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1691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docx

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

志丹县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

(2006年-2025年)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化进程加快的需要,保证双河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地发展,特制定双河乡《双河乡村镇体系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农村发展模式,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完善村镇体系,优化村庄布局,整合土地资源,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文明生态村有序发展,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本规划按照《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和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

本规划适用范围内的一切后续规划、设计和建设除必须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政策和其它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统筹乡村、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三、规划期限

    近期:

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5年;

四、基本概况

全乡总土地面积28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02亩,基本农田29253亩。

全乡自然形成“三岭一川”,三岭即:

东岭、西岭、南岭,一川即双河川。

辖17个村委会,其中川道村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5%,山岭村1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5%。

94个自然村,其中川道村26个,占自然村总数的28%,纯山岭村68个,占自然村总数的72%。

全乡有人口2211户,9923人,其中男5141人,女4728人。

现有74个村小组、1509户、6660人未解决自来水问题。

18个村小组通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基本实现村村通。

王畔、毛项两行政村有6个村小组未解决通电问题。

13个村建有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个村建有村卫生室,8个村村卫生室开工在建。

8个村建有村文化室(万村书库)。

全乡有小学校25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教师166人,在校学生1405人。

双河乡小城镇镇区面积0.08平方公里(120亩),镇区人口1260人。

   

    五、规划内容

规划在“农村城镇化,乡村一体化”和“建设中心村、确定保留村、明确搬迁村、自然消亡村”方针的指导下,依据各自然村地理环境、资源情况、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现状等决定性因素,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出发,对乡域内的村镇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建立起适合地域特点的村镇体系,即由小城镇、中心村、基层村(保留村)构成的3级村镇体系。

(一)村镇结构层次

(1)双河行政村

现有6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双河村,保留村:

小沟、曹家沟、前闫山,搬迁村:

南沟门、芦草沟。

1、双河村:

政府驻地,新农村试点村,2006年与双河小城镇建设同步实施。

依托区位优势和石油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2、曹家沟:

紧临开发区,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依托以上优势发展三产业和劳务输出业。

3、小沟:

大棚、弓棚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地处公路沿线,距离县城近,进一步壮大蔬菜产业,实施科学管理,建设全县重点蔬菜生产基地。

4、闫山村:

基础条件较好,产业以发草畜养殖产业为主。

5、芦草沟、南沟门:

两个自然村地理条件较差,群众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南沟门村无产业建设用地,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可以就近向双河小城镇集中。

芦草沟村以蔬菜产业为主,可就近与小沟村合并,壮大蔬菜产业,建设大规模蔬菜生产基地。

(2)大庄科行政村

现有9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南崾先,保留村:

陈庄科、薛台、大庄科、东沟、乔沟,搬迁村:

前沟河、后沟河,自然消亡村:

郭家河。

1、南崾先:

位于行政村中心。

人口多,交通便利,村民居住条件较好。

2、陈庄科:

人口多,基础条件较好,产业以发展草畜养殖业为主。

3、薛台:

人口多,基础条件较好,村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业为主。

4、大庄科、东沟、乔沟: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村民以种植小杂粮为产业。

5、乔沟: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苹果产业初具规模,有发展潜力。

6、前沟河、后沟河:

2自然村交通不便,地理条件较差,群众居住条件差,无产业,农民以外出务工为主,列为搬迁村。

7、郭家河:

人口稀少,条件落后,基础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无产业,列为自然消亡村。

(3)麻子沟村

现有9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鱼洼,保留村:

寨子河下队、麻子沟一队、麻子沟三队,搬迁村:

寨子河上队、麻子沟二队、胶泥台、马尾河。

消亡村:

东山队。

1、鱼洼:

地处甘志公路沿线,交通便利,养殖业、棚栽业有一定基础,川台地面积较大,发展产业前景广阔。

2、寨子河下队:

村民居住条件较好,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

3、麻子沟一队:

人口较多,居住集中,地理条件较好。

4、麻子沟三队:

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群众住房已改善,以砖石窑为主。

5、寨子河上队:

人口居住分散,村民居住条件较差,吃水困难。

6、麻子沟二队:

人口居住分散,村民居住条件较差,吃水困难。

7、胶泥台: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吃水困难。

8、麻尾河:

已确定为2007年新农村试点,实施整村搬迁至三台山。

9、东山队:

地处僻远,条件较差,人口较少。

(4)同山行政村

独立村,确定为保留村。

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较好,乡村道路同吴路即将硬化,距离政府驻地较近。

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健全,林果业、养殖业比较发达,可望建设生态建设示范村。

(5)墩梁行政村

现有7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墩梁,保留村:

后闫山、田圪坨、白塔、走马梁,搬迁村:

庙崾先、柏林。

1、墩梁:

位于行政村中心位置,人口众多,地理条件较好,利于人口聚集,交通便利。

2、后闫山、田圪坨、白塔、走马梁:

人口较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

3、庙崾先、柏林:

人口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条件和村民居住条件较差,列为搬迁村。

(6)张畔行政村

独立村,确定为保留村。

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较好,有四级砂石路通村,有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距离政府驻地较近,林业建设情况较好,可建设生态建设示范村,发展林果业、草畜养殖业。

(7)甄家峁行政村

现有7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甄家峁,保留村:

王家峁、大湾,搬迁村:

山崾子、庄科咀、走马梁,消亡村:

李渠。

1、甄家峁:

位于行政村中心地段,村委会驻地,可发展草畜业,前景广阔。

2、王家峁:

该村自然条件较好,水电路基础设施全通,饲草种植面积大,可发展草畜养殖产业。

3、大湾:

紧临麻子沟村,离川道6公里,水电路全通,现有仁用杏园130亩,地形较好。

4、山腰子、庄科咀、走马梁:

庄科咀与王家峁村本为一个自然村。

山腰子、走马梁2自然村条件差,无产业,适于搬迁。

5、李渠:

人口少,与大湾村为一个自然村。

(8)寺山行政村

独立村。

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较好,有四级砂石路通村,有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距离政府驻地较近。

草畜养殖产业发达。

可发展一村一品,建设草畜专业村。

(9)南洼行政村

独立村。

位于303公路沿线,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较好,有学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苹果产业发达,发展一村一品,建设苹果专业村。

(10)李家湾行政村

现有5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李家湾,保留村:

徐庄东队,搬迁村:

徐庄西队、韩沟、麻河。

1、李家湾:

地处行政村中心位置,有303公路过境,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水、电、路、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杏果产业初具规模。

2、徐庄东队:

地形平坦,人口多,村民居住集中。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3、徐庄西队、韩沟、麻河:

地处沟底,人口较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出行困难,未通自来水。

(11)桃庄湾行政村

现有5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阳湾堂,保留村:

桃庄湾、南梁,搬迁村:

白马庙、郝岔。

1、阳湾堂:

位于桃庄湾行政村中心,基础条件好,303公路过境,交通便利,适合发展第三产业。

2、桃庄湾村:

303公路过境,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三产业和劳务输出业。

3、南梁村:

永新油路过境,交通便利。

基本农田较多,养殖业、地膜玉米、洋芋等小杂粮种植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予以保留。

4、白马庙:

地理条件较差,群众居住条件相对落后,农民无增收致富主导产业,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列为搬迁村。

5、郝岔:

虽然交通方便,但由于省二级公路过境,农户需要搬迁。

村民无增收产业。

列为搬迁村。

(12)王畔行政村

现有7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柠条湾,搬迁村:

王畔、前河、后河,消亡村:

白畔、娥水庄、中河。

1、柠条湾:

农户住宿以砖石窑为主,居住条件相对较好。

人口集中,位于7个自然村中心,地形条件较好,利于中心村发展。

经济园林初具规模。

2、王畔、前河、后河:

3个自然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人口稀少,外流人口较多,农户大多居住土窑洞,居住分散,无增收产业项目。

3、白畔、娥水庄、中河:

3个自然村与安塞县相邻,人口稀少,道路不通,可耕作农田少,发展产业特别困难,外流人口占大多数,列为自然消亡村。

(13)白杨树湾行政村

现有5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阳庄,保留村:

花园寺、上阳湾,搬迁村:

蒋畔、东壕。

1、阳庄:

地处行政村中心位置,是长庆十八转驻地,人口较多,相对集中。

地势平坦,地形条件好,有进一步发展潜力。

道路通畅,三产业初具规模,可依托石油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三产业。

2、花园寺:

人口多,现有经济园林初具规模,有油路通村,条件优越予以保留。

3、上阳湾:

人口多,现有大片可利用农田,农民住房其实实现砖石窑化,条件便利,予以保留。

4、蒋畔:

农户住房大多以土窑为主,生活用水困难,现住人口少,可耕作农田少,列为搬迁村。

5、东壕:

人口稀少,土地不利于耕作,基本农田面积少,交通条件较差,列为搬迁村。

(14)刘家湾行政村

现有6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刘家湾,保留村:

马连庄、庙梁、刘咀、解胡庄西队,搬迁村:

解胡庄东队。

1、刘家湾:

地处行政村中心位置,人口多,基础条件较好,条件建有村级活动场所。

2、马连庄: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有通村四级砂石路过村,交通便利。

3、庙梁:

人口多,居住相对集中。

建有5000只大型养鸡场1处,被乡上列为一村一品养鸡专业村建设重点村,交通方便。

4、刘咀: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有通村四级砂石路过村,交通便利。

5、解胡庄西队: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有通村四级砂石路过村,交通便利。

6、解胡庄东队:

人口居住分散,村民居住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无产业。

(15)毛项行政村

现有10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贺老庄东队,保留村:

白草湾下队、周湾、小蒜坪,搬迁村:

贺老庄西队、毛项东队、毛项西队,消亡村:

白草湾上队、小沟南、冯家洼。

1、贺东:

地处行政村中心。

2007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一村一品养鸡专业村,交通便利,村民居住条件和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白草湾下队、周湾、小蒜坪: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村民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改善,草畜养殖产业和小杂粮种植产业有一定基础,可利用耕地较多。

3、贺西、毛项东队、毛项西队:

人口相对较少,地理条件差,交通条件较差,村民居住条件较差,无增收致富主导产业。

4、白草湾、小沟南、冯家洼:

3村人口稀少,外流较多,地处偏远,可自然消亡。

(16)向阳沟行政村

现有7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前桥队,保留村:

阳砭队、楼门队、西沟门、新庄湾、杨树队。

搬迁村:

后山队。

1、前桥队:

靠近303公路,地形条件好,人口密集,村委会所在地,建有村卫生室、学校、供销社等单位,个体门店较多,三产业发达。

2、阳砭、杨树、楼门:

三个自然村与前桥相邻,条件较好,予以保留。

3、西沟门、新庄湾:

两村有甘志路过村,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养殖业比较发达,新庄湾是养猪产业示范基地。

4、后山队:

属纯山岭村,人口相对较少且居住分散,居住条件简陋,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道路不畅,出行困难,列为搬迁村范围。

(17)吴家湾行政村

现有7个自然村,确定中心村:

吴家湾,保留村:

樊山、陈大梁、狼牙刺峁、大阳湾、梨树咀,搬迁村:

小阳湾。

1、吴家湾:

地处行政村中心位置,人口多,地形平坦,同吴路通村,交通便利,群众居住条件较好,通自来水

2、樊山、陈大梁、狼牙刺峁、大阳湾、梨树咀:

同吴路过境,交通便利。

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

草畜养殖业有一定规模。

3、小阳湾:

地处沟底,地形条件差,群众居住条件差,未通自来水。

人口较少,居住分散。

(二)人口发展规划

2010年,全乡人口规模预计为12000人。

2025年预计为22000人。

到2015年,要完成消亡村和搬迁村人口向中心村、保留村或小城镇、城市的转移。

到2025年,中心村人口要占到全村人口的95%以上。

(三)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做好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

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比例不低于相应地域住宅建筑资金的1/3,其中道路建设资金在20%左右。

其次,适度地进行迁村并点。

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在条件成熟时开展搬迁村、保留村的改造,鼓励农村居住向中心村集中,逐步改变现状村民点过于分散的局面。

1、中心村建设:

双河、贺老庄2个村已被列为新农村试点。

每年力争实施1-2个新农村试点,在规划期内将17个中心村全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自来水、电、油路、学校、卫生室等公益设施健全,建成各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人口要占到全村人口的85%以上。

2008年底各中心村全部建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10年各中心村全部建有村卫生室。

2015年中心村全部通自来水,沼气普及率100%。

2、保留村建设:

逐步实施旧村改造,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住宅建筑建设与环境改造相结合。

3、搬迁村、消亡村:

制定搬迁详细规划,逐步将居民搬迁到小城镇、中心组、保留村,实施旧村还田还林。

(四)产业发展规划

立足草畜养殖、棚栽业、杏果业、三产业、小杂粮种植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全面推行一村一品,通过政府主导型、能人领办型两种开发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

规划期内,中心村“一村一品”产业覆盖率要达到100%,收入占主导产业收入比例达到9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成率达到100%。

保留村达到“三个70%”标准。

到2010年,要率先建成南洼(苹果)、李家湾(仁用杏)、小沟(蔬菜)、芦草沟(蔬菜)、鱼洼(养猪)、贺老庄(养鸡)、双河(三产)、寺山(养殖)、郝岔(养鸡)、庙梁(养鸡)、向阳沟(养殖)、同山(养鸡)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