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465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一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江苏和贤课件中考真题)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①②③应依次填写

朝代

在位皇帝

盛世名称

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帝

唐朝

开元盛世

 

A.东汉、唐太宗、光武中兴

B.西汉、唐高宗、光武中兴

C.东汉、唐玄宗、王莽政权

D.西汉、唐玄宗、光武中兴

2.(2019·山东中考真题)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表所示)。

这表明()

A.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B.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3.(2019·吉林中考模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A.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B.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海上丝绸之路”被开辟出来

D.开通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4.(2019·甘肃中考模拟)“至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推申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之言,因建推恩分侯之策。

武帝从其计,令诸侯王自动分封子弟。

”汉武帝“推恩分侯”的目的在于

A.加强思想统治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维护列候利益

D.控制社会经济

5.(2019·江苏中考真题)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B.汉朝设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民族交融的步伐

D.毕具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2019·黑龙江中考真题)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孟子B.韩非C.主父偃D.董仲舒

7.(2019·新疆中考模拟)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

B.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60年

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

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

8.(2019·山东初一月考)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正确的是()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明朝——八股取士

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清朝——“文字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2018·辽宁初一期末)文物和遗迹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遗迹与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采取的措施。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

A.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

B.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

D.都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10.(2018·广东初一期末)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财政管理

D.监察事务

11.(2019·山东初一期末)2018年10月30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博鳌举行: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列人物中,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成就的是(  )

A.商鞅B.张骞C.班超D.甘英

12.(2019·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中考模拟)西汉初年和唐初,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的民族分别是

A.匈奴、突厥

B.大月氏、突厥

C.突厥、乌孙

D.突厥、匈奴

二、综合题

13.(2019·全国中考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

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

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材料三: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

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四: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

“通使”之事是派谁完成的?

目的是什么?

有哪些历史意义?

(2)指出材料二交通示意图名称。

该示意图的形成与材料一中的“通使”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三哪则材料更可信?

为什么?

14.(2019·云南中考真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1915年12月22日晚10时,省府重要文武官员39人集中于五华山光复楼都督府,举行秘密会议,由唐继尧主持欲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

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

——据云南省档案馆资料、谢本书《护国运动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聂耳自幼爱好乐,小小年纪就学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

从1933年开始,聂耳先后创作了《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

聂耳短暂一生创作的辉煌顶点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

《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据《昆明历史》(云南教育出版杜)等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认识。

15.(2019·安徽初一期末)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古代帝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落实这个建议?

由此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汉武帝所采取措施的作用。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东汉光武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腐败,结合所学可知,刘秀统治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史称“光武中兴”。

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题干给出的历代王朝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表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此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D

【解析】

【详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连通了西域诸国与中原的联系,打通了所谓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D符合题意;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是汉武帝,A不符合题意;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是公元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B不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是唐朝时期开辟的,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搭配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6.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D选项符合题意;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A选项不符合题意;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B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未到匈奴,,故A不符合题意。

西域都护府设立于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故B不符合题意。

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至此西汉政府终于完成了统一西域的大业,故C符合题意。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而不是就任西域都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由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非东汉,故③错误;把包含③的ACD项排除,故选择B。

【点睛】

使用排除法解决组合型选择题。

9.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在思想领域采取的措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维护其封建统治。

故C符合题意;ABD不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为了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监察事务。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故选:

D。

【点睛】

题干的“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1.B

【解析】

【详解】

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此后,西汉和西域商人开辟了丝绸之路,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B符合题意;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当时还没有开通丝绸之路,A不符合题意;班超管理西域、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此时丝绸之路已经开辟,CD不符合题意。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汉初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的民族是匈奴,唐初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的民族是突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二、综合题

13.

(1)汉武帝;张骞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名称:

丝绸之路。

关系:

材料一中的“通使”(或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创造条件。

(3)寻访金人的来历材料一更可信。

因为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因为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史料更严谨真实;材料一属于第一手材料,材料二属于第二手材料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2)根据图示可知,图示反映的是丝绸之路。

材料一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为西域和为丝绸之路开通创造条件。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可知寻访金人的来历。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更可信。

《史记》是文献资料,材料三《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是第二手资料,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

我们尽量多用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更为接近历史事实。

14.

(1)措施:

封王,设置郡县。

作用:

中原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滇池地区社会进步,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拥护共和,讨伐袁世凯。

(3)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

影响:

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争。

(4)言之有理即可。

(符合实际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金印及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是封王,设置郡县。

有利于中原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滇池地区社会进步,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根据材料二“由唐继尧主持欲血为盟,誓言拥护共和,兴师起义,誓灭国贼,万苦千难,舍命不渝。

随后,原云南都督蔡锷与李烈钧、唐继尧等发表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护国运动的目的是拥护共和,讨伐袁世凯。

(3)根据材料三“聂耳短暂一生创作的辉煌顶点是《义勇军进行曲》,它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时期。

《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处在民族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不屈的心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好品牌效应,提升吸引力,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分析护国运动的目的。

解答第三问需要分析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

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

15.

(1)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

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人才;影响: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法令:

“推恩令”。

(3)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巩固了大一统)。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汉武帝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人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据材料“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推恩令;西汉初年,分封了许多封国,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横征暴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3)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或巩固了大一统)。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分清政治和思想措施,认识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