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场河北段设计说明628.docx
《串场河北段设计说明6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串场河北段设计说明628.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串场河北段设计说明628
盐城串场河景观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
(新洋港—第一沟)
一、盐城市概况
盐城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盐城亦称“瓢城”,是苏北古城之一,是全国唯一以盐业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着源远流长的“海盐文化”,但长期以来,由于规模小、基础差,无法形成城市完整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目前的盐城尚是一个缺乏鲜明特色的城市。
1、行政区位
盐城市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黄海之滨,下辖城区、东台市、大丰市和响水、滨海、阜宁、建湖、射阳、盐都6县,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796万,是江苏省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省辖市。
2、自然条件
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历史悠久,物产富饶,地灵水秀,人文荟萃。
盐城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3.7-14.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910-106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为2199-2362小时,无霜期217天左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足。
境内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地势平坦,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滩涂资源,全市海岸线长580公里,滩涂面积680万亩。
3、历史沿革与文化
盐城古称“淮夷地”,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公元411年,改名为“盐城”;至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唐肃宗大历年间修筑“常丰堰”;到了宋代,大圣五年,开挖了串场河,成为南北的水上大动脉,使盐与其他物资的交流更加兴旺;至南宋绍兴乾道年间,始建土城;明永乐十六年,改筑砖城。
新石器时代后期,阜宁县羊寨一带出现了以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群文化;先秦时期至清代中叶,盐城成为盐业文化,渔业文化和手工业文化发达的地区;
晚唐以来,建湖的杂技文化和戏剧文化逐步走向繁荣;而在近代史上,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爱国主义文化蓬勃发展。
4、盐城总体规划
城市规模:
1983年建市,现状中心城市人口约50万,建成面积约50万,正逐步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
总体布局:
坚持“一城四镇”不变,用地发展方向以向南为主,适当向西,合理控制北部的发展。
规划以串场河、新洋港、小洋河、蟒蛇河为界,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城中、城东、城南、西北、城北5片,经济开发区备用地选择在伍佑镇南新河地段。
实施情况:
这一阶段,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和盐城新区的建立(1996年),城市呈跳跃性增长,用地扩展以向南为主。
5、盐城城市特色研究
意义:
自1983年盐城建市,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以来,盐城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驶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呈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同时面临巨大的区域城市竞争,“不进则退”。
新世纪盐城市竞争和发展的压力显然是巨大的。
毫无疑问,充分开展盐城生态城市与城市特色研究,发挥盐城自身的优势,营运城市环境资源和形象品牌,对于迎接城市发展新时期,实现盐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生态特色
(1)海涂湿地
景观独特、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2)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良好,物种多样性丰富,有著名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和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以及白鹭等众多野生动物。
(3)百河之城
城区河流纵横交错,河流蜿蜒曲折,数量众多。
■文化特色
(1)红色文化
盐城与新四军文化的血肉关系及爱国主义文化的发展。
(2)白色文化
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海盐文化积淀及自成体系的民间风俗和反映盐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文艺作品。
(3)地方文艺
文艺“百戏”响誉中外,十八团被誉为“杂技之乡”和由民间说唱发展形成的淮剧。
(4)海纳百川
盐城精神新内涵——“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
二、串场河概况
串场河在东台、盐城、阜宁一线,汉末唐初就是黄海岸的海盐出产地,所出产的是淮南烧盐(俗称小盐)。
历代封建王朝,都把海盐作为国家主要收入之一。
不但派驻盐官收税,还有盐商垄断,从中牟利。
要把烧盐运往外地,除了短途肩挑、车拉外,长途还得靠船泊运输。
宋天圣(1023-1031)年间,当时任西溪盐官的范仲淹兴工筑范公堤,结合开挖河道,断断续续可以通航。
据东台、盐城《县志》载,明朝天顺(1457-1464)年间曾经疏浚过1次,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挑浚丁溪至白驹段,三十七八年(1698、1699)及四十四年(1705)挑浚伍佑场至泰州坝,全长240里,四十六年(1707)和雍正七年(1729)先后挑浚便仓至盐城东门闸,计长6540丈,乾隆三年(1738)又疏通至射阳河,三十一年(1766)浚富安、安丰、梁垛三场附近的河道,嘉庆十八年(1813)挑浚草埝附近4100丈(13.5公里)。
到此,盐城顺河向南有伍佑、卞仓、刘庄、白驹、丁溪、草埝、东台、梁垛、安丰、富安各盐场,盐城向北有新兴、上冈、草埝、沟墩、庙湾(即阜宁)各盐场。
串通南北,船泊直达各场,所以就定名为“串场河”,全长180公里。
串场河现有标准是:
东台以南河口宽20至40米,河底高程零至负1米,东台以北河口宽40至60米,河底高负1到3米。
这条河道是盐城货物运输的主要干河,但是由于标准较低,远不适应盐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需要。
三、现状分析
1、概况
盐城串场河景观带由北向南,全长总计12245米:
新洋港流域956米、串场河流域8673米、蟒蛇河流域1208米、小洋河流域450米、大新河流域958米;两侧绿地最窄5米,最宽192米,范围内支流众多,主要有:
新洋港、串场河、越河、蟒蛇河、小洋河、大新河。
2、有利因素
(1)重要性
本次设计的串场河景观带从新泽港至第一沟,是盐城主城区绿地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关系到盐城的城市品位,也是盐城人民期待的亮点。
(2)完整性
该段串场河两侧的绿地基本连续,景观设计有很强的完整性。
(3)多样性
串场河景观带位于城市之中,河网众多,地形复杂,居民众多,为景观设计的多样性提供了先天条件和要求。
(4)生态性
就用地本身而言,全线绿地临水,具有众多积水面积,为景观带建设了足够的水源,增加景观的灵性,相应的目前沿线已有的人民公园、迎宾公园、黄海公园等三大公园及其他绿地为,为本段景观带的建设提供了绿色背景。
(5)文化性
串场河历史悠久独特,文化积淀丰厚,而且目前的生产生活物资资料都为景观的文化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不利因素
周边建筑,构筑物较陈旧,一定程度影响了串场河景观的品位。
地块均建筑了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防洪堤,而直接临水,影响了景观效果。
串场河的常水位为0.80,洪水位为2.30,低水位为0.50,水位浮动高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观设计,要控制水位需规划众多规划水闸。
串场河景观带绿地共有54块,被19条城市干道,支路分隔,极大影响了景观和旅游交通的连续性。
目前串场河水质污染较严重,影响景观效果,需要进行截河等工程。
四、周边规划用地分析
串场河规划区域的周边地块主要包含四种类型的现状及规划用地包括:
公园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及居住用地。
公园现有建成的公园3个,分别为位于黄海桥以北的人民公园、位于解放路以东和迎宾路以西的迎宾公园、位于东进路以北青年路以南的盐渎公园。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占有相当大的面积,集中分布在三块区域。
第一块区域位于黄海桥以南,建军路以北,靠近串场河东岸,原址为江淮动力有限公司,现已被拆除,现状为一些厂房和宿舍,这片区域在所有工业地块中面积最大,总共占有3个完整的地块;第二块区域大致位于人民路、大庆路和南城河路围合成的三角区域中,主要包含4个地块;最后一个集中区域位于东进路以南,开发大道以北的串场河西岸区域,总共包含5个地块。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分布较为集中,迎宾路到盐马路的串场河两岸集中分布了一系列规划好或建成的商业地块,从西往东依次为先锋岛商贸区、金鹰国际、城中城、中英国际广场,此外还包括4块规划好的商贸区域。
居住用地现规划的居住用地以迎宾河为界限,以北多为低层住宅用地,以南为高层住宅用地,其中位于解放路西侧的金色家园为在建居住区。
此外规划区域周边还有一些公共建筑和政府机构建筑,包括位于世纪大道南侧开放大道西侧的海盐博物馆及位于盐渎公园北侧的盐城市交通局。
总体而言,现状用地中,工业用地占了绝大部分,其次是公园,但分布较为分散。
而规划的用地中居住用地占第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的入住(特别是迎宾公园南侧的高层住宅区域),现有的分散的公园生态斑块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利用串场河两岸的空间构建足够的生态走廊,使得人流得以均匀得分散到各个自然斑块中去,缓解整个区域内的生态压力,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五、盐文化研究
盐城因其盛产盐而得名,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地理环境。
盐城地处黄海边缘,海涂湿地资源丰富,且又处于水网地带,河流众多,纵横交错,水运、盐运发达,号称“百河之城”。
盐城古称“古淮夷地”后经历了,宋朝始建土城、明朝改土城为砖城等;颁布法令和设置管理机构:
西汉“境内所产盐实行专卖”设置盐铁官署;唐朝“专卖法”,设置监院;明朝“开中法”,设置盐课司署等。
盐商:
垣商周扶九、徽商江春。
也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
张士诚起义、明朝抗倭、新四军重建军部等等;涌现了许多名人,如:
吴嘉纪、王艮、胡乔木、乔冠华等,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宝:
明末清初吴嘉纪《海潮叹》“飓风激潮潮怒来,高如云山声似雷。
沿海人家数千里,鸡犬草木同时死。
南场尸漂北场路,一半先随落潮云。
产业荡尽水烟深,阴雨飒飒鬼号呼。
”清朝蒋春霖的《水云楼词》、清朝陈翼的《过戚家团诗》等等。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特色的海盐文化,历史上制盐大致可以分为:
煮海为盐、淋卤煎盐、晒海成盐三个阶段。
煮海为盐,早在西汉时,吴王刘濞立国广陵,煮海为盐;淋卤煎盐,唐时成熟,宋代《天工开物》书中也有相关记载,制盐七大工序依次为:
筑团、通海、开滩、淋卤(灰卤)、割苇、立盘、煎盐;晒海成盐:
起于宋朝,传于福建一带。
盐民们创造出“八卦滩”、“对口滩”等多中滩型,海盐从早期的煎煮成盐发展到晒制阶段后,便有滩晒、板晒、坦晒、埕晒、漏晒等区别。
特色的民俗风情和神话传说如:
晒缸会、河灯会、赛龙狮,宿沙氏煮盐、孙悟空盗盐砖等。
有闻名于中外的民间杂技“百戏”,十八团后来被誉为“杂技之乡”;由民间说唱发展形成的淮剧。
现存的海盐文化物质遗存:
海盐的生产工具、盐民生活用品、关于海盐运销用的文告、税票,水利及建筑构筑物:
盐城的井文化和具有当地盐文化特色的塔、民居、桥,如:
广福寺塔、徽派建筑、草堰石闸、东闸桥遗址等。
六、规划依据
《公园设计规范》
规划设计地形图(电子文件)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盐城规划管理有关技术规定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江苏省盐城市市区水系(串场河景观带)概念性规划
国家及江苏省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
七、规划原则
1、提炼以海盐为主的地域文化并巧妙的融入景观场景;
2、与周边的现状和规划相结合,局部营造相对集中的园林商业建筑群;
3、双重考虑城市设计中微观尺度(尺度、功能)和宏观尺度(规划);
4、可操作性强,控制工程造价;
5、与当地的水利、市政、文化等部门相配合;
6、以绿地为面,园路和串场和为线,以公共活动空间为点,创造完整的互通的绿地斑廊结构;
7、进行高标准的设计,为当地园林景观跳跃式发展作好前提工作,为当地的城建工作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8、正确处理好人文节点和绿色廊道的关系,为今后城建做好绿化基础。
9、注意串场河景观在其内部或城市系统中的识别性问题。
八、规划指导思想与规划结构
在研究盐城文化和分析周边地块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功能分区,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龙头,结合现有公园绿地,重点处理若干节点,使市区内串场河景观带形成“一个海盐文化风貌区,两岸绿色廊道,三个人文及商业节点,四大公园的格局,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商业气氛的园林序列空间。
九、具体设计
一个海盐文化风貌区是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中心,整合周边地块而形成,除博物馆外的三个风貌区组成部分由南向北分别为沧海盐田景区(包括制盐文化区与盐政文化区)、盐镇水街、盐渎公园;而沧海盐田、盐镇水街联同瓢城故事同时由构成了整个景观带的三大人文及商业节点。
1、海盐文化风貌区说明:
海盐文化风貌区中的主要节点包括沧海盐田景区、盐镇水街以及盐渎公园。
■沧海盐田
该区域分为两个区块,北侧为盐政文化景区,南侧为制盐文化景区。
其中,制盐文化景区位于东进大道以南,世纪大道以北,开放大道以西,串场河以东,中国海盐博物馆北侧。
制盐文化景区是集中反映制盐演变文化的景区,景区内设置有盐鼎祭祖景观及反映煮海为盐、淋卤煎盐、晒海成盐三个不同时期的景观节点。
“盐鼎祭祖”景观区位于景区的北侧入口处,通过塑石假山和卵石浅滩营造一种质朴粗旷的视觉感受,并在广场中心设置一铜制大鼎,以此来表达对于盐文化祖先的敬仰之情。
“煮海为盐”场景与“盐鼎祭祖”场景有机结合,主要有麋鹿舔盐和夙沙氏煮盐雕塑反映最原始的制盐文化和盐的发现传说。
“淋卤煎盐”节点位于景区的中部,主要利用水景和抽象化的盘铁景观来反映煎盐这一生动热闹的场景。
“晒海成盐”节点主要是利用民国时期典型的“八卦滩”盐田反映因生产“淮盐”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市镇系统,八卦盐田以八角形的高低水池象征不同的浓度的卤水,最后汇集到“太极”部位的盐田,“太极”另一部分为盐运河道。
晒海成盐节点主入口处有扁担盐霜雕塑,反映晒海成盐的产生,并有风车、蒲包、雕塑、盐廪等雕塑和小品,增加场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制盐文化景区北侧,即青年路以南、东进路以北区域为盐政文化景区,集中反映历史上各朝代盐政文化的变迁,景区内设置有盐字广场、汉唐宋明清盐政文化广场及百味园商业建筑区域三大块内容。
盐字广场位于景区入口处,以卵石铺装及自然石构成的侧石、景石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并设置有官山海景墙,盐销图志地标等景观。
汉、唐、宋、明清盐政文化节点通过景观灯柱、亭、廊、轩、景石、景墙、浮雕等表现形式展现各朝代盐政历史沿革。
“百味园”是体现各种植物器官中有不同的味道的专类园,同时体现盐为百味之首的食文化,在缓坡绿坪周边按植物造景手法的种植酸、甜、苦、辣、咸等多种植物,例如:
枣、山楂、观赏辣椒、苦瓜、梅等并布置盐廪亭、缓坡草坪、林荫休息平台等休闲设施和休闲绿地。
百味园中还集中设置以服务性建筑为主的休闲商业区,设置有餐馆、小卖部、茶馆、厕所、码头、室外休闲庭院等公共建筑和休闲空间,提供餐饮、购物等服务,营造高档舒适的都市生活情调。
■盐镇水街
位于东进路以南,世纪大道以北,开放大道以西紧邻规划滨河路,是一个集中反映盐镇雅俗文化的以水系为主要脉络的景区。
水街内以水系贯穿整个用地南北,两头自然曲折、中间部分为方便游船通行,相对以直线型为主,“一”字型、“L”型、“回”字型相结合,水上游览线路富有变化;总体上主要分为南北两个区块:
南端布局游客服务中心,其余大部地块则为水街部分,两者以自然水系分隔,相对独立,并可通过曲桥、连廊加以联系。
1、游客服务中心:
以五星级宾馆为主要内容,主入口设于东进路南侧,与开放大道及规划滨河路的道路中心线距离均保证70M以上,满足城市规划规范要求。
建筑布局及造型上充分体现园林特色,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融合与沟通,在创造高品质建筑的同时,创造出更完善的环境。
这组建筑体量上化整为零,采用庭园式布局,同时强调建筑第五立面-屋顶平面丰富有机的组合,强调建筑轮廓线高低错落,二、三、四层为主,局部六层,力求做到现代化与园林趣味相统一。
主要功能包括宾馆大堂、商务中心、美容美体、健身、娱乐、室内游泳池、会议、餐饮以及180间客房(包括行政楼层及总统套房),可满足旅游、度假、会务等较高档次的需求。
2、水街部分:
主入口正对串场河廊桥,形成由西及东依此布置有廊桥、入口牌楼、三进大宅院直至开放大道前门楼的东西主轴线;其余建筑则多依水而建,表达水乡风情,简朴有趣味,反映盐城传统民居风貌,古朴而亲切,体量小巧,分合有致,力求再现盐民古朴、粗犷的生活。
建筑以两层为主,局部一、三层,建筑立面错落有致,多为青砖硬山两坡顶形式辅以盐城传统民居诸如屋脊、柱础、门窗等的独特符号。
局部戏台、亭、榭等采用飞檐翘角,丰富建筑造型。
如条件许可,建议在附近及周边地区选择几幢适宜的古民居、古祠堂,整体搬迁或组建,这样更能赋予水街以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更好的充实整个景区。
另外,于水街南部较阔水面布置戏台、水幕电影等,形成游览高潮,进一步烘托传统氛围。
建筑业态方面,主要围绕海盐文化展开,包括茶楼、酒肆(反映百味园盐为先的饮食文化)、客栈(局部三层)、盐吧以及结合水上游览的文房四宝、字画、地方风味、旅游纪念品等特色购物,并通过碑廊加以有机联系。
力求创造出原汁原味的能与串场河环境共融的传统水街建筑组群。
整个盐镇水街景区总用地面积为97500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为22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500平方米(其中游客服务中心为27500平方米,水街部分为25000平方米)。
建筑密度为23%,容积率为0.538,绿地率为46.8%。
2、三大节点说明:
串场河景观带的三大节点主要包括沧海盐田、盐镇水街、瓢城故事三个景点。
■瓢城故事
位于串场河北侧,小海西路和建军路之间,被越河分为两个地块。
通过场景化反映盐商盐政和淮盐在全国盐业中的主要地位。
分为西部入口区域、瓢城休闲广场区、大缓坡休闲草坪区、休闲商业建筑区及瓢城城建历史区。
入口区位于北侧地块的西北角,主要由林荫广场、休闲亭廊平台及广场喷泉构成,广场上设刻有反映盐文化的古诗词的地雕,让游人一进入景区便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瓢城休闲广场区与入口区相对,紧贴串场河西岸,为硬质广场,中有古盐城县地图地雕、世纪之钟景观,体现出明朝盐城大体布局的历史记忆。
广场上设有旱喷,实现了陆地景观向水景(串场河)的过渡。
北侧地块最南端为休闲商业建筑区,主要由一系列服务性商务建筑构成,很好地与地块西侧的先锋岛的商贸地相呼应,同时这些建筑围合出数个公共休憩庭院,其中包括井文化庭院、盐文化庭院及反映良诸文化、大汶口文化的远古文化庭院,使得商贸、休闲、教育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北侧地块正中位置预留了大面积的缓坡草坪区域以供人们休息使用,流畅的道路线条和植物极具亲和力的色彩很好舒缓了人们紧张的压力,给整个北侧地块注入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越河以南的南侧地块主要为瓢城城建历史区,以盐城几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城市修建特征为线索,将汉之盐渎、唐之李堤、宋之土城、明之砖城四大景观串连成一线。
2、其他景点说明
■湿地公园
位于新泽港,串场河交汇处的南侧的三角绿地,是综合反映盐城湿地文化,远古文化和海岸线变迁文化及铁柱潮声等文化的景观。
利用水岸线、园路、驳坎、滩涂等象征现在和古代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利用茅草屋、生物化石雕刻、陶罐等文物雕塑;将良渚文化和黄河大汶口文化部落进行场景化,并有休闲功能;在“三角洲”头上利用水上铁柱,设置不规则码头再造“铁柱潮声”遗址;利用滩涂耐盐碱植物及其他生物和植物造景共同营造湿地文化。
在“范公堤”的“盐城”位置有古代的眺望塔以观全局。
湿地公园空间开阔,树林成片,是综合反映古滩夷地文化和生态文化的景观节点。
■盐渎遗址
新洋港东侧,串场河北侧、人民路南侧的城区是盐城的古城区,特别是沿新洋港一带,从汉代就在此建盐渎县,设盐铁官。
故在北闸桥南侧的沿河绿地中专设“盐渎遗址”景点以表纪念,景点通过景墙、汉阙、汉亭、盘铁雕塑来塑造空间和遗址氛围。
■蓦然回首
位于新洋港和串场河交叉口的西侧、人民公园的北侧,该景点的背景是人民公园树林和设计的缓坡草坪,主景是环形的台阶式坐凳和挑台,与铁柱潮声和一水码头大节点遥相呼应,人们在此休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回想,盐民的历史,从而回首自身过去和未来,具有场所精神。
■盐晶跌水
位于黄海路和小海西路之间的串场河东侧,利用盐晶体雕塑和跌水,木栈桥组成的小景,体现盐文化。
■井盐图说
位于双元路和大庆路之间串场河的西南侧,该景点将挡土墙与壁雕相结合,解说井盐、矿盐、池盐等其他盐类的制作和文化。
■东闸图解
位于东闸桥东水侧的绿地,以汉阙和亭子为景,并在汉阙的四个面利用雕塑说明等方式讲述东闸桥复杂的结构和悠久的历史,以及各个朝代的不同用途。
增强市民的自豪感。
■嬉水乐园
位于紧靠建军路北侧、串场河东岸的绿地,该区块的特色景观为一条人工开凿的浅水水道,水道由卵石铺成,水流蜿蜒曲折,水道地部更设置有数个喷泉,儿童可以在此嬉戏玩耍。
另该区域内还设置有茶室、羽毛球健身场地、木质休憩广场等活动设施。
■临水亭廊
位于大庆路西侧的临水亭廊景观为一“Y”字形的一面临水的木制古建筑回廊,回廊一侧紧靠着高地势,另一面则环抱北侧的开阔大草坪,这是一个绝佳的亲水空间,人们在这里休息,观赏水景、草坪、树木,更可顺这长廊南上进入高处的休憩广场。
■滨河路景
该景观类型适合规划区域内狭长型的绿地规划,该类型的绿地景观在机动车道旁依次布置了电瓶车道和人形道,2种不同的行道树将这两种空间分割开来,使得车行和人行互不干扰,同时,茂盛的树冠形成了良好的遮荫条件,使得行人在其中得到舒适的行走体验,人行道旁的绿化空间更是给行人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
■大缓坡草坪
在人民公园东侧的滨河区域设置有大缓坡草坪,疏林草地提供给人们广阔的活动空间,相对于一般的驳岸空间,这种草坪更加利于人们进入,从而形成一个绿色的亲水空间。
■世纪大道东侧绿地
位于世纪大道以西直到第一沟,展示的是盐在现代高精科技中的运用,让人们了解盐除了食用以外的更多用途,为盐工业的发展指明前景。
现代盐工业的最大用途就是电解食盐,生产氯化物,氢气,钠金属无机盐等化工产品,设计者巧妙运用电解池造型设计休闲商业建筑,使游客在游览同时体会食盐电解过程及用途。
海盐中提取的锂,硼等微量元素有很高的科技用途,比较常见的便有各种类型的锂电池,已经广泛运用于高科技产品之中;硼元素化合物氮化硼做为抗高温耐火材料被大力推广,电路板上的许多材料都可以从海盐中提取,设计者利用各种元素制成的高科技产品造型设计参与性活动场地,大量采用进入式草坪形式并设计景墙进行图文介绍,寓教于乐,在展现人爱玩的天性同时进行高科技教育。
3、绿色斑廊
主要指串场河,蟒蛇河沿线的其他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景观,设园路并有小卖部、亭、廊、公厕等公共设施;主要利用盐文化特征的小品、标志系统、凳椅等体现盐文化。
4、迎宾公园改造
保留原有公园结构,充实植物景观,更换破旧铺装,增添盐文化小品。
十、周边地块建议建筑形式规划
周边地块内居住建筑类型大体上分为多层居住建筑形式、以多层建筑为主高层为辅的居住建筑形式、以高层建筑为主多层为辅的居住建筑形式三类。
总体布局如下:
高层建筑为主的建筑形式集中于盐渎公园及设计湿地公园周边地块,由于在盐渎公园本身可容纳较多的人流,且提供了及其开阔的视野,另外从经济上讲,该区域景观优美,周边的地价较高,因此适合人口密集型的高层居住建筑;而设计湿地公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提供了很好的视野,它与人民公园组成的绿地组团也具有容纳多人流的潜力,因此也适合高层建筑为主的居住建筑形式;此外,在串场河延岸的狭长绿带两侧,由于其有限的视野和绿地空间,可安排以高层建筑为辅的居住建筑,而在距离串场河岸较远的区域则安排多层建筑。
所有的建筑内部结构以实用为主,外立面突出现代感及厚重感。
十一、专项规划
1、交通规划
串场河景观带外围是沿河路和规划滨河路,共有19条城市干道和支路分割景观带,所以与外界交通方便。
规划利用周边城市道路作为联系各块绿地的机动车和电瓶车道路。
景观带内部园路主要分为主园路和次园路两个级别。
以典雅的青灰色调为主,镶嵌活泼的红黄色系。
主园路宽3米,连接各入口广场和休闲广场。
次园路为绿地内供游人行走的游览路径,有花径、林荫小道、栈桥等,规划宽度为2.1米—2.4米,路面可铺设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