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4907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恨赋别赋枯树赋.docx

恨赋别赋枯树赋

恨赋

《恨赋》,南朝梁文学家江淹作。

《恨赋》是六朝抒情骈赋中的名篇。

全赋排章选句、哀恨绵绵,刻画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伤怨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不愧为通贯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赋”。

全赋语言清新、用词考究,艺术价值较高。

文章原文

试望平原,蔓草萦①骨,拱木敛魂。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方架鼋②鼍③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朝露溘④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望君王兮何期?

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脱略公卿,跌宕⑤文史。

赍⑥志没地,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浊醪⑦夕引,素琴晨张。

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⑧。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⑨起,血下沾衿⑩。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

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编辑本段词义解释

①萦(yíng):

缠绕。

②鼋(yuán):

鳖。

③鼍(tuó):

一种鳄。

④溘(kè):

忽然。

⑤跌宕(dàng):

沉湎。

⑥赍(jī):

怀抱,带。

⑦醪(láo):

酒。

⑧旸(yáng):

光明。

⑨汩(yù):

迅疾。

⑩衿(jīn):

同“襟”,衣襟。

编辑本段翻译

秋色连天,平原万里。

这里是古战场的残迹。

放眼望去,只有那缠绕着尸骨的蔓草和那阴森的枯木。

它如同一座收敛魂魄的地狱,凄凉,萧索。

如果人生已经走到这一步,又怎能知晓天道安在?

满目孤愁,心怀万般伤痛,脑海中仿佛又忆起随时间远去的亡灵。

想那孤垒荒凉,危亭旷望,有多少人终因饮恨余生而心死神伤?

秦始皇举起手中的剑指向东方,而九国联军的百万雄师也已经举兵西进。

诸侯征战数百年,天地旋转,日月无光。

最终秦皇削平了天下,而所有异国的文明也都随着刀光剑影化为碎片,流向虚空。

依仗华山之险为城,紫渊之深为池,平定天下的雄图大业已经完成,而残暴的本性终究没有改变。

架起鼋作为梁木,又流放了百万人民作为开边的士兵。

江山飘摇,风雨无情,三十年的红颜转瞬逝,只落的个茫然使心惊!

戍客断魂之日,却已魂归西天......

赵王被俘虏后,终于离开了祖辈守卫百年的千里疆土,驾着哀鸣的马,身后跟着洒下热泪的臣子,向房陵进发。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想起那一桩桩历历在目的往事,雕梁玉砌,皇宫宝殿随水波无情的东流。

回忆了它不知道多少次,每一次都久久的不能释然……

别了故地的艳姬美女,丢弃了华贵的金车玉乘。

想举杯痛饮的时候,悲伤便如那连天雪浪般倾泻出来……可恨可叹啊,蹉跎英雄志,苍老少年情!

千古功名仍在,但生前却是寂寞不幸,功名啊功名,你终比不上一腔悲愤的积怨!

李陵打过大漠,北进数千里,所过之处,白刃一指,血海汪洋。

只叹是三年征战,终抵不过胡人的八万铁骑。

他低头受降的时候,征战的光辉只变成千古的骂名,留的个叛国背主的记忆……拔出长剑,狠狠的击在虚幻的玉柱上,时空里的虚影和冤魂不禁打了个冷战。

情系着汉家宫室,身却只能留在这雁门!

断裂的玉帛怎能容的下千言万语,此时只消一句,“我赴黄泉去,来世再报恩!

不知多少年后的早上,窗上的水珠悄悄的划开了天幕的迷茫,生死离别,此时若能相见,又该说些什么呢?

明妃即将离去的时候,仰天长叹,叹身世不争,更叹这世间无情。

远了,远了,紫台的宫禁马车已消失不见,远望关山苍茫,万里之遥,又岂可一朝飞渡?

长空里萧萧的风响中,白昼的太阳渐渐的西沉。

陇地的大雁开始成群的南飞,而带状的浮云也惟留下一行单调和孤楚。

此刻君王又在那宫室里思量着什么呢?

走过大漠,穿过异域,却是“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诗)!

冯衍罢业归田,闭门谢客,终日伤神叹息。

家里的孺人稚子依旧,可那终不过是一场虚无啊。

没有了公卿的地位,便连一个小小的文吏也终视其不见。

远大的志向破灭之日,惟有那不休的叹惋啊。

也惟有因此,才有了“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千古悲情!

行将下狱的时候,神气还是那样的激扬。

一杯浊酒,在每个黄昏时独自慢饮,一架素琴,在每个黎明的时候独自弹奏,眼前所见,惟有那秋之萧瑟,云罗万里,阴晦无光……

恍惚中那浩荡青冥腾空掠起,把长夜映的光芒万丈……

孤苦的老臣曾经留下悔恨的泪水,不孝的子孙也终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心碎。

万顷滔天的浪花里,也许可以回忆起从前流放到陇水的经历。

那天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心伤随着冬日的风,久久盘旋,无法散去。

泪水迷离,更是难以停止。

当沾上衣襟的不再是泪水,而是鲜血的时候,我们又能品味到其中多少的酸楚呢?

念此去往来寻觅,终见不到折戟沉沙的悲壮,也终觅不到黄尘古道边的无奈……

千百年过去了,马蹄已经重重叠叠的埋葬了数十个王朝,车轮的轨迹也终映成天河般的绚丽……

黄烟滚滚翻腾着,哀歌从每个心灵深处的角落逐渐响起……

血泪泣尽,流逝于时间,断送于黄沙。

惟有大漠的孤烟消散了,惟有最后一匹骏马的白骨缓缓没入那幽咽的寒泉……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近结束了……

数千载春秋变幻,数百载风雨飘摇,春草还生,秋风乍起……

绮罗黯淡了它的流光,池馆剥落了它的红瓦,琴瑟的弦断尽了,丘垄也终渐化为平川……

江山不变,而国已变幻,人生自古谁无死?

想到这里,还有谁不为这万古之恨默默的抽泣……

编辑本段作品分析

总评

《恨赋》篇幅不长,全文总共405字,其名为“恨赋”,顾名思义,就是着重渲染这一“恨”字,文章通过对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这六个历史人物各自不同的恨的描写,来说明人人有恨,恨各不同的普遍现象。

赋作共10段,分为三个部分。

试望平原

第一部分,这部分就是赋作第一段: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这一段意思是:

眺望原野,杂草缠绕尸骨,大树聚敛魂魄。

人生到了这种境地,难道还有什么吉凶祸福可言吗?

我本来就是个含恨之人,看到这种情景,便抑制不住心中的惊惧,因此更想到古时那些饮恨而死的人。

这段是开篇序言,作者直接点出主题,一开篇就给人一种十分苍凉悲愤之感。

接下来从第二段到第九段,是赋作的第二部分,也是整篇《恨赋》的重点,这一部分分别列举了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这六个人,以及类举了其他几种不同的人,他们各自的不同的恨:

秦始皇

第一个是秦始皇: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方架鼋鼍(yuán,tuó)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这段意思是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诸侯都到西方来朝见,平定天下,统一文法,秦王朝占有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而他又雄心勃勃,武力并未用尽,宏伟的战略并未完全实现,因此他更勾画远图,希望征服海外,然而蓝图并未实现,他便魂断西方,此为始皇壮志未酬之恨。

赵王迁

第二个是赵王迁: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赵王迁

这段意思是,赵王做了俘虏,被迁徙到了房陵。

整天心神不宁,失去了美丽的姬妾及富丽堂皇的车马。

置酒欲饮之时,悲愤首先填满心胸。

最终死去,怨恨依然无尽无穷。

此为赵迁亡国辱身之恨。

赵王迁,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是为赵幽缪王,名叫迁。

秦国俘虏赵迁之后,赵国逃亡的大夫们共同扶立赵嘉(赵嘉是赵迁同父异母兄,其父赵悼襄王的嫡子,悼襄王因为宠爱赵迁的母亲,所以废了嫡子赵嘉而立庶子赵迁为太子),在代地(今河北蔚县城东一带)称王。

六年后,就是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秦灭赵。

李陵

第三个是李陵: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朝露溘(kè)至,握手何言!

”这段意思是,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杀其全家,他名辱身冤。

李陵在投降后,郁闷如狂,孤独心惭,无从发泄和排解。

但是他虽身在匈奴,但却心怀故国,欲报汉恩。

然而生命短促,无话可说,遗憾终身!

这是李陵名辱身死却又含冤莫白之恨!

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他投降匈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

另外这段中还有一句“裂帛系书”,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就是作者化用苏武的故事来说明李陵欲报汉恩。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迫降不从,被徙至北海无人处放羊,苏武执汉节、饮冰雪、吃草籽,坚持19年。

昭帝年间,常惠教汉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下一只鸿雁,足系帛书,书上说苏武在某泽中,单于才放了苏武,使其得以归汉。

王昭君

第四个是王昭君: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这段意思是,王昭君离汉北去,远嫁匈奴,仰天深深叹息。

离王宫逐渐远去,一路将要经过关隘山峦,行程遥远,似乎没有尽头。

边塞荒漠,风沙阵阵,白日西沉,孤雁零落,云色惨淡。

明妃心中虽然想念盼望君王,但最终死在异域。

这是王昭君远居塞外,愁死他乡之恨!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历来就有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闭月、贵妃羞花之说!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南郡姊归(今属湖北)人。

晋朝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

冯衍

第五个是冯衍: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

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左对儒人,顾弄稚子。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赍(jī)志没地,长怀无已。

”这段的意思是,冯衍当罪,被罢免归田。

他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关上门庭,不再出去做官,在家陪伴妻儿。

他轻慢王侯公卿,在艺术创作上放荡不羁,敢想敢言。

他虽然胸怀大志,但已经无从实现,徒然死去,饮恨不止。

冯衍,《后汉书》中有传,字敬通。

东汉辞赋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冯衍之恨,就是心怀壮志,报国无门,郁郁而终之恨!

嵇康

最后一个是嵇康: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浊醪(láo)夕阳,素琴晨张。

秋日萧萦,浮云无光。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yáng)。

”这段的意思是,嵇康下狱,气概激昂。

每天喝劣质的酒,弹普通的琴,萧条冷落,没有生机,他心中郁结着那种高迈不俗的情怀,夜不能寐,以盼天明。

嵇康,字书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有《琴赋》等。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嵇康之恨,是为世道黑暗,清流难容之恨。

孽子坠心

接下来两段: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血下沾衿。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

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这两段的意思是,还有那些孤立无助的远臣,不是嫡出的庶子,掉泪担心,惶惶终日。

以及贬谪流迁、流放边远地区的官员。

他们这种种人,一旦听见风声迅猛而起,便滴泣为血,沾满衣襟。

他们尝尽辛酸,最终还是落得个饮恨吞声,消散湮灭的结果。

边关众人,平时虽然车骑繁多以致黄尘漫天,亦或歌乐四起,舞乐喧天,最终还是一死,尸骨埋于九泉之下”。

结论

写到这里,作者不再一一列举单独的个体,而是类列了其他几种不同类型的人,由个体而及大众,举出他们虽然各自恨所不同,但却人人饮恨的结果。

最后再把前面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结合起来得出最后一段,也是整篇赋作最后一部分的结论。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普遍情感

江淹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恨赋》是他最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恨赋》主要写的是人生命短暂、饮恨而终的感慨;赋作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来表达心愿不能实现的现实性以及对此至死不悟的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江淹运用其高超的概括能力,通过列举多个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来进行典型性概括,其目的是要通过典型表现一般。

虽然赋作中列举的各个人物的苦衷各不相同,但最终却还是通过他们表达出了一种人们的普遍情感,这也是人们赞颂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

难抒之感

《恨赋》让人颇有愁闷难抒之感。

这篇文章层次清楚,条理明晰,文辞隽丽,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气氛,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及艺术感染力,所以长久以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止。

但是虽然如此,读者也应该看到,《恨赋》全篇充满消极情绪,甚至颇有些万念俱灰的感觉,所以并不可取,应该加以批判。

江淹这个人,通过读他的作品,以及从史书上读他的传记,他不仅具有优秀的政治智慧,也具有出众的文学才华。

然而在文学上帮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却是《恨赋》、《别赋》这样具有悲愤苍凉之气的作品,大概不仅仅是因为他早年仕途不顺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该是他心理悲观所造成的。

而之所以说他心理悲观,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

江淹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由门阀士族掌权的社会,等级制度极其森严,和他并称的鲍照,很多诗篇就是讽刺当时的门阀制度的。

而江淹出身寒微,13岁丧父,靠砍柴养母为生,出身的低微,加上幼年的不幸,该是造成他心理悲观的重要原因。

心理悲观加仕途坎坷,才造就了这一篇传世佳作。

今天人们有幸再读这篇作品,除了作者,还应该感谢那些把它保存下来的人,因为一篇不朽的文学佳作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

题材与风格

齐梁文章善于在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奇,各竞新巧。

在齐梁前期笔力健爽的作家,以江淹和任昉为代表。

江淹的《别赋》与《恨赋》构思新颖,是南朝抒情小赋的名篇。

《恨赋》描绘了帝王、列侯、名将、美人、才士、高人等各种人的遗憾,既充分发挥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又能以情感主线加以贯穿,因而有纵横排宕的气势。

赋中的藻饰恰到好处。

编辑本段集评选录

晨登太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草宿坟毁。

浮生可嗟,大运同此。

于是仆本壮夫,慷慨不歇。

仰思前贤,饮恨而殁……(唐李白《拟恨赋》)

文通托此自雪,若悲惋凄怆之态,当于《恨赋》见之。

(宋楼昉《崇古文诀》巻七,评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昔江文通为《恨赋》,备尽古今之情致。

予谓恨既有之,喜亦宜然。

因拟之而作《喜赋》焉。

(宋喻良能《香山集》卷一《喜赋》序)

江淹《恨赋》曰:

“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雄图既溢,武功未毕。

方驾鼋鼍以为梁,廵海石以送日。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杨(慎)论皆抄文通语也。

此其少作,自宜付之一炬,而乃享以千金,亦不自见之患乎?

但江赋载《文选》中,憙事小史,輙能讽诵。

胡氏(应麟)不知何也。

《纪年》曰:

周穆王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架鼋鼍以为梁,遂伐越。

《列子》曰:

穆王驾八骏之乗,乃西观日所入。

《三齐略记》曰:

“秦始皇作石桥,欲过海看日出。

有神人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輙鞭之皆流血。

”夫穆王叱鼋而秦帝驱石;穆王车辙穷于蒙汜,而秦帝马迹向于扶桑,似不可同。

江赋云尔者,盖得意疾书,忽成佳语。

陆机所谓“随手之变,难以辞逮”者。

抑其借穆王之事以喻秦皇,雄心四据,百鬼惊奔。

而用修袭之,固非妙制。

广搜博采,元瑞恐未得与于斯文。

故不觉其言之过。

(明周婴巵林卷八)

予少读江淹、李白所作《恨赋》,爱其为辞,而怪所为恨多闺情阁怨,其大者不过兴亡之恒运、成败之常事而已。

是何感扵情?

亦奚以恨为哉?

中岁以来更渉世故,记忆旧闻。

忠臣孝子,竒勋盛事:

或方值几㑹,遽成摧毁;失之毫厘而终身旷世不可复得,至令人吞声搤腕而不能已。

圣贤不言恨,然情在天下而不为私,亦天理人事之相感激。

虽以为“恨”,可也。

乃效江李体,反其为情以写抑郁,而卒归于正。

知我罪我,皆有所不避云。

(明李东阳《懐麓堂集》巻二十一《拟恨赋》)

江淹作《恨赋》,李白拟之。

余因作《恨诗》:

世事年来与愿违,春深无语对花飞。

曹王座上空陈伎,襄子桥边但请衣。

镜里颜销恩宠薄,床头金尽结交稀。

出师未报阴山捷,身没沙场竟不归。

(明皇甫汸《皇甫司勲集》巻二十九)

昔江文通作《恨赋》,凄恻动人。

但如秦帝穷奢极欲,沙丘告终,无所恨;李陵降北,生堕家声,亦无足恨也。

惟是古今治少乱多,覆辙相迹,余推其恨而广之,非独吊古生怆,亦以志鉴诫之意尔。

(清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巻十六《广恨赋》)

锦瑟年华西逝波,寻思往事奈君何。

若为乞得江郎笔,应较文通恨赋多。

(清王士祯《精华録》巻六)

尝读江文通《恨赋》,而莫喻其意。

夫文通之恨,尠矣!

奚以赋为!

乃予读之则戚戚然,若有创于其心者。

于是遂祖袭其制,作《吊古赋》云。

(明黄宗羲编《明文海》巻二十叶良佩《吊古赋》序)

江文通《恨赋》。

文通之赋,自为杰作绝思。

若必拘限声调,以为异于屈宋,何以异于三百篇也?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注:

“心”当云“危”;“涕”当云“坠”,江氏爱奇,故互文以见义。

按此可标举以为对法(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五)

不如《别赋》远甚。

其赋别也,分别门类,摹其情与事,而不实指其人,故言简而该,味深而永。

《恨赋》何不自循其例也?

古来恨事如勾践忘文种之功,夫差拒伍胥之谏,荆轲不逞志于秦王,范增竟见疑于项羽,此皆恨之大者,概置勿论,挂漏之讥,固难免矣。

且所谓恨者,此人宜获吉而反受其殃,事应有成而竟遭其败,衔冤抱恨,为天下古今所共惜。

非揣摩一己之私,遂其欲则忻忻,不遂其欲则怏怏也。

秦王无道,固宜早亡,何恨之有?

若赵王受虏、敬通见黜、中散被诛,自周秦两汉以迄于齐,类此者不胜枚举焉。

李陵之恨,不能写得淋漓剀切。

明妃以毛延寿颠倒真容,遂致绝宠君王、失身塞外,痛心疾首,其恨全属于斯,今只言“陇雁”云云,凡出塞者人人如此,即乌孙公主、蔡文姬,何尝不领兹凄楚?

(清陶元藻《泊鸥山房集》《书江淹恨赋后》)

许梿总评云:

“通篇奇峭有韵,语法俱自千锤百炼中来,然却无痕迹。

至分段叙事,慷慨激昂,读之英雄雪涕。

江郎恨、别两赋并称。

写恨如蚕死蜡灰,无还境矣,故不录。

录《别赋》。

行者居者,别时别后,八面凄其。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

(明)孙纩曰:

“古意全失,然探奇搜细,曲有状物之妙,固是一时绝技。

”“借古事喻情,固自痛快。

此亦是文通创作。

”(清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引)

江文通《恨赋》:

“孤臣危涕,孽子坠心。

”本当云“坠涕”、“危心”,江氏爱奇,故互文以见义(本李善说)。

杜少陵《秋兴》诗: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乃颠倒其语,便自不平。

(近代李详《媿生丛录》卷三)

编辑本段作者资料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

泰始二年(466),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

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

坎坷的经历反而造就了一位文学大家。

起伏跌宕中的江淹把自己无限的感慨诉诸笔端,生花妙笔令人拍案叫绝。

江淹的许多代表作品都写于被贬期间。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

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似乎达到了顶峰。

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绝唱。

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

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

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

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

善于拟古是江淹诗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几可乱真。

江淹努力学习古人的作品,确使他摆脱了一些绮丽之风,写出了不少在流丽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诗篇。

在江淹诗歌中,有一部分为乐府歌辞。

江淹的乐府歌辞在南朝中虽不能技压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梁天监四年(505),江淹去世,葬在故里江集村东北约六公里处(今民权县李堂乡岳庄村西),梁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梁书》、《南史》有传。

别赋

《别赋》是一篇抒情小赋。

齐梁之际,赋摆脱传统板滞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赋发展过渡,并用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

这篇赋便以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游宦、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黯然销魂者

(1),唯别而已矣。

况秦吴兮绝国

(2),复燕宋兮千里(3)。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4)。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櫂容与而讵前(6),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7),横玉柱而沾轼(8)。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9)。

日下壁而沉彩(10),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11)。

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12)。

知离梦之踯躅(13),意别魂之飞扬(14)。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15):

至若龙马银鞍(16),朱轩绣轴(17),帐饮东都(18),送客金谷(19)。

琴羽张兮箫鼓陈(20),燕赵歌兮伤美人(21);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22)。

惊驷马之仰秣(23),耸渊鱼之赤鳞(24)。

造分手而衔涕(25),感寂漠而伤神(26)。

乃有剑客惭恩(27),少年报士(28),韩国赵厕(29),吴宫燕市(30),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31),抆血相视(32)。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33),非买价于泉里(34)。

金石震而色变(35),骨肉悲而心死(36)。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37)。

辽水无极(38),雁山参云(39)。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耀景(40),露下地而腾文(41),镜朱尘之照烂(42),袭青气之烟煴(43)。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44)。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45)。

视乔木兮故里(46),决北梁兮永辞(47)。

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

可班荆兮赠恨(48),惟尊酒兮叙悲(49)。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

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50)。

又若君居淄右(51),妾家河阳(52)。

同琼佩之晨照(53),共金炉之夕香(54),君结绶兮千里(55),惜瑶草之徒芳(56)。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57)。

春宫閟此青苔色(58),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59),冬釭凝兮夜何长(60)!

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61)。

傥有华阴上士(62),服食还山(63)。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64)。

守丹灶而不顾(65),炼金鼎而方坚(66),驾鹤上汉,骖鸾腾天(67)。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68)。

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69)。

下有芍药之诗(70),佳人之歌(71)。

桑中卫女,上宫陈娥(72)。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73),送君南浦(74),伤如之何!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75),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76),别理千名(77),有别必怨,有怨必盈(78),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79)。

虽渊云之墨妙(80),严乐之笔精(81),金闺之诸彦(82),兰台之群英(83),赋有凌云之称(84),辩有雕龙之声(85),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出自《文选》。

)[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黯然:

心神沮丧,形容惨戚之状。

销魂,即丧魂落魄。

(2)秦吴:

古国名。

秦国在今陕西一带,吴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绝国:

相隔极远的邦国。

(3)燕宋:

古国名。

燕国在今河北一带,宋国在今河南一带。

(4)蹔:

同“暂”。

(5)逶迟:

徘徊不行的样子。

(6)櫂(zhào):

船桨,这里指代船。

容与:

缓慢荡漾不前的样子。

讵前:

滞留不前。

此处化用屈原《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