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复习指导模板.docx
《变态心理学复习指导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复习指导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态心理学复习指导模板
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复习指导》
诊断技能常会考识别!
!
第一节对心理异常现象现代说明书p254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性的冲动潜意识
☆行为主义的解释:
兴奋和抑制的冲突,及强而有力的刺激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解释 :
责任与自由选择对立产生的存在焦虑,潜能受阻,自我无法实现。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区分
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其正面的功能(三大功能)
l 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l 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l 它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四种区分方式)
一、常识性: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 非标准化
>
1)统计学2)文化人类学3)社会性4)精神医学5)认知心理学
三、标准化
1)医学2)统计学3)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
四、从心理学角度切入,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提出以下三条原则(病与非病三原则)
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
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主客观统一)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知情意行协调)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即通常所说的精神病患者,既要进行心理咨询也要进行心理治疗治,但它只是辅助性的,而且是有条件的。
条件如下:
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以下内容注意各种分类与识别
¥
1、认知障碍
2、情感障碍
3、意志行为障碍
I.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自知力障碍
一、感知障碍
(一) 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
2、感觉减退
3、内感性不适
(二) 知觉障碍
1、错觉
2、幻觉:
不是由客观刺激引起的
1)依感受器官(知觉种类)不同:
幻听、视、嗅、味、触、内脏性幻觉。
2)依幻觉体验的来源:
真性和假性。
区分:
真性幻觉:
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
假性幻觉:
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
3)依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心因性幻觉
】
(三)感知综合障碍: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窥镜症
二、思维障碍(内容障碍与形式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联想、逻辑
联想:
1、思维奔逸:
活动量、速度加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2、思维迟缓:
变慢,迟钝,联想困难,语速变慢
3、思维贫乏:
回答简单,语速不减慢
4、思维松弛或散漫:
答非所问
5、破裂性思维:
主题与主题间,语句之间无连贯和逻辑(精分特征症状,有诊断意义)
(
6、思维不连贯:
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句与句,词与词,主题与主题都不连贯。
7、思维中断
8、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虽被插入,被夺,但仍有部分自己思维。
9、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
10、病理性赘述
逻辑:
11、病理性象征性思想:
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但无人解其意
12、语词新作
13、逻辑倒错性思维
。
(二)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强迫、超价观念(仅此三个)
1、妄想
妄想内容分类:
1)关系妄想
2)被害妄想
3)特殊意义妄想
4)物理影响妄想
5)夸大妄想
6)自罪妄想
7)疑病妄想
!
8)嫉妒妄想
9)钟情妄想
10)内心被揭露感
妄想起源及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
1)原发性妄想:
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
2)继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想摆脱,但是拜托不了,痛苦)
3、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1、注意障碍
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2、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逆行性遗忘:
不能回忆紧接于病前的一段经历。
受伤一刻到受伤前最后一件能清晰回忆的事。
顺行性遗忘:
不能回忆紧接于病后的一段经历,(受伤后到意识清醒)。
@
<脑震荡属于>
心因性遗忘(可见于癔病)对过去生活中的某段特定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
错构:
有发生过,但记忆错误
虚构:
没发生过,但瞎编
柯萨可夫综合症(遗忘综合症):
减退+错构+虚构+定向力发生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脑器质性)
备注:
记忆包括:
书P38识记、保持、回忆(再现)三个环节
书p268识记-保存-认知(再认)-回忆(再现)四个过程
书p4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记忆系统
<
3、智能障碍
智能的定义书p269
智能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成长中形成)、痴呆(后天)
四、自知力障碍
II.情感障碍
以程度变化为主:
情感高涨、低落、焦虑、恐怖
以性质改变为主:
情感迟钝、淡漠、倒错
脑器质性损害:
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
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动作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三高)
抑郁状态=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三低)
III.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
三、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不协调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多见于精分紧张型或青春型)
】
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注意:
方框知识——梦:
特殊意识状态下的思维与情绪活动(本书作者赞同版本)书p274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1、精神分裂症(青春、偏执、紧张、单纯)
2、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
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二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2-3月痊愈)
临床表现以精神分裂为主,如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临床可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
'
二、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持久心境高涨或低落
1、躁狂发作:
躁狂三高: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2、抑郁发作:
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
3、双相障碍:
4、持续性心境障碍
三、神经症:
神经官能症,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可逆。
共同特征:
心因障碍:
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非应激障碍
&
机能性障碍:
功能性,非器质性,精神、躯体两方症状。
1、恐怖症:
场所、社交、特定恐怖
2、焦虑症: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症)
3、强迫性障碍
1) 强迫思维:
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注意,没有强迫意向)
2) 强迫行为:
仪式动作、洗涤、询问、计数
4、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障碍、疑病症、植物功能紊乱、疼痛障碍(心因性背痛)
5、神经衰弱(易烦恼、易激惹等特点要识记)书p281
四、应激相关障碍:
(注意区别)
:
1、急性应激障碍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起病,表现为意识障碍
如:
范进中举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遇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事件,数月或半年内出现,如闪回,反复体验,选择性遗忘。
如:
祥林嫂、奥罗拉公主
3、适应障碍
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应激事件,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遇事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
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
1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
猜疑、偏执
2)分裂样:
观念奇、行为奇、奇装、感情冷漠、人际关系有问题。
3)反社会性:
违法乱纪、冷酷无情。
童年或少年(18岁前)出现品行问题。
不负责任、无计划冲动、不尊重事实、漠不关心、耐受性低,易激惹。
4)冲动性(攻击性):
情感爆发、伴明显的冲动行为,愤怒暴力、自残、
5)表演性(癔症性):
夸张、引人注意、
6)强迫性:
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
7)焦虑性:
一贯紧张,提心吊胆
8)依赖性:
过分依赖,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责任,怕被遗忘,不能独处
…
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性身份(易性症)、性偏好(恋物、)、性指向障碍(同性恋)
六、心理生理障碍:
三大功能障碍:
进食、睡眠、性功能
七、癔症:
歇斯底里(注意,其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
1、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
2、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
运动、感觉
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集体发作
第五节、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
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即病与非病三原则)
许又新: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三标准
a) 体验标准
b) 操作标准
c) 发展标准
郭念锋:
心理健康水平十个评估标准:
1、 心理活动强度:
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
2、 心理活动耐受力:
长期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3、 周期节律性:
紊乱就是水平下降
4、 意识水平:
注意力的品质,思想集中
5、 暗示性:
易受暗示则意志力薄弱
6、 康复能力
7、 心理自控力:
情绪、思维、行为的自控程度
8、 自信心
9、 社会交往
10、 环境适应能力
.
概念区分: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
心理不正常
(变态人格,确诊神经症,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
第六节、关于健康心理学:
工作领域:
:
1、 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3、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1.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2.患者的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3.情绪低落
4.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5.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
第七节、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1、 用途
2、 效度:
1)症状学效度
n 临床经验证实“心理不健康特征”的真实性
n 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明“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是真实的
2)预测效度
l 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后果的预测分为
1. 对自然发展的预期
2. 对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3)结构效度
促成或影响“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
n 人口学因素
n 个性心理特征
n 身体健康水平
n 社会变迁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参见心理诊断表格!
!
一、第一类型: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满足条件:
~
1、刺激的性质:
因现实问题而内心冲突,体验到不良情绪
2、反应的持续时间: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连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反应强度:
不良情绪在相当理智的控制下,生活、社会功能正常,效率所有下降。
4、是否泛化:
不泛化(仅限最初事件)
二、第二类型:
严重心理问题
1、较为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愈大,反应愈强烈,短暂失去理智控制,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无法解脱,对生活、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对象泛化
三、第三类型:
神经症性(可疑神经症)
&
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或其早期阶段。
方框知识——焦虑
焦虑症状三方面:
1、漂浮焦虑、无名焦虑
2、精神运动性不安
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三类:
客体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
焦虑与抑郁哪个更高级
诊断焦虑症必须排除抑郁症,而诊断抑郁症无需排除焦虑症
第八节、压力与健康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的种类,按性质分三大类
l 生物性压力源
{
l 精神性压力源
l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纯社会性的,自身状况的。
压力源的测评
l 社会再适应量表:
霍尔姆斯SRRS测试重大生活事件
l 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
坎纳:
小困扰量表、令人兴奋量表
l 知觉压力的测评,知觉压力量表Cohen,PSS
1931年心理学家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将冲突分为四类
l 双趋冲突
%
l 趋避冲突
l 双避冲突
l 双重趋避
压力依强度可分:
1、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2、叠加性压力:
同时性(四面楚歌)、继时性压力(祸不单行)
3、破坏性压力:
极端压力(天灾人祸)
:
注意区分:
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灾难症候群”,三阶段:
1、惊吓期
2、恢复期
3、康复期
压力的适应过程分为以下三阶段(一般适应征候群)
塞利:
1、警觉阶段、2、搏斗阶段、3、衰竭阶段
压力如何造成临床症状有两种解释
☆体质、压力论
由 Sternbach(1966)提出,压力和个体的身体素质对疾病同时起作用
☆器官敏感论
由Engle(1960)提出,应对压力时,反映最敏感、活动强度、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
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1 对压力的响应阶段:
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
2 中介系统(认知、社会、免疫支持系统)的增益或消解过程
3 临床相阶段
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心理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症
起病及病程
缓慢发病,80%以上病人持续两年以上仍不痊愈,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中。
有明显环境应激、压力影响。
缓慢发病,但80%以上病人2年内痊愈,可反复发作多次。
多无环境因素影响。
人格
病前有抑郁性人格,例如缺乏自信或自尊,强求自我完美,对人过分依赖,对逆境易产生心境低落倾向。
病前人格基本健全。
症状
(1)自知力完好,生活自理好。
(2)兴趣减退,但未丧失积极性和动机
(3)失望但不绝望
(4)自我评价低,但接受鼓励与赞扬
(5)被动人际交往良好
(6)有想死的念头,但顾虑重重,留恋亲人
(7)无精神运动性迟缓
(8)睡眠障碍同神经衰弱。
(9)抑郁症状无晨重夜轻现象
⑽性欲减退不明显
⑾食欲轻微变化
⑿认知:
注意力、思维力、联想力、记忆力轻度下降
(1)重者自知力缺乏,生活自理困难。
(2)丧失动机和活动兴趣,无愉快感
(3)对前途绝望
(4)自我评价过低、鼓励与赞扬不起作用
(5)被动人际交往困难
(6)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或多次自杀未遂
(7)有精神运动性迟缓(说话、动作慢)
(8)失眠、早醒严重。
(9)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晨重夜轻现象。
⑽性欲减退或丧失
⑾食欲明显降低或体重减低公斤以上
⑿认知力中度~重度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