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5616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docx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

三峡右溪记阅读答案

【篇一: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3)】

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古诗文(共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8分)

1.默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4分),。

,。

2.根据提示默写。

(4分)

①、落日照大旗,________________。

②、东方有的是,东方有的是伟大的普照的光明?

?

(《泰山日出》)

③、她松松的皱缬着,;她轻轻地摆弄着,。

(《绿》)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3—4题。

(8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

指梨花。

3、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

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4分)

4、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

(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5—8题。

(14分)

(甲文)《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

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

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

汇入营溪。

③敧:

倾斜。

④嵌:

凹陷(又作“张开”)。

⑤逸民退士:

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

设置州郡。

5、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分)

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2)以其境过清清:

..

(3)南流数十步南:

(4)不可名状名:

..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8、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4分)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1题。

(8分)

寂寞红柳

山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

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

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

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

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

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

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选自《扬子晚报》)

9、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①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

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

(2分)

10、文中第③段说“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

(1)结合文意,扼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2分)

(2)联系下文,简析作者“难以释怀”的原因。

(2分)

11、文中第⑤自然段末说“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简析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红柳的“寂寞”?

(2分)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2-15题。

(16分)

泰山很大

汪曾祺

描写泰山是很困难的。

它太大了,写起来没有抓挠。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

閟宫》: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

詹即瞻。

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

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

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

“高矣!

极矣!

大矣!

特矣!

壮矣!

赫矣!

惑矣!

”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

这倒也是一种办法。

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

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悃。

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注]。

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

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

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

閟宫》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

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说得对的。

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

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那不大适用。

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

徐志摩写泰山日出,用了那么多华丽鲜明的颜色,真是“浓得化不开”。

但我有点怀疑,这是写泰山日出,还是写徐志摩?

我想周作人就不会这样写。

周作人大概根本不会去写日出。

我是写不了泰山的,因为泰山太大。

我对泰山不能认同。

我对一切伟大的东西总有点格格不入。

我十年间两登泰山,可谓了不相干。

泰山既不能进入我的内部,我也不能外化为泰山。

山自山,我自我,不能达到物我同一:

山即是我,我即是山。

泰山是强者之山——我自以为这个提法很合适,我不是强者,不论是登山还是处世。

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

我已经过了七十岁,对于高山,只好仰止。

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

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

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

同样,我对一切伟大的人物也只能以常人视之。

泰山的出名,一半由于封禅。

封禅史上最突出的两个人物是秦皇、汉武。

唐玄宗作《纪泰山铭》,文词华缛而空洞无物。

宋真宗更是个沐猴而冠的小丑。

对于秦始皇,我对他统一中国的丰功,不大感兴趣。

他是不是“千古一帝”,与我无关。

我只从人的角度来看他,对他的“蜂目豺声”印象很深。

我认为汉武帝是个极不正常的人,是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一个变态心理的难得的标本。

这两位大人物的封禅,可以说是他们的人格的夸大。

看起来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封禅实际上都不怎么样。

秦始皇上山,上了一半,遇到暴风雨,吓得退下来了。

按照秦始皇的性格,暴风雨算什么呢?

他横下心来,是可以不顾一切地上到山顶的。

然而他害怕了,退下来了。

于此可以看出,伟大人物也有虚弱的一面。

汉武帝要封禅,召集群臣讨论封禅的制度。

因无旧典可循,大家七嘴八舌瞎说一气。

汉武帝恼了,自己规定了照祭东皇太乙的仪式,上山了。

却谁也不让同去,只带了霍去病的儿子一个人。

霍去病的儿子不久即得暴病而死。

他的死因很可疑,汉武帝究竟在山顶上鼓捣了什么名堂,谁也不知道。

封禅是大典,为什么要这样保密?

看来汉武帝心里也有鬼,很怕他的那一套名堂并不灵验,为人所讥。

但是,又一次登了泰山,看了秦刻石和无字碑(无字碑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乱云密雾中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我的心态比较透亮了。

我承认泰山很雄伟,尽管我和它整个不能水乳交融,打成一片。

承认伟大的人物确实是伟大的,尽管他们所做的许多事不近人情。

他们是人里头的强者,这是毫无办法的事。

在山上呆了七天,我对名山大川、伟大人物的偏激情绪有所平息。

同时我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微小,我们平常,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

的一次教育。

从某个意义上说,泰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价值。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

泰山片石》,有改动)

【注】洒狗血:

(戏曲演员)脱离情节而卖弄滑稽、武艺或做过火的表演。

12.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

请加以归纳。

(4分)

13.“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4.结合原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泰山是一面镜子”。

(4分)

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的气质本不适合写泰山,但本文却写出了泰山之大,其巧妙之处在于作者独辟蹊径,回避了对泰山风光的描写而从文化角度去揭示其博大的内涵。

b.文章中作者情绪由开篇的偏激转为愤懑,最后归于平和,这种情绪变化的过程实质是作者坎坷人生经历的艺术象征。

c.作者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取了泰山上的秦刻石和无字碑两处小景进行描写,成功地表现了泰山的雄伟恢弘。

d.本文多处引用古诗、典故,提及不少名人轶事,不仅丰富了文章内涵,而且提升了文章品位,是一篇优秀的文化散文。

e.文章感情真挚自然,有分析,有感悟,语言幽默活泼,笔力遒劲老到,与他的《胡同文化》一样,于嬉笑怒骂之中展示出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反思。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20题。

(16分)

生命的一抹

郭枫

①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②什么叫做美呢?

那时还说不出来。

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

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

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

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

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③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

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

可怪的是:

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④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

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

?

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

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

这岂非神仙境界?

于是,便发下了心愿:

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

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

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

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

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

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

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

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

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

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

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

有人说:

“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

”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⑥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

【篇二: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_3】

=txt>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1分)

4.填空。

(3分)

(1)《醉翁亭记》的作者,自号醉翁,晚年又号,是代文学家。

(2)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誉为“公安三袁”的是、和。

5.“岳阳楼”是我国的四大名楼之一,请写出其它三个名楼的名称,并各写出一组与之有

关的诗词名句。

(4分)

岳阳楼——

——

——

——

6.默写。

(5分)

(1)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充满自信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诗句是: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之态的句子是:

,。

(3)如果从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选取两句做为“南山奶粉”的广告语,最恰当的

是:

,。

(4)《己亥杂诗》中诗人运用比喻,表达自己虽以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意的句子是:

,。

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甲)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13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

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7.本文作者是(1分)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佁然不动()..

9.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2分)

①写鱼儿自由轻灵的游动姿态的句子是:

②表现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10.作者在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用了一连串的准确动词,请依次列举出来。

(2分)

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

(2

分)

12.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外,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2分)

13.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文章,如《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谈谈他们山

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2分)

(二)阅读元结的《右溪记》,回答问题。

(7分)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

⑤①②③

(2)悄怆幽邃()..(3)斗折蛇行()(4)往来翕乎()....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刻铭石上,

彰示来者。

[注释]①道州:

唐代州名。

②营溪:

即氵营水。

③欹嵌:

是说怪石倾斜嵌入溪岸的样子。

④逸民退士:

指隐士与退隐的官宦。

⑤以裨形胜:

裨,弥补,补助。

形胜:

风景优美的地方。

14.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释义(1分)

通,释义:

1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溪美景?

(1分)

16.作者对小溪表现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7.你认为作者整治小溪有何意义?

(1分)

18.作者整治小溪后,为什么要为它取名,并“铭石”?

(2分)

(二)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太白岩记

刘征

我访万县是去年十月间,正当清秋佳日。

万县在大江之滨,是一座山城,楼舍依山建造,一层高似一层。

最高一层叫高笋塘,凡美谈宁信其有,较起真儿来若弄个查无实据,反而索然了。

我的寓舍就在高笋塘边。

推开楼窗东望,一笏山岩遮住半边天,也遮住半边城。

青苍苍,迷濛濛,石皴树影,隐约可见,如同围住山城的一座巨大的玻璃屏障。

人们告诉我,那是太白岩。

它那杳然宠然的气质连同它的名字都吸引着我,一心想登上去看看。

可是一打听,不行,正在修缮,而且岩上曾坠石伤人,有危险。

接待的同志带着几分歉意却相当坚决地取消了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我好,六十多岁的人了怎能去冒险?

但越是禁果越想尝一尝,大约从伊甸园里带来的劣根还没有泯灭吧。

偷偷打听到山侧有一条小道可以上山。

于是在一天午后,我偕同老伴儿蹑足潜踪走出寓舍,带着孩子捉迷藏的激动心情,向着太白岩走去了。

到了岩根,果然找到一条小道蜿蜓于石树之间。

可那是什么道路呀,直上直下,陡如悬丝,低处尚有石级,高处连石级也没有。

老两口儿仰望着这条悬丝有些胆怯,我正想说:

“这么看一看也可以了,算了吧!

”话还没出口,几个孩子忽然来到面前,那行动之快简直像从草丛里飞出几只麻雀。

仔细看,两个小伙子,三个姑娘,看样子都是高中学生。

“老先生是要上山吗?

”一位姑娘爽朗地问。

“是啊!

可是……“老伴儿回答。

“我们也是上山来玩的,没关系,我们扶着你二老上。

”一个小伙子说,带着几分腼腆。

孩子们蓬勃的朝气感染了我们,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那么好,上!

三个孩子前头开路,一位姑娘陪着我老伴儿,一个小伙子搀着我,还把手里的半截青竹竿递给我,要我当手杖。

我们陌路相逢,却十分亲热,说说笑笑攀着小道向山顶进发了。

从谈笑中,他们知道我们来自北京,是搞教育工作的,都当过教师;我们知道他们来自忠县的农村,是万县农机学校的学生。

几个孩子穿着朴素,举止活泼而稳重,脸色黑里透红,眼神清亮得像山中的溪水,没有半点油滑气,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爬到山腰,登上一个小平台,这里已经可以鸟瞰全城:

云山漠漠,大江茫茫,帆楫往来,楼厦交错,心胸为之一豁。

老实说,“我们就到这里吧!

”“好吧!

”这种事,她总是由着我的性儿的,而且仰面看看,上边的路更难走。

我们的话音未落,三个开路的孩子早已一溜小跑从高处下来,一边喘着气一边说:

“太白岩游览区的入口还在上头。

里面在施登到这里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对老伴儿说:

工,大门本来是关着的,我们告诉管理员有北京的老师来参观,他特地开了门。

”受到优待自然有进无退,就鼓起劲向上攀去。

这回不光路陡,而且上头施工有水流下来,弄得路面泥泞不堪。

两个孩子搀扶一个老人,每步都小心翼翼,才不致于滑倒。

真难为了这几个孩子。

进得大门,里面果然在施工,正在修造一间太白读书屋。

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水池,池边有一座李白的塑像,举目远眺,拈须长吟,好不潇洒。

崖壁上有许多浮雕的佛像。

像身披着红绸,像前烧着高香、云烟缭绕。

对比之下,李白的塑像萧条冷落,无人过问。

李老先生毫不介意,大约生前坐冷板凳已经习惯了吧。

壁上还有许多石刻文字,都是清代以后的,书法也乏精品。

我们在“锦绣河山”四个大字下面拍了合影,大家高高兴兴挤在一起,好像是照“全家福”,陌生感踪影全无了。

到此,太白岩之游该圆满结束了。

但忽听得头上传来喊声。

原来两个男孩子照完像就向更高处跑去。

仰面看见高处的石栏上露出两个小脑袋。

他们喊道:

“上来吧,这是太白岩的最高处。

这里有仙人泉,喝一口长生不老呢!

”女孩子们笑着说:

“你二老喝口泉水才不算白来。

”于是我们鼓起余勇,被三个女孩子搀扶着又登了上去。

上边果有一线细小的泉水在滴滴答答地流。

捧着泉水喝了几口,清凉甘美,觉得五脏六腑都清爽了许多,也许真的会成仙吧。

孩子们都大口大口地喝,他们大约没有想成仙,是口渴了。

我们说说笑笑一路走下来,走到来时经过的那个小高台上。

几个孩子小声商量了一阵,就由两上男孩子搀扶着我们下山,三个女孩子向一旁的岔路跑去了。

原来他们还要在山上耍一阵。

男孩子是特地把我们送下山,之后还要跑上去的。

临别的时候,我们紧紧握着两个男孩子的手,向他们道谢。

他们笑着,像读课文似的,用生硬的普通话说:

“祝两位老师回北京一路顺风。

”回到北京已经几个月了。

合影冲出来已经给他们寄去,不知他们收到没有。

照片照得很漂亮。

两个男孩子个子高一些,始终有些腼腆,照像时躲在女孩子的后面。

一个露出憨笑的脸;另一个,脸被遮住一半,三个女孩子大大方方站在前排,带着稚气的笑容。

两边的两个,穿着青色和蓝色的上衣,中间的一身大红,把整个画面烘染得深沉而热烈。

尘事杂沓,太白岩的林泉岩壑,在头脑中早已如烟雾消散了。

只有这几个孩子的朴实,真纯的面影总清晰如初见。

在他们的心灵中奔涌着的,也许是我们时代真正的仙人泉吧。

19.文章“太白流放夜郎遇赦返江陵途中”这句话里的太白是指谁?

在途中他曾写过一首诗,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1分)

20.第一段划线句子暗示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追求?

(2分)

21.作者欲登太白岩的初始原因是什么?

(2分)

22.我曾几次产生退却的心理?

原因各是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23.“在他们心中奔涌着的,也许是我们时代真正的仙人泉吧。

”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2分)

24.本文是一篇游记,记登太白岩的事,但是,文中着重写的却是人,是情。

请问:

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

(2分)

25.根据选文内容,为旅游胜地“太白岩”写几句广告词,要突出太白岩的特点。

(2分)

三、作文(60分)

26.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

(1)题目:

游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作文

(2)严寒的冬天,冰封雪飘,一切似乎都笼罩于冰雪之中。

但是在雪被下面,万物正在蓄势待长,一旦春天来临,那雪被下的万物就构成万紫千红的世界。

千万条小溪汇集于一望无际的水库之中,浩瀚的水面上一平如镜。

可是,这蓄积的水流一旦冲出坝口,奔腾向下,就形成一股震天撼动的力量。

现实中,也不乏“板凳甘坐十年冷,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事例。

然而,人们往往羡慕那成功的辉煌,而漠视那“十年冷”的清寂。

请以“蓄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选择最擅长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单元检测试题(六)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

1.(1分)

(1)d2.(1分)c3.(1分)d

4.(3分)

(1)欧阳修六一居士宋

(2)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5.(4分)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蓬莱阁——逢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6.(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阅读(35分)

(一)(20分)甲(13分)

7.(1分)唐文学

8.(2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