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0571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学情调研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共4分)

现实题材当代大剧《人世间》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该剧改编自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以中国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子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故事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不断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诸多羁拌。

剧中人物未必是行业翘楚,但都能在他人的不断窝旋或思想意识的觉醒中自立自强,冗杂的琐事,跌宕的情节,令无数观众热泪盈眶。

(1)依次给上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

翘楚()冗杂()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应改为应改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琵琶行》中写乐曲旋律是不断变化的,是由舒徐流畅到逐渐沉咽,由间歇停顿到激越雄壮,最后是戛然而止。

B.上次区里举行的“中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人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稍一入门就觉得自己大彻大悟,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D.“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部《红楼梦》,描写世态炎凉入木三分,

精于人情世故者比比皆是,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智慧。

3.下列各句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线上教学是否高质高效,关键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B.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这是教育系统目前的

当务之急。

C.23日下午,3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主要对事故区域东面林区进行搜寻。

截至晚上19时,

消防救援人员共搜寻区域面积4.6万平方米,发现有部分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已移交调查工作组。

D.2月28日,美国将12名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驱逐出境,根本原因是这些代表从事间谍活动、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导致的。

4.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12分)

(1)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

不堪言的句子是:

,。

——《式微》

(2)“,”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

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子衿》

(3)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屿,,为岩。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柳宗元《小石潭记》

(4)用设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来表达男子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关雎》

(5),。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5.综合性学习。

(共7分)

“双减”政策出台后,引发热议。

班级以此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双减”后应怎么布置作业。

(3

分)

材料一作业在精不在多,老师要控制每天布置的作业的总量,摒弃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

如低年级老师可以设计字词记忆游戏,让学生在字词游戏中完成对字的记忆和对词语的理解。

材料二刚进入初中,班里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所以“我”的作业分为两道题:

第一道题鼓励全体学生选做,让每一位学生在做出题目时都有成就感;第二道题面向60%的学生,让做出题的学生都有自豪感。

材料三随着年级升高、作业增多,很多孩子表示失去了“自由”。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事作为课后作业,如“阅读+分享”“续写课文故事情节”“绘制思维导图”“开展课本剧表演”等。

(2)在“落实‘双减’政策,家校共同行动”主题班会上,假如你是主持人,想用下面两幅图中的一幅引出这一主题,你认为用哪一幅效果更好?

请结合选图简述理由。

要求:

理由充分,语句通顺,80字左右。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应的习题。

(15分)

老爸

①当我被这个世界踢出局时,当我被身边的人有意无意地冷落、忽略直至弃之不顾时,一个老男人收留了我,他就是我老爸。

②曾经的老爸胸无大志、好逸恶劳,除了老实善良,一无是处,还经常扮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

我的妈妈和他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一一个精明能干,好胜心强;一个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就这样,不同性格和追求的人,在一个屋檐下吵闹了大半辈子。

在我的记忆里,老爸除了上班,就是到处闲逛,家里大事小事从不操心,我没有关于他的太多成长记忆。

③然而妈妈这位既当妈又当爸,还经常保护老爸的女汉子,却在2008年突然病倒了。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老天有意让他们俩互换了角色,老爸义无反顺、任劳任怨地撑起了这个家。

购物、做饭、洒扫,伺候妈妈起居、服药等,不惮繁杂,不辞劳苦。

④我的病,加重了老爸的负担。

我比妈妈还难伺候,除了行动更加困难,脾气也更加暴躁。

如今的老爸在我的生活里扮演着三种角色:

出气筒、保镖和保姆。

⑤因为语言沟通越来越难,加上老年人耳朵和眼晴都不好使,老爸常常无法及时准确领悟我的意思,气得我动不动就对他发牌气。

身体状况不好,导致我心情郁闷低落,对外界的反应极其敏感,时常忍不住对老爸大呼小叫,然而老爸从来都是照单全收。

在老爸这里,我可以任性,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

他心甘情愿地被我和妈妈呼来唤去,压根儿没有觉得伺候人是丢面子、受委屈的事。

每天看到我和妈妈能吃能睡、乐呵呵的,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在老爸本应颐养天年的时候,让他来整日伺候我,我深感愧疚。

⑥自从我的病情发展到无法正常行走的地步后,我到哪儿都不得不带上我的保镖——老爸。

由于在他眼皮底下发生了几次我摔倒以致被救护车接走的事故,原本胆小的老爸患上了“闺女行走恐惧症”。

每天,只要我离开床或座椅,他就神经高度紧张。

只要有一点椅子动的声音,即使睡着了,他也会条件反射似的一跃而起,一边还有些惊惶地喊着:

“我来了,我来扶你,闺女!

⑦时间长了,这种惊悚的气氛给我平添了几分重症患者的感觉。

他的一惊一乍时常让我很糟心,也让我很暖心。

就这样,现在除了上厕所、洗澡,其他时间老爸几乎与我寸步不离,我走哪儿他就扶我到哪儿,成了名副其实的“人工拐杖”。

遇到我出门办事,老爸更是服务到位。

老爸虽已年近七十,但身形仍高大挺直,颇有几分年轻时的帅气。

出门在外,拎包开门,老爸给我这个残疾人攒了不少面子。

除了路上的种种呵护,老爸还在我停留的每个地方守候、喂食。

此外,推椅、挡人、遮雨、翻译,无所不能。

就这样,像很多大牌明星一样,我有了24小时的保镖,不问待遇,不会辞职,还挺帅气。

握着这位保镖的手,我时常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⑧自从家里两个女人都病倒了,原本脾气暴躁、毫无耐心、干活儿笨手笨脚的老爸有了很大的进步。

早上给我穿衣、梳头,中午给我夹菜、喂饭,晚上给我洗漱、铺床,出门还要给我化妆、换鞋,小时候妈妈照顾我的活儿,老爸在短短一年里都学会了。

每天从睁眼到入睡,我一天之内呼喊老爸的次数不计其数,对老爸的指令连续不断。

更夸张的是,为了配合我白天睡觉、晚上创作的习惯,老爸也很无奈地加起了夜班。

每晚直到看到我睡下,他才敢自己下楼踏实睡觉。

如果有一天他不在家或生病了,我的生活也就彻底没法运转了,好像一座房子塌了栋梁似的四处抓瞎。

在老爸无微不至、任劳任怨的呵护下,得了世界上最残忍病症的我,依然觉得活着还有寄托,还有意义。

因为老爸唯一的希望是看着我乐观地面对每一天,回到从前活蹦乱跳、自由自在的快乐样子。

⑨鲁迅曾说: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事的真相。

(葛敏/文,选自《读者》2020年第23期,有删改)

6.选出对文章内容的解读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选文标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人物,而不同语气读“老爸”二字,能引发不同的猜想。

B.选文第②段插叙老爸以前的“劣迹”,这样写更能突出老爸的善良、担当与重情意。

C.选文第⑤段画线句中“心甘情愿”“压根儿”表明老爸对我们的照顾完全是出于对家人的爱。

D.选文第⑨段引用鲁迅的话,意在表达作者对残障人士遭受不公的谴责,点明了主旨。

7.老爸在“我”的生活里扮演着三种角色,结合文章完成下表。

(4分)

角色表现“我”的感受

①老爸无限包容,照单全收“我”的任性情绪。

保镖③“我”感到很糟心,也很暖心,有安全感。

保姆老爸全能陪护,无微不至、任劳任怨。

8.阅读第⑦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文中“我”的乐观情绪的。

(4分)

9.“妈妈”这一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

(4分)

(二)阅读下面三个文本,完成第10-12题。

(13分)

【文本一】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介绍,北京时间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度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

(赵竹青/文,选自人民网2021年2月10日,有删改)

【文本二】

①天问一号是我国自主发射的第一颗火星卫星,它将利用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火星这三大任务。

②环绕通常通过环绕器来完成,就在一圈一圈环绕着火星的过程中展开各项探测。

我国的天问一号包含一个环绕器,将完成至少一年的环火星探测。

③着陆可以通过着陆器或者巡视器来完成,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着陆器不能动,而巡视器可以自由移动。

我们熟悉的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就是着陆器+巡视器组合。

天问一号将通过一个着陆巡视组合体来完成着陆和巡视两项任务。

着陆巡视组合体包含着陆器和火星车两部分,着陆器负责着陆,火星车负责科学探测。

(佚名/文,选自腾讯网2020年5月6日,有删改)

【文本三】

①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

②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提供的发射能量是探测器飞往火星的主要能量来源。

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5~6小时后,将穿越地球磁层顶,进入行星际空间,开始漫长的约7个月的奔向火星的飞行过程,即地-火转移过程。

其间还要经过中途修正,修正轨道偏差,最终才能到达火星。

③在靠近火星时,探测器将实施制动,实现被火星的引力场所捕获,进入周期约10个火星日的环火椭圆轨道,再择机实施轨道机动,进入周期约两个火星日的椭圆停泊轨道。

完成着陆区预先探测和着陆点调整后,将择机释放着陆巡视器。

环绕器随即进行轨道调整,进入中继通信轨道。

④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将通过气动外形、降落伞、反推发动机等多级减速和着陆腿缓冲,软着陆于火星表面。

最终巡视器与承载平台分离,在火星表面开展巡视科学探测。

⑤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过程中将面临一些挑战。

火星探测器飞行距离远,最远距离地球4亿千米;飞行时间长,地-火转移飞行约10个月,环火探测约两年;同时受地球、火星、探测器相对运动和地面站分布的影响,测控通信难以全空间覆盖。

在环火探测中会经历两次日凌,通信中断最长达到30天。

测控信号传输时延长,最短超过3分钟,最长达23分钟,特别是执行近火捕获、两器分离等决定任务成败且只有一次机会的轨道控制时,探测器距离地球约3亿千米,信号时延15分钟以上,由地面进行实时测控干预的条件已不存在,探测器必须自主执行预先注入的指令,并自行判断指令执行的效果,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在极短时间内根据自测量信息,进行自诊断,并完成故障的自恢复,对探测器自主导航、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钱航/文,选自中国数字科技馆官网2020年7月25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本二】和【文本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二】中的第③段,在说明着陆巡视组合体时,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三】前四段的说明顺序主要是时间顺序。

C.【文本三】中的第⑤段,起了补充说明作用,让文章显得更加科学、严谨。

D.环绕器、巡视器、火星车是天问一号中必备的三个部分。

11.【文本三】是怎样逐步说明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请简要分析。

(6分)

12.同样是有关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内容,【文本一】、【文本三】在内容详略和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三、整本书阅读(5分)

13.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不同类别的书可采用不同的读法。

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阅读事半功倍。

请你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读书方法和收获。

(80字左右)(5分)

四、古诗文阅读。

(共18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13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余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汲汲①乎为之赋诗,以显于士君子间,而士君子之贺其遭者亦众矣。

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②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

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意所如,三善也;入断桥,出西冷,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可避,时时移棹,五善也。

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下,觞止茗生。

篙楫因风,渔茭③聚火,奇唱发,流光④升,霞敛星移,烟高霜满。

(节选自谭元春《自题湖霜草》,有删改)

【注】①汲汲:

急切的样子。

②札:

文书。

③渔茭:

打鱼的人和取茭白的人。

④流光:

这里指月光。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情况属实

B.而以琴樽书札托彼轻舟也潭西南而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家祭无忘告乃翁

D.悉如外人悉听尊便悉知底里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下,觞止茗生。

16.尧尧读到语段【一】时,在旁边写了批注:

“尽现世外桃源之美。

”请结合语段【一】,分析桃花源美在何处?

(3分)

17.根据你对语段【一】和语段【二】的理解,分析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分)

(二)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11-12题。

(共5分)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三】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8.下面对三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

B.《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蒹葭》一诗直接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C.《关雎》与《静女》对人物动作的刻画都极为传神,“辗转反侧”用外在动作写出男子的思恋之苦,“搔首踟蹰”用神态描写写出男子等待女子时的急不可耐。

D.“比”和“兴”在诗歌创作中有时会兼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

19.《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写起(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