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7596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docx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概要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既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鸭梨、葡萄的7倍,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

它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省内已经有大面积的栽培。

为更好的提高马铃薯的整体栽培水平,促进马铃薯的生产,现将马铃薯的春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前准备

1、选地:

选择未施过甲黄隆、绿黄隆的地块,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偏酸性土壤;保水透水性适中的砂壤土或轻砂壤土对马铃薯生长最为有利,通气性和透水力差的重粘土和低洼排水不好的下湿地,最不适宜种植马铃薯,容易引起薯块腐烂。

2、选茬:

茬口的选择很重要。

轮作不仅可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钾素)缺乏,而且可能减少病虫害感染危害的机会。

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适宜与禾谷类和豆科作物轮作。

总的原则是:

忌连作,忌与茄科作物轮作。

忌迎茬(即在一块地里每隔一年种一次马铃薯),只少要三年轮作。

3、整地;马铃薯属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

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同时还可以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和保蓄水分,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抗旱排涝能力,一般在求深耕30--33CM因此,深耕细耙是保证根系发育,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重要条件,满足马铃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

二、合理施肥

每亩施用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农家肥随整地施入,化肥播种时集中一次性沟施。

大西洋、夏波蒂等专用型品种,由于结薯早,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使结薯前能使植株长起,给薯块膨大提供充足的养分。

播种前最好一次施足底肥,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更好。

因为磷钾肥与有机肥混施有利于提高磷、钾肥的肥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后,土壤能不断提供植株所需的养分。

氮肥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入,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避免植株徒长,可将全部氮肥的三分之二作为基肥施入,留三分之一做追肥用

补镁促产专家研究证明,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薯块膨大期,如镁肥充足,不仅产量高,而且淀粉积累多,品质好,因此在植株45厘米高时,每株要以50~100克硫酸镁对水溶化后追入。

叶面喷肥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从展叶起,每10天叶喷一次0.1%的硫酸镁、0.3%的磷酸二氢钾、1000倍的三十烷醇混合液,连喷3~5次,能显著提高产量。

化肥名称

实物(公斤/亩)

N

P2O5

K2O

使用方法

尿素(N46%)

8.0-18.0

3.7-8.3

-

-

基肥占60%

5.0-12.0

2.3-5.5

-

-

追肥占40%

磷酸二铵(N18%,P2O546%)

10.0-30.0

1.8-5.4

4.6-13.8

-

基肥

硫酸钾(K2O27-54%,以40%计)

10.0-25.0

-

-

4.0-10.0

基肥

合计

33.0-85.0

7.8-19.2

4.6-13.8

4.0-10.0

土壤及灌溉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地块取上限

N:

P2O5:

K2O(按上限计)

1

0.72

0.52

三、选用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是高产的关键。

没有优良的品种,不可能达到高产的目的。

选用良种要坚持3个原则:

1、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选用良种:

根据水资源情况选择品种,耐水肥品种如:

费乌瑞它,大西洋,夏波蒂;水旱地均可种植的克新4号,陇薯三号,同时要针对各地主要病害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2、根据不同种植方式选用良种:

如间作套种要选用株型直立、植株较矮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

如:

费乌瑞它,克新4号。

3、根据不同用途选用品种:

出口产品要求薯形椭圆、表皮光滑、芽眼极浅、红皮或黄皮黄肉的品种,如:

费乌瑞它;炸条、炸片加工要求淀粉含量不低于14%、还原糖不超过0.3%、芽眼浅、顶部和脐部不凹陷的品种如:

大西洋,夏波蒂;淀粉加工要求含淀粉高的品种等,如:

陇薯三号,青薯168,。

四、切块与催芽

一般1公斤种薯切块30--40块为宜,切块时要先破顶芽纵切,再根据薯块大小及芽眼位置横切,要求切块大小在25克--30克左右,每块都要有一个芽眼,不能削皮挖芽和去掉顶芽,小种薯不再切块直接用于整薯播种。

去尾芽 经试验观察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为此在切种薯时应对尾芽弃置不用。

切刀要消毒,(选用0.2%升汞水、5%石碳酸、0.1%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切好块茎用50%多菌灵500倍液与1000倍农用链霉素喷湿晾干堆放,上盖一层草帘,在15℃左右,5、6天后芽长1CM时揭帘炼苗,待芽晒绿时即可播种。

催芽的好处是可以淘汰病、烂、退化种薯促进早出苗,出全苗,苗壮苗齐。

药剂拌种将切好的种块用甲霜灵锰锌、代森锰锌、宝大森、多菌灵等按每公斤切块5g的药剂拌种,现拌现种,拌种后的种块不能久放,当天种完。

忌用粉锈宁(三唑酮)拌种。

五、播种

1、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

正确确定播种期有3个原则:

1、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7~8℃时播种;2、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一般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天为适播期;3、应把薯块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平均气温不超过23℃,日照时数不超过14小时,有适量降雨。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正常年份可根据海拔高度确定播种期。

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区域,适宜播种期在4月上旬。

海拔1800米以上的区域,一般要求海拔每升高100米可推迟播种5~7天。

海拔在2300米以上的区域,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中旬

2、播种技术播种技术可根据土壤湿度和其它需要选用播后覆膜覆土或覆膜后开穴播种技术。

海拔较高、土壤湿度大、地温回升慢的区域,要求选用覆膜开穴播种技术,以防土壤湿度较大,覆膜后土壤通气性差、地温较低、种薯萌芽迟缓而造成切块缺氧腐烂,影响出苗率。

采用起垄种植,垄沟40cm,垄宽80cm左右。

为防治地下害虫,起垄时将基肥与3kg甲拌磷、2kg呋喃丹或1kg辛硫磷乳油与细绵沙均匀拌成毒沙一次性沟施在垄内,播种时每垄种两行,两行穴眼相错成等边三角形,播种深度12厘米左右,尽量确保芽眼朝上。

3、合理密植密度可根据品种不同而定.费乌瑞它,每亩5000~5500株为宜,大西洋,每亩5500~6000株为宜,夏波蒂,每亩3500-4000株为宜,克新4号,每亩5000~5500株为宜,陇薯三号,每亩4000-4500株为宜。

4、膜上覆土技术采用播后覆膜技术,出苗前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膜面覆土,才能确保种薯顺利顶膜出苗、培育壮苗。

一般在播后15~20天进行覆土,覆土厚度3~5厘米。

覆土要均匀、细碎,培土宽度应尽量将膜覆完,以防种薯幼芽趋光串苗。

同时,可根据气温情况适当提前覆土。

如果播种后气温较高,地温回升快,发芽出苗也随之加快,因此可提前3~5天覆土。

采用覆膜后开穴播种技术,应在播后将空穴用细绵土盖实,并形成小丘,将空穴周围地膜压严实,防止进风揭膜。

六、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1、查苗补苗,出苗期间要仔细查苗,及时将不能自行顶出地面的苗放出。

苗出齐后,对缺苗的种穴进行检查,若缺苗是因缺种或“盲眼”薯块所致,应及时补种;若是因病烂薯块所致,则要将坏种连同周围土壤挖出,再进行补苗(播种时应将多余的种薯密植田头,以备补苗之用)。

2、灌水、培土,中耕除草,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突出一个“早”字,总的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

管理的重点是,前期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注意排、灌、防止病虫害。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30天左右,播种后因温度逐渐上升,杂草丛生,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除草。

苗子出齐70%后,要及时灌水,现蕾期进行培土,浇水。

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进行第二次培土、浇水,应结合除草进行,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

此时可视植株长势情况决定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施些尿素,约10kg左右。

马铃薯比较抗旱,但要获得高产就不能缺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

尤其在夏季高温阶段,土壤温度达30℃左右时,对高温敏感的品种会产生畸形块茎,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正常生长。

雨后积水应及时防涝,否则将造成田间烂薯。

收获前15天停止浇水,利于收获贮藏。

3、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时间,及时防治晚疫病、蚜虫、蝼蛄等。

防治晚疫病,要适时施药防治开花前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及其附近植株上的病叶摘除就地深埋,撤上石灰。

然后对病株周围的植株用l:

100-200倍波尔多液喷雾封锁,隔10天再喷1次。

也可采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涪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4、防冻:

在高海拔地区无绝对无霜期,种植马铃薯在苗期注意防霜冻,特别地膜种植更为重要,方法是烟雾法。

七、收获

适时收获,茎叶呈现黄色,中基部叶片枯萎、薯皮老化、薯块易从脐部脱落时收获。

应按合同要求,剔除各类不合格薯,将符合标准的装袋交售。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进行防治。

春季马铃薯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疮痂病等,虫害有蚜虫、地老虎、蛴螬、茶黄螨、潜叶蝇等

防治策略主要依据当地主推品种特点及防治对象而提出,如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以预测预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马铃薯环腐病以种薯处理为主。

防治时期主要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制定,如马铃薯环腐病、黑胫病在4月上旬,从种薯处理就要开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7—8月等。

主推技术如施肥水平、密度设计、起垄覆膜等农业防治措施。

种薯药剂处理、切刀消毒等。

大田药剂种类、使用方法等。

1、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的种类很多,在国外已发现的有24种(其中有两种为类菌质体)。

我国已发现8种病毒即 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PVA(马铃薯A病毒),PVS(马铃薯S病毒),PVM(马铃薯M病毒),PAMV(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STVd(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甘肃省主要有PVX(马铃薯X病毒)、PVY(马铃薯Y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根据其症状,分为如下四大类型。

花叶类型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很多,如PVX、PVY、PVA、PVM.PVS等。

这些病毒可单独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感染引起花叶症状。

根据花叶感染程度可分为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黄斑花叶。

卷叶类型由PLRV引起的卷叶症状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变厚、变脆,一般基部叶片卷曲严重,初感染时顶端叶片首先卷曲,有的品种并伴随有茎部和块茎维管束坏死。

甘肃省马铃薯生产上流行的病毒病害主要为由PVY、PVX引起的花叶病(包括轻、重花叶病与皱缩花叶病)和由PLRV引起的卷叶病。

丛生矮化类型一是丛矮,植株分枝多丛生,叶片变小,感病块茎产生纤细芽,可能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二是黄矮,顶端叶片黄化,植株矮缩,块茎内有坏死斑。

可能是由PRDV(马铃薯黄矮病毒)引起的。

束顶类型植株顶部叶片小,变黄,微卷卷曲;有的表现出顶端叶片成锐角,向上直立。

可能是PSTVd(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的。

甘肃主要有卷叶类型和花叶类型。

病毒病防治一是选用抗病耐病优良品种;二是选用脱毒种薯,确保无毒种薯种植;三是出苗后药剂防治。

适期喷洒1000倍1.5%植病灵乳液或500倍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溶液;四是现蕾前要及时发现和拔除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叶片皱缩、植株矮化等症状的病株。

五是改变栽培措施。

(1)进行轮作或轮休,中断侵染循环;

(2)改变播种期,根据蚜虫迁飞高峰时间,以决定播期,早迁飞可适当晚播,以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晚迁飞可适当早播,以使植株在蚜虫迁飞期已具有成龄抗性;(3)马铃薯田远离毒源植物如茄科蔬菜、感病马铃薯等,以减少传染,还要远离油菜等开黄花的作物,从而减少蚜虫的趋黄降落;(4)收获前提早刹灭并清除地上部分,以减少病毒运转到种薯的机会;(5)防治和控制传毒介体昆虫,可用药剂防除。

2、传毒蚜虫和地上害虫的防治一是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二是黄板诱杀。

三是药剂防治:

采用乐果、氧化乐果、功夫、灭蚜威、阿克泰等农药稀释500~1000倍喷雾3~4次。

其它地上害虫可结合防蚜喷洒特效杀虫剂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为防治地下害虫,起垄时将基肥与3kg甲拌磷、2kg呋喃丹或1kg辛硫磷乳油与细绵沙均匀拌成毒沙一次性沟施在垄内,。

生长前期为彻底防治可结合浇水亩用1公斤辛硫磷乳油进行根灌

3、晚疫病晚疫病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

晚疫病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对番茄、青椒、茄子等常造成危害。

症状马铃薯的叶、茎、花、浆果和块茎均可受害。

植株地上部受害后,最先表现的症状是叶片边缘或尖端出现淡褐色的不规则型斑点,在斑点的外围有浅绿色的环带,病斑扩大后叶片开始卷缩,大气湿度增高时,病斑呈水浸状,叶背面产生白色霉毛,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囊。

块茎感病首先是表皮出现紫褐色小病斑,然后凹陷,多数小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切开患处,可见病组织变为锈褐色,腐烂后呈烂梨渣子状。

窖藏和运输期间,如遇温湿度过高,带病块茎会大量腐烂,在腐烂的块茎上生有白色霉毛。

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阴雨、晨露使叶片水湿,是病菌孢子入侵的有利条件。

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4℃,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10℃。

菌丝可在块茎中越冬,主要是播种带病的块茎,在条件适宜时首先从带病块茎植株发病,由中心病株再扩大传播.降雨时又把病菌孢子带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或在收获时块茎表皮被擦伤,土壤和茎叶上的病菌孢子趁机侵入块茎。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好的防病办法.克新系列等。

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

只要种薯不带病,田间就不会首先出现病株。

淘汰病薯,第一,在种薯出窖进行催芽前严格剔除;第二,催芽期间,凡不发芽或发芽慢,出现病症的全部剔除;第三,切块播种或整薯播种时严格检查,剔除病薯。

③药剂防治.目前采用的药剂在防治晚疫病上最好的是瑞毒霉。

田间发病时最好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施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溶液,每l0天左右喷1次,2~3次即可控制病害发展。

药剂:

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WP(德国拜耳公司),58%安露可湿性粉剂WP(英国诺信集团),72%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87.5g/L银法利SE,拜耳公司,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湿性粉剂,克露72%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可杀得77%可湿性粉剂,硫酸铜,波尔多液,58%宝大森

④厚培土。

田间晚疫病孢子侵入块茎,主要是通过雨水或灌水把植株上落下的病菌孢子随水带到块茎上造成的。

在种植不抗晚疫病的品种时,尤其是块茎不抗病的,要注意加厚培土,使病菌不易进入土壤深处,以减少块茎发病率。

⑤割秧防病。

在晚疫病开始流行时,对种植密度大,行距小,不能厚培土的地块,要在植株还未严重发病前把薯秧割掉,运出田间。

作为留种的地块更应及早割秧,尽量防止病菌孢子侵入块茎,以免后患。

4、环腐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可减产30%~60%。

收获后贮藏期间如有病薯存在,常造成块茎大量腐烂,甚至“烂窖”,应予以足够重视。

  病苗主要在植株和块茎的维管束中发展,使组织腐烂。

病株一般生长缓慢,开花期前后病症明显,常出现部分枝叶萎蔫,下部叶从叶缘变黄并向内卷曲,柱叶枯死慢,这是与青柏病不同之处。

块茎发病是病苗沿维管束通过匍匐茎进入维管束环,严重时薯肉一圈腐烂,呈棕红色,用手指挤压,则薯肉和皮层分离。

但芽眼并不首先受害,这也是与青枯病不同之处。

种薯带病是主要的病源。

尤其是切块播种,病薯可诵过切刀把病菌传给健康块茎。

而且病菌还可由运输工具如草袋、筐和机具带病菌后传播给健康块茎。

但土壤并不传病。

环腐病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0~23℃,而田间发病的适宜温度是18~20℃,土壤温度超过3l℃,病害受抑制

防治一是严格选种。

播种前进行室内晾种和削层检查,彻底淘汰病薯。

二是切块时切刀可用53.7%可杀得2000倍干悬浮剂400倍液浸洗灭菌。

切后的薯块用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47%加瑞农粉剂500倍液,浸泡30分钟。

三是生长期管理。

结合中耕培土,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并喷洒1:

1:

100的波尔多液或0.1%的硫酸铜溶液进行防治。

5,黑胫病黑胫病在西北地区较为普遍。

植株发病率,轻者占2%~5%,重的可达50%左右。

病重的块茎播种后未出苗即烂掉,有的幼苗出土后病害发展到茎部,也很快死亡,所以常造成缺苗断垄。

症状幼苗期或成株期发病的植株明显变矮,茎杆变硬,节间缩短.叶片黄化并卷缩变小,侧枝与主枝的夹角从锐角趋于水平状态。

后期发病的植株也出现萎蔫现象。

最明显的症状是植株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直到母薯,其病菌释放到土壤可侵染幼薯,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

病株最终多半死亡。

一般不结薯或只结l-2个小薯。

田间发病晚的植株可使块茎带菌病菌从植株经根部进入匍匐茎,再从脐部侵入块茎,但并不沿维管束发展,而是为害髓部,髓部变黑,产生粘液和臭味。

严重者可在田间腐烂,轻者混入健薯中,来年播种于田间再次发病。

传病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通过带病的种薯传病,病菌可由切刀传病,也可从块茎皮孔侵入组织后发病。

病株结的块茎,病菌从匍匐茎进入块茎,并首先在脐部组织发生腐烂,而后延伸使整个块茎腐烂。

土壤湿度大、温度高时,植株大量发病。

在土壤湿度小时,发芽生长的植株不会马上发病,而在土壤湿度大时即出现病症。

病菌在15~25℃都能致病,病菌发育的适温为23~27℃。

防治方法

①生产无病种薯。

②种薯播种前进行严格检查,并在催芽时淘汰病薯。

③选排水条件好的土地种植马铃薯,防止土壤积水或湿度大,导致病害发展。

④药剂防治:

用O.Ol%~0.05%的溴硝丙二醇溶液浸种15~20分钟,或用0.05%~0.1%春雷霉素溶液浸种30分钟,或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

而后取出晾干播种。

⑤收获、运输、装卸过程中防止薯皮擦伤。

贮藏前使块茎表皮干燥,贮藏期注意通风,防止薯块表面出现水湿。

6、疮痂病

疮痂病主要危害块茎。

开始在块茎表皮发生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破坏表皮组织,病处中部下凹,形成疮痂状褐斑。

病菌主要从皮孔侵入,表皮组织被破坏后,易被软腐病菌入侵,造成块茎腐烂。

防治方法

①在块茎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度,防止干旱。

②实行轮作,在易感疮痂病的甜菜等块根作物地块上不种植马铃薯。

③种植马铃薯地块上,避免施用石灰,保持土壤氢高子浓度6309~10000纳摩/升(pH5~5.2)之间。

④选用高抗疮痂病的品种。

⑤疮痂病和粉痂病的药剂防治,可用0.2%的福尔马林(甲醛)溶液(即含40%甲醛的药液500毫升加水100升),在播种前浸2小时,或用对苯二酚(化学醇)100克,加水100升配成0.1%的溶液,于播种前浸种30分钟,而后取出晾干播种。

为保证药效,在浸种前需将块茎上泥土去掉。

7、早疫病

早疫病分布广泛,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它是最主要的叶片病害之一。

 症状:

褐色、角状的坏死斑块在叶片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形成,较少扩散到茎上。

叶片病斑很少是圆形的,因为它们受到较大叶脉的限制。

病斑通常在花期前后形成,到植株成熟时病斑明显增加。

病斑首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形成。

它们可能也会引起馅黄,落叶或早死。

腐烂的块茎颜色黑暗,干燥似皮革状。

•    易感品种(通常是早熟品种)可能表现严重的落叶,晚熟品种表现抗性。

植株在加速成熟的胁迫条件下(例如不良环境、温暖、潮湿气候、其它病害,或者养分不足)变得易感早疫病并在成熟以前死亡。

•    防治:

在生长季节提供茁壮生长的条件,尤其是灌溉和追肥。

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为害。

晚熟品种的抗性也是非常有效的。

马铃薯品种介绍

费乌瑞它费乌瑞它(Favorita),荷兰薯,是一个早熟高产马铃薯品种,生育天数60-65天,干物质17.7%,淀粉12-14%,还原糖0.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13.6毫升/100克。

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商品薯率极高,芽眼浅,表皮光滑,淡黄皮,薯肉鲜黄色。

品种较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和癌肿病免疫,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抗病。

具有生长势强,茎粗壮繁茂、叶片大、早期扩展迅速的特点和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的特性。

食用品质极好。

费乌瑞它因其具有明显的早熟、高产优势和优良的品质,受到生产和消费者的普遍喜爱,出口港澳地区极受欢迎,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同时,也是进入南方和东南亚市场的一个优良创汇品种。

•适应性与产量:

该品种耐水肥,适于水浇地高水肥栽培。

一般亩产2500公斤,高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种株形直立分枝少,适于密植,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水肥条件增加到4500~5000株,并采用优质脱毒种薯;块茎休眠期短,适于二季作地区栽培;播前需晒种催芽,块茎对光敏感且易露于地表,应及早多次中耕并高培土,以免形成绿薯影响品质。

•克新四号克新4号是一个早熟高产马铃薯品种,生育期70天。

薯块扁圆形,块大整齐芽眼浅、表皮光滑、黄皮、浅黄肉,极耐贮藏,该品种对马铃薯Y病毒具有过敏抗性,耐束顶病。

具有植株生长繁茂,早期扩展迅速的特点和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的特性。

一般亩产3000公斤,高产可达5000公斤,食用品质好。

•克新4号因其具有明显的早熟高产优势和较好的消费质量,受到生产和消费者的普遍喜爱,全国种植面积约30万亩。

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较理想的盈利品种。

块茎质量:

黄皮、浅黄肉、表皮光滑、薯形扁圆芽、眼数目中等、薯形整齐一致、芽眼浅、休眠期短、极耐贮藏、干物质21.4%、淀粉13.3%、还原糖0.04%、粗蛋白2.23%、维生素C14.8mg/100g

抗病性:

中抗花叶病毒PVX、对PVY过敏、轻感卷叶病毒PLRV,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较抗,植株轻感环腐病、块茎中抗

消费品质:

煮食口感优、味道好,炸片色泽一般、口感较好,烹调后色变轻

田间特性:

株型开展、繁茂,生长势中等,花冠白色、花粉少、瓣尖无,天然果少、绿色、大,株高60厘米,分枝少,茎色绿色,叶片中等、叶缘平展,叶色浅绿、侧小叶4对,结薯期早、结薯集中,生育期70天。

栽培管理:

1.耐水肥,适于水浇地高水肥栽培。

2.植株分枝少,适于密植,每亩5000~5500株为宜。

3.休眠期短,适于城市郊区及二季作区栽培,播前需催芽。

生育期应及早多次中耕培土。

•用途:

产品可提早上市鲜食或加工利用,出口港澳极受欢迎,效益显著。

•大西洋大西洋(Atlantic),美国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15天。

株型直立,生长势中等,茎秆粗壮,基部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