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34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7.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宿专题讲义2018年.6.25.doc

范文范例参考

国内民宿发展现状与案例解读

一、中国民宿市场现状

2017年是民宿量变的一年,民宿的数量井喷,从2016年末的5万多家增长到现在的20万家,同比增长300%,历史绝无仅有。

2017年也是民宿质变的一年,民宿从一个还算小众的产业变成了风口,资本疯狂涌入,各种概念炒作层出不穷,一时好不热闹。

民宿的定义:

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

个性化住宿设施。

民宿行业规模有多大?

主要依托于乡村景观、自然风景及特殊文化资源,以景区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形成了独特的休闲旅居度假形态。

民宿火爆根源

大时代背景

全民度假时代

旅游业持续火爆,全民休闲度假时代来临,度假人群剧增,市场需求增长。

1/2  中国每年国内旅游人次达36亿人次,其中超过18亿人次在乡村、古街。

20亿  预计未来5到10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可达20亿人次,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

1、从需求端看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人群“回归”,追寻一种乡野生活方式

他们渴望的是与乡村生活产生共鸣,而不单单是离开城市。

民宿承接了城市人群的返乡住宿需求,成为对话乡村的载体。

乡愁的文化表达

感受“活”着的乡村,体现为一种对在地文化的深度体验

民宿所携带的文化基因是乡愁的依托,其建筑设计及服务理念都在传递一种文化表达。

2、从上层政策看

地方政府响应

顺应旅游产业变革的时代潮流

民宿行业标准纷纷落地,业态创新、有序竞争,局势大好。

2015年11月25日《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

推动了民宿合法化。

2016年1月27日《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

2016年3月2日出台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

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民宿出租等。

2016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朱鼎健提出建议编制推行农家乐、民宿综合评定国家标准:

引发全国针对个性化住宿规范讨论。

3、空心村涌现

乡村空心现象为民宿发展提供了建筑载体和活动空间

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可达约1.14亿亩。

我国自然村十年锐减92万个

4、返乡创客运动

文创和跨界为特征的新造乡运动,革新了乡村旅游的开发逻辑。

乡土地域文化得以传承,乡村活力得以延续。

首批20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分布图

5、资本狂潮

各路资本注入,社会的财富和一部分资源正从都市向乡村转移

品牌、连锁运营模式助推民宿品质高端化发展。

首旅酒店旗下首旅寒舍,计划在全国各地筹建近6-10个项目;众安集团旗下香港主板上市企业中国新城市转战民宿市场;外婆家跨界投资6000万元发力高端民宿……

二、民宿发展历程

民宿最早起源于英国,上世纪60年代初,英国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为客人提供住宿和早餐,属于家庭式的招待,成为最早的民宿类型。

民宿广泛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地区和日本。

台湾旅游景区的住宿设施不足,当地居民便自发将闲置的房屋出租给游客使用;90年代,台湾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以及休闲观念的流行,由农民提供给游客吃住游玩的新消费品“民宿”开始流行起来;日本民宿的发展,则是由租借民居歇脚或暂住而发展兴起的行业。

民宿的分类:

1、农村体验型民宿:

在传统的农业乡村中,拥有农村景观,进行农家生活体验,并提供农业生产加工方面的体验活动。

2、艺术体验型民宿:

由经营者带领游客体验各项艺术品制作活动,包括揑陶、雕刻、绘画、竹木品制作等,游客可亲手创造艺术作品,体验乡村或现代的艺术文化。

3、复古经营型民宿:

其住宿环境均为古建筑老房子所整修,或以古建筑的式样为设计蓝图,提供游客深切的怀旧体验。

4、赏景度假型民宿:

乃结合自然的景观或是精心规划的人工造景,如万家灯火的夜景、满天星斗、庭园景观、草原花海或是高山大海等。

居家式的民宿最突出,多以青年旅舍、家庭旅馆的形式呈现,价格便宜。

民宿经营以保护农舍为目的,民宿收入仅作家庭补贴。

以观光农场经营民宿的方式呈现,属于副业经营。

40%游客选择民宿过夜。

起源80年代,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民宿发展最成熟的地区,民宿自身成为核心吸引力之一。

民宿属于旅游的一种,多位于景区、地域特色鲜明的区域。

美洲地区

欧洲地区

亚洲地区

发展特色:

美洲民宿发展相对成熟,以居家式为主。

发展特色:

以英国、法国为突出,是民宿发展的起源地。

发展特色:

以台湾、日本为经典,是全球民宿发展精品的代表。

开发形式:

以青年旅舍、家庭旅馆的形式呈现,价格相对便宜。

开发方式:

优先保护农舍,结合开发,采用副业形式经营。

发展趋势:

不同主题风格的民宿成为旅游核心吸引物之一,并呈现高端化、精品化、重服务的趋势。

三、我国民宿态势

1、发展阶段

从住宿补充向旅游特色吸引的转变

发展阶段

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萌芽阶段

21世纪初期发展阶段

2010年以后拓展升级阶段

关键字

低端、分散、农家菜

个性化、情怀

精致化、中高端、小而美

自身规模

乡村个体农家乐

品牌化发展,区域拓展、模式复制

美丽乡村改造、集群式发展,形成民宿度假区域

主要功能

主要承担住宿及餐饮功能

关注选址,依托景区发展,如人文古镇、自然山水景区等

成为景区的核心吸引之一,体验多元化,旅游微目的地逐渐形成

民宿档次

价廉、档次低,设施不足

档次升级,设施健全

精品化、中高端、设施完善

民宿主题

基本无主题

个性化开始凸显,主题风格与服务理念开始衔接

关注人文,融入在地文化;但同质化问题也不断出现

民宿服务

村民自发的“热情好客”

民宿主个性化、特色化服务

在地文化交融,定制化活动体验

投资主体

村民自发经营为主

村民个体、村镇集体,以“村外”经营者与投资人普遍

政府、酒店集团、跨界、社会资本、众筹等多投资方式

2、现状特征

·建筑体量小

唐乡主题院落只有9间;宏村拾间房,主楼高3层,客房总数8间;西山岛飞鱼民宿只有5间客房。

·行业力度弱

行业协会数量少、行业监管力度弱、行业体系不健全……

·营业份额小

2014年第二季度,在线酒店预订市场规模达16.7亿元,在线客栈民宿预订市场规模为1.3亿元。

民宿平日价格在500-800元不等,价格上浮幅度在20%-50%之间。

空置率60%-70%,入住率维持在50%—70%才能持续保障盈利。

·小众(个性化)市场

小文艺、小性格、小情怀——1000个民宿有1000个民宿的特色,1000个人也有1000个选择民宿的理由。

主流市场特征

体验慢生活的人群——关注放松释压、慢节奏、休闲娱乐、有品质的居住环境,关注性价比。

青年、家庭人群——18-35岁的用户占中国在线客栈民宿预订用户的近90%,家庭客群居多。

关注新的消费群体

中产阶级消费升级,构成了整个消费服务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中产阶级崛起城市由一线沿海城市开始往内陆三四线城市蔓延

中产阶级崛起:

2015年财富值已达7.3万亿美元,占全国财富的32%

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增长至全球首位,2012年中国城市中产阶级人数达1.25亿,2020年将增长到3.56亿,占总人口的近70%。

中产阶级追求品质服务,城市周边周末休闲已成为增速最快细分板块之一

在生活和消费方式,在意品牌和品质,尤其是对某些特定产品类别的消费意愿。

他们也更注重休闲活动,如和朋友家人度假,看电影、自驾游等。

渴望释压、追求品质生活的中产阶级成为中高端民宿的主力客群

民宿供给品质升级、价格攀升VS不低的入住率反映出中产阶层的旺盛需求

连锁品牌-花间堂价格:

480-1880入住率:

平均65%

区域分布

价格区间

香格里拉

480-1280

束河古镇

480-1280

周庄古镇

680-1380

苏州市区

720-1880

杭州西溪

1220-1620

丽江古城

480-1880

四川阆中

880-1680

无锡阳山

580-1660

同里古镇

680-1180

连锁品牌-正福草堂价格(自营):

380-1380入住率:

52%

区域分布

价格区间

同里(自营)

480-1380

周庄(自营)

380-1080

丽江(转让)

120-580

单体-大乐之野价格:

1200-2000入住率:

60-70%

民宿区

价格区间

一号楼

1200-1600

二号楼

1600-2000

三号楼

1200-1800

五号楼

1200-1500

六号楼

1600-2000

4、发展中的思考

看似黄金时代,更需理性的思考,非标住宿也应有自己的标准化

“民宿现在正以10%-20%的速度在增长,风头正劲。

但住过民宿的人,又常常有这样的感受:

有点贵,舒适度不够,可能不会再去了。

各地一窝蜂地建民宿,良莠不齐,有些过热、过剩,是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了。

·扎堆于景区周边,民宿经营同质化

·初期投资成本过高,回报周期长

·市场竞争加剧,投资回报率低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区域规划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

·民宿选址与客源地能级相耦合——民宿选址应充分考虑客源基础,客源市场的消费力是持续经营的基础。

·民宿建筑风格与场地资源相耦合——民宿建筑是住宿体验的核心,从选材到设计应与自然景观、在地文化相融合。

·民宿文化表达与细节设计相耦合——民宿客房设计、景观打造、配套服务等细节,是客人感受文主人情怀与地域文化的重点界面。

·民宿投资量与运营收益相耦合——投资初期有效配置资金,依据客源分析合理控制建筑体量、客房量,做好回报周期的预判。

四、民宿发展趋势

1、概念更新

从概念上,我们提出广义民宿的概念——泛民宿

传统的民宿定义已无法涵盖兴盛的各类民宿,泛民宿其特征表现为根植于乡村文化形态,为旅游者驻留而设计的文化主题鲜明、功能复合、兼具人文情怀与经营理性的特色住宿产品。

·是一种生活体验

·一场主客的交流,共有情怀的互动

·经营规模小,服务个性化人群

·地域文化的充分展现

·精彩的建筑设计,极致的服务理念

·理性的投资回报,关注持久性

2、模式创新

从发展模式上,特色民宿“+”成为民宿经营的新潮流

依托资源

文化体验类:

古镇“+”

生态休闲类:

风景区“+”

微旅游目的地:

特色民宿“+”

核心特点

民宿因古镇存在

依托景区辐射,资源环境辐射或客群辐射

民宿本身足够特色,形成品牌

开发方式

门票主导模式

开放商业模式

乡村旅游、自然风景区景区依托

环境依托/品牌依托

典型案例

乌镇(东栅+西栅)

平乐(平乐古镇+平沙落雁)

九寨沟、黄山周边民宿群

台湾宜兰厝、莫干山民宿

商业业态布局

产品组成

1.特色商业街(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娱乐)购物比例40-60%左右,住宿与休闲娱乐的比例较低

2.民宿集群(住宿为主,民宿自带的少量休闲商业配套)

1.景区休闲观光

2.民宿集群(住宿为主,民宿自带的少量休闲商业配套)

1.民宿集群(住宿为主,民宿自带的少量休闲商业配套)

2.集中休闲配套商业(满足游客日常生活需求)

3.多个休闲活动场所(生态采摘、温泉养生等)

特色商业民宿景区休闲活动场所

3、功能复合

从产品功能上,以住宿体验为核心,功能复合才是更好的发展思路

2017年10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