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884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docx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1

对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实践与思考

                  

音乐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能,是优化人的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忽视音乐教育,必然导致人才素质的缺陷,影响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著名儿童音乐家陈鹤琴说: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

孩子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不但会喜欢音乐,而且能发展起潜在的音乐能力。

因此,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节奏和旋律又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求,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

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导致节奏感差。

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我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将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科目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教学手段,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通过一年来的尝试和摸索,我总结了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通过日常引导发现节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但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同,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身边的事物,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火车的隆隆声,拍球的咚咚声等。

这些都来自幼儿的生活,他们对这些节奏既熟悉又好奇。

于是,我让幼儿通过拍手、跺脚、唱模拟音等方式感受生活中的节奏,在次基础上,我将这些声音组成不同的节奏型,如:

下小雨时,就用“XX  XX  XX  XX”来表示;下大雨了,就用“X  X  X  X”来表示;火车的隆隆声,就用“X———”来表示……渐渐地,幼儿对节奏有了了解,同时,也能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了之前的经验基础,我们老师就可以把节奏型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如,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点名,以往的点名方式都是老师叫名字,孩子回答“到”或是“来了”,结合奥尔夫的节奏教学,我们可以把数字也结合在其中,如:

师:

1号(X  X),幼:

XX  X或是X  X(用此节奏说出自己的名字)。

这既完成了点名工作,又让幼儿在其中受益非浅,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反应能力发展的更为迅速,因此,我们可以加深难度,结合象山当地有特色的民谣,将其渗透在日常活动中。

如:

民谣《跳橡皮筋歌》:

一只燕子直拔直,毛儿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这首民谣可以结合跳橡皮筋,进行边跳边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踩点节奏。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二、通过“声势”训练培养节奏。

    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感受体验节奏,必须通过动作。

而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合适的方法。

我先请幼儿模仿我拍节奏,培养幼儿听辩、记忆节奏的能力。

刚开始我只拍一种节奏型,幼儿模仿,渐渐地他们也能编出一些节奏型让小伙伴来模仿。

谁编出了新的节奏型,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模仿,这即让幼儿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促进了他们去大胆创新。

    之后,我不仅让孩子动手,还要动腿、动脚。

“声势”训练是奥尔夫教学的一种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用抿嘴、弹舌、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声势进行节奏训练。

这种方法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练习中幼儿必须十分集中注意力才能立即做出反应。

这对于培养幼儿的听觉反应、记忆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在音乐活动《谁来了》中,我请幼儿用各种方式来拍打节奏,并告诉他们:

“你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小小乐器厂,它能发出许多美妙的声音,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

”幼儿看着图谱,有的用抿嘴的方式来表现节奏,有的幼儿用跺脚的方式来表现节奏,有的幼儿用手拍地板的方式来表现节奏,还有的幼儿用弹舌的方式表现节奏。

孩子们想的方法各不一样,于是我把他们想出来的各种声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节奏谱上,经过练习——变换声势图——再练习——再变换声势图——分组比赛等,幼儿拍的更加认真了。

    当然,在选择声势练习的内容时开始要简单,根据幼儿掌握的速度决定增加的难易程度,逐渐增加节奏变化。

每次声势练习时间要短,其中的每一条内容要更短,要迅速转换。

这样可以使幼儿保持高的注意力,声势的各种方式也要变化,但不要复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让他们运用2种声势来表现节奏已绰绰有余,到了中班,可以选用2——3种声势来表现节奏,即使到了大班,也不适宜用过多的声势变化,最多可以选用分组的形式进行轮奏,呈现奥尔夫教学的综合形式。

    另外,要培养幼儿边听音乐边拍击节奏,选择的歌曲和乐曲最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节奏感强的。

启发幼儿用多种声势为歌曲伴奏,鼓励幼儿自己去创造。

这种让幼儿直接参与伴奏的方法可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节奏念白感受节奏。

    音乐节奏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本身就已含有生动、丰富的节奏,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易理解的儿歌、古诗等,有意识的强调节奏感和幼儿一起朗诵。

如,幼儿比较熟悉的儿歌《小鸡吃米》。

首先,我采用“XXXX”的节奏型请幼儿念:

小鸡  小鸡,叽叽  叽叽。

X  X    X    X  |    X    X    X  X  |

不要  着急,给你  吃米。

X    X    X  X  |    X    X    X  X  ||

在幼儿反复多遍念准这个节奏型后,我用拍手替代朗诵继续练习这个节奏型,接着再用打击乐器巩固这个节奏。

在此基础上,我变换节奏型,将“XXXX”改为“XXXX”,同样用朗诵、拍掌、敲击乐器的方法使幼儿掌握。

小鸡  小鸡,叽叽  叽叽。

XX      X  X  |        XX      X  X|

不要  着急,给你  吃米。

XX      X  X  |        XX      X  X||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因此,我们也可以请幼儿来创编节奏型,然后让其他孩子根据同伴创编的节奏型进行诗歌节奏练习,经过这样的启发式练习,幼儿的节奏感大大增强了。

    利用音乐和语言的关系不仅可以运用在学习儿歌、古诗方面,还可以运用在理解歌词方面。

在歌唱教学中,用朗诵入门也是我常用的方法。

开始教唱歌曲时,先不给幼儿歌词和音高,只把歌曲的节奏给他们,用拍手、踏脚等声势动作来练习拍打节奏型,让幼儿反复听、做,这种模仿节奏的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节奏训练方法。

幼儿熟悉节奏后,运用“说白”形式练习掌握歌曲节奏(加入歌词和声势同时进行),最后再加入旋律演唱。

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教学形式,体现了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而且还让幼儿始终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有助于更好的学唱歌曲。

久而久之,也就培养起了幼儿较强的音乐节奏感。

四、利用乐器表现节奏。

    打击乐器是训练节奏的好帮手,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创编的节奏型为乐曲伴奏,达到乐器与乐曲的和谐统一,还可以让小朋友学习与同伴协调合奏,互相关心,做到尽量与他人和谐统一。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它们所展现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

如:

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带有余音,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是连绵的;双响筒、木鱼等打击乐器所发出的音色比较清脆,可以用在节奏欢快的乐曲中;像蛙鸣筒等特殊乐器能发出特殊的音色,给乐曲增添几份生气。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乐曲的不同节奏,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当然,这里选用的乐曲最好是幼儿熟悉的,然后让幼儿看着节奏图谱,或以合奏的形式,或以分组轮奏的形式进行乐器演奏,让幼儿心中有节奏,手中表现节奏。

    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将它制作成乐器,进行节奏练习。

如,在饮料瓶里添置一些豆子、小石子、金属片等物品,通过摇晃,使其发出声音;也可以利用两对蛤蜊壳,相对绑在一起,然后在其中间放些小米粒,摇晃后所发出的音色就像沙球的音色。

音乐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要运用节奏这一钥匙,打开心灵之窗,把我们带进自然的音乐世界里,感受这美妙的音乐。

正如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曾说:

“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理解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乐,使幼儿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议幼儿节奏活动的多样化培养策略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让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之一。

近年来,幼儿园打击乐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改革,设计出许多打击乐教学程序,在实际运用中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些效果不仅体现在幼儿对实际教学材料的较高水平掌握上,更体现在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对音乐活动兴趣的明显增长。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打击乐教学 幼儿素质培养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美好的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认为:

“整个教育以音乐为基础,每个人都要学。

”是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 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 ,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 , 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显得尤为重要。

节奏活动,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甚至可以这样说:

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的美好。

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任何一种新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重复的练习。

但对于音乐、节奏这种艺术性能力的培养,如果单纯的运用重复的训练,难免使幼儿失去兴趣,失去学习过程中对美的感受和享受。

所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节奏教学,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一、从欣赏和倾听开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

通过音乐欣赏,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让孩子们听不同风格、不同地域、不同名家的作品,摇篮曲的舒缓、进行曲的紧张、圆舞曲的优美……打开小小心扉,聆听广阔世界。

欣赏的过程,也是感受的过程。

例如:

开展鼓声跳跃的游戏,要求孩子随着鼓声的高低轻重用身体跳跃来表现,用心感受,用耳朵听,用动作做。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开始萌生。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幼儿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构成音乐的基础。

因此,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就是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1、开展各种听觉训练 , 让幼儿用耳朵去听、去感知。

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 , 感知完节奏 , 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表现 , 如 :

 拍手 , 跺脚 , 身体晃动等 , 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 , 四拍子 , 三拍子。

加强游戏性,让幼儿行动起来。

2、通过各种小游戏进行节奏练习,在教学活动中,边听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

如:

《头发肩膀膝盖脚》,在教学活动中,当老师把游戏的歌词介绍给幼儿听后,幼儿立即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拍打头,肩膀,膝盖,和脚。

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的节奏感。

3、模仿声音及自主创造节奏。

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有四三拍,四二拍。

如小猫叫:

喵 - - (三拍)。

小鸽子叫:

咕 咕 (两个四分音符)。

老师把不同的声音标上不同的拍子,使幼儿体会各种拍子的节奏。

模仿了有节奏的动物声音后,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如果自己是小动物将会怎样叫?

从而鼓励孩子进行更多节奏型的创编。

三、利用打击乐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节奏感。

打击乐起源于民间,乐器种类繁多、音响色彩丰富、演奏形式多样。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在打击乐这方面进行了摸索和研究。

在活动中,我发现,通过打击乐,幼儿手、眼、脑、心并用,让孩子变得灵敏、聪慧。

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则尤为重要。

如果不能准确地打出各种节奏型,也就不能整齐协调地进行演奏活动。

(一)重视乐曲的选择。

应选择节奏分明、孩子耳熟能详的童谣或乐曲,乐曲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如果选择长的乐曲,则最好是重复性的,如ABA、AABB       等结构型,这样适应于孩子接受和记忆。

(二)重视乐器的选择。

选择合理的乐器,能够更好的表现出乐曲的美感。

跳跃的音响效果可以选择木鱼,响板;欢快的则可以选择铃鼓,沙锤;优美舒缓的就用碰铃或三角铁来表现。

节奏活动学习之初,一般有老师帮助幼儿选择乐器,随着学习的开展,就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让孩子选择乐器,最终达到让孩子配比乐器的目标。

(三)重视方法的选择。

让孩子感受每首曲子的轻弱缓急,在教学中有不同的方法:

1、动作法。

让幼儿以身体代替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等动作进行节奏训练,使幼儿快速掌握音乐的整体结构。

2、图谱法。

通过设计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指挥。

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乐器,于趣味之间,巧妙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

看懂图谱,是孩子节奏学习中一个重要的任务。

也是迈上更高平台的起步。

3、指挥法。

老师在指挥时一定动作到位,有激情。

培养幼儿看指挥的演奏的能力。

经过训练,幼儿应该能够达到在进行分声部演奏时,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四、培养幼儿节奏活动的多样化形式

通过创新打击乐的形式,能够更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自制打击乐器。

引导孩子发现并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

易拉罐,各种锅盖,瓷制的碗和盘子,玻璃杯,塑料的小瓶子等等。

并将其制作成各种打击乐器如:

塑料小瓶装上黄豆做成“沙锤”;一排玻璃杯装上不同分量的水,形成音阶;将两个锅盖串起,就成为了钹。

在这种充满个性的乐曲伴随下,孩子们带着自豪、创意与激情,演奏熟悉的《铃儿响叮当》《木瓜恰恰恰》《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获得全新的快乐感受。

2、创意演奏方法。

请幼儿进行双乐器演奏,增添趣味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的演奏水平。

一个孩子控制两种乐器,如一手演奏响板,一手演奏铃鼓。

两种乐曲风格迥异,用处不同,表现力也不同,对于整合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有着重要的意义。

3、提供表现平台。

将打击乐活动作为班级特色,定期举办演出,请幼儿园的老师及其他孩子进行观摩,参加活动的幼儿在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有大胆在集体面前的表现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在我们开展的多样化、充满趣味性的节奏培养活动中,始终把幼儿作为主角,始终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合作,这不但培养了幼儿思维的多向发展,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集体性的节奏表演,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这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表现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自制乐器、多种形式的表演,更是给孩子营造了一种“我要学”、“我很棒”的积极氛围。

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是个细致耐心,长期的工作,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大胆探索,打破传统的公式化教学模式,为孩子找到一种快乐、主动、展现自己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继续努力探索吧!

小班幼儿节奏教学的点滴探讨与体会

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

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造性。

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怎样把《体态律动学》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同我们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相结合,从节奏感培养入手,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孩子刚一入园,听音乐的水平不大一样。

当听到我弹琴,有的孩子就围在琴的周围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边玩玩具边听;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认为与自己无关就接着去玩;有的孩子叫喊着、笑闹着,好像根本没有感到音乐的存在。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我决定从听音乐做走、跑、立、停等动作开始,培养幼儿听音兴趣和习惯。

首先,我和他们一起做《听着鼓声走》的游戏,我要求幼儿,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当鼓声消失,谁也不能动。

游戏开始时,我站在孩子中间,我边敲边带动孩子们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声指挥孩子们走,鼓声也由慢变快,当孩子们感到鼓声急促到来不急走时,就自由地跑起来。

当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延续与终止及快慢感受后,我把《听鼓声走》换成《听音乐走》,这时,我给孩子听了许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

我请孩子们根据音乐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这一阶段开展了如《小鸟飞》、《谁来了》、《喂鸡》、《下雨了》等听音游戏,吸引了孩子。

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音乐感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逐步开始强烈。

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他们就学会了自觉地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节奏的快慢

经过前一阶段训练,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随着音乐快慢走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具体情况,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活动,目的是感受音乐快慢,学会听音乐快走慢走。

活动中,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

我给幼儿放慢的音乐,孩子们缓慢的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节奏统一起来。

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

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快跑和慢走》、《学样》等节奏游戏。

通过游戏,他们慢慢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像火车慢慢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

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

从而发展了幼儿节奏感受力与表现力。

三、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节奏的强弱

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都有许多生活经历。

例:

我带孩子们去赶海,在离海很远的地方,我问:

“小朋友,你们仔细听,你能听见什么声音?

”答:

“海浪的声音。

”我又问:

“你听到的声音大吗?

我们怎样做声音会越来越大?

”答:

“我们往海边走,声音就会越来越大。

”我接着问:

“你在哪里听到过这种越来越大的声音呢?

”王梦雪说:

“我在家听见我爸爸上楼梯的声音就是这样越来越大。

”张先农说:

“我听录音机的时候,离录音机越近声音越大。

”张小龙说:

“录音机有个管声音大小的钮,往右拨声音就变大了。

”胡馨说:

“那天,飞机从幼儿园顶上飞过的时候,我听见飞机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飞机飞走了,声音就越来越小了。

”许多幼儿发言后,我和孩子们总结出:

越来越大的声音叫渐强,越来越小的声音叫渐弱。

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从开始到结束大小不变,有的声音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幼儿能辨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启发幼儿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

尽管孩子们都能准确表现,但对强弱变化的认识和表现还很不够。

这时,我便开始训练幼儿根据特定信号通过动作、泥工、绘画等方式表现节奏强弱。

我出示五个一个比一个大的蓝色方形积木,请幼儿观察后,启发他们:

“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出,这一排一个比一个大的玩具吗?

”胡馨、刘婉茹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马上就准确地拍出了五个渐强音。

一些胡乱拍手的幼儿听到这种渐强音便开始模仿。

当我请孩子们集体拍一遍时,我高兴地听到全班幼儿准确的拍手声,我表扬孩子们真能干,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得很清楚。

梁赫说:

“胡老师,其实我不拍手也能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出来。

”孩子们的目光立刻凝聚到梁赫的脸上,我微笑着说:

“那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看吧。

”“咚咚咚咚咚”只听见他的脚结实地踏在地板上,我和小朋友热烈地为他鼓掌,接下来,就听见吕成龙拍肩,金泰敲桌子等。

孩子们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在幼儿表现实物的基础上,我把实物换成图片,后来又换成音乐符号,请幼儿根据不同内容表现节奏重复与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我启发幼儿用绘画、泥工、舞蹈动作等方式表现事物的变化与音乐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启发,王帆画了一棵慢慢长大的小树苗;薛娇画了一块被小朋友越用越小的肥皂;于子画了早晨初升的太阳,她告诉我:

“胡老师,早晨的太阳出来了,它照得我们越来越热。

通过渐强、渐弱节奏教学,幼儿学会了根据图形表现音的强弱,当我把表现音强的图形按有规律地大小变化排列起来,孩子们对节拍的接受力大大增强。

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具有三拍子节奏特点的苹果,每小节一个大的,两个小的。

我请幼儿先数清每小节苹果总数,大苹果数和小苹果数,然后请幼儿用身体律动表现这些排列整齐有规律的苹果。

接着我进一步解释强弱关系,教授小节知识,最后配上幼儿熟悉的三拍子的音乐《小蜻蜓》、《小象》等让幼儿表现。

我用同样办法进行两拍子教学。

并教给幼儿如何区别两拍子、三拍子音乐。

这一阶段,我和幼儿共同欣赏了大量节拍特点鲜明,适合幼儿接受的歌曲、乐曲、民歌、民谣。

有一天,冯鸣龙小朋友得意地告诉我:

“胡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两拍子的音乐像走路,三拍子的音乐像转圈,你说对吗?

”我高兴地点点头。

孩子有了节拍意识,对幼儿记忆节奏型,表现音乐节奏情绪起重要作用。

四、训练幼儿准确模仿记忆基本节奏型

培养幼儿准确模仿节奏,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找到四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1.自然的语言节奏模仿训练。

幼儿在来园以前,都有二三年的语言学习经历,在学语言的同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从成人那里学会了各种语调和节奏,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把幼儿无意中讲的节奏感强的话录下来,让其他幼儿模仿,以此发展幼儿听力和模仿力。

另外,我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对话训练幼儿。

(附图{图})

3.学习节奏儿歌,如符点音符儿歌。

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的儿歌《团结起来|力量大》;还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儿歌《大公鸡》、《小金鱼》等。

另外,幼儿所学的歌曲,都可让幼儿通过听乐曲按歌词节奏拍手,来训练幼儿记忆节奏型。

4.通过游戏巩固节奏型。

如游戏《敲门》、《发电报》、《对暗号》等,这些游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特别是当我设置一些神秘情景后,一些胆怯的幼儿也能较主动地参与节奏的示范与模仿活动。

五、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

小班打击乐活动重点是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当我教会孩子们唱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幼儿园》,我就发给孩子们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为自己的演唱伴奏。

那时孩子们的表现完全是随心所欲,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自信,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听清音乐的前奏与结束,歌曲结束时,谁的乐器也不能有声音。

循序渐进,我要求幼儿按歌词节奏,给一些速度较慢的歌曲伴奏,并训练幼儿根据音乐强弱特点伴奏。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班幼儿已经能分成两组进行简单合奏。

音乐是声音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