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6126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错题总结 心理学.docx

错题总结心理学

错题总结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D)的过程。

A、问题结构

B、问题线索

C、问题内容

D、问题空间

2、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其思维的(D)越高。

A、流畅性

B、独创性

C、目的性

D、结构性

3、认识过程中影响着问题空间构造的因素有(ABCE)。

A、知识经验

B、注意

C、记亿

D、情感E、思维

4、与新手比,专家具有如下特征(ABCDE)。

A、专家更能有效地组织信息

B、专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说明其记忆容量大

C、专家善于运用直接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D、专家能在更深的层面上表征问题E、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1、有结构的问题是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2、同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3、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作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典型例症。

4、早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多以动物为对象,提出了各种理论。

5、以杜威等人为代表,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循序渐进、分阶段的过程。

6、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像,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7、对问题的表征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和深层特征,其中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9、能否有效地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

10、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

名词解释

3、理解问题

4、问题空间

7、发散思维

8、头脑风暴训练错题总结

(1)

6、教育心理学形成于(A)年。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879年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A)年。

A、1879年

B、1903年

C、1913年

D、1924年

8、心理学的缔造者是(B)。

A、桑代克

B、冯特

C、斯金纳

D、布鲁纳

9、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冯特

B、桑代克

C、苛勒

D、华生

10、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B)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里学》

D、《教育心里学大纲》

1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里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B)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申斯基

B、卡普切列夫

C、列昂节夫

D、鲁宾斯坦

1、教育心理学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ACE)

A、如何教

B、如何管理

C、怎样学

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5、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书本

B、录像

C、图片

D、教师E、计算机网络

6、教育心理学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主要涉及(ABCD)方面。

A、敬业精神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教学资格E、职业要求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ACDE)作用。

A、描述

B、验证

C、解释

D、预测E、控制

7、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Y)

8、实验法是在教育和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

(N)

9、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Y)

4、学生通过群体差异可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的思维水平差异上。

7、教育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

“学生喜欢我吗?

”、“同学们怎么看我?

”等。

9、处于关注情景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

”、“如何呈现材料?

”等问题。

10、教育心理学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等。

11、教学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15、2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的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1、教育心理学

2、教学内容

3、教学媒体

4、教学环境

5、学习过程

6、教学过程简答题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

3、教育心理学可以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4、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用(意义)?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交叉、重叠。

(1)与教育学的关系:

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2)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后者为前者提供基础,而前者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3)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后者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

前者的学习理论是后者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4)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前者包括后者,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狭义而言,前者要以后者的研究为基础。

2、答案要点:

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错题总结(6)

3、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B)。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8、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C)。

A、概念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B)。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学习

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学习

15、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C)。

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6、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ACE)。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E、知识提取

3、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N)上位学习

1、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7、心智技能的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

8、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9、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感性概括,也叫直觉概括

14、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15、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13、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五、名词解释

1、知识

2、下位学习

3、相关类属学习

4、上位学习

5、并列结合学习

6、知识学习

7、直观

8、言语直观

9、组块

1、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2、言语直观有哪些特点?

4、在运用变式中,往往会发生什么错误?

5、什么是重学法(节省法)?

七、论述题

1、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错题总结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的是(C)。

A、评价

B、测量

C、测验

D、评估

11、有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是(B)。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4、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B)的测验。

A、能力水平

B、成就水平

C、智力水平

D、知识水平

15、标准化成就测验与(C)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教学计划

10、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ACE)作出决策。

A、课程

B、教学计划

C、教学方法

D、内容处理E、学生培养方案

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作出决策。

3、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8、选择题是由题干和多个选项组成。

12、问题解决题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测验,另一种是间接测验。

13、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业成就的信息。

15、评价的评分标准可分为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两种。

五、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评价

4、常模参照评价

5、标准参照评价

6、配置性评价

7、正式评价

8、填空题

9、论文题

10、案卷分析六、简答题

1、教学评价的功能。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特点。

优越性。

4、对标准化测验的批评。

5、测验前的计划。

七、论述题

1、论述教学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

2、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与报告?

错题总结

(2)

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4、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A)。

A、可能性

B、观察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7、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B)。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8、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1、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C)。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D)。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E)。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己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辨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8、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ACD)。

A、专制型

B、开放型

C、放纵型

D、民主型E、自由散漫型

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ACE)。

A、家庭教养方式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成人世界E、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CE)。

A、自我认识

B、自我感觉

C、自我体验

D、自我教育E、自我控制

3、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Y)

8、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N)

2、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3、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守恒观念。

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12、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3、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交往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

15、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

五、名词解释

1、心是发展

2、学习准备

3、关键期

4、守恒

5、最近发展区

6、人格

7、自我认识

8、认知方式六、简答题

1、我国心理学家对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了哪些阶段?

2、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些什么特征?

3、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些什么特征?

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七、论述题

1、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试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错题总结(11)

1、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B)。

A、应有的责任感

B、积极的社会功能

C、应有的义务感

D、应有的道德面貌

2、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

(A)。

A、情绪状态

B、意志状态

C、记忆状态

D、思维状态

5、D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

A、抑郁

B、强迫

C、恐怖

D、焦虑

6、如果一个人确信某种紧张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A)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A、抑郁

B、强迫

C、恐怖

D、紧张

13、治疗失眠可采用(D)法。

A、系统脱敏

B、行为疗法

C、自我暗示法

D、肌肉松驰法

2、焦虑症的表现是(ABCDE)。

A、紧张不安

B、忧心忡忡

C、集中注意困难

D、极端敏感E、难以做决定

4、抑郁症的表现是(ABCD)。

A、情绪消极

B、消极的认识倾向

C、动机缺失,被动

D、躯体上疲劳,失眠E、生活的压力

6、睡眠障碍包括(ABCDE)。

A、失眠

B、过度思睡

C、睡行症

D、夜惊E、梦魇

7、认知测验包括(ABCD)。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创造力测验

D、成就测验E、态度量表

8、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通常分为(ACE)。

A、3级

B、4级

C、5级

D、6级E、7级

9、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ACDE)。

A、积极关注

B、询问

C、尊重

D、真诚E、同感

3、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的评价标准。

(Y)

2、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

3、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缓解的方法可采用系统脱敏法、肌肉松弛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6、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

7、矫治强迫症的有效方法:

一是日本的森田疗法,二是“暴露与阻止反应”。

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

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

9、中学生中社交恐惧症恐怖症较多见,包括异性交往的恐怖。

10、人格障碍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15、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

14、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

13、心理评估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为主。

五、名词解释l、心理健康

2、人格障碍

3、心理评估

4、心里测验

5、观察法

6、心理辅导

7、行为塑造法

8、全身松弛训练

9、系统脱敏法

10、肯定性训练六、筒答题

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4、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

5、心理评估的意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

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代币奖励法改变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通过系统脱敏法训练人的行为?

错题总结(12)

5、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具备的要素有(ACD)。

A、具体目标

B、概括目标

C、产生条件

D、行为标准E、行为结果

15、在乒乓球练习中,拍球动作的成功率至少达到75%,运作技能达到(B)目标。

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6、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ACE)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A、激发求知欲

B、提示教学目标

C、变化教学情境

D、评定学习结果E、配合学生经验

9、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以下(ABDE)阶段。

A、创设问题情境

B、提出解答的假设

C、分析学习过程

D、检验假设E、获得结果,引出结论

10、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ABCDE)。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力

D、社会互动E、团体历程

2、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Y)

3、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N)

4、对于与学生经验有关的逻辑性问题,可提供直接指导。

(N)

6、对于不成熟的学习者,通过锥形顶端的“言语符号”进行阅读学习是分有效的方法(N)

10、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成绩没有差异。

(N)

3、如果教学目标是侧重知识或结果,则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7、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8、知识是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或原理的回忆。

10、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即转换、解释、推断。

1

1、分析指将整体材料分解为其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包括对要素的分析、对关系的分析和对组织原理的分析。

12、综合是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系统,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14、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5、接受是指学生愿望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五、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任务分析

3、教学策略

4、指导教学

5、发现学习

6、情境教学

7、合作学习

8、个别化教学

9、程序教学六、简答题l、教学目标有何功能?

2、教学中,依次要完成的九大教学事项有哪些?

3、指导教学包括哪六项主要活动?

4、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是什么?

5、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阶段。

七、论述题

1、试论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

2、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错题总结(13)

8、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B)。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0、学生们只在空同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的群体是(A)。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1

1、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的意义的群体是(B)。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13、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D)。

A、联合群体

B、松散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2、群体规范是约定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AD)。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5、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ABCE)。

A、接受

B、反馈

C、输入

D、认同E、输出

9、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ABCDE)。

A、距离的远近

B、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个性的互补性E、外形特征

10、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ABCE)。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过程促成的纪律E、自我促成的纪律

9、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Y)

8、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

(Y)

6、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N)

5、课堂内存在的各种群体,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Y)

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的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等功能。

3、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学起作用的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

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4、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5、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与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6、班内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同样会形成定型的期望。

7、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

9、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会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

lO、课堂里的非正式群体主要是同辈群体。

11、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具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人际关系等。

12、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13、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

14、群体规范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两类。

15、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的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五、名词解释

1、课堂管理

2、正式群体

3、非正式群体

4、入际关系

5、课堂纪律

6、问题行为七、论述题课堂管理中应如何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错题总结(10)

5、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