量↓↓……

损伤

特点:

①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②

和抗

无严格界限,可相互转化

损伤

举例:

出血与止血

局部

和整

含义:

局部病变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影响整体;整体的功能代谢又会通过神经/

体液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

举例:

①一方面,疖肿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也可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引起全身性

表现(如WBC↑、发热/寒战);②另一方面,如果体质强壮/身体功能良好,则加以

适当抗感染治疗,局部疖肿可很快痊愈;反之则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甚至脓毒血症)

临床意义:

注意抓住局部和整体的辩证关系,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处理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

主导作用:

①直接损伤神经系统;②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③心身疾病

体液机制

方式:

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内在分泌

神经体液机制:

神经机制与体液机制共同参与;如长期情绪紧张是高血压病

的危险因素

细胞机制

①直接损伤导致疾病的发生;②间接损伤推动疾病的发生发展

分子机制

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

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或基因(DNA、RNA)的变异

所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分子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酶缺陷引起的疾病、

血浆蛋白/细胞蛋白缺陷引起的疾病、受体病、膜转运障碍引起的疾病等

基因病(genopathy):

是指由身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所致疾病;包括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第四节疾病的过程与转归

一、 疾病的过程

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二、 疾病的转归:

康复(recovery)、死亡(death)

完全康复/痊愈:

是指致病因素已经清除/不起作用、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机体的自稳态调节(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

是指疾病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症状/体征消失,但基本病理变

化尚未完全消失(可留下后遗症)→需通过机体的代偿反应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分类:

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

过程(传统观点)①

n濒死期/临终状态:

特征是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n临床死亡期:

标志是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

n生物学死亡期:

从大脑皮层到各组织器官均相继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心肺死亡与脑死亡

n心肺死亡:

把心跳和呼吸的永久性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

n脑死亡(braindeath):

是指全脑(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功能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

失和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首要指标是自主呼吸停止

n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自主呼吸停止(首要指标)、不可逆性深度昏迷/大脑无反应性、①现在认为死亡是个事件,以脑死亡为标志

血浆

(5%)

组织间液(ISF)

(15%)

★第三间隙液/分泌液/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fliud):

ISF中有极少数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如

关节腔、颅腔、胸膜腔、腹膜腔)内;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

(二)影响因素(含水量)

1.胖瘦:

胖<瘦(肌肉比脂肪含水量多)

2.性别:

男>女(女性脂肪多)

3.年龄:

小儿>成人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注意:

不包括“心跳停止”)

n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①协助医务人员判定患者的死亡时间、适时终止复苏抢救;②减少经济消耗和情感负担;③有利于器官移植

脑死亡VS植物人:

后者是指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所致主观意识丧失,但仍保留皮

层下一些中枢的功能(尤其是自主呼吸功能仍保留!

项目

脑死亡

植物人

定义

全脑功能丧失

脑的认知功能丧失

自主呼吸

意识

丧失

有睡眠-觉醒周期、但无意识

脑干反射

恢复的可能性

其它相关概念

n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

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患有威胁生命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痛苦,为患者和家属提供身体上、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

n临终关怀(hospicecare):

是指对于那些预期生命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通过医学、护理、心理、营养、宗教、社会支持等方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以尽量舒适,有尊严、有准备、平静地离世

n安乐死(euthanasia):

是指对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用医学方法结束生命的一种措施

第二部分基本病理过程

第一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第一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正常体液的容量、组成与分布

(一)成人(占体重百分比)

细胞内液(ICF)

(40%)

细胞外液(ECF)

(20%)

体液

(60%)

(三)小儿体液的特点

1.按单位体重计算,年龄越小、体液越多→但增加的主要是ECF(尤其是ISF;血浆不变)

2.代谢旺盛→水交换频率高

3.调节能力差→易发生紊乱

二、体液的成分

电解质

定义:

以离子状态溶解于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有机物

分布概况

nECF:

阳离子主要是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