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docx
《针灸常用腧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常用腧穴.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常用腧穴
针灸常用腧穴
1.尺泽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外感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③手腕痛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③外感发热,掌中热。
【操作】直刺0.5~0.8寸。
5.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③指肿,麻木;④中暑,发热。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耳聋、青盲、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等五官病证;②热病、昏迷;③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合穴
【定位】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手臂肿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④风疹、瘾疹、湿疹等皮肤科病证;⑤腹痛、吐泻、痢疾等肠腑病证;⑥头痛,眩晕;⑦癲狂等神志病。
【操作】直刺1~1.5寸。
10.肩髃手阳明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結节两骨间凹陷中。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③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11.迎香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主治】①鼻塞、鼻衄、鼻渊等鼻病;②口
、面痒、面肿等面口部病证;③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12.地仓手足阳明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
、眼睑瞤动、流涎、齿痛、颊肿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13.下关
【定位】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
14.头维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等头面五官病症。
【操作】平刺0.5~1寸。
15.天枢大肠募穴
【定位】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
【主治】①绕脐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癥瘕、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
16.梁丘郄穴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17.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操作】向后内斜刺1~1.5寸。
22.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直刺0.6~1.2寸。
23.三阴交交会穴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不寐、癫狂等心神病证;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⑦湿疹、瘾疹等皮肤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
孕妇禁针。
24.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下肢痿痹;③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疾患;④阴部痛、痛经、带下、遗精等妇科、男科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25.地机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证;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④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26.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或者右手掌心按于患者左膝髌骨上缘),第2至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③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27.通里络穴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肘臂挛痛、麻木、手颤等上肢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
28.神门输穴;原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等心疾;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9.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定位】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0.天宗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③乳痈。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
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31.听宫
【定位】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面痛、齿痛等面口病证;③癫狂痫等神志病。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
34.肺俞肺之背俞穴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③皮肤瘙痒、瘾疹等皮肤病;④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35.膈俞八会穴之血会
【定位】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瘾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⑤胃痛。
【操作】斜刺0.5~0.8寸。
36.胃俞胃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
【操作】斜刺0.5~0.8寸。
37.肾俞肾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头晕、耳鸣、耳聋、慢性腹泻、气喘、腰酸痛、遗精、阳痿、不育等肾虚病证;②遗尿、癃闭等前阴病证;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④消渴。
【操作】直刺0.5~1寸。
38.大肠俞大肠之背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主治】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操作】直刺0.8~1.2寸。
39.次髎
【定位】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40.秩边
【定位】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②癃闭、便秘、痔疾、阴痛等前后二阴病证。
。
【操作】直刺1.5~3寸。
41.承山
【定位】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主治】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③腹痛,疝气。
【操作】直刺1~2寸。
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42.昆仑经穴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癫痫;③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43.申脉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足太阳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嗜睡、不寐等眼睛开合不利病证;④腰腿酸痛,下肢运动不利。
【操作】直刺0.3~0.5寸。
44.至阴井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鼻塞、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46.太溪输穴;原穴
【定位】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直刺0.5~0.8寸。
47.照海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定位】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主治】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⑤便秘。
【操作】直刺0.5~0.8寸。
48.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皮肤瘙痒,疔疮。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49.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烧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胁痛,胁下痞块,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注意穴位深层有正中神经。
50.大陵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④臂、手挛痛。
【操作】直刺0.3~0.5寸。
51.中冲井穴
【定位】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②高热;③舌下肿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为急救要穴之一。
52.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耳痛、目赤痛、目生翳膜、目眩、咽喉肿痛、口噤、口
、齿痛、面痛等头面五官病证;②头痛,颈项及肩部疼痛,胁痛,上肢痹痛;③热病,疟疾,伤风感冒;④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53.支沟经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①便秘;②热病;③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暴喑、头痛等头面五官病证;④肘臂痛,胁肋痛,落枕;⑤瘰疬。
【操作】直刺0.8~1.2寸。
54.翳风手足少阳经脉的交会穴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③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55.风池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①中风、头痛、眩晕、不寐、癫痫等内风所致病证;②恶寒发热、口眼
斜等外风所致病证;③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咽喉肿痛等五官病证;④颈项强痛。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56.肩井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操作】直刺0.3~0.5寸。
切忌深刺、捣刺;孕妇禁针。
57.环跳足少阳经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58.阳陵泉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
59.悬钟八会穴之髓会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①中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髓病;②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③胸胁胀痛;④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直刺0.5~0.8寸。
61.太冲输穴;原穴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①中风、癫狂痫、头痛、眩晕、口眼
斜、小儿惊风等内风所致病证;②目赤肿痛、口
、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热性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难产等妇科病证;④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5~1寸。
62.期门肝之募穴足厥阴经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④郁病。
【操作】斜刺0.5~0.8寸。
63.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男科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4.命门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五更泄泻、小便频数、癃闭等肾虚病证;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5.大椎督脉与足三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①恶寒发热、疟疾等外感病证;②热病,骨蒸潮热;③咳嗽、气喘等肺气失于宣降证;癫狂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⑤风疹、痤疮等皮肤疾病;⑥项强、脊痛等脊柱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6.百会督脉与足太阳经的交会穴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脱肛、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致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
67.神庭督脉与足太阳经、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
【操作】平刺0.5~0.8寸。
69.中极膀胱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应在排尿后针刺,以免伤及深部膀胱;孕妇慎用。
70.关元小肠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⑦保健灸常用穴。
【操作】直刺1~1.5寸,应在排尿后针刺,以免伤及深部膀胱。
孕妇慎用。
71.气海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⑥保健灸常用穴。
【操作】直刺1~1.5寸。
孕妇慎用。
73.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与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主治】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②癫狂,脏躁。
【操作】直刺1~1.5寸。
74.膻中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横平第4肋间隙。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闷等胸中气机不畅病证;②心痛、心悸等心疾;③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乳病;④呕吐、呃逆等胃气上逆证。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
75.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①头痛、眩晕、健忘等头脑病证;②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
【操作】平刺0.5~0.8寸。
76.印堂
【定位】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77.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面痛。
【操作】直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78.定喘
【定位】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上肢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79.夹脊
【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
【主治】上背部的夹脊穴治疗心肺及上肢病证,下背部的夹脊穴治疗胃肠病证,腰部的夹脊穴治疗腰腹及下肢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80.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主治】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
、鼻衄、耳聋、痄腮等头面五官病证;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③热病;④无汗或多汗;⑤经闭、滞产、月经不调、痛经、胎衣不下、恶露不止、乳少等妇科病证;⑥上肢疼痛、不遂;⑦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科病证;⑧小儿惊风、痉证;⑨腹痛、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⑩牙拔出术、甲状腺手术等面口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操作】直刺0.5~1.0寸。
孕妇不宜针灸。
18.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等脾胃肠病证;②膝痛、下肢痿痹、中风瘫痪等下肢病证;③癫狂、不寐等神志病证;④气喘,痰多;⑤乳痈;⑥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
19.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肠鸣、腹中切痛、泄泻、便秘、肠痈等肠腑病证;②下肢痿痹、中风瘫痪等下肢
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20.条口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①下肢痿痹、跗肿、转筋等下肢病证;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直刺1~1.5寸。
21.丰隆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去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
【主治】①头痛、眩晕等头部病证;②癫狂;③咳嗽、哮喘、痰多等肺系病证;④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
22.内庭荥穴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吐酸、泄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足背肿痛;③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病证;④热病。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28.大横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①腹痛、泄泻、便秘等脾胃肠病证;②肥胖症。
【操作】直刺1~2寸。
31.少府荥穴
【定位】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5掌骨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等心疾;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等前阴病证。
【操作】直刺0.3~0.5寸。
33.养老郄穴
【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
【主治】①肩、背、肘、臂酸痛,项强等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病证;②急性腰痛;③目视不明。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36.攒竹
【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主治】①头痛、面痛、眉棱骨痛、面瘫等头面病证;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眼疾;③呃逆;④急性腰扭伤。
【操作】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
禁灸。
37.天柱
【定位】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后头痛,项强,肩背痛;②眩晕、咽喉肿痛、鼻塞、目赤肿痛、近视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热病;④癫狂痫。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