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7251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及对策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一个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什么产品,向哪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应该进口什么产品,从哪些国家和地区进口,以增加本国的福利,促进本国的发展。

同时还要保持多高的进出口比例关系和多高的对外贸易系数,才能实现本国福利的最大化和经济的健康循环发展。

从传统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无论自由贸易理论还是保护贸易理论,都在为各国和地区间的贸易活动。

一、对外贸易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有关贸易结构的传统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

他认为: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商品的国别价值低于它的国际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该商品若只在国内市场销售,国别价值作为衡量该商品的价值尺度,它的国别价值量不会因此而增加分毫。

但是,如果这个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情况就不同了,从劳动时间上看,一个单位的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等于一个以上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价值量上看,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在它们之间有一个级差。

而国别价值在国际市场上不是现实价值,而是按国际价值出售。

只要生产率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出售价格降到与商品的国别价值相等的程度,那么高于国别价值而低于国家价值的那个“差额”,就作为超额价值或超额利润为这个国家所有,国别价值通过商品的国际交换的确是增加了。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只要专门生产本国与别国相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且同样能从中获利。

在比较优势条件下,对外贸易也可引起一国国民价值的增加。

总之,按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分工和对外贸易,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的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经济效益。

就我国来说,通过国际分工和实现国内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花费等量的劳动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或使用价值;通过出口可以带动出口企业的发展,从而起到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作用。

可见,对外贸易不仅具有实现商品流通的功能,而且具有直接促进社会生产领域进步的功能。

作为传统贸易理论的另一主流派别,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凝聚了比较优势理论的精华,进一步指出,由于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不同的资本和劳动数量,而不同国家拥有这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数量也不一样。

因此,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较为充裕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商品。

根据这些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各国都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商品,互相交换,从而节约社会劳动并从中获利。

例如,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故应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发达国家资本、技术资源充裕,则应生产并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然而如果这样,国际分工位次越低的经济将越依赖国际分工位次高的市场,而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必将使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位次的依附状态,其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也将无从谈起。

(二)有关贸易结构优化的国际贸易新理论

有关贸易结构优化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主要有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等。

技术差距理论将技术作为一种要素引入了国际贸易领域,强调了技术差距对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

一国若想改变其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落后地位,便应重视技术革新。

但是,发展中国家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研究与开发又需耗费大量的资金,使得资金本已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更加紧张,而技术革新带来的益处却又不能在短期内实现,静态的比较优势和动态的发展目标之间矛盾重重。

如何取舍,这将不仅是单个企业的问题,更是政府部门与国家整体的问题。

技术差距论强调技术差距对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影响,说明一国若想改变其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落后地位,就必须重视技术革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商品结构。

技术差距论为我国“科技兴贸”的贸易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从产品的技术创新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比较优势变化进而对导致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做了论述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由于工业先进国的产业转移导致彼此之间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的变化。

这种动态的经济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来优化其外贸结构以及我国发展加工贸易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产业内贸易理论说明产品的差异性、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是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主要原因。

这个理论对发展产业内贸易,改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具有借鉴意义。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指出:

一国竞争优势的强弱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竞争优势。

国家的竞争优势是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所有产业上都有竞争力,而是只能在某些特定产业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国要优化其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需要发挥政府作用,培育国内需求,加快建立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鼓励和促进企业竞争,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同时实施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二、外贸依存度

(一)外贸依存度的概念

外贸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

由于各国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上存在统计差异,世界银行通常采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与“商品GDP”的比值来修正这一指标。

这个指标分析了对外经济活动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实物资源流量上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

所以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共同决定了其外贸依存度的高低。

如果一国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该国的外贸依存度就会上升,说明其国民经济的贸易开放程度增强。

(二)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现状

从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逐年攀高的态势。

2004年外贸依存度达到70%,比1990年的30%翻了一番多,仅与2003年相比就高出近10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将创纪录地超过1000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突破75%。

据我国商务部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更是超过了80%,但并不能由此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绝对过高的结论。

诚然,从数字上看,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的确很大。

有人担心,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是否意味着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是否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国际不确定因素,经济安全也将因此面临挑战。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决非一个纯粹的出口导向型国家。

目前这一外贸依存度指标并不能真正衡量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

首先应该知道研究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能忽略我国的加工贸易这个特殊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加工贸易迅猛发展,取代了一般贸易。

九六年首次超过50%,以后连续多年均在50%以上,近几年虽然增长缓慢但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

与一般贸易不同的是,加工贸易是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再出口,在统计上既算入进口,又算入出口,出现重叠计算,使得贸易总额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了,夸大了我国贸易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其次还要考察GDP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人口﹑资源少的小国经济外向性较强,因此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而诸如美国这样的大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拥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虽然随着贸易自由度的加深而有所提高,但仍属于较低程度。

中国虽然也拥有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外贸依存度应显然低于那些小国,但由于我国的GDP规模比较小,所以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仍然较大。

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达,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部分产值并没有计入GDP总值中,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修正指标计算,剔除GDP统计差异,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并不高。

最后,汇率因素也有一定影响,按现行汇率计算的外贸依存度明显偏高,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可能就低得多[7]。

如果考虑上述因素,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实际依赖程度并不像当前外贸依存度指标显示的那么大。

而且,外贸依存度是衡量经济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不是衡量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唯一指标。

一国外贸依存度多高合适,理论上也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标准。

一般而言,小国贸易依存度高些,大国低些;经济起飞阶段贸易依存度高些,成熟阶段低些;工业行业外贸依存度高些,服务业低些。

所以,在制定新时期的贸易战略时,我们不应拘泥于外贸依存度的高低,而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外贸依存度背后深层次的贸易结构问题,最大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确保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三、从外贸依存度角度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

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什么?

出口多少?

向哪里出口?

这就涉及到了对外贸易结构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四种表现形式: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一)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整个贸易总额内所占的比重,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在不断改善,但是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内商品结构的限制,总体结构还欠合理。

1.从出口方面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出口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人们通常以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

动态数据显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正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

2006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维持高于正常增长幅度的水平,增速超过30%。

其他如纺织、家电、玩具、鞋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增速,则呈现出回落趋势,出口商品的结构差距已经拉开这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开始了从以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到以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正不断改善。

目前我国的出口仍然依赖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一比较优势,掌握核心生产环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并不多。

总体而言,我国仍然处于较低的国际分工位次,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同质性产品,技术层次低、需求弹性小、缺乏实质竞争力,不得不依赖量的增长和价格竞争。

此外,在我国占有较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领域,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玩具等日用品以及加工装配为主的制成品领域,我国出口量的迅速增长容易遭遇进口国严厉的竞争政策,从而恶化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引起贸易摩擦。

同时资源型商品的规模收益递减又使我国面临不利的成本竞争条件,进而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

而且,这些我国占据优势的出口产品与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趋势背道而驰。

可见,在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依存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仍然任重而道远。

2.从进口方面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近年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也逐年攀高,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稳步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进口主导。

尽管如此,仍不难发现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国进口结构中制成品的比重要大于出口结构中的比重,并且以机械产品、运输设备为主,这类商品进口依存度较大。

而初级产品的进口除纺织原料用于加工出口外,其它大都不产生相应的产品出口。

这说明我国的进口主要用于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弹性较低,容易导致对某些产品的海外依赖。

其次,我国矿物燃料等资源型商品的进口比重不断上升,反映出我国资源相对于工业化发展是稀缺的。

技术进步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根本途径。

针对我国目前在技术进步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国可有选择地借鉴日韩的成功经验,如利用国际技术转移升级产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政府进行监督等等,除了上述几点,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还必须采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人才流失及重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改造等等措施来推动技术进步。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二)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

对外贸易方式结构是指各种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在一国对外贸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联系。

近年来中国贸易发展迅猛,贸易方式发生了从一般贸易为主到以加工贸易为主,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转变。

1.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加工贸易迅猛增长,已经超过贸易总额的一半,到2004年加工贸易了进出口总额接近5500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7.6%,超过一般贸易,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从外贸依存度的角度来看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对比分析显示加工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即加工贸易的外贸依存度)已大大高于一般贸易,所以尽管我国当前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都很高,但若仅考虑一般贸易项下部分近年来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是有下降迹象的。

可以说目前高水平的外贸依存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引起的。

2.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加工贸易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经营主体,并由此带来了贸易地区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市场结构及国内产业链结构的一系列变化。

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提升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配套水平,有利地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造成了三大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阻碍了加工贸易的本地化进程,激化了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摩擦,影响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提高。

通过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外贸进出口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然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并不代表我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其他外贸主体的竞争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虽然表面上沿循了工业化和贸易促进的基本发展战略,事实上却成为以外资经营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周转站”。

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经过加工组装出口国外,几乎形成一个封闭循环,其大出依赖于大进。

这种加工贸易导向的开发区模式虽然带来地方的表面繁荣,但对经济发展的真正推动却有限。

与本土企业相比,它们的利润只有很小比例的工薪收入等项留在当地。

而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从事的加工生产大都在中低水平徘徊,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有限。

如果一味无所顾忌地招商引资,征占耕地,兴建工业园区,是不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与冷静,既不能片面追求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带来的暂时利益,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发展加工贸易望而却步,而是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对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引导与规范,提高加工贸易中国原材料的采购率,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促使其向深加工、技术密集型发展。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境外投资,建立相应的综合管理体系。

(三)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模式结构

对外贸易模式结构是指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在一国对外贸易模式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联系。

对外贸易模式主要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前者主要以传统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为指导,后者则主要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等理论等为指导。

1.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的产业间贸易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长期以来,在发展对外贸易中也主要采取了依靠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基本上是侧重于与贸易伙伴之间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对外贸易格局基本上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在此指导之下,我国外贸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深刻变化的今天,我国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模式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性日益突显,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恪守了多年的比较优势战略,正愈发地显示出其局限性,产业间贸易模式亟待向产业内贸易模式升级。

2.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的产业内贸易

从长远来看,为了使我国能在将来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找到自己合适、正确的立足点,我国必须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改变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模式,发展一种与经济发展动态相一致的贸易模式,通过这种贸易模式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借以获取动态的国际贸易利益。

这种贸易模式就是产业内贸易,因为产业内贸易可以促进我国生产技术进步,有利于我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社会的物质福利水平,满足人们对差异产品的需求,降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代价,带动我国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扩大我国对外贸易空间和国际市场份额。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在许多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已经与发达国家生产厂商形成一定的垄断竞争关系,具备一定的以规模经济为前提的竞争实力,出现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重要迹象;但另一方面我国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即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支撑着对外贸易格局,而这些产品几乎没有什么产业内贸易。

所以我们有必要更加细致分析我国的产业内贸易状况,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及影响,并形成一定的贸易政策,重视和发展产业内贸易,以促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提升外贸竞争优势,强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四)从外贸依存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包括外部区域结构和内部区域结构,前者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国或地区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后者则是指国内各地区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1.从外贸依存度的国别分析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区域结构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其区位优势。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外部区域结构都是极不平衡的。

这主要表现在贸易国别和地区的集中度较高,高度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

这种贸易依存趋势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这也是我国贸易盈余的主要来源。

从下表可以看出中国对前三位贸易伙伴出口依存度最高的时期是90年代初,为此中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应该说这一战略已初见成效。

尽管如此,外贸依存度的国别分析显示,基于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状况,我国主要对外贸易区域仍集中在发达国家(美、日、欧)和港澳台地区,进出口贸易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

我国对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依存度分析(单位:

%)

贸易伙伴

199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一位

香港42.9

日本16.9

日本14.9

日本13.6

欧盟18.1

第二位

日本14.5

美国20.4

美国21.5

美国21.1

美国21.1

第三位

美国8.3

欧盟15.4

欧盟14.8

欧盟16.5

日本12.4

前三位总额

65.7

52.7

51.2

51.2

51.6

贸易伙伴的集中化,会造成我国出口产品和相关产业的单一化,而且一旦某个主要市场发生突变,或是这些国家对华经济政策的任何改变,都会给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波动与风险。

此外,我国出口产业和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需要通过内部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专业化和市场的多元化安排来优化商品结构,促进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不同层次的商品出口,增强经贸的互补性。

而目前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水平仍然较低,某些商品集中出口到单一或少数市场,可能会由于供过于求或买方垄断而导致出口成交价格偏低、贸易条件恶化,进而激化我国外贸中的“削价竞争”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进口国反倾销指控。

2.从外贸依存度的国内分析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区域结构

从对外贸易依存度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内部区域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部高、中西部低的态势,说明东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程度紧密,经济的外向化程度高,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则呈现内向型特点。

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与进口依存度还略高于中部地区,这说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显现成效。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的建议是:

首先,我们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进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占据更重要的生产环节,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次。

其次,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对加工贸易的引导;完善和规范对加工贸易深加工的管理办法,提高加工深度,延长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链;提高加工贸易中的国产原材料采购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走集约型技术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支持和引导开展境外加工贸易。

再次,强化专业合作,发展规模经济;扩大差异产品生产,创造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加快企业改制,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积极参与产业内贸易竞争。

最后,要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西亚、东欧中亚和拉美市场;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发展教育事业,实现“科技兴贸”。

只有这样,我国的贸易依存度才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国家的国际平均水平演进,贸易结构才能渐趋合理。

当然,要解决我国贸易与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最根本的还在于促进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向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使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中国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努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在国际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必须选择适宜的贸易发展战略、全方位优化自身的贸易结构,走上科技创新、集约增长、以质取胜、多元化、良性循环的贸易强国之路。

——正信嘉和200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