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372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docx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解析

 

浅谈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以邵阳县霞塘云小学五年级教学为例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十分关键。

而影响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老师,家长、学生三方面。

本文主要阐述影响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试解决小学高段学生对数学兴趣不高这一问题。

关键词: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一、缘起1

二、影响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1

(一)学生方面1

(二)老师方面1

(三)家长方面2

三、解决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2

(一)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2

(二)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3

(三)家长提高自身素养5

四、结语5

参考文献7

致谢8

 

一、引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笔者于2013年在邵阳县霞塘云小学顶岗实习,任教五年级数学,发现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这一现象,在小学高段中较为普遍。

笔者通过旁听、访谈,吸取优秀教师的经验,以鼓励,开展小组学习等方式,改善课堂设计等措施,发现学生的数学兴趣不高这一现象大有改观。

2、影响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一部分学生因为数学基础较差,产生了“数学很难学”的想法,将成绩不理想全部归为自身智力弱,逐渐减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本身的个性问题、态度问题和情感问题,这些对学生数学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深层上讲,到了小学高段,学习内容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任务逐渐增多,有些学生感到可自我支配的时间在逐渐减少,挫伤感、压抑感逐渐产生,再加上个体成长环境千差万异,小学低段时的温暖、幸福、甜蜜的时光逐渐远去,此时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指引,自卑、放弃、叛逆等逐渐催生了厌学情绪,而此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自然地对数学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老师方面

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失去教学的信心。

教师没有很好地解析教材,殊不知教材的有些内容存在着超纲、枯燥、和实际脱节的问题,这不仅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和丧失学习信心直接就会导致教师课堂上的不便。

教师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作业布置、考试命题有点随意,导致教学内容及平时作业与考试难度过高,使学生难以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严重损伤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但这并不是说难度越低越好,也曾有人做过一个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课题有一定难度的,完成后满意度就越高。

相反的,课题容易,完成后的满意感不一定会增加。

所以,如何处理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平时训练和考试的难度是搞好数学兴趣培养的一个关键。

部分老师陈旧、简单、低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

一些教师缺乏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手段,许多教师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份教案”的教学方式,对现代教育理念、手段知之不多,认识不深;许多教师只满足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无异议,全盘接受,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三)家长方面

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家长历来对子女有着的很高的期待,尤其在社会竞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当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家长的教育知识理念、教育手段严重滞后,视子女为己有,视专制为法门,简单粗暴者有之,娇宠迁就者有之,还有一些为生活所迫,把教育子女的任务留给了自己的父母,子女的爷爷奶奶,而这种隔代教育天生是有缺陷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虽有着良好的教育期待,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

3、培养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换一个角度来看,培养学习品质的根本还得从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入手。

我们应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精神、向上精神和刻苦精神,我们应该开拓一切渠道,利用一切手段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给孩子讲故事、展现图片、参观教育基地,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可以挖掘孩子们中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他们身边的榜样的作用;也可以及时抓住孩子们自身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了不起;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克服自我,展现自我,体验刻苦努力之后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在数学课堂里,教师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阵地真正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获得真知,获得快乐,逐步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引导到“我要学”的转变和跨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新问题能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里,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突发奇想与同学或老师分享,不要害怕犯错;面对难题,有自己的答案后,也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大胆推翻自己的回答或者肯定自己的部分发现。

合作学习也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的方法可以共同操作,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开放活跃的状态,同学们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及时反馈,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良好、民主的气氛有助于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项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不愉快不紧张的状态下,更容易有“思维的火花”。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少有民主、和谐,学生过于以来老师和书本,从未真正独立,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与老师交流、合作。

(二)老师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此可知,要将数学教学中枯燥的内容构建在生活趣味之上,学生才会开始主动探索。

教师就教学内容所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宜,要让学生因为老师提出的疑问,而产生了“我想学”、“我要学”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用课件演示,把三块同样大小的蛋糕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各吃了其中的1份、2份、3份,问为什么分的份数和吃的份数不一样,可吃到的蛋糕大小却一样呢?

有了疑问,便使学生有了解开疑惑的欲望,发挥自主探索的精神开始自主学习。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据有关报导说,当人们打开电视时,映入眼帘的电视节目如果在8分钟内不能抓住观众的心,它将被遥控器无情地转换掉。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老师在上课的前一两分钟内没有牵住学生的心,开头没有把学生引到学习中来,那么这一节课学生很有可能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

成功的导课,不仅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合理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情境分为三种形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应注重“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

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

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认识钟表”这课时。

我是这样处理的:

开始时,我创设了让学生猜谜语的情景。

小孩子都喜欢猜谜语,一听说猜谜语,立刻调动了全部的注意力来参与。

谜语是这样的:

“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

滴答滴答的声音,提醒人们争朝夕。

”孩子们踊跃举手,情绪非常高涨。

终于有人猜出了谜底:

钟表。

我借此引出了课题:

认识钟表。

孩子们带着高涨的情绪,进入了对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创设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

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

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

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

小猴司机想考考小牛和小山羊,对他们说:

“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

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

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

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

教师及时的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实践证明:

创设游戏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而不疲。

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

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

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到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

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三)家长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正人先得正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举手投足、点滴言行潜移默化着自己的子女,所以,家长自身的行为风范、道德修为至关重要。

第二,家长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家长的评价,不能仅从成绩方面,要注重对孩子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善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的给出正确的鼓励,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

第三,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自己有信心,不骄傲,不气馁。

第四,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来评价,帮助孩子分析出现的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在积极肯定孩子的同时,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

从而能让孩子在放松、和谐的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专业书籍,网络查询,杂志等,多了解日益更新的教育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多花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消除与孩子的代沟,良师益友。

四、结语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兴趣与学生自身的配合,老师的指导,家长的关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积极去讨论。

总之,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提高课堂趣味性、高效性,同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学习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上海出版社。

[2]张倩·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新课程(小学版)》2011年第05期

[3]丁向阳·浅谈如何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之友(小学版)(探密)》2010年第5期。

[4]林晓文·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吉林教育》2008年第10期。

[5]袁媛·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程(小学版)》2010年第8期。

[6]徐渭定·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尝试·《小学数学参考》2009年第33期。

[7]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XX文库》2010_9_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