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780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docx

精选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教育

对学生的未来负责

——胜利门中学课程改革览胜

无锡市胜利门中学

    为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水平,我校在部分课程开始采用新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在本学期全面进入课改实验。

现将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备受重视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定位准确

     学校成立由华伯兴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及由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定位为起点要高,立足要实,效果要好;学校教导处、教科室详细制定了《胜利门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方案》,领导班子定措施、抓落实,下课堂听课,询问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建议和要求。

及时将课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研究,并在学校办公会议、课改工作会议上商讨对策,作到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

例如,在发现教师参与各类培训不够主动、积极的情况下,讨论决定将参与培训与个人评价考核挂钩。

发现教师案例写作存在困难,又组织了关于案例研究和案例写作方面的培训。

在每次研究课和公开课后又组织并亲自评课和总结。

2、搭建新课程实施硬件平台

      为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为新课程提供物质、资料等课程资源的保证,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展开的一年里,投资改善了多媒体教室:

更换了多媒体投影设备、添置了办公室备课电脑、更新了学生机房设备;投资建成校园网并投入使用;对学校图书馆的陈旧书籍进行清理,并购买了大量与新课改书籍;增加了劳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和理化生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增加了学校的音像资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同时,学校还相应地提高了教研经费,在每年教师节对在课程改革中作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3、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课改实验的宣传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为此,学校通过报刊和教育教学类杂志介绍学校的课改情况(如无锡日报的教育周刊、《初中教学研究》杂志等),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听课评课、学生参与评课、出黑板报等方式来加强家长、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和参与。

通过组织新课改对外交流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在课改经验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

在活动中,校方广泛听取来自上级领导专家、兄弟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如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导室以及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课改工作关怀有加,多次来校检查、督促和指导我校的课改工作,使我们丝毫不感懈怠,也给我们带来课改的新政策、新理念、新思路。

有家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指出了学校应在课改中重视考试研究,提醒我们要在课改实验不要走过场,要注重实效等等,都为我们更好的组织课改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二、新课程改革实验落实"三个"培训

1、新课程培训

      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是关键。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教师在实验新课程前必须接受通识培训、新教材培训和校本培训。

为此,我校在选拔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的同时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讨论上级课改文件和《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等书籍资料,通过学习有关文章,观看音像资料、辅导讲座、专题研讨,理解了课程改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转变,并在现在的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丰富自己,逐步转变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育教学研究方式,向教师推广问题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做关于案例研究与写作的专题讲座并印发了学习资料供教师自学;对探究课教案写作要点进行讨论,然后利用假期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作个案。

教研组讨论研究个案、修改个案、个案定稿。

个案交流。

2、信息技术培训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求教师学习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假期组织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我校适龄教师已全部通过了市里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第一、二模块的考核。

      学校计划建立教育教学资料库,让老师积极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综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目前,正筹划建立校园内部教学资源网,为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构建平台。

      现在我校的青年教师都能独立制作课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老年教师也不甘落后,不耻下问,向青年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我校青年教师自主开发的学校网页,收集了许多教育教学信息、教育教学法规制度、教师的论文、学生的作品与学校活动资料,内容日益丰富。

3、"青蓝工程"与青年教师业务达标培训

      制定详细的青年教师业务达标计划,按照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确定业务达标要求,分为"教学常规入门"考核、"课堂教学入门"考核、"课堂教学过关"考核和"教学能力达标"验收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考核内容和操作规范。

      继续抓好"青蓝工程","青蓝工程"不再只是"传帮带"工程,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促使与时俱进的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

形成了新型的师徒关系和良好的发展氛围。

近年来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青蓝工程"优秀师徒。

如钱熙纯老师和杨薇老师,徐慧老师和朱永明老师、李天梅老师和邓玉莹老师等,无论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在师德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

      我校计划从今年开始启动"新秀能手名师工程",本学年进行胜利门中学教学新秀评比活动。

为我校青年教师申报市"教学新秀"培养选拔人才。

三、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探究,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1、教研组和年级组围绕新课程开展活动

      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深刻领会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内涵,掌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对新课程的主旋律--"自主、探究、合作"有了深刻的领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备课组针对新课程如何组织教学进行了研究,重视教师协作能力。

加强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备课组活动"五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作业量。

同一年级的任课教师基本上一个教案,一套练习,一样检查。

同时加强了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多次派老师参加其它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

通过上述各项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说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担当起课改实验教学。

2、转变教学科研方式,以教学科研促进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中,为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我校在九五市级立项课题《初中生情感发展教育》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论证,在十五期间设立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课题研究一改过去先学理论,再做研究的做法,避免"复述理论"和"重复研究",主张从教育现象、教育行为和教育问题等方面入手,做由"实践"-"理论"的教育教学。

要求经验与理论的创新,当然这里的"理论"不同于专家的理论、行而上的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而是"活"的理论,对症下药的、能直接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

研究做到边实践边总结,使得教学科研真正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教师的研究成果以案例和教育教学故事的形式体现。

目前,我校一线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研究、人人写作研究个案,完全丢弃了以前写"花架子"论文时的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的习惯。

      学校教研领导小组改变职能,不摆架子、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主义,积极为课改工作开展服务,密切关注实践活动的进展,参加实践组的教研活动,解决实践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每周都进课堂听课,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保证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3、创设课程校本特色

      在课程设置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校通过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校本的课程开发相结合,学会两条腿走路。

将研究性学习,校本学习渗透到历史、地理、语文、数学、生物音乐等学科中,同时也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已形成了三大板块:

"人文精神与基础知识"、"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物化实验与生活应用"。

完成了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感。

配套的校本教材有《道德指南》(八年级使用),教育基地有锡城解放纪念碑、秦起烈士纪念室、春蕾文学社、假日新视野--小记者班等。

通过英雄风范与时代精神、基础写作与文学创新、人文景观与假日活动等专题学习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地方民俗,继承中华文化精华,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植根于具体的本校文化之中,同时也培养学生广泛了解、深刻认识和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人文修养。

      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

配套的校本教材有《科学家的故事》(七年级使用)。

我校依托得天独厚的社区基地:

繁荫秀木、奇彩异葩的城中公园、热闹非凡、人流如织的中山路,商贾云集、经济繁华的商业区域等。

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保常识、经济持续发展等为主题的知识学习,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经济发展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物化实验与生活应用。

配套的校本教材有《家电使用与维护常识》(九年级使用)。

我校充分利用物理、化学实验室及先进的器械设备,通过参观各种设施、亲身实验活动、指导并解决实践操作和生活应用等问题。

在充分理解科学技术知识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培养劳动的意识,提高动手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学习观,更有积极主动的创新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之间的教育功能。

      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迫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其中发挥"人"的最大功能是最核心、最根本的。

无论素材性资源还是条件性资源,其都是通过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的有效劳动,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开发和运用的其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又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生命载体。

因此,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

课程设计尊重人、课程内容体现人、课程评价判断人。

      我们尝试着在学生和教师中征求第一批校本课程的内容,得到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经过研究之后,我们在七至九年级分别开设了"科学家故事"、"道德指南"和"家电使用和维护常识"的课程,并且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

这些课程的开设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道德素养。

      在今后我校计划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向先进学校取经,逐步开发我校校本课程超市,实现教师、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帮助教师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丰富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调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4、注重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课程目标,体现校本化的要求。

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阶段目标,分别对应七至九年级。

      完成课程内容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以上四块指定领域内容既可以相对独立地设计和实施,也可以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或项目,以其中某一领域为切入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将四块内容融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学生的交往活动等;丰富的学科知识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可以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素材,使之延伸、提升、综合、重组为综合实践活动。

并参考《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指导用书。

      全面开设开足综合实践课和地方及学校安排的课。

根据胜中的具体情况,综合实践课各年级安排三节,分别是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课和信息技术课。

地方及学校安排的课:

      

(一)初一年级4课时,分别为外语听说训练课,博览群书课,健康教育课和名人故事课。

      

(二)初二年级4课时,分别为外语听说训练课,博览群书课,人防课和道德指南课。

      (三)初三年级3课时,分别为外语听说训练课,博览群书课,家电维护课。

      落实各学科研究性学习内容。

如生物组张瑞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环境的影响"专题研究;劳技组陈建平、伍军组织进行的"无锡地方小吃调查"专题研究;化学组老师集体组织的"太湖水的污染及治理"、"净水原理和净水器的制作"专题研究。

      组织形式上:

1.全校性活动--升旗仪式、校会、校传统活动等。

2.全班活动--每周班会、主题班会及各项班活动。

3.小组活动--每班根据需要,5-10人一组,由学生自己协商结组。

4.个人活动--学生独立活动并完成任务,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

      考核评价方面,对学生的评价突出过程,注重体验、关注情感、重视态度,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优、良、及格、不及格)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建立学生的"成长袋"全面记录学生的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并和学校各项评比相挂钩。

      对教师的评价则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和指导;学生资料包的整理、成果展示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课程的整合能力及校本资源的开发能力。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作品,对好的作品进行鼓励,予加分奖励。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取得丰硕的超过。

在全市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本校三名教师,中化文化的勃兴--陆园园(历史)、明天天气怎么样--任红(地理)、CO2制取的研究--杨蓓(化学)荣获一等奖。

我校被评为人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5、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日益被广大教师所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更有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更快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传统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在新课程中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灌输变为知识探求的引导;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气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命令式变为商量式。

各教研组结合本校各学科特点,钻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实行课堂教育的创新。

例如,数学组针对初一年级平面几何新开课的特点,规定了每节课教师单向授课时间不超过25分钟,确保每堂课学生有15分钟的练习,巩固当堂内容,从实施的情况看效果良好。

      学生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原来独立学习变为合作学习。

由原来的灌输学习变为探究学习。

学校广泛运用现代教学设备,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从而学生见得多,学得多,思考得多,活动得多,评判得多。

  在我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课改实验的排头兵,他们理念新,手段新,创造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人不由发出"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的慨叹,例如前不久,在我校组织的对外公开课活动中杨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讲方程式,用老方法无非是从概念导入,用习题贯穿,类型多而全,枯燥乏味。

然而杨老师却从"数字接力"的游戏导入,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接下去,通过"银行存款利息计算"、"完美体型计算"、"神州五号问题"等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不失紧张,生动活泼而又有条不紊的氛围里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6、推动评价机制的改革

      

(1)课堂评价方面注重过程与程序。

包括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标准达标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教学步骤的设计的过程;评价与被评价者互相理解的过程;对教学中正反两方面的辨识、共识过程,并研究解决方法的研讨过程等。

  

(2)建立评价网络,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主管教学领导、教研员的分析性评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课堂中问题研讨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与家长的评价。

通常是通过座谈、调查问卷、考核评比等形式进行。

  (3)评价形式与态度,做到民主、平等,寻求教学中的科学途径;形成互相启发,互相教育的氛围与相互关系。

由单方面的单向的主观评价转变为多元多方面的客观评价。

  (4)评价方法上

强调以抽象量化与据实量化验证教师的课程改革。

  ①涉及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践效果;由以"传授者的行为"为主要依据的评价,转变为以"学生的行为反映"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估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的设计。

  ②学生主体反映与课后的学习效果,既达标效果;

  ③教师行为反映出的教育观念与思想方法;

  ④教师行为反映出的教学基本功。

  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由被动的他评转变为以自评为主。

      强调发展性评价:

将甄别、选拔式的评价方法转变为帮助教师共同进步,开发教师潜在资源。

      各科成绩的评定作了如下改革措施。

      

(1)教学评价原则:

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

      

(2)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合作精神、探究精神。

      (3)评价方式:

以自评、学生学习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评价形式:

以优、良、及格四个等第进行评价。

7、加强教学管理

      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了《教学五认真细则》,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处理、辅导和考试规范的考核。

并做到了全面铺开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学校建立了行政人员随机听课的制度,获得第一手资料,及时对听课的情况分析汇总,加强了与教师的联系。

      坚持分年级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制度,及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要求。

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监控,提高了实验成效。

      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电脑教室、劳技教室等专用教室的使用和管理,明确图书室、阅览室、电化教育资料室等部门的资料借还登记措施,责任到人,做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加强学科组、备课组活动管理,学科组、备课组活动做到五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定作业量。

年终进行优秀学科组和备课组的评比活动。

    

四、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政治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上也较多地出现了师生的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了,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常常有惊喜",经常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会被学生难住",从而改变了教学的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在具体的课改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困难,具体体现为五个跟不上:

      其一,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虽然进行了各种培训,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比较慢,还是用老的一套去进行教学。

这中情况在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中都有发现。

      其二,由于用的是新教材,配套的资料跟不上,教师担心教学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并且有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是否科学提出质疑,如数学新教材不再用知识点为线索,题目与生活结合了,但难度并没有降低,老师教学时难以下手等问题。

英语新教材追求内容的新颖,但教材量和难度都增加了,英语教师普遍反映现有的课时不够用。

      其三,部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只适应过去的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课程改革几乎同时起步,七年级新生进入初中前接受的是六年的"前课改"教育。

适应的还是应试教育,教材上也不能衔接。

      其四,在新教材中增设了大量的新实验和大量的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的设施设备跟不上,同时有大量的探究活动,师生能够活动的范围比较小,我国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除了暑假和寒假之外几乎为空白。

      其五,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同程度的担心评价的机制跟不上,最后在中考、高考中还是一张试卷定终身。

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还是看升学率,考试改革不会有质的变化,只能是形式上的改良。

例如高考三年三个样,教师学生叫苦不迭,中考化学卷确实改了很多,但大家都凭着多年来应试培养出来敏感嗅觉,又都是万分重视,都考的不错,拉不开差距。

于是有人担心,是否会因为中考当然的"甄别"功能起作用而逐步增加难度,那样的话,老师和学生将进行另一种形式的题海战。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

究竟是观念先变还是体制先变?

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

观念变了体制跟不上就会很痛苦,体制变了观念跟不上就会很迷惘。

而历史告诉我们,这两者同时改变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改革者要避免痛苦或者迷惘也是不可能的。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改革魅力所在,而改革的先行者也因此而伟大。

很庆幸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些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