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655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docx

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一批

2018下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一起进入到《孟子二章》的学习,来听听他的看法。

(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

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教师补充介绍孟子——PPT展示)

2.自由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重点讲解:

淫、焉)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孟子对真正大丈夫的理解。

(三)品读课文,体会主张

1.自由读课文,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明确: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明确: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同桌之间讨论,真正大丈夫的两个标准。

(明确:

①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②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4.思考: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请举例说明。

(预设: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关羽面对曹操的极尽笼络,不为所动,千里走单骑寻刘备;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用自己的头颅,为南宁王朝划上完美的句号;方志敏不为高官厚禄的利诱所动摇,毅然选择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尊严;杜甫贫穷至极也坚定自己的信念,力行写作,终成就‘诗圣’之名;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愿吃美国人的救济粮。

颜真卿宁可跳向火堆,也不归附叛军,慷慨走向小人设置的陷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退缩,宁死不屈,自己躺向了敌人的铡刀。

5.小组合作探究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明确: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来后,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态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要学会在贫践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感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践中崛起。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

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四)迁移拓展,掌握手法

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呢?

(明确:

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骈散结合,有节奏感。

(五)课文小结,课后作业

小结:

《言贵不能淫》选自《孟子》一书,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作业:

孟子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内或课外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孟子的这些话,今天依然可以指导我们去探索人生的价值。

首先,富贵是来之不易的,是要求倍加珍惜的。

有些人富贵起来后,就被富贵冲昏了头脑。

把当初的凌云壮态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都做出来了。

其次,贫贱的时候要坚定意志,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很不容易得的。

贫贱是任何人都不愿意承受的。

但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人要经历贫贱的阶段,要通过在贫贱中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因此,要学会在贫践中忍耐和寂寞,在一切诱感面前能保持住自己一份宁静的心态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践中崛起。

第三,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摧眉折腰。

只有坚持俊迈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赢得光明的前途。

2.孟子又称“亚圣”,你对孟子有哪些了解?

【参考答案】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

学过的孟子的篇目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孟子的文章说理性很强。

常见的孟子名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

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三)深入研读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

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

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四)巩固提高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运用了什么手法?

(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

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五)小结作业

小结:

结合图片,回顾本课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

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象征手法?

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

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有:

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茅盾用白杨树象征了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请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茅盾?

【参考答案】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三部曲:

《幻灭》《追求》《动摇》;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主题,引起注意。

同学们,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引入正课。

(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听录音朗读,要求:

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

(2)结合听到的录音检查课前预习,采用先自查后小组互查的方式。

(3)大声自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楚,速度适宜,做到准确无误。

(4)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演示朗读,其他成员评价,以调动所有同学朗读的积极性。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讲解重点词语、句子。

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辨析古今异义,辨析一词多义,翻译句子,最终翻译课文。

2.思读课文,教师准备好以下问题:

(1)提问:

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提问:

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3)提问: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四)迁移拓展

1.提问: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有谁能谈一谈有关《资治通鉴》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明确:

从内容上看,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但正好一正一反,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是中年好学,学有所成;仲永是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从写法上看,《孙权劝学》以对话为主,加以侧面描写,来表现吕蒙的长进;而《伤仲永》则借事说理,先叙后议,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五)作业小结

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另外,我们学过《伤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结合本课请你谈谈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乐趣?

【参考答案】解析

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是存在一定陌生感的,因此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只能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更大的距离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语言、语气和人物形象特点。

借助这些多媒体教具掌握字词读音,相对于教师朗读具有更多的吸引力;其次,在本课中我节课本课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小组赛读,将看似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转换为有趣的现代文阅读课堂;此外,在疏通文意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翻译句子,让学生在互相的交流过程中先进行自我补充,这样的方式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其作用好过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译文;最后,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并以练笔的形式展开想象,让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以延伸。

2.请谈一谈你的教学重难点?

【参考答案】

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学习文言文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依然是重要的基础,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文章的内容。

《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内容整体上是易于理解的,但通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存在一些难度。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

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