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725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12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学科

语文

承教者

授课时间

年级

课题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课时

2.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元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本文采用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的手法,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学情基础分析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通顺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能找出课文中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且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课前测

听写和默写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目标认定,激趣诱思

1.读、背。

2.揭题。

 

二、自学尝试,合作归纳

1.自读课文

2.查读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三、展示分享,提炼点睛

1.默读思考

读“卖火柴”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了什么?

2.抓住细节描写

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指导朗读。

5.总结写

6.总结扩展。

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讨论交流。

独立读、背

同桌互查。

读课题。

同座之间互相交流。

个人读、同桌互查。

认真思考。

 

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理解。

 

在小组中选择方法进行交流。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班级汇报学习所得。

结合资料和生活实际谈理解。

体会感情进行朗读

总结写法。

学生总结。

独立进行完成。

记下作业。

进行检测、交流。

引导学生读、背。

板题。

引导了解课文大意。

指读,引导学生纠错。

组织学生作出回答。

 

指导默读,带问题思考。

指导朗读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

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体现在: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选音、划去错字、按课文内容填空。

布置作业。

指导检测、指正。

巩固升华目标反馈

基础与能力:

1、读拼音写汉字。

ɡuāi qiǎo     wéi qún    kù dōu    yìnɡ bì    chúchuānɡ

(       )  (       )(     ) (       )  (      )

1、这篇课文是()作家()写的一篇童话。

他的作品还有()()。

本文主要写了()。

在文中小女孩()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想,有()、()、()、()。

读写结合:

说说学习后的感受

课后

检测

作业

布置

基础: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能力:

板书

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课后

反思

当堂检测结果分析

 

学生学会

了什么

学生学习

中的困惑

和不足

授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针对学情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学科

语文

承教者

授课时间

年级

课题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型

课时

2.2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元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主要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本文采用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的手法,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学情基础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学习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图片、课件

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测

背诵积累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目标认定,激趣诱思

积累背诵

二、自学尝试,合作归纳

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

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

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

”怎么理解?

2.指出学法。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

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三、展示分享,提炼点睛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2.总结写法。

3.学习表述

指名交流与小组交流相结合。

带问题思考,动笔勾画。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理解,自主理解、感悟。

 

掌握学习方法。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班级汇报学习所得。

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段落。

抓住人物的神态描写进行理解。

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段落。

引导学生交流。

总结写法。

结合实际进行交流

写感受进行交流。

记下书名。

运用小卷,独立解答。

进行检测、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安徒生作品中最喜欢的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提出要求,巡视指正。

总结方法:

读——想——读。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做出准确的回答。

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

引导学生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

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写后交流。

推荐阅读。

组织进行阅读练习。

指导检测、指正。

巩固升华目标反馈

基础与能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幻想与()中的饥饿()、()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写结合:

如果一片树叶代表思念,我送你一座森林;如果一朵鲜花代表快乐,我送你();如果(),我送你()。

课后

检测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

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

;后一个“幸福”,。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

作业

布置

基础:

能力:

.谈感受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板书

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课后

反思

当堂检测结果分析

 

学生学会

了什么

学生学习

中的困惑

和不足

授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针对学情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学科

语文

承教者

授课时间

年级

课题

15.凡卡

课型

课时

2.1

教材分析

《凡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元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文是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本文采用了写信的过程,使读者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

此外,还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黑暗社会的愤怒。

学情基础分析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让学生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词,流畅的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资料

预习指导

流畅的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测

听写默写背诵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目标认定,激趣诱思

积累

1.读、背契科夫名言

2.揭题。

板题。

二、自学尝试,合作归纳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

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

①读准读通外国名字。

②理解生僻词语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

三、展示分享,提炼点睛

品读信的内容,体会文章情感

(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

1.思考:

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

2.完整读信

思考:

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再读信,想一想:

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

2.学习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

3.学习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

质疑:

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契科夫名言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

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洁净的。

独立读、背契科夫名言。

同桌互查。

 

读课题。

 

独立思考,动笔勾画。

同桌互查。

 

个人读、同桌互查。

同桌互查。

动笔勾画出相关语句体会理解。

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联系课文具体谈谈。

勾画出词语,进行想象,谈出感受。

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段落。

质疑。

记下作业。

独立完成。

出示契科夫名言,引导学生读、背。

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

相机出示课件

指读,引导学生纠错。

指学困生认。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选出生字、划出错音、按课文内容填空。

指导检测、指正。

巩固升华目标反馈

基础与能力:

1、读拼音写汉字。

shēnɡ xiù     dú dǎ     piě zuǐ    chōu yē     dǎ jiǎo

(       )  (     ) (      ) (       ) (      )

2.《凡卡》是作家写的,他的主要作品还有、。

文中讲述凡卡的悲惨遭遇时,将、和三部分内容穿插,互相映衬。

凡卡给爷爷写信时,回忆了乡下的两个情景:

凡卡在城里过得很苦,而在乡下的日子很快乐,这样形成了鲜明对比。

读写结合:

写出你学习后的感受

课后

检测

课文在写凡卡写信时,第一次穿插叙述了,第二次穿插叙述了。

作者两次穿插叙述,将的爷爷与对比,将虽然艰难但充满温情的乡下生活与对比,目的是为了反衬出凡卡当时

作业

布置

基础:

能力:

板书

设计

15.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课后

反思

当堂检测结果分析

 

学生学会

了什么

学生学习

中的困惑

和不足

授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针对学情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学科

语文

承教者

授课时间

年级

课题

15.凡卡

课型

课时

2.2

教材分析

《凡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元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文是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本文采用了写信的过程,使读者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

此外,还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黑暗社会的愤怒。

学情基础分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3.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

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推荐书目

预习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课前测

听写背诵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目标认定,激趣诱思

二、自学尝试,合作归纳

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1.回顾旧知识

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还写了什么?

(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

3.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4.班级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

(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三、展示分享,提炼点睛

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

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组织语言交流上节课学习内容。

勾画感知。

在小组中交流理解。

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理解。

结合资料和生活实际谈理解。

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段落。

总结写法。

品读体会感情。

自主阅读、思考、批划。

小组交流。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班级汇报学习所得。

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段落。

记下书名。

进行检测、交流。

引导回顾。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引导理解感悟。

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引导感受心情。

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

引导理解感受。

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

 

推荐阅读。

指导检测、指正。

巩固升华目标反馈

基础与能力:

用“望”这个字组七个词,能恰当的填在下面这段话中。

  

小凡卡()得到幸福,但他受尽了老板的折磨,生活没有()了。

他给乡下的爷爷写信,()爷爷能接他回到乡下去,这是他美好的()。

信寄出后,他整天(   )着。

两个月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很(   )。

半年后,乡下捎来口信:

爷爷死了。

凡卡从此(  )了。

读写结合:

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①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②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课后

检测

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凡卡梦到什么了?

他的梦能实现吗?

为什么?

两个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

作业

布置

基础:

能力:

板书

设计

15.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心愿无法实现

课后

反思

当堂检测结果分析

 

学生学会

了什么

学生学习

中的困惑

和不足

授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针对学情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学科

语文

承教者

授课时间

年级

课题

16*鲁滨孙漂流记

课型

课时

2.1

教材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组元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文是长篇小说的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主要讲述了十七世纪英国人鲁滨逊孤身一人流落无人小岛,在岛上孤苦生活了二十八年,改变了荒岛面貌,进而改变了自己生活,最后终于返回故乡的事情,向人们宣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是由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故事内容把读者的心紧紧抓住,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学情基础分析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

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学习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故事资料、课件

预习指导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

课前测

听写,背诵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目标认定,激趣诱思

积累导入

1.交流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

2.揭题。

二、自学尝试,合作归纳

自读感悟

1.结合预习,围绕课题质疑。

2.查读字词。

3.读梗概,知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4.结合学生概括引导:

(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

(2)默读“梗概”

5.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

(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

6.总结写法

三、展示分享,提炼点睛

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再读一读梗概部分,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

你还有什么疑问预设:

(1)他到底是怎么种、怎么收粮食的?

(2)他又是如何“教化”的呢?

(3)文章是怎样细致进行描写的?

独立读,同桌互查。

读课题。

质疑、在教师引导下梳理问题

个人读、同桌互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独立进行复述故事梗概。

体会理解,小组交流。

 

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段落。

总结写法。

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在班级汇报学习所得。

结合资料和生活实际谈理解。

记下书名。

进行检测、交流。

引导学生读。

板题。

 

引导学生提炼、梳理问题,并在黑板上作提示。

指读,引导学生纠错。

提出要求,巡视指正。

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展开重点部分讲一讲。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品读。

推荐阅读。

指导检测、指正。

巩固升华目标反馈

基础与能力: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本课内容由和组成。

作者是作家,他的作品还有、。

梗概中的内容是按的顺序写的,表现了鲁滨孙的的特点。

读写结合: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读读这句话,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后

检测

作业

布置

基础:

能力:

梗概是以别人的口吻写的,精彩片断却是以鲁滨孙自己的口吻写的,不知道原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

板书

设计

16*鲁滨孙漂流记

梗概:

片段:

课后

反思

当堂检测结果分析

 

学生学会

了什么

学生学习

中的困惑

和不足

授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针对学情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学科

语文

承教者

授课时间

年级

课题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型

课时

2.1

教材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一组元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文是长篇小说的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主要讲述了汤姆的五次历险和汤姆与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本文是由内容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的,故事内容把读者的心紧紧抓住,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

学情基础分析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学习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具准备

故事资料、课件

预习指导

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课前测

积累背诵听写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目标认定,激趣诱思

积累导入

1.交流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彩片段。

2.揭题。

二、自学尝试,合作归纳

自读感悟

1.结合预习,围绕课题质疑。

2.查读字词。

3.读梗概,知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4.自主阅读,思考、批划。

1.小组交流

6.班级交流。

预设:

(1)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三、展示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