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587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ocx

届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案必修2第12单元第25讲《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5讲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考纲] 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课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方针确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上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改革内容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______企业。

(3)意义

①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方法点拨

 图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国有企业改革

(1)历程

(2)意义:

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国有资产,有利于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过程

①提出:

1992年,“十四大”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发展:

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创新:

1997年,“十五大”指出:

“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初步建立:

到21世纪初,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影响:

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关键点拨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就是以行政审批、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为主,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据此,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最根本的转变应该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1)创办经济特区:

为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______、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包括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4)进一步对外开放

①1992年,开发__________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②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

(5)对外开放新格局:

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

(6)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性质:

世贸组织是各国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标志:

________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3)意义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和实现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契机。

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有力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思维拓展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理解:

(1)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西部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与推行

主题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

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的群众基础

史料 大包干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

“鞋合脚,政策好。

人出力,地献宝!

”“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

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本史料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且其实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选择。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及其实质

①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体家庭的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②实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主题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表解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原因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弊端逐渐显现

中心

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第一

阶段

政策

调整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

阶段制

度创新

产权制度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2)中心环节

史料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

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引自198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本史料主要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什么是增强企业活力。

具体原因是:

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因此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主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历程

主题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比较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特征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

源的配置

 

作用

积极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

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主题1 第一批经济特区首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的原因

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主题2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主题3 对外开放“点、线、面、全、宽、多”的含义

(1)“点”是指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

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2)“线”是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4)“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主题4 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

(1)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2)内容: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3)影响:

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4)性质: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中国加入WTO的认识

1.必要性:

加入WTO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2.提供机遇:

入世可以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等。

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是利大于弊的,中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融入世界经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3.遇到挑战:

入世对我国的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不加快改革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4.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的立场:

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加入;但是,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经济独立,所以要坚持原则。

例1(2011·山东高考)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将题干时间信息“1980年12月”与图片信息“个体工商业”结合思考。

“个体工商业”说明原有的单一公有制局面改变。

例2(2011·浙江高考)邓小平说: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 D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证券、股市”与“社会主义”间的关系。

材料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

例3(2011·福建高考)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B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观察图片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是什么。

从图表材料可以判断1984年起中国进出口总额呈大幅度增长,其原因与这一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有关。

例4(2011·江苏高考)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答案 A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透过图片上的文字信息准确迁移所学知识。

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命题感悟 本讲命题的知识切入点主要是改革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中新观念(措施)的理解、对外开放的成就。

能力立意上注重同类史实的综合运用、尤其注重引入图片材料与文字信息结合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改革开放对民生的影响

1.下图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使其突破64332亿元

B.上个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总量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

C.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

D.新时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改善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改革开放决策

2.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

国产幸福可乐。

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

依据所学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题点

 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邓小平指出:

“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实施土改B.建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建国以来有关生产关系的调整解读材料

5.一份文献分析道:

“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

”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  )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改革管理体制B.增加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改革分配制度

3.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

购买棉布(见右图)。

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

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曾长期使用

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

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

①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②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③中国

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4.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由于“人家封锁”给中国带来了困难

B.“闭关自守”不利于经济发展

C.必须坚决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

D.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5.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

A.①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7.下列两幅图表明,30多年来,深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原因是(  )

    70年代末的深圳    今天的深圳

A.引进先进技术

B.对外开放

C.英国向世界各地传播其生产方式

D.世界市场的形成

8.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

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

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9.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

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

A.中国将要进行改革开放

B.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C.中国音响制造业达到美国水平

D.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论述(  )

①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思想束缚 ②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 ③澄清了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 ④为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发生下列对我国对外开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

C.开放城市全部在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

D.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2.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

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与之对应的关键词是(  )

A.“粮票布票”、“信用卡”、“互联网”

B.“合作社”、“包产到户”、“三下乡”

C.“乡镇企业”、“民工潮”、“新农村建设”

D.“国企改革”、“现代企业”、“股份制改造”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

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

《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

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8分)

(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6分)

(3)“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6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二 

 图一 1978年安徽省小岗图二 1983年重庆开始

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经济试点的报告

第一份承包责任书  

图三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三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材料四 中国部分年份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城镇人口(亿)

上网用户总数(万)

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624.1

1.7

  

57.5

2001年

95933

4.56

6800

41.9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它作出了哪些决策使中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为搞活经济而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8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8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