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017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测试中图版选修6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  )                 

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

C.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锐减

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  )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②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③土地贫瘠,植被稀少 ④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

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而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4.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环境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经济模式

A.①③B.②③④

C.③④D.②④

读“某地区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 D.物种灭绝

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回答7~8题。

7.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8.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河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

C.①②③D.②③④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①气象灾害少 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③水源较丰富

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②④

10.该地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酸雨危害

A.abB.ac

C.cdD.bc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以上。

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

据此回答11~13题。

11.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量的减少

B.工矿交通建设

C.过度的樵采、放牧和农垦活动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2.下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退耕还牧 ②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增加灌溉面积 ③确定合理载畜量 ④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⑤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 ⑥开展大规模人工降雨 ⑦融冰化雪

A.①②③B.②③⑥

C.④⑤⑦D.①③④

1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营造以防治荒漠化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工程是(  )

A.沿海防护林绿化工程

B.“三北”防护林工程

C.太行山沿线绿化工程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回答14~15题。

1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完成16~17题。

16.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  )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

1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选)(  )

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19.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0.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

“地球之肾”。

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1.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

(1)分析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2.读“我国部分事物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以甲为代表的

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生活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区已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

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存仅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 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954种,其中动物达5423种,植物达5531种。

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059种上升到2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978种上升到2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和人类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24.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

称为土地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1)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是指(  )

A.降水量

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C.蒸发量

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属__________________,C地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主,导致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和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要遏制这一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第1题,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于夏季,且

都有山地或丘陵分布,具备水土流失发生的条件。

第2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

]

3.C 4.B [第3题,该地区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过于频繁,对该地的

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的。

第4题,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并不是说不能开发利用该地的资源,而应恢复植被,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展集约型的经济模式。

]

5.B 6.B [根据经纬度和河流流向状况,可判定该地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

该地

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土地荒漠化严重。

针对该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应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长绒棉种植等。

]

7.D 8.B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

近年来,由于小浪底水库的拦

蓄作用,以及中游生态恢复,水土流失减轻,使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

]

9.C 10.D [首先确定该区域的位置是位于我国西北的河西走廊,该区域多寒潮、干

旱等气象灾害,为我国中温带,热量条件不足,但该区域有来自祁连山丰富的水源及光照较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该区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因此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较轻,但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

11.C 12.D 13.B [第11题,我国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是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所致。

第12题,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包括: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等。

第13题,为防止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荒漠化加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营造了巨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

14.D 15.A [第14题,自然地理过渡地带一般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应该以保护生态、降低开发强度为主,D项符合要求。

A、B、C三项都属于对区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方式,应该予以排除。

第15题,自然地理过渡带的利用方式应该倾向于限制条件的下限。

农牧区过渡带降水从农耕区向畜牧业区降低,其生产利用方式的限制条件为降水不足。

因此,该地区人类活动主要应该为合理放牧和植树种草,把东部农耕区建设成西部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把西部牧区建设成为东部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

16.AB 17.AC [第16题,图中P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年大风日数少。

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

第17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可以截留水分。

]

18.D 19.B [第18题,读图分析可知,林地面积在前期和后期均有增加,旱地面积在前期增加最多不会导致旱地减少幅度最大,因此可排除A、C两项。

综合分析图中水田和旱地的总体变化可知,无论前期还是后期,总体上是减少的。

第19题,解此题的关键除读图外,须认真审题,关键词为“由退化趋于好转”,因此,在图中表现应为,在“前期”和“后期”分别处于0值横轴的上、下两方。

综合分析选择B项。

]

20.B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

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

21.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 

(1)已知B城市的唯一水源是A处的水库,因此保护B城市的水源就是保护A处的水库。

注入水库的河流发源于森林茂密的山区,若森林遭到破坏,则水土流失势必严重,使水库淤积变浅,因此保护森林是一项重要措施;水库周围的耕地和居民地较多,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源;农田应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民应禁止向河流、水库排污,以避免污染水库。

(2)C处山地森林茂密,也是河流的源地,若在此开山取石必定造成森林破坏,环境恶化,同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等问题。

22.

(1)荒漠化 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

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2)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3)三江源 保护该地区的湿地、高原植被,改善当地气候,防止荒漠化;防止河流补给水源的减少,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减缓物种灭绝等。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及产生原因。

图中甲所在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覆盖差,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极易引发荒漠化;乙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破坏极易引起水土流失;丙地区为我国三江源地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自然保护区。

23.

(1)物种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

(2)人类捕杀,生态恶化(栖息地缩小、食物短缺)。

(3)会影响食物链(网)结构的完整性;会减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影响农产品种类、产量、质量的改进;会减少保障人类健康所必需的药物资源;会影响许多工业的原料来源;会影响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直接可得出答案。

(2)题是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考查,这里主要与人类的乱捕滥杀有关,除此之外还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关。

第(3)题是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的考查,可依据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作答。

24.

(1)B 

(2)D (3)干旱的亚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4)温带草原 风力强劲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牧、合理放牧、建立防护林体系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表现。

湿润系数指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比值即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由图中数值可知A为干旱的亚湿润地区,B为半干旱地区,C为干旱地区。

A为草原区,滥垦土地、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造成荒漠化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