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1040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docx

九年级近现代史知识提纲浓缩版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在这一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主题一: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文艺复兴:

⑴时间:

14-16世纪。

⑵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

⑶实质:

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⑷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⑸中心:

意大利。

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①先驱是意大利的但丁,代表作《神曲》(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②意大利的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③英国的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其中《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⑺影响: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5—16世纪欧洲重大远洋航行(新航路开辟)

人物

航行路线

意义

迪亚士

欧洲—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哥伦布

欧洲-大西洋-美洲

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达·伽马

欧洲—非洲好望角--印度西海岸

实现了欧洲人到达东方的愿望

麦哲伦

欧洲-大西洋-美洲-太平洋-印度洋-非洲好望角-欧洲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给亚非拉带来了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

4.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概况

内容

类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640年—1688年

1775年—1783年

1789年—1794年

开始标志

1640年国会重开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殖民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罗伯斯庇尔

法律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人权宣言》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结果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赢得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1、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2、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国家独立,

2、确立了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1、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2、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⑴目的:

限制王权。

⑵内容:

①对国王在经济、政治、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定,②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③对公民应有的权利做了明确规定。

⑶意义:

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

6.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布《独立宣言》:

⑴内容:

①天赋人权,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人人生而自由平等;②宣告北美独立,建立美国。

⑵意义: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

7.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规定了美国是总统制联邦制国家。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提出的)

8.《人权宣言》:

1789年8月,制宪会议制定《人权宣言》:

⑴内容:

①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⑵意义:

反映了资产阶级(第三等级)的利益。

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结束

的标志是1794年的热月政变)

9.《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

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体制的理论框架,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的依据。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世界步入资本主义门槛(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11.评价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

美国独立战争中,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美国人民英勇奋战,1777年率领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9年华盛顿被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

在做了两届总统后,华盛顿主动放弃了继续当选美国总统的权利。

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

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12.评价拿破仑:

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①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民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②他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各地,但由于他的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并造成了国内的经济困难,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反法同盟打败,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他的一生对19世纪的法国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题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

⑴时间:

18世纪60年代。

⑵概述:

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⑶开始的标志是: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⑷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的影响:

促进了机器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⑸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⑹重要发明:

①1783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③1825年英国史蒂芬孙研制的火车。

⑺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开创了新兴的现代工厂制度。

④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⑻工业革命对世界面貌(世界局势)的影响:

最终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主题三: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⑴概述:

1600年,英国人建立了殖民机构:

东印度公司,克莱武是这一时期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

⑵★英国对印度殖民的影响:

①英国从印度掠夺的财富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②英国的殖民侵略使印度沦为殖民地,严重阻碍了印度的发展,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印度向近代化迈进。

2.三角贸易:

⑴概述:

主要是指16世纪欧洲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从事贩卖黑奴的活动。

⑵主要过程是如右图

⑶影响:

影响:

①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推动

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使非洲丧失大量劳

动力,造成非洲的长期贫穷落后,给非洲带来了

沉重的灾难。

(三角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

手段之一,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3.印度民族大起义:

⑴原因:

英国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压迫。

⑵领导人章西女王。

⑶影响: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表现了印度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⑴领导人:

玻利瓦尔(圣马丁等)。

⑵原因:

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压迫。

⑶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主题四: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俄国1861年改革:

原因: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人: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获得“解放”时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质:

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作用:

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2.美国内战:

原因: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性质: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这两个文件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局。

4.评价林肯:

①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②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美国历史上的最著名的总统之一。

5.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

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②幕府统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

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内容:

①政治上:

废藩置县,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②经济上:

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③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

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作用: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6.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9世纪70年代。

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电气时代。

重要发明:

①美国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②德国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汽油内燃机);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④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了飞机。

影响:

①经济上:

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政治上:

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

③文化上:

西方国家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7.交通工具发明的影响:

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与技术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极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向帝国主义时期过渡;③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再扩展到其他各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例如:

日本、俄国)

主题五: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宪章运动:

⑴国家:

英国。

⑵争取的权利:

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的要求。

⑶性质:

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运动(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共产党宣言》:

⑴作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

⑵内容:

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⑶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

3.巴黎公社:

⑴时间:

1871年。

⑵国家:

法国。

⑶性质:

无产阶级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⑷结果:

(5月21日—28日)“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失败。

(巴黎公社的失败成为《国际歌》创作的背景,《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狄盖特。

主题六:

科学与思想文化

1.英国科学家牛顿创立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科学理论。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被称为“心理描写大师”,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凡•高,荷兰的伟大画家。

代表作是《向日葵》。

6.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品:

《英雄交响曲》(描写拿破仑的英雄业绩)、《命运交响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主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形成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

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以德国为核心);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

形成后果:

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火线: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转折点:

1916年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

结果:

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影响: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启示: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主题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十月革命:

⑴背景: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⑵经过:

1917年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⑶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⑷★意义: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2.列宁新经济政策:

⑴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⑵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⑶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3.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与此同时,苏联也加快了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成果: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4.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5.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⑴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⑵特点:

高度集中。

⑶特征:

①政治上:

党政不分,高度集权,民主与法制匮乏。

②经济上: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⑷★评价:

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弊端)。

主题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

⑴性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⑵中心议题:

对德和约问题。

⑶操纵国家:

美、英、法。

⑷结果:

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⑸《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①领土方面:

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

②军事方面:

废除德国的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③政治方面:

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④赔款方面:

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⑤殖民地方面: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对德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最能体现会议的“分赃”实质)。

★巴黎和会的影响:

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关于中国的内容是: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

对中国的影响:

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国际联盟:

依据《凡尔赛和约》于1920年成立;

宗旨是:

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实质:

是英法等国维护统治的工具。

3.华盛顿会议

⑴背景:

日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⑵时间及主导参加国:

1921--1922;主导国家是美、英、日三国。

⑶目的或会议的中心议题:

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⑷《九国公约》:

①内容: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影响:

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③实质: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④对中国的影响: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⑸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评价):

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

但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⑶瓦解的标志: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的爆发。

5.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⑴范围:

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⑵▲特点:

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⑶影响:

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激化。

6.罗斯福新政:

⑴目的:

应对危机,恢复和发展经济。

(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⑵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⑶中心措施: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调整工业。

⑷主要内容:

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恢复工业,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⑸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⑹作用:

新政使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⑺《全国工业复兴法》

内容:

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等。

目的:

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克服经济危机。

7.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对内政策:

独裁统治;对外政策:

侵略扩张)

A.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⑴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⑵建立标志:

1933年希特勒上台,掌握国家政权(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⑶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措施①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反犹暴行(大肆迫害犹太人)。

③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书籍。

B.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⑴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⑵影响:

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⑶对外侵略扩张事例: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C.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

⑴时间:

1922年,⑵法西斯头子:

墨索里尼。

⑶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在一战的影响下建立,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更加强化。

D.轴心国集团:

⑴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称为轴心国集团。

⑵影响:

德意日对外侵略扩张,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E.慕尼黑会议:

⑴参加国家:

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

⑵《慕尼黑协定》的内容:

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英法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

⑶影响: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F.绥靖政策:

⑴概况:

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西方大国采取绥靖政策。

⑵含义:

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主题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

⑴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⑵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

⑶扩大:

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②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⑷▲转折点:

1942年--1943年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它不仅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⑸加速:

①军事上:

1944年,美英组织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德国的灭亡;②政治上:

雅尔塔会议。

⑹结束:

1943年9月意大利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柏林战役彻底打败德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⑺性质: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⑻影响:

①消极影响:

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到严重破坏。

②积极影响:

二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平与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势力;沉重打击了殖民体系;鼓舞和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原因);②反法西斯侵略是正义战争;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⑽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等。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⑴背景: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

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⑵标志: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⑶影响:

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雅尔塔会议:

⑴目的: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⑵时间:

1945年2月。

⑶国家:

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⑷内容:

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⑸影响:

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二战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主题五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美国经济的发展

原因:

①战时的资本积累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是最主要原因)③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④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