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390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docx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教案教学设计21(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

“爱,在幻想里,比在现实中更真实;爱,在回忆里,比在现实中更美好;爱,在舞台上,比在现实中更有价值。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曾经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王实甫的《西厢记》(板书)。

它讲述的就是相国千金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君瑞的爱情故事。

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板书)。

在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十二华里(即古蒲州城东五华里)的峨嵋岭有一座古寺,称为普救寺。

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

它的故事题材取自公元九世纪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四百年左右的时候,即金代章宗时,说唱家董解元写成了《西厢记诸宫调》(后人习惯称之为《董西厢》),使崔、张恋爱故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为便于区别,也有人称作《王西厢》)的基础。

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续编《录鬼簿》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也就是《西厢记》命名的由来。

二、理清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

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

临别叮嘱。

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

夫妻分别。

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本剧的戏剧冲突是:

对科举功名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㈠理解第一部分

?

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

你能背诵原作吗?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

“染”“醉”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妙在何处?

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寓情于景)“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

“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迍迍”与“快快”自相矛盾吗?

每一句都有:

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不。

这里说的是女主人公希望张生的马能走得慢些,自己的车跟得更紧一些,使两情依依的双方能更亲近一些,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

4.[滚绣球]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恨”。

⑴恨归去得疾

⑵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忳忳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⑶此恨谁知(松了金钏,减了玉肌)

5.[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几个叠词?

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排比、反复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㈡分析第二部分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

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

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

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

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

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

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

修辞手法?

用此典故何意?

提示:

语出苏轼《满庭芳》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

比喻、夸张、对偶。

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㈢分析第三部分

?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

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

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

“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

“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

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

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三个典故,见课本。

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㈣分析第四部分

?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

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用两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

以人物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

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3.记忆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四、分析艺术手法

《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㈠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

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

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㈡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

后两句是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㈢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劝《太和正音谱》

五、结语:

《长亭送别》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动人心弦的离情歌。

所以,这样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读,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六、作业

1、[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霭”四种意象。

试回忆唐诗宋词中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

青山: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秋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夕阳: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烟霭: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2、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

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

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

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

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

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

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

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

此处就是分手之地吗?

“开席吧!

”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

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

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

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

附:

崔莺莺夜听琴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

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

莫不是梵王宫殿夜鸣钟?

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

却原来是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作铁骑刀枪把壮声冗;

他不效堠[hòu]山鹤唳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

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他思已穷,恨未穷,

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已通,

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

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