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671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docx

天津市届中考模拟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版

中考“名师圈题”语文模拟试卷

(二)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4 页,第Ⅱ卷为第 5 页至第 8 页。

试卷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8 分。

1~3 小题、7~8 小题每题 2 分;其余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1)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的文字之一。

(2)悔恨自己的错误,而且力求不重蹈覆辙,这才是真正的。

(3)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

A.悠久悔悟   高尚B.悠长   悔悟高尚

C.悠长感悟   高贵D.悠久   感悟高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中国网民的据理抗争,令美国 CNN 电视台不得不就“辱华事件”作出正式道歉。

B.在“天津全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D.去年五一期间,天津水上公园等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

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也许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

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

他们看起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

又看不出他们有丰富细致的感情。

B.2016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 8 位来自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C.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民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工资水平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

D. 美国大选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折射的美国社会之变,仍是一条值得观察的主线。

5.下面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询问一位文盲老奶奶的家庭情况时说:

“老奶奶,您的配偶还健在吗?

B. 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

“好吧,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C.对正在住院的朋友表示安慰时说:

“你这点病是死不了的,安心养病吧!

D. 原来崭新的书,朋友还你时却破了,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

你说:

“这本书你留着吧,给我另买本新的!

6.下列对诗句的欣赏不恰当的是()

A.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陈与义《登岳阳楼》)

这两句诗,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这几句“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展现一幅欣欣向荣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喜悦的情调。

C.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片土地》)

诗人用“土地”象征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第二节诗表白了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7-8 题。

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

秦   牧

①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对于爱美天性的任何禁锢是全没道理的。

劳动人民最有权利追求美。

此,我们有理由这样说:

朋友们,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吧!

②一个人堂堂正正地生活,他注意修饰仪容有何不可?

他注意衣着的材料、款式,有何不可?

或者,他爱染掉白发,他希望除去雀斑,她爱在鬓上插一朵花,在胸前别一个小饰物,有何不可?

这些人完全可以不顾多嘴多舌的人的无聊议论,勇敢地追求这种正当的美。

③契诃夫说: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

心灵、面貌、衣裳。

”正当地追求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④自然,我们也应该告诉人们,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

美,离开了这个基础,就会黯然失色。

人们常说: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灵魂。

”灵魂美,即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意识和志趣情操之美。

托尔斯泰说: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不知道读者们有过这样的经验没有?

一个外表很美的人,当你发现他的灵魂十分龌龊的时候,那人给人的美感就渐渐消失了。

相反的,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我们一旦发现他具有崇高的心灵,并且行为又很高尚可敬的话,我们就会渐渐忘记他的丑陋,甚至觉得他变得好看起来。

在中国,晏婴、包拯这些人,在外国,贝多芬、托尔斯泰这些人,他们的长相谈不上漂亮,但是由于他们的心灵美,却连带使人感到他们整个人漂亮起来。

⑤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激发起的

人们的美感,总是会比前者强烈得多。

⑥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不仅要追求仪表美,更要追求内心的美!

7.根据全文,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阐述观点的。

B.文段②使用的是事实论据,文段③使用的是道理论据。

C.文段⑤中“前者”指的是“仪表、衣着和装饰的美好”。

D.议论文题目可分为“论点型”“论题型”和“问题型”,本文的题目属于“论题型”。

8. 根据全文,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全文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不仅要追求仪表美,更要追求内心的美!

B.文段④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很好地论证了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的

美。

C.文章第③段中契诃夫的话和第④段中托尔斯泰的话,都是理论论据,所以两者可调换使用。

D.“他们能够给人以不寻常的美感”中的“不寻常”指的是“不修边幅却有着饱满的智慧和丰富的学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第Ⅱ卷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8 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6)见贤思齐焉,。

(《论语》)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

,。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15 题。

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阅读《跟陌生人说话》一文,回答 16-19 题。

跟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①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火车、大街等公共场合。

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在不跟陌生人说话这条上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公共场合,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②有一次,我和父母回四川老家探亲。

在火车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

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

母亲的嘴不设防,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哪怕是对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友善。

③有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到张家口去,坐的是硬座。

对面有两个年轻人,面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棉絮。

没想到,母亲竟去跟她对面的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

那小伙子冷冷地说:

“没钱买药。

”还跟旁边的小伙子对了对眼。

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

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打开盖子,用手指剜出一些,要给那小伙子手上有冻疮的地方抹药膏。

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另一只;他旁边那个小伙子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

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

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俩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竟一去不返了。

火车到了张家口,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走。

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

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来是要在 3 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 7 号车厢去了,结果事情败露被逮住了……我不由得暗自吃惊:

我和母亲乘坐的恰好是 3 号车厢。

看来,母亲的善良感动了那两个抢劫犯,他们才没对我们下手。

④母亲晚年有段时间住在我家,有时她在附近街上活动,那跟陌生人说话的旧习依然未改。

街角有个从工厂退休摆摊修鞋的师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家说话,那师傅就请她坐到小凳上聊。

他们从那师傅的一个古旧的顶针聊起,俩人越聊越近;原来,那清末的大铜顶针是那师傅的姥姥传给他母亲的,而我姥姥也传给了我母亲一个类似的顶针。

聊到最后的结果,是那丧母的师傅认了我母亲为干妈,而我母亲也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

我和爱人孩子开始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⑤现在父母去世多年了。

母亲和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事,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

⑥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歌曲,那饱含真情、略带忧郁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

走近歌唱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的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子,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

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投钱。

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土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

“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

我们需要有人说话,这比钱更重要啊!

”那女的也应声说:

“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

⑦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心里涌起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爱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原文有删节)

16.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笔墨颇少,但父亲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试作分析。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盲人夫妇中的丈夫说:

“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

我们需要有人说话,这比钱更重要啊!

”这句话表达了盲人夫妇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文中有何作用?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从全文整体来看,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赞扬母亲总以万分的善意对待别人。

B.文章起笔交代父亲对于子女的嘱咐是: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在母亲与陌生人

说话时,“我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的动作显示“我”遵从了父亲的嘱咐。

C.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可以概括为善良、热情、与人交往不设防。

D.“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当今社会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作者通过父亲的话也表达了对“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一观点的认同。

E.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母亲跟陌生人说话,母亲的热情、真诚和善良,具有较强的感染

力,能够唤醒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人性中还没有泯灭的善良。

 

19.文章写了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两件事,略写什么事情?

详写什么事情?

这样安排详略的原因是什

么?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2 分)

(一)综合性学习(4 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

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20.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

(50 字以内)(2 分)

材料一: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 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

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

“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低碳生活”指:

 

21.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80 字左右)(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8 分)

22.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看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

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分别结合《西游记》和《水浒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

(3 分)

《西游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浒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

(1)  (人名)写的

三部传记。

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

   

(2)。

(3)米开朗琪罗只知道工作,却不肯改变生活。

对这种做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请谈谈你的认

识。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4.作文。

(5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没有山一般的高峻,但您却有山一般的坚强;没有海一样的汹涌澎湃,但您却有海一般奔腾不息的意志;没有苍天的辽阔无边,但您却有天空般博大的胸怀;没有太阳的光和热,但您却有一颗太阳般炽热的心灵……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你心目中站成一座丰碑,牵动着你的情思,影响着你的一生。

请以“心中的丰碑”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A 项:

载(zǎi);B 项:

暂(zàn);C 项:

强(qiǎng)

2. A【解析】“悠久”是“年代久远”,“悠长”是“长、漫长”,这样看来应用“悠久”;“感悟”有所感触而醒悟或领悟,“悔悟”后悔觉悟,此处应该用悔悟;“高贵”高尚可贵,以庄严或壮丽为特征的,“高尚”道德品质高雅的人,结合句意应用“高尚”。

3.C【解析】A 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令”;B 项语序不当,“交换了”与“广泛”互换;D 句否定不当,应去掉“并非”或将“不无”改为“没有”。

4. A【解析】A 句中“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是一种陈述的语气,故不能用问号而应用

逗号。

5. B

6.B【解析】这几句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7.D【解析】本文的题目属于“论点型”。

8. C.【解析】两者不可以调换使用,契科夫的话论证的是总体的,包括外表、衣服、心灵;而托

尔斯泰只从心灵美这一角度拓展来讲,论证了心灵美以及由它产生的一切行为美是最高的美。

9.D【解析】D 项中“再”:

两次。

10.B 【解析】B 项中的“而”表示顺承。

11.B 【解析】B 项中“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是错误的,文中说“略无慕艳意,以中

有足乐者”。

12.

(1)悠然见南山 

(2)山随平野尽(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濯清涟而不妖(5)长烟落日

孤城闭(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3.⑴:

移动 ⑵离开

14.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5.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16.①父亲是不与陌生人说话的一类人的代表;②父亲的训诫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在与陌生

人交谈时,惜语如金;③父亲的功利防守反衬了母亲热情、善良、与人交往不设防品质的可贵。

17.第一问:

盲人夫妇需要的不仅仅是路人的施舍,更渴望能够与人相互沟通、平等相处。

第二

问:

盲人的话是“我”最终转变的催化剂。

“我”对于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情感态度是本文的线索,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到体会温馨的变化过程,盲人的请求带给“我”内心极大的触动,促使“我”放弃父亲的训诫,向母亲学习,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

18. A、D【解析】A 项本文主要是通过写“母亲和陌生人说话的两件事”,来表达朴素的不设防的

交流创造的美好境界,而不只是赞扬母亲。

D 项作者不认同“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一观点。

19. 略写:

在回四川老家探亲的火车上,母亲乐呵呵地与陌生人聊家庭情况。

(1 分)详写:

到张家口的火车上母亲为两个年轻人敷药,使他们改变了抢劫计划。

(1 分)原因:

第一件事表现母亲用善意对待善意,第二件事表现母亲用善意让劫匪改变计划,详写第二件事,更能体现母亲这种不设防的善意的力量,以此表明“生活也需要超越功利防守”的主旨。

(3 分)

20.“低碳生活”指:

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

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1.示例 1: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

示例 2: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我们不希望地球毁灭在我们手中。

今天,我们真的必须低碳!

22.示例:

①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②嫉恶如仇,鲁达打死郑关西。

【解析】不设统一答

案。

评分要点:

①要求字数相等、句式相近;②下联中写出“性格,人名、事件”即可。

23.

(1)托尔斯泰(1 分)

(2)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

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2 分)(3)参考答案:

为了追求艺

术的美,他已经把工作当成了生活,在艺术家的生活中,只有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其他的都可以忽

略。

他不改变生活,那是因为他习惯工作,忘却了生活中的琐屑。

这就是艺术家的境界。

言之有理即可。

(2 分)

24.略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