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爱祖国教育》.docx
《小学校本教材《爱祖国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本教材《爱祖国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校本教材《爱祖国教育》
爱祖国教育一
刘胡兰宁死不屈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
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
“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实践活动:
1、谈谈刘胡兰给你留下的印象。
2、学会唱《国歌》。
爱祖国教育二
抗日英雄王二小
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实践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2、歌舞《王二小》。
爱祖国教育三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名言:
“为了新中国,冲啊!
”
旱河上,巨大的桥型暗堡中向外喷吐着罪恶的火舌;桥型暗堡下,一个全副武装的年轻战士巍然挺立,单手托举着炸药包,导火索燃烧着,冒着青烟哧哧作响,战士高声呼喊着:
“为了新中国,冲啊!
”这喊声,震撼山河;这喊声,穿透硝烟,成了千万人的呼喊;这喊声,至今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董存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1954年,隆化县委、县政府为纪念董存瑞烈士,修建了董存瑞烈士陵园,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民政部、国家教委、团中央、国家文物局联合定为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实践活动:
1、画一幅“我爱北京”的图画。
2、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英雄的故事?
请与同学交流。
爱祖国教育四
邱少云的故事
邱少云(1926~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铜梁)。
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实践活动:
1、课后查阅有关国旗、国徽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2、找身边有国旗、国徽图案的实物。
爱学习故事一
读《名人故事》——爱学习的牛顿
牛顿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家里的负担全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希望牛顿早日挑起生活的重担,让他放弃学业,回家经营生意。
他只好离开了心爱的校园。
可是,牛顿特别会念校园的生活。
他就每天和仆人一起出门,让仆人自己去卖东西,他则找个清净的地方去学习,晚上在和仆人一起回家。
后来,他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
实践活动:
1、谈谈你将怎样去学习?
2、把每天在课外学到的字写在一个本子上,比一比谁在一周内学到得多。
爱学习故事二
勤奋学习的郭沫若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才学卓著的文豪。
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他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古文字学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建树。
与此同时,他勤奋苦学的精神也十分感人。
郭沫若在小学一年级读书时,老师讲历史课--《十六国春秋》,其中有许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国人的名字一样,非常难记,因而记人名便成为当时历史课的一只“拦路虎”。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一天,郭沫若约了一位要好的同学躲进一间阴暗的自修室里,两人苦读硬记,进行比赛,直到把整本历史课本一字一句背得滚瓜烂熟才走出屋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即使在年假期间,郭沫若都手不释卷,天天苦读。
有一年年假期间,他把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并一篇一篇地进行分析、校订和评价,在旁边写下批注,连《伯夷列传》里有一句被历代注家解释错了的话,他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加以校正。
对其中一些精辟言论和难得的资料,郭沫若视为珍贵财宝,不惜时间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笔把它抄录下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学习。
郭沫若一生写了不少诗词和文章,论著宏富。
但他从事著述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旁人代为抄写,一律都是自己动手。
即使到了晚年,在他年近80高龄撰写《李白与杜甫》这部研究性著作时,因视力减退,有人提议让别人代抄,可他仍然不同意。
他的不少书都是前后几次易稿,全都是他亲自逐字逐句地反复进行斟酌、锤炼、修改和抄写而成的。
显然,郭沫若的这种勤奋苦学的精神,始终是值得我们学习。
。
实践活动:
把全班人的名字认下来。
爱学习故事三
爱学习的几个小故事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
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凿壁偷光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
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墨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
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
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实践活动:
每天把新学的字在课外写10遍。
爱学习故事四
勤奋好学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
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
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
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
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
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
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
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
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
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
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实践活动:
写出自己课外阅读的计划。
爱创新故事一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项建筑一座巨大宫殿的任务。
这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鲁班就让徒弟们上山砍伐树木。
由于当时还没有锯子,他的徒弟们只好用斧头砍伐,但这样做效率非常低,工匠们每天起早贪黑拚命去干。
累得精疲力尽,也砍伐不了多少树木,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使工程进度一拖再拖,,眼看着工程期限越来越近,这可急坏了鲁班。
为此,他决定亲自上山察看砍伐树木的情况。
上山的时候,由于他不小心,无意中抓了一把山上长的一种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
鲁班很奇怪,一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来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
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
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抓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
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锯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
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杆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拉了一会儿,小锯齿就有的断了,有的变钝了,需要更换竹片。
这样就影响了砍伐树木的速度,使用竹片太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看来竹片不宜作为制做锯齿的材料,应该寻找一种强度、硬度都比较高的材料来代替它,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们立即下山,清铁匠们帮助制作带有小锯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践。
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了。
在鲁班之前,肯定会有不少人碰到手被野莫划破的类似情况,为什么单单只有鲁班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这无疑值得我们思考。
大多数人只是认为这是一件生活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往往在治好伤口以后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而鲁班却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正确的想法,很注意对生活当中一些微小事件的观察、思考和钻研,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甚至获得某些创造性发明。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留意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勤干思考,会增长许多智慧。
锯发明以后,鲁班又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古书对此有很多记载。
实践活动:
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不便,开动脑筋做一些改变,写下活动经过。
爱创新故事二
巧算灯泡容积
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
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
"我的上帝:
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
"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
"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来。
青少年学习知识时,要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活,记得住,更便于应用。
实践活动:
自制一个音乐盒。
爱创新故事三
四大发明——指南针
指南针是中国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页献。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
磁石的这种特性,被古人利用来制成指南工具。
最早出现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国时已普遍使用。
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样子像一只勺,重心位于底部正中,底盘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时把长勺放在底盘上,用手轻拨,使它转动,停下后长柄就指向南方。
东汉王充(论衡?
是应篇)记载了它的形状和用法。
(鬼谷子?
谋篇)里还谈到郑国人到远处去采玉,就带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
另外,指南车的发明亦谁一步把这种仪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但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的司南,成品较低,磁性较弱。
到了宋代,人们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制造了指南鱼和指南针,而指南针更为简便,更具实用价值。
它是以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成,在地磁作用下保持指南性能;以后把它装置在方位盘上,就称为罗盘。
这是指南针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
抌括对指南针放置方法也作过详细研究,总结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并作了比较:
一,水浮法。
把指南针浮在水面以指示方向,至于具体方法,沉括没有说明。
到北宋晚期,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
磁石条)才有介绍,原来是在指南针上穿上灯心草,就可以把针浮起。
水浮法的缺点是磁针会随水摇荡不定。
二,指甲旋定法。
把磁针放在指甲上,可以灵活运转,但缺点是容易滑落。
三,碗唇旋定法。
把磁针放在碗口边绿上,也可以旋转自如,但同样易掉落。
四,悬丝法。
取一根新棉丝,用一点蜡黏在磁针中央,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磁针即可指示方向。
比较之下,沉括认为这个方法最为理想。
指南针在公元十一世纪时已是常用的定向仪器。
指南针的最大页献,是大大地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据考证,公元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就开始用于航海了。
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到十三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实践活动用一根针制一个指南针。
爱创新故事四
四大发明——造纸术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强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
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
”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
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
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
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
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
下图是中国古代造纸工程之(抵压帘覆)及(干焙火烘)。
实践活动:
用废纸做一个笔筒。
爱父母教育一
——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
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实践活动:
歌舞“我的好妈妈”
爱父母教育二
——鹿乳双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
”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
”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
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实践活动:
调查父母的爱好制作连心卡,并且在平时要留心关照他(她)们。
。
爱父母教育三
———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实践活动:
每天放学后主动帮家里人做家务,比如:
收拾房、摘菜、倒垃圾等。
爱父母教育四
———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
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
“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
”伯愈回答道:
“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
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
”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
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实践活动:
1、在父母生病时,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
2、主动给父母端饭、倒水、叠被子等。
爱父母教育五
——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
“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实践活动:
给父母洗一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